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小說(簡體書)
內容簡介
夏志清教授除了在中國現代文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而廣為人知外,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也展示出精深的造詣和卓越的眼光。本書介紹了從《三國演義》到《紅樓夢》等六本重要的小說作品,每一部都是中國白話文學五百年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著作,而在夏志清教授結合比較文學與新批評學術訓練的分析之下,處處飽含洞見,啓迪深思。問世五十年來,歷久彌新。對英文讀者而言,它已被證明是該研究領域內zui優秀、zui全面的入門指南。
對中文世界的讀者來說,它也蘊藏着豐富的閱讀樂趣,是所有想要了解中國傳統小說傑作以及它們因何而特別的人士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書。
作者介紹
夏志清教授(1921–2013)
在中國小說研究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獨樹一幟的見解,影響了東西方漢學界近50年來中國小說的研究方向和發展面貌。其經典著作有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和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其他以中、英文發表的評論及論文集等也甚多。夏教授1969 年起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中文教授,1991年退休後為該校中文名譽教授,2006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12月29日辭世。
譯者簡介
何欣(1922–1998)
筆名江森、禾辛,河北省深澤縣人,文藝理論家和翻譯家。曾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參與《半月文藝》、《現代文學》、《文學季刊》、《書評書目》編輯工作,引介西方文學新潮,熱心提攜新進,啟迪當代文學創作。先後譯有《英雄與英雄崇拜》、《君王論》、《福克納短篇小說選》等三十多種西洋著作,著有《海明威創作論》、《史坦貝克的小說》、《梭爾.貝樓研究》、《從大學生到草地人》、《中國現代小說主潮》、《當代台灣作家論》等專論,及《松窗隨筆》等文集。
莊信正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曾任教於美國堪薩斯大學、南加州大學、印地安那大學, 並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從事研究,後於聯合國擔任翻譯工作,現已退休, 旅居美國。所編《張愛玲來信箋註》,為張愛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
林耀福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美國研究與美國文學碩士、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淡江大學英文系教授兼外語學院院長。研究議題包括生態詩學、美國文學及當代美國詩等。
劉紹銘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學者、翻譯家、作家,嶺南大學榮休教授,著作等身。與閔福德教授合編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 Volume 1: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ynasty(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深受好評。
读到这套书,就仿佛推开了一扇厚重的历史之门,瞬间被那绵延千年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息所笼罩。我一直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经过时间淘洗、依然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市面上关于古典小说的选本和研究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套书的选材和编排,便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更像是在为读者精心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古典文学画卷。 初翻开,就被那精美的装帧和考究的排版所吸引。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书籍的纸张、字体、行距,甚至封面设计,都会影响我的沉浸感。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捧在手里,有一种温润的质感,阅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在每篇作品前的导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为我理解文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珍贵的插图和手稿影印件,这让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些曾经的创作场景,感受古代文人的风采。 我常常觉得,阅读古典小说,不仅仅是读一个故事,更是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滋养。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所收录的作品,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既有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也有一些相对小众却同样精彩的篇章。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某些细节的解读,那些在普通版本中可能被忽略的意象、典故,在这套书中得到了深入的阐释,让我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作为一个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能够拓展我视野的读物。而这套书,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笔购书投资。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位博学而温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深入中国古典小说的殿堂。我曾为书中某个角色的命运而扼腕叹息,也曾为某个情节的巧妙设计而拍案叫绝。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更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港版”和“夏志清”这几个字吸引的。一直以来,我对夏志清先生的学术造诣推崇备至,知道他治学严谨,眼光独到。能够读到由他参与编选或推荐的古典小说,本身就意味着品质的保证。而“港版”的特色,也让我充满了好奇,不知道与内地版本在选材、注释、乃至排版上会有何不同。读完之后,我的期待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甚至远超预期。它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度,在阅读的趣味性上也毫不逊色,确实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热爱,而中国古典小说,更是我心中的一座座巍峨高峰。市面上关于古典小说的选本和研究资料繁多,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并愿意反复研读的,却不多见。当我看到这套名为“【中商原版】中国古典小說 港版 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学 文学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 古典小说”的书籍时,一种强烈的购买欲便油然而生。 首先,“港版”和“香港中文大学”这两个标签,就足以引起我的高度关注。我深知香港中文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声誉,尤其是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而“港版”往往意味着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更原汁原味的呈现。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行距的疏密,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雅致的气息,非常适合长时间的阅读。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仔细地翻阅了目录和前言。让我惊喜的是,它所收录的作品,既有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的精华篇章,也有一些相对冷门却同样充满艺术价值的作品。这种“海纳百川”的选编思路,让我看到了编者在古典小说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广阔视野。每部作品前的导读,也都言简意赅,却能准确地捕捉到作品的核心价值和艺术特色,为我深入理解文本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考究。比如,对于一些古代的词汇、典故,都有十分详尽的注释,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更专注于故事本身和人物的情感。我常常觉得,阅读古典小说,就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高质量的对话机会。它让我不仅读懂了故事,更能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以及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风貌。 总而言之,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方位的阅读体验。它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有艺术上的感染力。它让我对中国古典小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璀璨的文学星空。我毫不犹豫地将其视为我书架上的一件珍品,会不断地将其翻阅,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评分收到这套书,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我是一个对书籍的“血统”非常在意的人,尤其对于这类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看到“港版”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字样,就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会赋予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解读和侧重。这套书的出版方和发行地,似乎预示着它会带给我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仔细地研究了它的目录和前言。让我惊喜的是,它所收录的作品,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相对不那么“主流”但同样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这种“不拘一格”的选材,恰恰体现了编者在古典小说领域深厚的功底和开阔的视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部作品的导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介绍,更包含了对作品艺术特色和时代意义的深刻剖析,这对于我这样渴望深入理解文本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我常常觉得,阅读古典小说,是在体验一种“他者的生命”。这套书的编排,恰好能够帮助我实现这一点。它不仅仅提供了文本,更通过精心的注释和解读,拉近了古今的距离。我注意到,书中的注释非常详尽,对于一些晦涩的词语和典故,都能找到恰当的解释,这让我阅读起来非常顺畅,避免了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疏离感。同时,书中偶尔穿插的一些插图,也为我增添了不少阅读的乐趣,仿佛能看到古人笔下的生动场景。 我一直相信,好的书籍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一个人。这套书,无疑就具有这样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我曾经读过的作品,发现了一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和深层含义。同时,它也为我打开了通往更多未知文学世界的大门。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宝藏中寻宝的探险家,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所收获。 总的来说,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方位的阅读满足感。它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我愿意将它作为我书架上的珍品,时不时地翻阅,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精彩的古典文学世界。
评分初见这套书,就被它“【中商原版】中国古典小說”这样的标题吸引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原版”这两个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它似乎意味着一种更纯粹、更接近本源的阅读体验,少了许多后世加工的痕迹。我一直相信,对于经典作品,最忠实的呈现方式,就是最大程度地还原其最初的面貌。 拿到书后,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设计。我是一个非常看重书籍美学的人,纸张的触感、字体的选择、排版的疏密,都会影响我的阅读心情。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考究,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阅读便利性。我尤其喜欢它每篇作品前的导读,简明扼要,却能点出作品的精髓,为我后续的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让我惊喜的是,它所收录的作品,展现了一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选编思路。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家名作,我还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不太了解,但读起来同样引人入胜的佳篇。这种“挖掘”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在呈现作品,更是在引领我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 我尝试着阅读其中的几个章节,被那种古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深深吸引。即便有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但通过书中细致的注释,我都能比较顺畅地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刻画的细腻之处,那些跃然纸上的鲜活生命,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遭遇,都让我感同身受。这套书的注释非常到位,对于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都有准确的解释,让我阅读时少走了不少弯路。 总而言之,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充满发现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我将它视为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会不时地将其取出,细细品读,从中汲取知识与力量。
评分拿到这套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分量。不是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其内含的文化积淀所带来的厚重感。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深知中国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它们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版本,良莠不齐,让人无从下手。当我看到这套书的介绍时,就燃起了强烈的兴趣。我尤其看重其“原版”的标签,这通常意味着更贴近作者的原意,更少的商业化改动。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只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那些熟悉的作品名,像老朋友一样在眼前闪现,而一些相对陌生的书目,则勾起了我的探索欲。我特别喜欢它在每部作品前所附的简短介绍,这些信息往往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比如,对于一些背景设定复杂的作品,作者的简要说明能够帮助我更快地进入故事。而且,书中的注释也相当详尽,对于一些古代的词语、典故,都有恰当的解释,这对于像我这样,文学功底不算特别深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我一直认为,阅读古典小说,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寻访。这套书的编选,显然是带着这样的情怀。它不像一些选本那样,只偏重于所谓的“名著”,而是力求呈现一个更加多元和立体的古典小说世界。我发现了一些我从未读过的优秀作品,它们同样拥有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这让我感觉到,我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我开始真正阅读其中的篇章时,我被那种古朴的语言所吸引。虽然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经过恰当的注释,我依然能够体会到那种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腻描绘,那些鲜活的角色,仿佛就活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命运沉浮,都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这套书的翻译(如果涉及的话)和注释,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在不破坏原文风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帮助读者理解。 总的来说,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集,更是一个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宝库。我能够从中汲取知识,感受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拿起它,我都感觉自己又向前走了一小步,更靠近了那片璀璨的古典文学星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