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了解你的相机,它怎么能帮你拍出好照片?
《相机用语基础知识》即是一本能帮你夯实相机基础知识的实用手册,从硬件到软件,从胶片到数码,让读者轻松掌握相机基础知识,拍出更好的作品。
想要拍出好照片,充分了解自己手上的相机,是摄影技术获得精进的必经之路。
《相机用语基础知识》从基础原理开始,——为你剖析各种相机的基础设计原理、结构特色、软件设定与使用注意事项,帮助你充分利用相机的优点、避开缺点,得心应手拍出心中理想的作品。
作者陈宗亨,是老相机收集狂,也是最新款数字相机爱好者。
DIGIPHOTO“摄影眼的培养”的长期合作摄影师,擅长风景及建筑摄影。拥有且使用过的相机包罗万象,从古董底片相机、专业级数字相机到大画幅相机,自黑白底片到数码暗房也都有涉猎。
Chapter
相机用语的摄影基础原理
01 光圈
02 快门
03 镜间快门 v.s. 焦平面快门
04 电子式快门
05 曝光
06 感光度
07 色温
08 白平衡
09 画幅
10 非135 胶片画幅规格
11 数码时代的画幅规格
12 色阶分布直方图
Chapter
相机的类型
13 单反相机
14 数码单反相机
15 双镜头反射式相机
16 联动测距相机
17 中画幅相机
18 数码后背
19 大画幅相机
20 无反光镜可交换镜头式相机
21 4/3 系统
22 微型4/3 系统
23 轻便型相机
24 针孔相机
25 玩具相机
26 桥式相机(类单反)
27 旁轴相机
28 折叠式相机
29 拍立得
30 宽景相机
31 迷你相机
32 潜水相机
Chapter
相机结构及元件
33 机身
34 感光媒介
35 胶片
36 CCD 感光合元件
37 CMOS 感光元件
38 拜尔滤镜
39 低通滤镜
40 三色感光元件
41 3CCD 感光元件系
42 背照式感光元件
43 有机混合式感光元件
44 取景系统
45 光学取景器
46 电子取景器
47 液晶屏实时取景
48 毛玻璃后背
49 反光镜
50 半透明反光镜
51 五棱镜
52 对焦屏
53/54 微棱对焦屏v.s. 裂像对焦屏
55 自动对焦模组
56 影像稳定技术
57 镜头防震
58 感光元件防震
59 蛇腹
60 镜头
61 镜头接环
62 内建闪光灯
63/64 高速同步闪光灯 v.s. 慢速同步闪光灯 1
65 防红眼
Chapter
相机的设定
66 影像原始资料
67 拍摄模式
68 对焦模式
69 测光模式
70 连拍
71 杂讯
72 降噪
73 色彩空间
74 纯度/饱和度
75 对比
76 锐利度/清晰度
77 滤镜
78 曝光补偿
Chapter
相机的操作观念与技巧
79 相机握持
80 安全快门
81 自拍设定
82 遥控拍摄
83 反光镜预锁
84 自动曝光锁定
85 包围曝光
86 重覆曝光
87 长时间曝光
88 B 快门
89 对焦
90 陷阱式对焦
91 自动对焦锁定
92 景深
93 景深预览
94 泛焦拍摄
95 全景拍摄
96 高动态范围影像
97 焦平面
98 移轴
99 莎姆定律
■品牌小故事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给入门者打基础的“扫盲读物”,顶多讲讲曝光三角这些皮毛。但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对一些进阶概念的探讨也颇有建树。举个例子,关于“白平衡”的章节,我过去只知道有自动和几种预设模式,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色温(开尔文值)的意义,并详细对比了不同光源下,手动设置K值能带来的情绪表达差异。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在黄昏时分,将白平衡稍微调高,结果拍出来的天空层次感和暖意一下子就丰富了。此外,书中对“镜头畸变”的讲解也非常专业,它不仅提到了桶形和枕形畸变,还配上了对比图,让我对广角镜头的使用有了更审慎的态度,知道何时该用它来创造空间感,何时又该避免在拍摄建筑时使用。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逻辑,它不是机械地罗列术语,而是遵循着“观察——理解——实践”的路径来构建知识体系。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看照片的角度都变了,不再是单纯地欣赏画面,而是开始分析创作者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光线和画面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技术知识的“SPA”。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感受的人,很多技术类书籍,虽然内容有用,但排版和设计常常让人昏昏欲睡,恨不得快进。但《相机用语基础知识》完全不同,它的字体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每当出现一个新术语时,都会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然后紧跟着进行详细的解释,简直是强迫症福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复杂联动关系时的清晰度。比如,关于动态范围和宽容度,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这本书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水桶理论”,一下子就让我抓住了核心区别:宽容度是感光元件的物理极限,而动态范围则是我们感知到的光比。这种把晦涩概念具体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不像某些资料那样,只是堆砌术语让你死记硬背,而是真正地在“教你思考”——让你明白为什么这样设置会得到那样的结果。对于那些希望把摄影从“按快门”升级到“创作”的同好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福音!我刚开始接触单反相机那会儿,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术语,比如快门速度、光圈值、ISO,简直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像在看外星语说明书。我试着在网上搜集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学了A忘了B,效率极低。直到我发现了《相机用语基础知识》,它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技术盲区”。作者的讲解非常到位,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解景深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举了一个拍花朵的例子,让你立刻就能明白大光圈和小光圈在实际拍摄中会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测光模式”的那一章,我以前总是随便选一个点测光,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欠曝。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适用场景,我茅塞顿开,现在拍人像再也不怕脸部曝光不准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即便是像我这种对技术有抵触情绪的人,也能轻松愉快地读下去,并且立刻就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如果你也正因为搞不懂那些专业名词而苦恼,强烈推荐这本书,它能让你真正掌握相机的“语言”,而不是被动地使用它。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不同设备理念的兼容性上。很多早期的摄影书籍,其技术讲解往往紧紧围绕着胶片时代的某些特定技术,读起来会感觉过时。但《相机用语基础知识》显然是针对现代数码影像系统编写的。它没有被某个特定品牌的技术所局限,而是专注于那些所有相机,无论是入门级微单还是专业全画幅,都必须遵循的底层原理。例如,对于“对焦系统”的讲解,它涵盖了相位检测和反差检测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混合对焦系统的演进,这对于我这样同时使用不同类型机身的人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我过去总觉得自动对焦的原理很神秘,但读完后,我能根据场景(比如拍摄运动物体时用哪种对焦点模式)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你的是“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怎么做”。掌握了这些基础“词汇”和“语法”,你才能真正理解任何新设备说明书上写的东西,让你在面对任何新的相机技术时,都能快速上手,举一反三。
评分我是一个工作繁忙的职场人士,平时只能利用周末或者通勤路上挤出时间来学习。因此,我需要的是那种信息密度高,且能快速定位知识点的工具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章节划分非常精细,目录结构清晰到令人发指——你甚至不需要从头读到尾,就可以直接跳到你最感兴趣或者最困惑的章节。比如,我最近在尝试后期处理,突然对“色彩空间”(sRGB vs. Adobe RGB)的概念感到模糊,翻开目录,直接定位到相关章节,作者用非常精炼的语言解释了它们在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和色彩表现差异,并给出了我在不同输出需求下应该如何选择的建议。这种“即查即用”的设计理念,让学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书中避免了太多无谓的哲学讨论,而是专注于“相机语言”本身,真正做到了“基础知识”的精准覆盖,没有旁枝末节的干扰。它更像一本高阶的“速查手册”与“入门指南”的完美结合体。
评分非常满意的书。好好好?
评分还行
评分非常满意的书。好好好?
评分一般
评分妥妥的好赞
评分还行
评分质量不错,外观好看,好用,推荐一下!
评分好书!非常满意!
评分非常满意的书。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