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玩不思議

食玩不思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怡君 著
图书标签:
  • 食玩
  • 手作
  • 模型
  • 甜点
  • 日系
  • 美食
  • 玩具
  • DIY
  • 收藏
  • 趣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ISBN:9789573257318
商品编码:16025686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0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狂銷熱賣的背後,反映的不只是巨大商機,還有新誕生的社會文化現象,瞭解它的迷人之處,當然要從觀看收藏開始。本書以類型收藏介紹近800件猶如精緻藝術品的模型玩具,詳述食玩的基本定義和發展狀況,以及在創意發想、設計製造過程中,有趣的幕後故事。特別收錄達人私房教戰,是愛玩的你不可錯過的重要資訊。
  現在就請翻開冊頁,讓我們跟隨愛麗絲,到夢中仙境與鏡之國冒險,走入時光隧道,重溫童年最愛的經典卡通……甜美的記憶,憧憬的夢想,全新的感動,盡呈眼前。

作者简介

  葉怡君
  別叫我葉怡君
  應當是六年級生,號稱「天真老人」、「不老孩童」的雙面人。
  從小喜愛袖珍玩物,但作夢也沒想到會收藏轉蛋、食玩,且一頭栽進不可自拔,目前已有數千收藏,耗費時間金錢不可計數,血淚斑斑無法鑄刻。
  政治大學中文系、新聞所畢業,曾任電視記者、紀錄片導演及電視製作人;曾獲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台灣文學獎等獎項。著有《島嶼軌跡》(遠流)、《我們的島》(上、下集)(玉山社)等。因神明庇佑不思議考上高考榜首,目前潛伏於某政府機構,不知道魔斯拉何時變身。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玩具與蠹魚

【一頁小史:窺看日本魔玩】

【一頁小史:窺看日本食玩】

【魔玩辭典】

1.【西洋藝術文學】

【給愛麗絲】

1. 人形之國愛麗絲1代

2. 愛麗絲茶會

3. 愛麗絲茶會2代

4. 愛麗絲茶會3代

5. 愛麗絲茶會EX

6. Furuta「人形之國愛麗絲」2代

7. Furuta「人形之國愛麗絲」3代

8. 嚕嚕米

9. 牧民谷之家

10.嚕嚕米午餐2代

11.彼得兔的世界2代

12.小熊維尼陶瓷茶具復刻版

13.慕夏博物館1代

14.慕夏博物館2代

15.迪士尼天堂場景1代

16.迪士尼天堂場景1代復刻版

17.迪士尼天堂場景2代

18.怪桃歷險記

2.【建築生活】

【心之小鎮】

1. 我生長的街道一丁目(最愛的場所)

2. 我生長的街道一丁目(車輛及人物篇)

3. 我生長的街道二丁目(懷念的地方)

4. 我生長的街道三丁目(快樂通學路)

5. 我生長的街道四丁目(銀座商店街)

6. 茶園農家

7. 日本7-11萬家店紀念 + 黑貓宅急便車

3.【學校時光】

【收藏心事】

1. 小丸子場景1代

2. 惡作劇繪日記

3. 我的小學校三時間目

4. 我的小學校六時間目

5. 我的小學校【特別授業編】

6. 學校的回憶2代

7. 學校的回憶4代

8. 福音戰士【學校篇】

9.「萌」美少女教室

10.笑園漫畫大王【教室版】

11.森林學校

12.Kitty的世界

13.Kitty迷你生活用品

14.Kitty迷你生活用品2代

15.宇山復古娃娃

4.【懷舊動畫】

【最後的夏日】

1. 世界名作劇場

2. 小天使1代

3. 小天使2代

4. 小天使3代

5. 清秀佳人

6. 小蜜蜂

7. 世界名作劇場火柴盒

8. 凡爾賽玫瑰(20世紀漫畫家系列)

9. 可口可樂?凡爾賽玫瑰

10.千面女郎

5.【飲食生活系列】

【娃娃屋之愛】

1. 摯愛的文具

2. 百貨公司

3. 藥妝店

4. 化妝品與化妝箱

5. 上班族仕女

6. 和雜貨

7. 和果子

8. 和食日和

9. 產地直送1代

10.產地直送2代

11.產地直送【市場篇】

12.開飯了

13.媽媽的廚房

14.夢之美國生活

15.夢見食器

16.家電館

17.香港飲茶?海洋樓

18.夏天的回憶2代

19.緣日的誘惑2代

6.【寵物動物】

【閒談收藏一二事】

1. Toro貓場景1代

2. 昭和貓1代

3. 昭和貓2代

4. 昭和貓3代

5. 昭和貓4代

6. SR貓

7. 飼養日記2代

8. 飼養日記3代

9. 哈姆太郎1代

10.哈姆太郎1.5代

11.小圓貓六角盒

12.寵物屋小狗Cubic Room

13.Wanroom汪汪狗房間

14.河童飼養方法

* 附錄【藏家私房教戰】

前言/序言

  自序 玩具與蠹魚 別叫我葉怡君
  放學後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愛上了迷路與閒晃。
  小時候放學回家,脫離了路隊的路徑,總是甩著書包唱歌兒,抄近路或繞遠路的,在大街巷弄間鑽來竄去,一下子希望遇見心儀的男同學,一下子想逮隻吵人的蟬,一會兒又停步在馬路旁,呆立看飛駛的車輛,當時不覺光陰之驚心,常常晃著晃著,天就黑了。
  那時節我總是一個人,吹拂著孤獨的自由與自在。
  回家之前,最後不變的總是,進了阿婆的柑仔店。看著她叮叮噹噹的貨架,一邊閒聊天磕牙,一邊看能不能騙到免費蕃薯籤,且猶豫不定的思考目標靶心——今天買什麼好呢?哪個零食或是小玩意?
  搬離了老家後,許久遺忘了那種閒適的、散漫的、無所事事的、美好的遊蕩。很久之後,有一天不可遏制的神奇漩渦將我吸入那古老氛圍,直到重新出水如此熟悉。
  那是許久不曾感受的,脫離路隊後的感覺,在逛玩具之中。
  愛情的謎題
  幾年之前,有一天突發奇想去算命,那位據說很靈驗、索價高昂的算命仙看了命盤,好笑的說:「妳這個人啊,就算是玩,也會玩成精!」我對這鐵口直斷不很服氣,周遭那麼多人愛玩、也勤於玩,扳手指算也輪不到我頭上(有人有異議嗎?),況且吾人慣常思考可是社稷國家之事,出國也是公差居多,我哪裡愛玩啦?
  數年後,等到我從滿屋的食玩、轉蛋、魔玩、場景堆中抬起頭來,非常慶幸沒有跟算命仙嗆過「不準就砸招牌」的挑釁大話,免除了爬著滿地找牙的厄運。生活在電視廣告、時尚雜誌日日轟炸的大都會中,不知道為什麼,即使天天經過全國最高價地段的名品精妝店,仍是微笑讚嘆、轉身離去、毫不留戀。不是老僧入定,我只是疑惑,各種物質散發出來的,究竟是何種不同的費洛蒙?為什麼那些眾人激賞的,卻無法成為迷惑我心的東西?
  這事就如同戀愛一樣的不可解,本質上也確實是愛情,是人體小宇宙一個不能拆題的謎。
  隨著藏書與藏玩的累積,首先遭遇的,就是激增的空間壓力,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一方面因為自己的興趣而快樂,一方面也懷疑這是否是消費之惡?同時,我還有著所有戀物藏書狂,對時間及佔有的焦慮,這也是本書誕生之由來——從小我就相信,只要通過了印刷與呈現的魔法之鍋,萬事萬物就不會消失(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妄想),這是每位說書者的天真之處——他們相信傳播出去的,就能壽與天齊。
  說書者的天真
  魔玩食玩的前輩藏家,在這條路上可說是前仆後繼,也因為我們珍愛這些玩意,因此當藝術家村上隆和原型師Bome的「Miss Ko2」魔玩,可以在紐約以56萬美金賣出;海洋堂的魔玩食玩可以巡迴日本的11個公立美術館展覽;一組食玩(江崎固力果之「回憶20世紀」)一年能有1000萬個銷售量;玩具公司BANDAI轉蛋的營業額,一年就有215億日元……我們並不吃驚,這都是該來的肯定,這些原只是人們眼中「小孩子玩意」的產品暢銷背後,象徵的不只是龐大商機,更是一種社會歷史交叉反映的新文化現象。
  不過對我來說,銷售數字畢竟不是重點,就好像真愛不會因為情人擁有的掌聲,而讓你決定戀情的生滅。資本社會的商品銷售、品牌塑造,只是種純粹的炒作魔魅而已,看看LV(不滲水的鐵達尼皮箱)、Chanel(優雅強悍的祖師娘Coco)、甚至是最近的海洋拉娜(燒燙傷之神奇重生),不也都如此?只能說是「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吧。
  所以,想要煉成一鍋魔藥,我該感謝的,可不是只有爐中的神奇材料而已,本書牽涉的工程遠比我想像的繁瑣浩大——首先感謝催生的文編曾淑正、以及協助翻譯的弟弟,沒有二位,本書恐怕不可能誕生,而攝影陳輝明、徐志初,美編Zero,以及中原印製堅強的「去背大隊」,付出的心力也極為驚人。感謝默默協助的淑暖、美惠,很少出聲的總經理、董事長,還有常一起買逛的玄琁、持續鼓勵的靜文和師父、以及天賀和NINZIN等同好,感謝建邦慷慨出借藏品、所有協助搜刮藏品的商家、賣家、甚至買家,以及買了這本書的讀者。
  該感謝的人太多,若是遺漏了,就來打我,下次不敢或忘。
  最重要的,是我的家人,沒有您們,我什麼都做不成。
  比起浸溽數十年的前輩,我只是個生嫩新手,若有任何差池,全都是我一個人的錯。如果野人獻曝,能獲得多方的指教,實在謝天謝地;若又能拋磚引玉,招引更多同好,則更是深切的期待。我的小小私心,是希望更多人瞭解魔玩的豐富與美麗,收藏品類才可能源源不絕,不會成為曇花一現、或是盲目跟隨的蛋塔風。
  而本書的未竟之言,將收錄在下一本《食玩吞天地》,或許屆時自然、歷史、宇宙、妖魔……還有多人熱愛的「萌~萌~」美少女等等,能夠滿足大家的想像。至於我這不才的作者,除了獨樂樂,還希望眾樂樂,須知憂歡都在一身,而不是單單寄望玩具。




















迷途的灯塔:一个关于追寻与失落的史诗 作者: 阿尔文·卡特(化名) 字数: 约1500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宏大叙事,一个在冰冷现实与虚幻迷梦间挣扎的灵魂的编年史。故事的主角,伊莱亚斯·凡恩,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古籍修复师,生活在被称为“永恒之城”的阿尔泰姆,一个表面上完美无瑕,实则被严密的时间控制系统所束缚的赛博朋克都市。 阿尔泰姆的公民被告知,他们的历史是从“大同步”之后才开始的,所有的记忆都被统一、筛选和存档在中央数据库“编年史”之中。这种对过去的绝对控制,带来了表面的秩序与繁荣,却也催生了一种深刻的、难以言喻的精神饥渴。 伊莱亚斯的生活看似平静:日复一日地修复那些被数字化前人类遗留下来的纸质文献,小心翼翼地触碰那些带有温度的、充满“未被批准”信息的残片。他沉醉于古老油墨散发出的气味,那是他与那个被抹除的世界唯一的连接点。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修复一本残破不堪的19世纪航海日志时,发现了一枚嵌入书页夹层的、刻有奇异符号的黄铜钥匙。 这枚钥匙,成为了开启他内心深处迷宫的引信。 第一部分:裂隙中的低语 钥匙的符号与伊莱亚斯童年记忆中一个模糊的、关于海边灯塔的画面不谋而合。在阿尔泰姆,海洋早已被工业废水填平,灯塔更是只存在于被禁止的艺术品中。他的导师,年迈而古板的马库斯教授,警告他不要触碰任何“未经验证的碎片”,因为它们会带来“认知失调”。但伊莱亚斯无法抗拒那种拉扯感,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秘密地追踪钥匙上的符号。 他的调查将他引入了城市的底层——“废弃区”,一个被遗忘的、充满机械残骸和低语者的地带。在这里,他遇到了莉拉,一位信息走私贩,她掌握着城市“时间线”的非法副本。莉拉不相信任何官方叙事,她坚信人类的真实历史被故意碎片化,以确保统治阶级的绝对权力。 莉拉的帮助下,伊莱亚斯开始拼凑出“大同步”前世界的图景:一个充满混乱、激情,但也拥有真正自由思想的时代。他发现,钥匙指向的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频率”——一种古老的、能够短暂穿透“编年史”防火墙的谐振波。 第二部分:记忆的重量 随着伊莱亚斯越来越深入地探寻真相,他自己的记忆也开始出现裂痕。他发现自己对“永恒之城”的归属感正在瓦解。他记得的许多“事实”开始与莉拉找到的非官方记录相悖。他开始怀疑,他所修复的古籍,是否只是为了让他沉溺于一个虚假的“过去情怀”而设置的陷阱。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次针对“编年史”核心服务器的潜入行动中。伊莱亚斯和莉拉的目标是植入那枚黄铜钥匙——它被设计成一个微型谐振器,旨在激活一个被封存的“主档”——一个包含了所有被删除记忆的原始数据包。 在服务器深处,伊莱亚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冲击。他看到了关于他父母的片段:他们不是死于一场意外,而是“自愿消解”——他们选择了退出被控制的社会结构,留下了关于一个“真实世界”的模糊承诺。更令人心寒的是,他发现自己童年记忆中那个海边灯塔的景象,其实是他被植入的,用以稳定他作为“完美修复师”身份的锚点。 第三部分:灯塔的幻影 服务器的警报响起,他们被追捕。莉拉为了掩护伊莱亚斯成功上传谐振信号而牺牲。伊莱亚斯带着被解放的“主档”逃回了地面,此时的阿尔泰姆已然陷入混乱,市民们开始经历记忆的潮涌,引发大规模的恐慌和反抗。 伊莱亚斯终于找到了那枚灯塔的“频率”在现实世界的投影点——一个位于城市边缘,被永久性噪音污染掩盖的废弃无线电塔。 当他启动谐振器时,他并没有看到一个宏伟的“真实世界”的入口。他看到的是一片虚无,以及最终的真相:那个被描述的“真实世界”也并非终极的自由。那是一个充满暴力、资源枯竭的末日景象。他的父母选择的“消解”,是逃离了阿尔泰姆的控制,但并未能逃脱更深层次的宿命循环。 灯塔,那个他一直追寻的象征,最终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一个引导人们逃离当下困境,却指向另一个陷阱的幻影。 尾声:选择的重量 伊莱亚斯面对着两个选择:一是利用被解放的“主档”去颠覆阿尔泰姆的秩序,即使他知道新的秩序可能同样充满缺陷;二是彻底销毁所有数据,让人们回到他们舒适的、被筛选过的“无知”中。 故事的结尾,伊莱亚斯没有选择成为救世主,也没有选择成为毁灭者。他选择了留下一个“中间状态”:他没有散布所有真相,而是将关键的、关于“选择权”本身的信息匿名植入到城市的基础通讯网络中。 他选择了一个更加隐秘的道路——成为一个新的“灯塔”,不再指向一个虚构的彼岸,而是照亮脚下的路。他消失在阿尔泰姆的阴影中,成为一个游走的“记忆修复师”,不再修复纸张,而是修复那些在混乱中迷失的个人叙事,教导人们如何在被设定的框架内,寻找属于自己微小的、但真实的自由。 《迷途的灯塔》探讨了:当所有人都被给予一个“完美”的历史时,真相是否还具有价值?以及,追寻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黄金时代”,是否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在”的背叛?这是一个关于个人在宏大叙事面前的抗争,以及对“记忆”与“现实”边界的深刻反思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那些看似平凡的食物和玩具,竟然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故事。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想象力,将那些我们小时候常常接触到的零食包装里的玩偶,赋予了生命和灵魂。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小小的塑料士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悄悄地在桌面上进行一场属于它们的冒险;那些曾经作为抽奖赠品的吉祥物,或许也曾有过它们的辉煌时代,见证过无数孩子的欢声笑语。书里探讨的不仅仅是“玩”的乐趣,更深层次地触及了童年的回忆、成长的烦恼,以及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沉淀下来的情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某种童年回忆零食的章节,作者通过对其中附赠小玩偶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画面,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曾为之疯狂的那些日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玩的好书,更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美好时光的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小的、却又承载着大大的回忆的物品。

评分

坦白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食玩”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我印象中它似乎就是孩子们在零食包装里随机获得的小玩意儿。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食玩”背后隐藏的巨大的商业价值、精妙的设计理念,以及它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独特地位。我看到了那些看似简单的小模型,是如何被赋予生命力的,是如何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又是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记。书中对一些经典的食玩系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外观,更是深入挖掘了它们的设计理念、市场推广策略,以及它们所引发的社会现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食玩”并非只是简单的附赠品,而是一种集创意、营销、文化于一体的复杂产物。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曾经被我视为“小玩意儿”的东西,也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流水账式的叙述,也没有过于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 informal,却又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语言。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将那些关于“食玩”的种种奇思妙想,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一些稍显深沉的主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例如,在谈论某个特定年代的流行食玩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商品本身的描述,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了食玩背后更广阔的社会图景。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原来“玩”不仅仅是小孩子的专利,它也可以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体现。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心一笑,然后又陷入沉思,这种阅读体验是非常难得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在你心中留下一些印记,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回想起某个场景,某个玩偶,然后会心一笑。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食玩不思議"。光是这个名字,就勾勒出一种奇幻又充满趣味的画面感。我一直对那些蕴含着未知惊喜的小东西情有独钟,无论是童年时拆开零食包装袋里的小玩具,还是现在偶尔逛到的一些创意市集里那些造型奇特的手办,都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种“惊喜”和“不可思议”的特质,仿佛里面藏着无数关于食物和玩具的奇遇,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猜想,这本书大概讲述的不是简单的零食测评,也不是枯燥的玩具说明书,而是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或许是关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食玩背后的故事,又或者是某些隐藏在普通食玩中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光是想象,就觉得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无数可能的情节,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种充满神秘感和探索欲的书名,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也让我对作者的想象力充满了好奇。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成功地在“趣味性”和“深度思考”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也不是一本纯粹的娱乐小说,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阅读体验。在一些章节里,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各样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食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惊喜的奇幻世界。而在另一些章节,作者又以一种更加深刻的视角,探讨了食玩与童年、成长、怀旧、消费文化等主题之间的联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冷门”食玩的研究,作者似乎有着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掘出那些被大众忽略的,却又充满故事和价值的食玩。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那些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鼓励我们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探索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凡之处。

评分

当然,它有很大的缺点,对史料以及很多文化层级,不可能做到很深入。我觉得研究汉学,很重要一个部分,是要取之于各种学问的长处,要有比较和宽大的视野。内心中有这样一个前提写出来的,跟只是就这个而写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有不同。

评分

至于我的老师余英时、许倬云先生,已经完全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时代了。他们频繁参与论政,尤其是许先生写了很多文章,余先生也写了不少,可是对于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我在猜,胡适、傅斯年先生那个时代如果情况不同,他们说不定也不会进入政府,从他们的信里面也可以看到。

评分

胡适、傅斯年这一代虽然没有参加过晚清最后的科举,但他们是旧的“仕”到知识分子过渡期产生的人。他们不是以道自认,他们还要以天下自认。他们对于现实的参与很多,虽然严格说起来,他们也没有做过政府的官。胡适先生从他的日记和书信可以看出来,蒋介石其实到后期,一直很想用各种位置把他拉出来。但是傅斯年他们一直都在阻挡,认为应该坚决地推掉。

评分

有很多学电脑的人认为,我有这个东西,一个礼拜可以帮你写一篇论文。而历史学家对这个看法不同,毕竟工具就是工具,不能取代人。所以为什么我尽量不去特别接触?因为还要有人没有喝醉酒,记得带大家回家。

评分

书不错,质量也非常好

评分

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有很多学电脑的人认为,我有这个东西,一个礼拜可以帮你写一篇论文。而历史学家对这个看法不同,毕竟工具就是工具,不能取代人。所以为什么我尽量不去特别接触?因为还要有人没有喝醉酒,记得带大家回家。

评分

对于西方研究汉学,我们不要存在任何的偏见。他们的长处是在建构、理论、框架、比较的视野,以及说出某一个东西比较广的意义。西方在训练一个领域的时候,通常都有别的领域的辅助,比如说,你写中国题目可能要学英国史、法国史、日本史等等,在历史之外,可能你还要有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背景。所以,它是以众学来治一学,就不会坐井观天,这和整个学术界的培养很有关系。另外,它常常不在这个文化的限制里面,有时候跳出来,确实可以看出我们在这里面看不到的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