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 读者口碑:
在《拍摄最美大自然(第2版)》中作者以当今数码摄影师惯用的简单易行的技法轻轻松松地拍摄出高品质照片。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朴素、实用的气息,作者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诸多摄影中的实用技巧及原理知识,而这些技巧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摄影中。
推荐2 内容宏富:
《拍摄最美大自然(第2版)》对自然摄影的拍摄技巧介绍得非常全面、细致。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涵盖相应的必备技法,通过图示及文字清晰阐述,不仅可以解决实际拍摄中的大量问题,同时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本书是数码摄影的必备手册,不仅适合广大的普通爱好者,也适合拥有中、高档摄影器材的摄影人士。相信本书会成为想要拍出专业级数码照片,却缺乏实际摄影技巧的用户的实用指南。通过书中大量的摄影作品读者也能真切的体会出作者置身于野外的心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以及摄影带来的乐趣和享受。
推荐3 现实情怀:
《拍摄最美大自然(第2版)》涵盖所有拍摄大自然时应注意的细节。
作者对器材非常了解,参考他的建议可以令你少走弯路。
教你如何用所拍照片继续全球摄影旅行。
《拍摄最美大自然》由浅入深,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自然摄影的拍摄技巧,摄影原理以及各种摄影器材的选择和有效使用等知识。同时,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他们的摄影作品及拍摄心得。
本书作者有三十多年的专业自然摄影拍摄及教学经验,以摄影师在户外实践拍摄的角度,运用其独特的拍摄手法与高超的技术教授读者拍摄出最佳的图像。无论是对专业摄影师还是对摄影爱好者来说,都能从本书中学习和借鉴到最宝贵的摄影知识及拍摄经验。
约翰·格拉克(Jhon Gerlach)和 芭芭拉·格拉克(Barbara Gerlach),在自然摄影界,拥有超过30年的专业摄影经验。他们拍摄的精美图片经常刊登在杂志、日历和图书上。他们带着相机周游世界,到美妙的野生动物栖居地探险,并开办风光、特写和蜂鸟摄影工作坊。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万人参加过他们的“一日”自然摄影教学研讨会。他们热爱教授别人如何获得自己的好照片。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数码摄影带来的兴奋
1.1为什么要拍摄自然风光图片
1.2自然摄影的最佳地点
1.3小心翼翼踏上这片土地
1.4质量问题
1.5使用优良的设备
1.6养成好的拍摄习惯
1.7成为一个更好的博物学家
1.8专业和业余自然摄影师
1.9获得优秀自然摄影图片的三要素
第二章 提高你的拍摄技巧
2.1学习说明书
2.2使用设备
2.3订阅杂志
2.4参加摄影俱乐部
2.5加入摄影教学项目
2.6加入摄影工作室
2.7参加摄影旅游团
2.8阅读自然摄影书籍
2.9收集精美的图片集
2.10使用互联网
2.11拍摄图片
2.12不懈努力提高
2.13享受过程!
第三章 选择数码相机
3.1数码的优势
3.2相机的选择
3.3专业相机与业余相机
3.4优秀的相机
3.5必不可少的相机功能
反光板预升锁定功能
可调节的定时器
安装快门释放线
选择RAW还是JPEG格式
大液晶显示屏
点测光
机身后部的对焦按钮
3.6保护你的相机
3.7对付寒冷和高温
3.8不要摔打你的设备
3.9相机背带
3.10保持镜头清洁!
3.11保持相机和传感器的清洁!
3.12清洁传感器
3.13相机电池
3.14数码存储
3.15购买相机
第四章 曝光要点
4.1 RAW格式和JPEG格式图片
JPEG的优点
JPEG的缺点
RAW的优点
RAW的缺点
4.2选择哪种文件格式?
4.3 JPEG文件的正确曝光
4.4 RAW图像的正确曝光
4.5曝光理论
光圈值
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单位为秒
光圈档位
等效曝光(互易律)
4.6了解测光系统
环境光和反射光的问题
机身自带测光表的问题
测光选择
评价测光或彩色矩阵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局部测光
点测光
选择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快门优先
手动曝光
4.7帮助你获得最佳曝光
直方图
直方图形状
高光警告
自动曝光的问题情境
一个严重的自动曝光问题
4.8曝光补偿
了解曝光补偿按钮
手动曝光补偿
包围曝光
4.9感光度(ISO)注意事项
数码噪点
数码噪点
4.10感光度使用策略
4.11最后的思考
第五章 有效使用镜头
5.1镜头工作原理
5.2焦距
5.3最大光圈
高速镜头的优点
高速镜头的缺点
5.4景深
5.5裁切系数
5.6带图像稳定器的镜头
5.7透视
5.8镜头的选择
变焦和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恒定光圈与可变光圈
拍摄现场使用变焦镜头
广角镜头
标准镜头
中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
超长焦镜头
特殊镜头
移轴镜头T
微距镜头
5.9配件
遮光罩
增距镜
5.10维护你的镜头
第六章 坚持拍摄清晰图片
6.1使用三脚架
6.2三脚架的选择
6.3值得推荐的三脚架功能
6.4携带三脚架
6.5选择三脚架
6.6三脚架的云台
三维云台
球形云台
万向节云台
6.7三脚架配件
6.8 仔细对焦
6.9手动对焦
6.10实用对焦技巧
第七章 光线的魔力
7.1奇妙易逝的光线
7.2光线的品质
7.3光量
7.4太多的光?
7.5利用一天的优势时间
7.6中性灰滤镜
7.7光的色彩
7.8 JPEG和RAW白平衡注意事项
7.9选择色域
7.10光线的方向性
7.11对比度
7.12反光板
7.13电子闪光灯降低对比度
7.14分裂式中灰密度镜
7.15电脑软件的后期调整
7.16滤镜
第八章 强大的构图
8.1什么是构图?
8.2摄影构图指南
8.3长焦镜头使用策略
8.4广角镜头的视点
8.5长焦镜头
8.6请勿中心构图
8.7三分法则
8.8图像边缘
8.9保持图像的简洁
8.10被摄主体的数量
8.11使用向导性的线条
8.12格式
8.13奇妙的全景图像
第九章 特写与微距镜头下的精彩世界
9.1放大率
9.2真实的微距镜头
9.3长微距镜头的优缺点
9.4 100mm微距镜头注意事项
9.5 50mm微距镜头的问题
9.6特写镜头和变焦镜头
9.7选择尼康还是佳能
9.8近摄接圈
9.9清晰的图像技术
9.10使用最佳光圈获得清晰度
9.11解决风的问题
9.12定时功能注意事项
9.13植物夹来补救
9.14预升反光板
9.16反光板
9.17特写的闪光灯技术
第十章 有效使用闪光灯
10.1相机自带闪光灯的问题
10.2平方反比定律
10.3选择闪光灯
闪光灯补偿准则
9.14预升反光板
9.15奇妙光线之于特写镜头
9.16反光板
9.17特写的闪光灯技术
10.6后帘闪光同步
10.7使用多重闪光
同时启动多重闪光
建立多重闪光系统
10.8闪光灯支架
闪光灯的电源
调整两只闪光灯光比
三只闪光灯的设置
摄影师马甲
长镜头包
11.4相机包装配技巧
相机包内容
11.5携带设备乘机
第十一章 携带摄影设备
11.1相机背带
11.2硬质相机包
11.3软边包
单肩包
背包式相机包
第十二章 最后的思考
12.1洗印显示照片
12.2保护特殊地方
12.3谋生
12.4图片制作
12.5数码图像投影
出版后记
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就透露着一股“匠心”。纸张的质感非常上乘,那种略带哑光的印刷效果,完美地还原了那些充满层次感的自然色彩,尤其是那些深邃的蓝色和浓郁的绿色,在书页上显得既饱和又不刺眼。装帧设计非常大气,跨页的大幅照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小章节,这些内容并不是硬性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影像故事来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比如,他分享了在某个偏远湿地拍摄珍稀鸟类时,如何严格遵守不打扰动物习性的拍摄原则,以及如何利用广角镜头来强调环境的宏大,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主体。这种人文关怀的注入,使得这本书超越了纯粹的技术指导,上升到了对生命和环境的尊重层面。对于想走得更远、拍得更深刻的摄影师来说,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好的风光照片背后,一定有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热爱户外和自然风光的同好们来说。我拿到手后爱不释手,第一感觉就是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和专业。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按快门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引导你如何去“观察”自然的指南。作者在色彩理论和构图法则上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像我这样摸索了几年摄影的业余爱好者,也能从中汲取到很多新的灵感。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光影来塑造景深和氛围,那段描述,清晰地勾勒出了清晨薄雾中林间光束穿透树梢的画面感,让我立刻想背起相机冲到山里实操一番。书中的案例图片质量极高,每张照片的旁边都会附上详细的拍摄参数和作者的创作心得,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这些心得往往包含了一些现场环境的判断和取舍,这才是真正难得的经验之谈。比如,如何在大逆光环境下保护高光细节,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增强自然环境的质感,而不是过度渲染,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看世界”的方式都提升了一个维度。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清晰度和易读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作者在介绍复杂设备操作时,总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技术要点提炼出来,避免了冗长晦涩的术语堆砌。比如,在讲解如何使用中灰渐变滤镜时,他没有停留在滤镜的物理作用上,而是用了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如何“平衡天空和地面的曝光差异”,这种比喻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块内容来讨论后期处理中的“克制之道”,强调数字暗房不是创造不存在的场景,而是最大程度地还原和强化肉眼所见的真实光影关系。这对于很多过度P图的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警醒。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导师,他不仅告诉你工具怎么用,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放下工具,用心去感受”。它激发了我对探索更多极端环境的兴趣,也让我对下一次的自然之行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不是按照难度递进,而是按照“心境”的转换来组织的。开篇是关于宏大叙事的广角运用和地貌的捕捉,用磅礴的气势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然后,笔锋一转,进入到微距摄影的部分,细致地探讨了水滴的纹理、苔藓的细节以及昆虫的复眼结构。这种从“大宇宙”到“小世界”的切换,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维性。特别是讲解微距拍摄景深控制的那几页,通过图解说明了光圈大小对焦点区域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焦点堆栈”技术来获得前后景都锐利的画面,这对习惯了传统风光拍摄的我来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以前总觉得微距是单独的一门学问,但这本书将它有机地融入了整体的自然摄影体系中,强调了细节是构成宏大画面的基础单元。对于那些总想拍出“史诗感”的摄影师来说,这本书提醒我们,别忘了那些隐藏在草丛中的精彩故事。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摄影集只是又一本流于表面的“风光大片汇编”,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内涵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沉稳,带着一种老派摄影师特有的内敛和对细节的执着。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耐心”在自然摄影中的重要性,这在追求效率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等待”这一环节的描绘。他描述了为了捕捉到完美瞬间,如何在同一地点驻守数小时,记录云层的缓慢变幻,或是等待特定的动物出现。这种对过程的尊重,让人深刻体会到,自然摄影的魅力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人与自然互动的那个宁静而漫长的过程。书中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设备保护和设置的建议也极其实用,比如在高海拔的寒冷环境中,如何防止电池快速损耗,以及如何调整白平衡来应对极端天气下的光线色温,这些都是教科书上不常提及的“野外生存”经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自然影像项目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不再是零散技巧的堆砌,而是一个有逻辑、有灵魂的创作流程。
评分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评分在《拍摄最美大自然(第2版)》中作者以当今数码摄影师惯用的简单易行的技法轻轻松松地拍摄出高品质照片。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朴素、实用的气息,作者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诸多摄影中的实用技巧及原理知识,而这些技巧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摄影中。
评分正品,还没有看完,内容咱不评价
评分SS8,佘山。在这里只能争取不被庆洋车队的车拉太远。
评分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我对鸟类以及摄影的兴趣一直延续到40年后的今天。最近,我又认识了一种特殊的新鸟。我妻子芭芭拉在爱达荷州山我们家附近的森林里骑马时,发现了一个啄木鸟巢。7月4号,顺着小鸟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嗡嗡声,芭芭拉找到了很多啄木鸟鸟巢。她有着极好的听力,安静的时候可以听到100码外的微弱声音,然后追寻到音源。我们喜欢拍摄筑巢的啄木鸟,所以她查看每个鸟巢是否适合拍照。我们一直在寻找不超过10英尺高的鸟巢。通过对一定数量鸟巢的定位,每年我们都会找一对容易拍摄的鸟巢。芭芭拉对确定我们家附近的所有啄木鸟的种类很在行,包括:绒啄木鸟、长嘴啄木鸟、北扑翅鴷以及红颈黄腹吸汁啄木鸟。一次,她在10码以外用望远镜观察和善的啄木鸟喂养它们的孩子,却无法辨别它们的种类。她骑马回来兴奋地告诉我这种神秘的鸟。我仔细询问后了解到这是一种全身大部分为黑色、腹部为亮黄色的小型啄木鸟,鸟巢搭建在离地面仅仅3英尺高的地方。她说两只鸟喂养小鸟的方式大为不同,它们看起来属于不同种类。我立刻得出结论,她发现的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威廉森吸汁啄木鸟。我们迅速骑马赶往3英里外的鸟巢。在鸟巢的树下满怀期待,等待它们出现。不出几分钟,那只雄鸟准确无误的返巢来喂养小鸟,紧随其后的是只雌鸟。强力推荐的好书。
评分SS15,赛场,我又追回两秒。差第三始终在五秒左右。
评分《拍摄最美大自然(第2版)》涵盖所有拍摄大自然时应注意的细节。
评分我去北京以后不多长时间,就看见了传说中的黄总。黄总叫黄旭明,广东人,文化程度就不说了,一场唏里糊涂来到北京,在站稳脚跟以后时常感叹人世间的事情奇妙啊,原来在广东的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放牛的,就没有来北京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