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第1卷):俄国革命

苏联史(第1卷):俄国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海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227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6475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苏联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2
字数:6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俄国革命:苏联史(第1卷)》根据1917年革命的实际进程,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革命的根源和革命的发生发展。在致力于重现1917年俄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关键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真实的同时,本书将俄国革命置于近代以来俄国历史进程和20世纪初期俄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坐标体系之内进行考察,并由此重新审视和解释有关俄国革命的众多问题。特别注重在事实层面上全面地反映1917年革命的面貌,力求充实、弥补或修正对革命史了解的不足、缺失或偏差。全书共十一章,50余万字。

作者简介

  姚海,1952年生,江苏苏州人。198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俄国史专业。1993-1994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俄罗斯文化、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俄国发展道路与社会变迁、俄国革命等,著有《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台湾淑馨出版社1992年版)、《近代俄国立宪运动源流》(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当代俄国》(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俄罗斯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等,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13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加编写著作多种。学术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主编的话
前言

第一章 革命的根源
第一节 俄国社会的结构矛盾
第二节 第一次革命后的形势变化
第三节 战争影响下的事态发展

第二章 二月革命
第一节 “面包骚动”
第二节 土兵起义
第三节 罗曼诺夫王朝的终结
第四节 人民的节日

第三章 国家杜马、苏维埃与政权问题
第一节 国家杜马及其临时委员会
第二节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
第三节 临时政府成立
第四节 外省的“电报革命”

第四章 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党
第一节 国内布尔什维克对革命的认识
第二节 列宁回国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党的理论重建

第五章 无政府状态与政治危机
第一节 临时政府的困境
第二节 “最自由的国家”
第三节 四月危机
第四节 六月危机

第六章 七月事件
第一节 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 布尔什维克与事件进程
第三节 七月事件的结束

第七章 八月政变
第一节 自由还是秩序?
第二节 总司令与总理
第三节 苏维埃反对科尔尼洛夫

第八章 布尔什维克浴火重生
第一节 布尔什维克遭受重创
第二节 德国经费问题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调整策略
第四节 苏维埃内部的变化

第九章 选票与枪
第一节 全俄民主会议
第二节 怎样解决政权问题?
第三节 “扔掉选票,拿起步枪”
……

第十章 十月起义
第十一章 巩固政权的最初斗争

精彩书摘

  其中第一篇文章写于9月17-23日(9月30日-10月6日)之间,以《论进行伪造的英雄和布尔什维克的错误》为题。列宁指出,民主会议只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看到自己在苏维埃中多数逐渐消失而伪造出来的革命民主派的代表机构。布尔什维克本来应当退出会议以示抗议……应当到工厂和兵营中去,但布尔什维克在革命的(不是“立宪的”)紧要关头,对议会活动采取了不正确的态度,对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采取了不正确的态度。列宁指出,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科尔尼洛夫叛乱使国内局势发生了非常急剧的转变,而党没有跟上历史飞快的发展速度,使自己一时陷入了可耻的清谈馆的圈套。列宁还具体地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言论进行了批评。这篇文章在《工人之路报》发表时用了《论进行伪造的英雄》这个题目,并删去了批评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错误的内容。
  第二篇文章题为《政论家札记》,写于9月22-24日(10月5-7日)之间。在9月22日的札记中,列宁指出,目前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成熟,这是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即贫苦农民反对资产阶级以及波拿巴主义者克伦斯基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府的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民主会议和预备议会的策略是完全错误的,9月23日,列宁写道:托洛茨基是主张抵制的。好极了,托洛茨基同志!在参加民主会议的布尔什维克党团中,抵制的主张失败了。抵制万岁!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容忍参加的主张。……毫无疑问,在我们党的“上层分子”中,显然存在着动摇的现象。这种动摇可能会招致灭亡……现在还不晚,应当拿出全部力量来进行斗争,捍卫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路线。9月24日,对于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定于10月20日召开的消息,列宁认为“以目前的俄国生活节奏看,这简直等于无限期地拖延”。这篇文章没有在《工人之路报》上发表。当时有索科里尼科夫、托洛茨基、加米涅夫、斯大林和沃洛达尔斯基参加的《工人之路报》编辑部决定刊登了列宁在9月初写的《革命的任务》一文,而列宁在这篇文章中还在认真考虑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进行妥协的可能性问题。
  ……

用户评价

评分

由于当时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是德国人(黑森和莱茵大公国阿历克丝郡主),战争期间曾向前线发了一封电报要求皇帝宣布停战,加上皇后派中坚人物拉斯普廷也在1914年极力反对俄国同德国开战,结果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的一系列军事失败,使皇后派被国内各方指控为德国间谍,皇后也被称为荡妇(实际上二者都无任何确凿证据)。这导致罗曼诺夫皇室成为众矢之的,彻底摧毁了沙皇“小父亲”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俄国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1916年12月29日(俄历12月16日),拉斯普廷被暗杀,暗杀者包括尤苏波夫亲王、皇族成员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大公、俄罗斯杜马右翼议员普利什凯维奇、尤苏波夫的密友苏霍金大尉。这场暗杀事件使俄国国内各方矛盾表面化。

评分

好书,买了不后悔,打折入手,让人满意

评分

东西很好京东送货很快是一次满意的购物体验。

评分

人还在监狱和被流放,列宁此时在瑞士,斯大林还在流放地。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致使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他们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在农民中的传统威信较高。这些孟什维克都是二次革命论者。他们认为俄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合作,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们拥护临时政府。社会革命党人来自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倾向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前也采纳了孟什维克拥护临时政府的政策。工人和士兵们不信任临时政府,但信任他们的领导人。临时政府的权威就建立在苏维埃领导人的支持上。这种现像被列宁称之为“双重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并且千方百计的扑灭革命火焰。[6]

评分

苏联时期是俄国史中一个重要阶段,但因受政治影响太深,长期没有相对客观而详细的著作问世,本书虽是国内专家们所写,但基本把握了客观的视角和相对新颖的材料,值得收录。

评分

可惜没有一阵套卖的,只能一卷一卷买

评分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当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布尔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列宁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勇于修正不切实际的理论去迎接现实的挑战。在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临时政府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农民不是追随临时政府,就是支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纲领。或者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开始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或者是临时政府取得胜利,埋葬二月革命的果实,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改变不仅使自身分裂,同时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阵营也产生分裂。一部分国际主义的孟什维克党人和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行列。托洛茨基领导的区联派也全体加入布尔什维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7月1日冒险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发动进攻,妄图用战争消灭革命。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十天内俄军损失六万人,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工人士兵群情激昂。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和其他革命群众在1917年7月16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还苏维埃。临时政府派出军队进行血腥的镇压,600多名工人死伤。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变。这次屠杀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打倒反革命的暴力。7月26日,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联合政府,对工人和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全面的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俄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7]

评分

1920年白军 2月初,红军将邓尼金白军主力歼灭。邓尼金逃往国外,沙俄男爵弗兰格尔率残部逃往克里木半岛。6月,弗兰格尔残部回到乌克兰南部,进攻顿巴斯。 4月,华苏斯基的波兰政府74万人的军队入侵乌克兰,5月攻克基辅。

评分

写得很有条理,值得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