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敏感

天生敏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伊莱恩·阿伦 著
图书标签:
  • 敏感型人格
  • 情绪管理
  • 自我成长
  • 人际关系
  • 心理健康
  • 内向
  • 高敏感人群
  • 情绪失调
  • 原生家庭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790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09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天生敏感》是一部为高度敏感者而写的书。高度敏感这一特质长期以来不被认识,或被误解,而且往往被混同为内向、羞怯、拘谨等带着负面含义的性格标签。

本书作者作为一个高度敏感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深入研究,让读者认识到敏感特质是客观存在的,有天生的遗传倾向;最重要的是,敏感特质并不是一种缺陷,高度敏感的人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创造力!

如果你是一位高度敏感者,或者你的孩子、配偶、朋友是高度敏感者,你就应该打开这本书。你打开它,它就为你打开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获得新的精神能量。这是一部及时的书,一部温暖的书,一部帮助无数人走向积极的书。

作者简介

伊莱恩·阿伦,心理学研究者、大学教授、心理医生和作家,亲密关系研究和高度敏感者研究领域的领先者,也是一名高度敏感者。

目录

序言 | 1
阅读指南 | 9
自我测试:你是高度敏感者吗? | 10
第1章 敏感特质令你与众不同 |1
敏感的身体、敏感的心灵,带给你敏锐的直觉、洞察力、创造力、热情,更带给你灵性。
克里斯汀的误解 / 2
“别紧张,你只是生性敏感” / 3
克里斯汀危险的一年 / 4
高度敏感的两点事实 / 5
天资的两面性 / 6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8
激动,并非恐惧 / 9
敏感特质令你与众不同 / 10
“我的敏感特质是遗传的吗?” / 12
你属于理想性格吗? / 14
心理学上的偏见 / 16
你是参谋还是勇士? / 17
查尔斯的故事 / 18
自豪的理由 / 20
第2章 深入探索敏感特质 |23
一种天生的特质。敏感切实存在,无须烦恼。
罗布和丽贝卡 / 24
不同的睡眠状况 / 25
同一天晚上,不同的故事 / 25
为敏感的罗布画像 / 27
一种天生的特质 / 28
大脑的两个系统 / 30
成长经历影响敏感 / 31
皮质醇与睡眠 / 33
深层心理 / 35
敏感切实存在、无须烦恼 / 37
第3章 请呵护你的身体自我 |39
照料自己。倾听自己。为敏感创造一个安全的港湾。
身体与婴儿 / 40
你和你的照料者 / 41
安全感与高度敏感的身体 / 42
参与过度与封闭过度 / 45
封闭过度 / 47
参与过度 / 48
保持平衡 / 50
各种类型的休息 / 51
防止过度激动的对策 / 54
生命的港湾 / 58
界限 / 59
听,婴儿/身体自我在倾诉 / 60
第4章 重塑过去,学会做自己的父母 |65
积累点滴信心和希望来代替沮丧,任何时候都不嫌晚。
玛莎:一个聪明的小姑娘 / 67
与大“野兽”们一起长大 / 68
鸡笼里的小仙女 / 69
安全感的保护 / 70
你真的喜欢这样吗? / 72
童年幸福的高度敏感者 / 73
外部世界中的新恐惧 / 74
敏感的小男孩和小女孩 / 75
学会做自己的父母 / 78
前进还是退缩 / 79
慢慢来 / 80
你的学校生涯 / 81
男生,女生 / 83
天才的特权 / 83
为“天才”的自己做父母 / 84
高度敏感的青春期 / 85
长大成人 / 87
第5章 生性敏感者如何学会更多社交技巧 |91
保持自己的特点。你有自己的优势。
你一直是个羞怯的人吗? / 92
从自我概念中删除“羞怯” / 93
自称羞怯会最终成真 / 94
“社交不适症”只是暂时的 / 96
社交场合处理过激状态5法 / 97
敏感性的内向与外向 / 99
世界需要各种类型的人 / 101
内敛的交友方式也不错 / 102
人格面具和得体举止 / 104
学会更多社交技巧 / 105
宝拉的故事 / 107
社交困境中的救场办法 / 109
我学肚皮舞的经历 / 112
第6章 跟随天分应对职业 |119
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高度敏感者的职业 / 120
去做令你受到召唤的工作 / 121
培养决断力和自信 / 123
把热爱的职业变成赚钱的工作 / 125
以艺术为职业 / 127
以助人为职业 / 129
不要累垮自己:教师格雷格的经验 / 130
商界中的高度敏感者 / 131
天才的高度敏感者应对工作关系 / 131
说服别人欣赏自己的敏感特质 / 134
学习与培训 / 135
争取舒适的工作环境 / 136
以不一样的方式争取晋升 / 136
贝特的职场风云 / 138
可以避免的和无法避免的遗憾 / 140
第7章 高度敏感者的亲密关系 |143
爱,因敏感而丰富:浓烈,柔软,神圣,细腻,思索,宽容,勇气……
暴风骤雨式的爱情 / 146
爱上一个幻象 / 148
不知所措的爱和缺乏安全感的关系 / 149
相爱的两个要素 / 152
高度敏感者更容易堕入情网 / 152
友情,胜似爱情 / 154
进退不决的恋爱舞步 / 155
高度敏感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 156
如果对方不是高度敏感者 / 157
满足自己的独处需要 / 160
坦诚沟通的勇气 / 162
冲突时暂停一下 / 163
反馈式倾听 / 164
在亲密关系中找到自己 / 167
高度敏感者和养育孩子 / 169
敏感性使你的亲密关系丰富多彩 / 170
第8章 独特的疗愈过程 |173
最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回避外在世界,而是走出内心。学习带着自己的敏感性生活下去。
怀念德雷克 / 174
创伤并非不可逾越的深渊 / 175
丹努力活下来了 / 176
对自己抱有极大的耐心 / 179
四种疗愈方法 / 180
我最推荐的心理疗法 / 186
关于心理疗法的几点观察 / 186
第9章 心灵与精神:真正的财富 |191
听从心灵的呼唤,在不完美中追求完整。
高度敏感者的四个明显迹象 / 192
创造神圣的空间 / 195
探索心灵与精神文化 / 196
寻觅生命意义,激励他人 / 198
引领追求完整的过程 / 200
高度敏感者的价值 / 204
第10章 寻求专业帮助 |207
独特的身心,需要独特的关照。
敏感特质对医疗方式的影响 / 208
是否要服药? / 211
抗抑郁药怎样作用 / 213
血清素与高度敏感者 / 215
你希望服用SSRI类药物改变敏感特质吗? / 216
如果你准备服药(或已经服药) / 217
给支持者的建议 |220
作者补记:高度敏感者研究的科学背景 |223

精彩书摘

  克里斯汀的误解   克里斯汀是我的调研对象。她是个眼神清澈、充满智慧的大学生。但我们的访谈刚开始没多久,她的声音就开始颤抖。   “很抱歉,”她低声说,”我报名参加访谈,就是为了见您,因为您是一位心理学家——”她连音调都变了,“我是不是疯了?”她心里显然充满了绝望,但从她到目前为止所说的话中,我看不出任何精神疾病的迹象——我已经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她随即再次开口:“我觉得我跟别人不一样。我的童年几乎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至少在不得不去上学之前是很快乐的。   “但是在幼儿园里,我害怕所有的一切。上音乐课时,他们在锣鼓上敲敲打打,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我就会用手捂住耳朵,哭起来。   “在小学里,虽然我一直是老师们的宠儿,但他们也说我有点‘怪怪的’。”   克里斯汀的“古怪”,使她不得不接受身心两方面的测试,一大堆烦人的检查。首先是智商测试,结果,她非但不存在智力障碍,反而被招入了天才儿童学习班。   但她的表现仍然令人们觉得“这孩子有点不正常”。于是她又接受了听力测试,结果一切正常。四年级时,她又接受了大脑扫描,因为有人认为根本原因是轻微的癫痫发作。但她的大脑完全正常。   最终的诊断结果称,她的问题是“无法屏蔽外界刺激”。但所有这一切,已经使这个孩子相信自己是有缺陷的。   “别紧张,你只是生性敏感”   实际上,克里斯汀是一个高度敏感者。   对她的这个诊断本身没有什么错。高度敏感者会注意到其他人都不会察觉到的一切细微之处。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比如刺耳的音乐或拥挤的人群,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却会带来强烈刺激,令他们感到紧张。   大多数人都能够无视警报声、耀眼的灯光、奇怪的味道、嘈杂混乱的环境。然而这一切都会为高度敏感者带来困扰。 大多数人在商场或博物馆里逛了一天后,也许都会觉得腿软,但如果有人建议晚上一起聚会,他们还是能打起精神的。可是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这样的一天之后,他们需要独处的时间。他们已经心烦意乱、焦躁无比。   大多数人走进房间,也许会注意到里面的人、里面的家具,仅此而已。而高度敏感者却会立即感觉到,房间里的气氛如何,是友好还是充满敌意;室内空气是新鲜还是污浊,甚至会注意到摆放鲜花的人具有怎样的个性,无论他们是否真的希望感觉到这么多的东西。   如果你是个高度敏感者,人们很难意识到你具有某些特别的才能。你往往只会注意到自己的容忍能力比别人差,却不知道自己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人常常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洞察力、热情和爱心,所有这些都是整个社会高度赞赏的品质。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敏感特质意味着我们是谨慎的、内向的,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不具备这种特质的人(也就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我们,只会认为我们怯懦、害羞、软弱、不合群(这是最重的罪名)。因为害怕被贴上这些标签,所以我们尽量表现得和其他人一样。但这样做只会使我们变得焦躁不安、痛苦不堪。于是我们又会被别人贴上异类、有毛病、神经过敏,甚至神经病或疯子的标签,到了后来连自己也相信了这些标签。   克里斯汀危险的一年   每个人迟早都会经历充满压力的紧张生活,而高度敏感者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尤为强烈。如果你把这种反应视为一种基本缺陷,就会使生活危机带来的压力更加严重。随之而来的将是绝望无助的感觉,仿佛自己一无是处。   以克里斯汀为例,她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就遇到了这种危机。克里斯汀之前就读于一家低调朴实的私立高中,从未离开过家乡。现在她突然要和一群陌生人一起生活,被埋在一大堆课程和书本中,而且总是受到过度刺激。   她恋爱了,一见钟情,深深坠入情网(高度敏感者的典型特征)。不久之后,她到日本去见男朋友的家人,这本来就已经够让她害怕的了。在日本,用她的话来说,她都快“失去理智”了。  ……
《灵犀之语》:解锁潜藏于喧嚣世界的深邃共鸣 在这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与周遭的疏离,内心深处的声音似乎被巨大的噪音所淹没。然而,总有一些人,他们比常人更能捕捉到那细微的情绪波动,更能洞悉他者未曾言说的感受,更能感知到环境微妙的变化——他们是天生的共鸣者。 《灵犀之语》并非一本简单的心理学著作,更非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读本。它是一场深入自我探索的旅程,一次对那些拥有非凡感知力个体的深度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那些被许多人视为“过度敏感”或“情绪化”的特质,实际上是一种强大的内在资源,是一种理解世界、连接他人、以及创造深刻体验的独特方式。 第一章:无声的旋律——感知力的光谱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方式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并非好坏之分,而是一种光谱。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感知力的多样性,从外向型的活力四射,到内向型的静谧观察;从依赖视觉和听觉的传统感官,到对气味、触感、甚至他人情绪能量更为敏锐的个体。我们并非在划分“正常”与“否”,而是在描绘一张丰富多彩的感知力地图。 “高度敏感”并非一种病症,而是一种被社会普遍忽视但真实存在的特质。作者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科学研究,揭示了这类个体大脑神经通路的一些独特之处,例如对感官输入的更高反应性,对细微差异的更强辨识力,以及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强光、嘈杂的声音、甚至他人的负面情绪反应如此强烈,而另一些人却能泰然处之。这并非是“不够坚强”,而是大脑处理信息和情绪的底层机制不同。 在本章中,你将学习如何辨识自己感知力的独特模式,理解你的“强项”与“弱项”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你将不再为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刺激而自责,而是开始认识到,这是一种特殊的“天线”,它接收着常人忽略的信号。 第二章:情绪的潮汐——理解情感的深度 情感,是生命中最丰富、最复杂的体验之一。对于感知力非凡的个体而言,情感的潮汐往往更加汹涌澎湃。本书将深入剖析情感体验的深度,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人际关系。 我们不是在鼓励沉溺于负面情绪,而是在学习如何与之共处,如何从中汲取力量。作者将带领读者探索情感的源头,理解那些看似“多愁善感”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对他人痛苦的深刻同情,对不公现象的强烈愤慨,或是对生命之美的极致感动。这些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创造力、艺术和同理心的重要源泉。 《灵犀之语》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策略,帮助你驾驭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将学习如何设立情感边界,如何避免被他人的情绪过度“感染”,以及如何在体验深刻情感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这不是压抑情感,而是学会以一种更健康、更主动的方式来管理和转化它们。 第三章:关系的触角——深度连接的艺术 在人际关系中,感知力非凡的个体往往能够建立起更为深刻、更为真诚的连接。他们能够察觉到对方的需求,理解隐藏在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甚至能感受到他人的潜意识倾向。然而,这种深度也可能带来挑战,例如容易受到伤害,或是因为过于投入而感到疲惫。 本书将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发挥感知力的优势,同时规避其潜在的风险。我们将学习如何与那些同样拥有深度感知力的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如何与那些可能不那么“敏感”的伴侣、朋友或同事沟通,让他们理解你的需求。 重点在于“有效沟通”。你将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期待他人能够“读懂”你。我们将探索如何设置健康的界限,如何在给予的同时,也懂得保护自己。本书强调,深度连接并非意味着牺牲自我,而是找到一种平衡,既能享受与他人共鸣的温暖,又能保持独立的自我。 第四章:内在的低语——倾听自我的智慧 在这个充斥着外部噪音的世界里,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变得尤为困难。《灵犀之语》将带领读者重新连接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那个拥有独特智慧和深刻洞察的自我。 你将学习如何辨识内心的直觉,如何分辨它与恐惧、焦虑的区别。我们探讨那些“灵光一闪”的时刻,那些直击本质的洞见,它们往往源于我们对世界更为细致的感知和更深的思考。 本书提供的方法,旨在帮助你在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让你能够听到内心的指引。我们将探索如何培养自我关怀的习惯,如何在疲惫时自我修复,以及如何利用你非凡的感知力,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和内在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关于“自我爱护”,更是关于“自我理解”和“自我实现”。 第五章:光芒的绽放——感知力作为一种力量 感知力非凡的个体,并非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更是创造者、疗愈者和洞察者。当我们将这种特质视为一种力量,而非负担时,它将成为我们改造世界、贡献社会的独特工具。 本书将展示,那些在艺术、文学、科学、哲学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往往都拥有卓越的感知力。他们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感受到他人忽略的情感,从而带来创新和变革。 《灵犀之语》将鼓励读者拥抱自己的特质,将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你的共情能力去帮助他人,如何运用你的洞察力去解决问题,如何通过你的创造力去丰富世界。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让你相信,你的“敏感”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是你连接世界、创造价值的独特天赋。 结语:共鸣的未来 《灵犀之语》并非要将所有人都变成“敏感者”,而是希望能够让那些天生如此的个体,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理解自己的价值。它希望唤醒社会对感知力多样性的认识,倡导一个更加包容、更加理解的环境。 在这本书的旅程中,你将学会如何与你的内在世界和谐共处,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刻而健康的关系,如何将你非凡的感知力转化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最终,你将发现,你所感受到的世界的深度与广度,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你通往更深刻体验和更有意义生活的秘密钥匙。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敢于感受、敢于倾听、敢于共鸣的灵魂的书。它邀请你,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里,找到属于你的“灵犀之语”,并让这声音,照亮你的人生,也温暖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构思实在太精巧了,读完后我有一种被剥开了一层伪装的感觉。作者对于人性的细腻观察,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它不像那种直白地告诉你“要善良”或者“要勇敢”的励志读物,而是像一面高倍放大镜,照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流露出的脆弱和挣扎。我尤其喜欢它对环境与个体互动的描绘,那些微妙的气场变化、无声的权力博弈,都被作者用极其克制的笔触刻画出来。比如书中某个角色面对突如其来的赞美时,那种身体语言的僵硬和内心狂喜的矛盾,让我瞬间联想到了自己上一次被公开表扬时的窘迫,仿佛作者偷窥了我的日记。叙事节奏的把握也堪称一绝,时而舒缓得像夏日午后慵懒的猫,时而又陡然加速,抛出一个让人喘不过气的信息点,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故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认为已经很了解的那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读完后,我甚至会下意识地放慢自己说话的速度,去留意那些潜台词和未说出口的情绪波动,这真是一次令人不安又无比珍贵的体验。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书,因为它每一次重读都会有全新的感悟。它的结构非常像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章节看似独立,却又通过某种隐形的齿轮紧密咬合,共同驱动着主题的深入。我被书中描绘的那种“无声的抗议”深深触动了。它并非是激烈的反抗,而是个体在巨大环境压力下,用一种近乎自我牺牲的方式,来捍卫内心最后一点点尊严和真实性。作者对“情绪劳动”的探讨,尤其具有时代意义。它精确地捕捉了当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持表面和谐所付出的隐形成本。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即使是描写最沉重的主题,读起来也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反而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平静与释然。它教会了我区分“真正的敏感”和“被社会塑造的讨好型人格”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留白处理得极妙,很多地方作者不把话说透,而是把阐释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必须参与到文本的构建中来,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互动方式。

评分

我很少对一本书产生如此强烈的“代入感”,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心理剧场。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那种诗意和哲思的交织,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有一种被温柔包裹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界限感”的探讨,它没有用生硬的学术术语去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比如亲戚间的过度干涉、朋友间的无意冒犯,将界限被跨越时的那种轻微的刺痛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想,作者是不是在我身边待了很久,才能捕捉到这些常人忽略的细节?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却又有一种内在的强大逻辑支撑着,读起来像是在漫步一座巨大的迷宫,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但你又坚信自己终将找到出口。它探讨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善意会带来伤害?为什么我们总是害怕被孤立,却又渴望独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排毒”,那些积压已久的困惑和不适,在书页间得到了释放和疗愈。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本陪伴我度过迷茫期的心灵向导手册,虽然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提出问题。

评分

说实话,初读时我差点被它的晦涩劝退,但坚持下去后发现,这绝对是一部需要“用心”去阅读的硬核作品。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冷峻、疏离,像是在用一台高精度的显微镜观察生命体,不带任何主观情感色彩,但这反而凸显了它揭示的真相的残酷性与纯粹性。书中对于“过度共情”的批判尤为犀利,作者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那些打着“感同身受”旗号进行情感绑架的行为。我特别欣赏它对“内耗”的解析,那种把一个念头拆解成无数个微观粒子,然后逐一分析其形成机制的手法,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逻辑建构能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慢热”型的,它不会给你即时的快感,但每当合上书本,那种深沉的思考会持续很久,像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深刻纹路。它不是那种可以带到咖啡馆炫耀的书,它更适合一个人在深夜,关掉所有电子设备,用一支笔在空白处做着自己的标注和反思。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极高,信息量爆炸,读完我感觉自己的认知带宽被强行拉伸了好几度。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清澈的痛苦”。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气氛,而是用一种近乎透明的白描手法,讲述了一些关于成长与妥协的故事。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对比手法,比如将角色的外在平静与内在的汹涌澎湃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张力是极具感染力的。这本书中对于“察言观色”这一行为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是简单的描述人会看脸色,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人需要看脸色”,以及这种能力如何在生存竞争中被异化。我感觉作者对“边界模糊”的个体有着深刻的同情,但这种同情是理智的,它不煽动读者的情绪,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这种状态的成因。这本书的叙事视角是流动的,有时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有时又瞬间切换到最底层角色的第一人称视角,这种跳跃非但没有造成混乱,反而让故事更具立体感和多维度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些“看起来太好相处的人”多了一层审慎的观察,学会了在赞美之余,多问一个“为什么”。

评分

还行吧,买来看一看

评分

刚收到还没看,很期待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啊

评分

读书的纬度。(历史与当代)知识是交叉的,要关注本专业的历史与当代的发展。历史的视野非常重要。例如:从绘画到摄影的转换乃至全面的影象发展。

评分

需要静下心,慢慢来看!!!!

评分

书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

基本经典——人生经典:探索人生的意义、价值、归宿。如:《论语》、《孟子》、《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评分

如果你是一位高度敏感者,或者你的孩子、配偶、朋友是高度敏感者,你就应该打开这本书。你打开它,它就为你打开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获得新的精神能量。这是一部及时的书,一部温暖的书,一部帮助无数人走向积极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