编辑推荐
自恋,在科胡特的用语中,不是贬抑的字眼。健康的自恋相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来说,好比一个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享受与能力的发挥,而另一个则反之。自恋在发展上来说,不只是为了通往客体爱而必须克服的暂时阶段;它有朝向成熟的单独发展,与客体爱的发展并肩前进且彼此纠缠。如今科胡特勾勒出自体心理学的大纲。他以这个新的心理学来解释症状与症候群。他把自体摆在人格的最中心,检视它在健康与疾病中的起源、成分与发展;并引以为跳板,来讨论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与结案阶段的概念。
科胡特以丰富的临床资料细心地支撑其综合论述,因而对于传统既定的理论所无法充分涵括的临床观察,他不惜与传统决裂。《自体的重建》这本书中,包含了许多颇具挑战性的想法。自体心理学与冲突理论的关系究竟如何?与自我心理学呢?与俄狄浦斯情节呢?精确地说,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分析师如何知道,何时他的病人已经被“治愈”了?这些只是作者所回应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是为了那些不满意其临床治疗结果的人而写的。它这样一本书证明了,自体心理学观点的应用如何让分析师在与其病人的沟通中,发现新的与常常想不到的意义,因而提供其诠释全新的治疗支点。这本书尤其是为了那些有这样理解的人所写的:科学如果要保持其活力,就必须维持其开放的心态。
内容简介
《自体的重建》比起六年前的《自体的分析》,在心理世界毫无疑问造成更大的骚动。
科胡特在《自体的重建》这本书中,对《自体的分析》这本先驱之作中所提出的理论,不仅加以扩展,同时也加以澄清。在古典的精神分析传统中,专业地耕耘了一辈子之后,科胡特已经认知到古典分析理论的某些限制。如今他无畏地增加了一个新次元,以补古典理论的不足。
作者简介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前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前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副馆长以及奥地利科学院成员。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他坚持认为心理缺陷而非冲突是许多人患病的原因,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传统美国自我心理学的主要挑战者。
许豪冲,台大医学系毕业、精神科专科医师、台北市立仁爱医院精神科主任。
内页插图
目录
系列策划主编序
译者序
推荐者序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自恋型人格分析的结案
第二章 精神分析需要自体心理学吗?
第三章 对于分析中证据本质的省思
第四章 双极的自体
第五章 俄狄浦斯情结与自体心理学
第六章 自体心理学与精神分析情境
第七章 后记
案例索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各种情况下,有一个问题一直考验着分析师,那就是每当要结束一个分析的时候,分析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或是这样的结案是否过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问题环绕着自恋型人格分析的结案。下面的事实增加了结案的复杂性:分析师所持的观点不但关系到理论与实务的很多领域,也会影响分析师自己的判断,对于应该如何定义理想地结束分析以及期待的现实结果应该离理想多近的判断。所以,结案是个很大的议题。在本书的研究里,我将会忽略这个问题的很多面向,而只局限于尝试澄清若干理论问题。我之所以执行这个任务,是因为我相信我们传统理论的立足点的改变,将使我们能够认知某些结案的真实性(genuineness),使我们能够认知更进一步的分析是不必要的,以及因为我相信病人并非隐匿病情,伴作健康以逃避分析(flight into health)——然而基于传统理论所做的病人人格的评估,可能会引导我们有相反的看法。
关键的问题牵涉其精神病理的核心区域。就结构官能症(structural neuroses)的范围而言,我们已经知道,要综合论述分析结果的期望,需要根据病人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的分析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我们期望病人应该可以认知其对儿童期的巨大影像(images),具有持续而无望的(且困扰的)性欲爱(sexual love),以及持续而无望的(且困扰的)敌对恨(rivalrous hate),而且基于这个认知的力量,病人应该能够从儿童期的情绪纠结中脱离出来,并可以用情感或愤怒来面对眼前现实中的客体。当然我们知道,以弗洛伊德的隐喻来说(1917b,p.456),俄狄浦斯期精神病理的分析的决定性战役,并不必然在俄狄浦斯情结本身的最中心进行;而是不管可能发生战略交战(tactical engagements)的内容与精神位置为何,对分析最后成败的评估,在于从俄狄浦斯期的客体─本能纠结中脱离的相对程度。
然而,当我们转而面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我们要处理的不再是基本上完整的结构,不是处理它们之间的冲突的未满意解决的病理结果,而是因为人格的中心结构——自体的结构——有缺陷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功能形式。所以,就自恋型人格障碍而言,我们如果要描述其精神分析的过程与目标,以及标志其真正结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说分析的任务已经被完成)的情况,必须基于根本的心理缺陷的本质、位置,及它们的治愈的定义。
……
前言/序言
在几个方向上,这本书超越了我之前关于自恋的作品。在以前的书中,我主要以古典驱力理论的语言来提出自体心理学的发现。本书所引入的关键理论概念就是“自体-客体”(self-object);而在治疗领域中与自体-客体概念相关联之最重要的实证发现,就是我描述的自体-客体移情的现象。最后,当联结理论与临床观察,以及重建发展与治疗的理论,先前的作品引入转变内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的概念,与自体领域的结构形成相关联的理论。
和我以前的著作相比较,这本书更清楚地表达了我对于神入-内省作为立足点的信赖,而这一立足点已经从1959年以来定义了我概念上与治疗上的看法。这个步骤——对以下事实结果的充分接受:心理领域的定义,是借着观察者对于内省-神入取向的投入——造成一些概念的精练,也显示在术语的改变上,就像我用“自体-客体移情”的术语取代之前用的“自恋移情”。我不认为术语的改变是本书最首要的贡献;而是迈向更清楚定义的自体心理学的表达——或者稍后我会更清晰地陈述,是迈向两种彼此互补的自体心理学。
自体的重建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自恋,在科胡特的用语中,不是贬抑的字眼。健康的自恋相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来说,好比一个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享受与能力的发挥,而另一个则反之。自恋在发展上来说,不只是为了通往客体爱而必须克服的暂时阶段;它有朝向成熟的单独发展,与客体爱的发展并肩前进且彼此纠缠。如今科胡特勾勒出自体心理学的大纲。他以这个新的心理学来解释症状与症候群。他把自体摆在人格的最中心,检视它在健康与疾病中的起源、成分与发展;并引以为跳板,来讨论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与结案阶段的概念。
评分
☆☆☆☆☆
书是正品,物流服务也特别好
评分
☆☆☆☆☆
关键的问题牵涉其精神病理的核心区域。就结构官能症(structural neuroses)的范围而言,我们已经知道,要综合论述分析结果的期望,需要根据病人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的分析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我们期望病人应该可以认知其对儿童期的巨大影像(images),具有持续而无望的(且困扰的)性欲爱(sexual love),以及持续而无望的(且困扰的)敌对恨(rivalrous hate),而且基于这个认知的力量,病人应该能够从儿童期的情绪纠结中脱离出来,并可以用情感或愤怒来面对眼前现实中的客体。当然我们知道,以弗洛伊德的隐喻来说(1917b,p.456),俄狄浦斯期精神病理的分析的决定性战役,并不必然在俄狄浦斯情结本身的最中心进行;而是不管可能发生战略交战(tactical engagements)的内容与精神位置为何,对分析最后成败的评估,在于从俄狄浦斯期的客体─本能纠结中脱离的相对程度。
评分
☆☆☆☆☆
内容晦涩,建议专业人士购买。印刷质量不好,油墨很浅,阅读时眼睛费力,印刷厂省钱也不应该是这样的省法。
评分
☆☆☆☆☆
《自体的重建》是为了那些不满意其临床治疗结果的人而写的。它这样一本书证明了,自体心理学观点的应用如何让分析师在与其病人的沟通中,发现新的与常常想不到的意义,因而提供其诠释全新的治疗支点。这本书尤其是为了那些有这样理解的人所写的:科学如果要保持其活力,就必须维持其开放的心态。
评分
☆☆☆☆☆
关键的问题牵涉其精神病理的核心区域。就结构官能症(structural neuroses)的范围而言,我们已经知道,要综合论述分析结果的期望,需要根据病人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的分析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我们期望病人应该可以认知其对儿童期的巨大影像(images),具有持续而无望的(且困扰的)性欲爱(sexual love),以及持续而无望的(且困扰的)敌对恨(rivalrous hate),而且基于这个认知的力量,病人应该能够从儿童期的情绪纠结中脱离出来,并可以用情感或愤怒来面对眼前现实中的客体。当然我们知道,以弗洛伊德的隐喻来说(1917b,p.456),俄狄浦斯期精神病理的分析的决定性战役,并不必然在俄狄浦斯情结本身的最中心进行;而是不管可能发生战略交战(tactical engagements)的内容与精神位置为何,对分析最后成败的评估,在于从俄狄浦斯期的客体─本能纠结中脱离的相对程度。
评分
☆☆☆☆☆
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
☆☆☆☆☆
和我以前的著作相比较,这本书更清楚地表达了我对于神入-内省作为立足点的信赖,而这一立足点已经从1959年以来定义了我概念上与治疗上的看法。这个步骤——对以下事实结果的充分接受:心理领域的定义,是借着观察者对于内省-神入取向的投入——造成一些概念的精练,也显示在术语的改变上,就像我用“自体-客体移情”的术语取代之前用的“自恋移情”。我不认为术语的改变是本书最首要的贡献;而是迈向更清楚定义的自体心理学的表达——或者稍后我会更清晰地陈述,是迈向两种彼此互补的自体心理学。
评分
☆☆☆☆☆
非常好的送货服务,谢谢,包装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