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一定要懂的材质运用知识 港台原版 旗标出版 Nikke
作者:Nikke
出版社:旗标出版
出版日期:2016/10/14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3123491
规格:平装 / 272页 / 17 x 23 cm / 普通级 / 全彩印刷 / 增订版
出版地:台湾
本书分类:艺术设计> 设计> 设计方法> 产品设计
内容简介
【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必读、的工具书!】
为了把设计图变成产品,你白花成本、走冤枉路...都是因为还没看过这本书!
该选什麽材质?该用哪种製程?为什麽做出来的东西不能用?
七大类材质解说 × 业界应用实例 = 奠定材质运用基础
塑胶 / 金属 / 纸 / 木材 / 布?6?4皮革 / 陶瓷 / 先进材料?6?4环保材料
从材质基础知识、相关製程到实际桉例详尽解说,让你少花成本、少走冤枉路。
製作畅销商品的秘诀,就是有效活用材料
○一举公开低成本又具设计感的产品开发诀窍
○详细解说包含塑胶、金属、纸、木材、布与皮革、陶瓷、先进材料与环保材料等各种材料的活用法
○揭露苹果高品质的设计使用了哪些加工技术
深入知名厂商的设计开发现场
○彻底解析苹果对材料的惊人执着
○公开 Canon 长年以来不断改进的表面处理技术秘密
○Panasonic 的畅销商品使用令人意外的材料是什麽?
○Sony 为什麽爱用「钛金属」?
向知名设计师学习使用材料的心得
○如何做出「发挥材料本身特性的设计」?听听知名设计师柴田文江、山中俊治、名儿耶秀美等人怎麽说。
本书特色:
各大书店艺术设计类排行榜长销书增订版!
产品设计师们争相抢购的原因是~~
业界的设计潮流、都在用的材质和工法,你一定要知道
◎用塑胶模拟漆器:以模具射出搭配精緻的表面加工,让商品质感翻倍!
◎硅胶製玻璃杯:摔不破的玻璃杯终于诞生!
◎宝特瓶装啤酒:特殊涂层宝特瓶,让运送啤酒更方便!
◎塑胶汽车外板:想更换车子外观和颜色,变得好容易!
◎发光纤维材质:让设计师做出灰姑娘的梦幻夜光礼服!
◎完全不会湿的伞:高拨水性布料,是梅雨季的好朋友!
◎新潮 3D 应用:你以为 3D 列印只能建模吗?别人已经直接印出高质感的产品!
...想知道更多更新的材质应用技巧吗?赶快打开本书吧!
作者简介
Nikkei Design (日经设计编辑部)
《NIKKEI DESIGN》杂志是专为设计师、企业经理人和商务人士打造的月刊,也是日本知名的设计杂志。《NIKKEI DESIGN》杂志所刊登的文章,都会透过专业的桉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运用设计,并将设计力拓展至商务层面。对于研究通用设计、CG/ CAD 设计软体、印刷业、设计学校、平面设计等相关产业而言,《NIKKEI DESIGN》杂志都是非常适合的刊物。本书内容是集结《NIKKEI DESIGN》杂志于 2002~2011 年刊登过的多篇材料研究、产品设计专栏文章,在 2016 年增订内容后重新编辑而成。
这本书的排版真的太糟糕了,纸张泛黄,印刷模糊,好多插图都看不清楚细节,感觉就像是盗版的翻印本,完全没有大厂出品应有的质感。我本来是冲着“原版”和“旗标出版”几个字来的,以为能看到精美的视觉呈现,没想到收到实物后大失所望。感觉设计师在选择印刷厂和纸张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很多关于材质纹理的细致描述,如果配上模糊不清的图片,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而且,这本书的装订方式也很粗糙,书页之间缝隙很大,翻阅起来总感觉要散架,长期保存更是堪忧。我花了不菲的价格,结果收到一本让我感觉不舒服的书,真的有点后悔。如果只是为了了解材质理论,找一本普通的教材可能效果都比这要好。这种粗制滥造的态度,对于一本注重“视觉”和“触感”的书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希望出版社在未来的出版物上能更用心地对待印刷和装订,毕竟读者为的是品质而来,而不是为了一堆模糊的像素和松散的纸页。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某些论述观点相当激进,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偏颇。它似乎过分强调了某种特定的材质或技术,而对其他同样重要的可能性视而不见。例如,在讨论到某个新材料的性能时,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去赞美它的优越性,但对于其潜在的缺点、成本限制,以及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却几乎只字未提。这种单方面的论述,很容易误导读者,让他们对某种材料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客观、全面、平衡的分析,能够让我权衡不同选择的利弊,做出最适合具体项目的决策。这本书的这种“非黑即白”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份推广材料,而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参考。我希望作者能够在中立和客观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各种材质的复杂性,并提供更具建设性的指导,而不是仅仅表达个人强烈的喜好。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内容组织让我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有些混乱。它似乎试图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切入,然后突然又跳到非常微小的细节,中间缺乏足够的过渡和铺垫。我读了好几遍,很多概念都没有办法连贯起来,感觉作者在写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有时候会突然冒出来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也没有相应的解释,让我觉得非常吃力。而且,书中不同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也很弱,感觉像是在拼凑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不是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我本来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以及它们在设计中的应用,但现在我感觉我需要另外找一些参考资料来填补这些逻辑上的断层。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这些内容,但最终获得的理解却很有限,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如果作者能在写作前多花点心思在内容的梳理和逻辑的构建上,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让我大跌眼镜,感觉像是在读一本上个世纪的老旧技术手册。句子冗长,表达含糊,充斥着大量的陈词滥调和空泛的形容词,完全看不到现代设计领域所需要的清晰、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我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勉强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更不用说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了。而且,书中使用的很多词汇,感觉已经脱离了当前行业的主流用法,听起来非常生僻,也缺乏必要的语境解释。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激发我灵感的书,结果却被这枯燥乏味的文字折磨得昏昏欲睡。对于设计师来说,沟通能力和信息传递效率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太差了。我只能说,如果出版社想要吸引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读者,在语言风格上真的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更新和革新,否则很难引起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某些案例分析,真的让我感到非常不接地气,甚至有些脱离实际。作者似乎沉浸在一种理想化的设计世界里,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的材质,在现实的商业项目或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本难以实现。我看到一些非常前沿、昂贵的材料被轻易地用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产品设计中,却没有对成本、工艺、维护等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在阅读时,很难将书中的理论与我日常面临的设计挑战联系起来。我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比如,书中提到使用某种稀有天然材料来制作一个日常用品,却没有说明如何保证其可持续性供应,以及如何处理其高昂的成本。这种过于理想化的案例,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很难真正指导我的设计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