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對參考文獻的說明
1 導論
存在即被感知
貝剋萊的生平
知識背景
2 為什麼物質不存在
貝剋萊的告誡
語言和意義
反對物質存在
3 反駁與答復
如果林中一棵樹倒下……
感知不到的對象
科學
貝剋萊是主觀主義者嗎?
4 上帝
上帝之作用
貝剋萊關於上帝的三個證明
5 問題
對象
心靈
6 反響
經驗主義的界限
康德之後
20 世紀及以後
參考書目
什麼存在?
有兩種東西也許是我們所知道的:心靈與觀念。[P86]心靈是思考之物,它們是能動的。它們感覺、意願、想象、反思、交流等等。不能思考的物——任何人類知識的對象——是觀念或觀念的集閤。觀念“顯然不是能動的”、非自動的、被動的[P25]。它們自身什麼也不是,沒有能動的心靈,它們不可能存在。
貝剋萊在《原理》第一部分的前兩節中提到瞭兩種東西。
人們隻要稍一觀察人類知識的對象,他們就會看到,這些對象就是觀念,這些觀念或者是由感官實在印入的,或者是由觀察瞭人心的各種情感和作用以後所産生的,或者是在記憶和想象的幫助下形成的,這裏想象可以分解、閤成或隻錶象原始的由上述途徑所知覺的那些觀念。[P1]
觀念可以有好幾種。它們可以是感覺,比如鬣蜥的舌頭舔在你的手指上所産生的感覺;它們可以是對心靈自身的情感、意願或認知的知覺,比如覺察到你的欲望、意圖、是否翻開這一頁書的考慮;它們可以是記憶和想象,在這此情況下,它們必須基於感覺或知覺的的觀念。如果你從來沒有對鬣蜥的舌頭的感覺,你或許通過對貓舌頭的感覺的迴憶來想象對鬣蜥的舌頭的感覺。在所有這些活動中,你的心靈而非觀念是主動的。
除瞭那些無數的觀念或知識的對象以外,還有彆的一種東西在認識或知覺它們,並且在它們方麵施展各種能力,如意誌、想象、記憶等。這個能知覺的、主動的存在者,我們稱之為心靈,精神或自我,這些名詞並不錶示我的任何觀念,隻錶示完全不同於觀念的另一種東西,這些觀念是在那個東西中存在的,或者說,它是一種東西,通過它觀念被知覺到——因為觀念的存在,在於它被感知。[P2]
心靈和觀念是不同的:我的心靈不是我的一個觀念,我的任何觀念都不能進行想象、感知、意誌等諸如此類的活動。沒有觀念與我的心靈相似,因為它們不象思想和行動那樣,它們無所作為。
換言之,心靈和觀念具有不同的本質,不同的本質使它們各不相同。
如果我們把能意欲、能思考、能感知的觀念的能力去掉,則更沒有彆的東西,可以使觀念和精神相似。因為我們所謂的精神,隻是指能思想、能意誌、能意欲,能感知的一種東西而言。這一層,也隻有這一層,纔能構成那個名詞的意義。因此,如果能力不能絲毫為一個觀念所錶象,我們顯然就沒有精神的觀念。[P138]
從寬泛的意義上來理解,思想就是標示心靈本質的東西。對心靈而言,存在就是感知:即去感知、去思想、去意欲。不能思想的物的存在,在於它們被感知。
有一些真理對於人的心靈來說是最貼近的、最明顯的,人隻要一睜開自己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它們。我想下邊這個重要的真理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就是說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簡言之,構成宇宙的所有物體,離開瞭心靈就不存在——即它們的存在即是被感知或認識,因此,它們如果不真正為我所感知,不真正存在於我的心靈之中或其他被創造齣來的心靈之中,則它們便完全不能存在,否則就是存在於一個不朽的心靈之中——要說事物的任何部分離開精神有一種存在,那是完全不能理解的,那包含瞭抽象作用的一切荒謬之處。[P6]
盡管我們擁有兩種東西的知識,但隻有其中的一種可稱之為實體,那就是獨立自存的東西。觀念依賴於心靈,所以它們不是實體,鞋子、艦船、甜點、地闆蠟、傢俱及其他可感知的東西,“隻是一些可感知的性質或可感知的性質的集閤”[D1:51]。至於心靈,我感覺不到我的心靈,盡管以使我意識到它的行為的方式來對心靈作齣反思。如笛卡爾所言,我可以通過意識來推論或直接確定它的存在。而且,我知道這個術語的含義:觀念所依賴的能動的實體,它可以意欲,可以感知。盡管心靈是實在的、實存的,但確切地說,我們沒有關於心靈的觀念。貝剋萊認為,我們沒有關於心靈的概念:通過推理和反思,我們理解這個語詞的意思,它指的是什麼,什麼樣的東西是心靈。我有關於心靈的知識,卻沒有心靈的觀念。
所以,有兩種存在方式,但隻有一種實體。如貝剋萊在他的日記中所指齣的:“存在即是感知或被感知,一如既往,馬在馬廄裏,書在書房裏”[C429]。不要被這個觀點錶麵上的新奇所迷惑,馬和書在你剛離開的地方,它們隻是存在於一個心靈或多個心靈之中,實在的東西,“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作為心靈中的觀念的集閤,而不是作為物質實體纔是存在的。
……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對於初次接觸這類哲學著作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構成一定的挑戰。它的邏輯推演過程極其嚴密,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被輕易跳過的部分。作者似乎對“模糊”這個詞深惡痛絕,每一個論斷都經過瞭字斟句酌的推敲,力求達到一種無可辯駁的精確性。我常常需要在某一個段落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細微差彆。比如,他對某個核心概念的界定,可能占據瞭整整一頁的篇幅,而在這頁紙中,作者通過對比和反駁前人的觀點,構建起瞭一道堅固的理論壁壘。這種寫作方式的優點在於其思想的深度和完整性,缺點則是閱讀節奏相對緩慢。然而,正是這種緩慢,讓我真切感受到瞭作者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那是一種罕見的、不受時代潮流乾擾的純粹思辨的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力量,在於它能夠穿透時間,直接與讀者進行心靈上的交鋒。作者的文風既有古典學者的那種沉穩莊重,又流露齣一種近乎詩意的洞察力,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關於感知和實在的形而上學問題時,筆觸變得尤為靈動。我感覺自己仿佛不是在閱讀一份乾燥的學術報告,而是在跟隨一位博學的長者,在知識的星空下漫步,他時不時地用手指給我指嚮一顆遙遠的、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星體。這種帶有溫度的理性敘述,極大地降低瞭晦澀概念的閱讀門檻。它沒有試圖簡化復雜性,而是用一種更具感染力的方式,邀請讀者主動去擁抱和理解這種復雜性,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處理那些“古老”思想時所展現齣的現代洞察力。作者並沒有將這些哲學傢的觀點束之高閣,而是像外科醫生解剖屍體一樣,精準地剖析瞭其思想結構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並試圖探究其在當代語境下的“有效性”與“局限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中展現齣的那種批判性精神,他從不盲目崇拜任何偉大的名字,而是敢於直麵那些被長期忽略的矛盾點。他筆下的論證過程充滿瞭張力,仿佛是作者與那位思想傢之間進行的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讀完某個章節後,我常常會閤上書本,沉浸在一種被挑戰後的興奮感中,迫不及待地想去重新審視我過去的一些固有認知。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哲學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極其簡約,卻蘊含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剛拿到手時,我甚至有些猶豫是否要立刻開始閱讀,那種感覺就像麵對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展現齣瞭驚人的學識功底,他沒有急於拋齣結論,而是用一種非常剋製、近乎學術論文的筆觸,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廣闊的哲學語境。他似乎在非常小心地鋪陳著,將讀者從一個熟悉的知識點引導嚮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那些復雜概念時的耐心,他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總能在關鍵時刻停下來,用一句精煉的概括將之前所有看似零散的綫索串聯起來,讓人豁然開朗。雖然閱讀過程需要全神貫注,不能有絲毫分心,但那種被深刻見解不斷觸動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顯然不是用來消磨時間的休閑讀物,它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馬拉鬆,要求讀者投入全部的專注力。
評分全書的組織結構如同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齒輪都緊密咬閤,共同驅動著整體的運轉。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極其巧妙,他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通過設置一係列相互關聯的問題鏈條,自然而然地將讀者的注意力從一個核心議題轉移到下一個,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每章末尾設置的“思辨小結”,那裏的語言雖然依舊嚴謹,但卻多瞭幾分總結性的力量,它們像是為剛剛結束的復雜旅程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標,讓人既能感受到旅途的艱辛,又能領略到抵達目的地的滿足。這種對敘事節奏的把控,在學術著作中實屬難得,它使得這部厚重的作品在保持其學術高冷的同時,也兼顧瞭讀者的心智體驗。
評分每一個思想體係就如一個精神殿堂。對於初學者而言,要想領略和欣賞其中的奧妙和美麗,需要一個好的引導。這位引導者需要給初學者既展示齣其整體麵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頭的學術專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節因其篇幅限製顯得過於簡略。《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深入淺齣,用十萬字左右的篇幅,嚮讀者勾勒齣瞭每位思想傢的精神概貌,引人入勝。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研究人員,閱讀這些係列叢書,都會感到獲益匪淺。
評分每一個思想體係就如一個精神殿堂。對於初學者而言,要想領略和欣賞其中的奧妙和美麗,需要一個好的引導。這位引導者需要給初學者既展示齣其整體麵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頭的學術專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節因其篇幅限製顯得過於簡略。《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深入淺齣,用十萬字左右的篇幅,嚮讀者勾勒齣瞭每位思想傢的精神概貌,引人入勝。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研究人員,閱讀這些係列叢書,都會感到獲益匪淺。
評分超級推薦的一套書,介紹瞭曆史上重要思想傢的平生,讀完非常有感觸!印刷很好,送貨也快,小孩子也可以閱讀,人類曆史的偉大思想傢造就瞭如今社會思潮,值得閱讀!
評分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傢,看一看
評分本書研究瞭著名思想傢霍布森,對其本人對原作都有獨到的見解。尤為可貴的是,本書既介紹瞭每位思想傢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瞭其思想發展的脈絡,是一套集文化普及與學術研究於一身的難得的佳作。叢書的每位譯者均是國內研究該思想傢的專傢,曾翻譯過多本西方學術著作。中華書局齣的書,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評分嗬嗬紅紅火火叫姐姐哈哈哈哈
評分每一個思想體係就如一個精神殿堂。對於初學者而言,要想領略和欣賞其中的奧妙和美麗,需要一個好的引導。這位引導者需要給初學者既展示齣其整體麵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頭的學術專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節因其篇幅限製顯得過於簡略。《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深入淺齣,用十萬字左右的篇幅,嚮讀者勾勒齣瞭每位思想傢的精神概貌,引人入勝。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研究人員,閱讀這些係列叢書,都會感到獲益匪淺。
評分尷尬咯紅農民紅米9億新一綫剛哦嘻嘻一心一意遵義醫學院
評分很好的一本經典書,值得細細精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