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灵感,都是从摄影师一点一滴记录的小本子里萌芽的!
  从拍摄思路开始,场景、造型安排到拍摄过程无一遗漏,外拍策划与案例过程并重,贴心给出Tips与后记,整个拍摄过程运筹帷幄。
  那么,就让我们一窥名师的摄影独门秘技,借力使力,拍出惊人之作吧!
《外拍摄影笔记》是一本由台湾知名人像摄影师薛名洲(笔名:HERO)撰写的外拍摄影笔记。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63次外拍活动的经历,既包括拍摄前的构思,也包括拍摄过程中的要点记录和注意事项。全书分为摄影之心、摄影之眼、摄影之道、摄影之真、风景写意、多彩世界共六章,内容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外拍题材,对热爱外拍的读者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薛名洲,笔名HERO。2008年开始接触摄影,擅长拍摄的题材包括风景与人像。2009-2010年受各大摄影论坛邀请担任人像版版主,作品在各大摄影论坛中广受网友追捧。2011年成立个人工作室,为客户提供婚礼记录、情侣人像写真等服务。出版个人著作《这样外拍超有FU》(2011年5月出版) 。先后担任过Canon恋夏课程讲师、北极光数码摄影课程讲师、《摄影家手札》人像外拍课程讲师等。
Chapter 1 摄影之心
016 对光线的坚持
018 旋转 颠覆
019 转变观看的视角,试着让画面也感动你
020 爱丽丝梦游仙境
021 在夜市中拍婚纱
022 模仿中也要加入自我想法
023 醉人的澳门夜
024 美感的培养
025 寻找心中的风景
026 裂地之美
028 无止息的学习之心
028 这世界上一定有人拍得比你还要好,而且人数比你想象的还多很多
Chapter 2 摄影之眼
032 跟着光走
035 池中梅影
036 构图之眼
036 不断地练习,让构图从基本技能升华为自我风格
038 同一片海,不同风情
040 香港印象
042 剪影的张力
043 旋转吧,舞动的心
045 下雨天的拍法
046 发现“心”画面
047 永远寻找新的惊喜
Chapter 3 摄影之道
052 樱花雨
054 一张纸的用心
054 对微小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结果自然会好
056 夜晚中的亮点
058 一瞬之光
060 光在若明若暗时最美
062 华丽的谢幕
066 城市中的希望之光
068 风尘仆仆
071 “月世界”的爱
072 海边床女孩
072 今日房型:夕阳沙洲海景房
074 今日房型:蓝光 360°海景房
075 今日房型:电流极 360°观海房
076 白色梦游海景房
082 红色恋人飘流海景房
084 顶楼居高望海观景房
086 夏日情人梦海景房
088 戏水乐悠悠海景房
090 梦幻女孩公主海景房
092 飘飘欲仙海景房
094 黑色夕阳海景房
Chapter 4 摄影之真
098 最真的爱
100 最真的笑
104最真的互动
105 最真的熟悉
Chapter 5 风景写意
108 绚烂烟火
110 台北梦
111 独家记忆
112 流金岁月
113 寻找独特角度
114 夏夜奇迹,萤光飞舞
116 盐田之美
118 二寮日出
119 夜之“月世界”
120 六十石/金针花
122 兰屿银河
Chapter 6 多彩世界
126 上海
128 梦里西塘
130 惊叹加拿大
132 黄山日与夜
136 精彩澳门
138 移动脚步,是寻找更好构图的不二法门
140 马来风情
142 香港味道
评价二: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用料简直是业界良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阅读体验极佳。我是一个对视觉呈现要求比较高的人,而这本书的每一个版面设计都充满了匠心。作者在叙述中,似乎总有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参与者的热情交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环境叙事”的强调。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机位和参数,而是深入探讨了拍摄地点、天气、甚至当时与模特的沟通状态如何共同塑造了最终的影像风格。比如他描述在某个古老小巷中,如何利用一面斑驳的墙壁作为自然柔光箱,那段描述,画面感强到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潮湿的气息。这使我意识到,优秀的摄影作品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术展示,而是与周遭环境进行深度对话的结果。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去“倾听”场景的声音,如何让我的镜头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话。它拓宽了我对“摄影”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让我明白,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尊重。
评分评价三: 坦白说,市面上的摄影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逃不过“公式化教学”的窠臼,读完后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套习题,但离真正的创作却更远了。然而,这本《外拍摄影笔记》完全打破了这种沉闷。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作者的创作思维迷宫。书中关于“光线心理学”的探讨令我耳目一新。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硬科普层面解释什么是硬光或散射光,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光线对观者情绪产生的影响。例如,他分析了在逆光下拍摄人像时,如何通过精确的补光来营造出一种既疏离又充满希望的戏剧张力。这种从“技术实现”到“情感表达”的跨越,是很多教材所缺失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经常停下来,合上书本,拿出手机对着窗外练习辨识光线,书中的理论迅速被转化为了即时的实践反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找到自己独特提问方式的钥匙。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流畅和富有韵律感的,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其内涵的深度却让人不得不三思。作者在谈论器材时,表现出一种近乎禅意的克制。他似乎在反复强调,器材的升级永远无法弥补观察力的匮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即兴创作与准备”的平衡论述。作者分享了数次原本计划完美,却因为突发状况而诞生成为经典作品的经历,同时也记录了过度准备导致僵硬不自然的结果。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拍摄习惯——是不是总想把每一个细节都预设好,反而扼杀了作品的生命力?书中那些看似随意的记录,实则蕴含着对“不确定性”的欢迎和驾驭。它鼓励我们放下对“完美控制”的执念,转而拥抱那些转瞬即逝、充满变数的真实时刻。对于那些在追求技术精进的路上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教会我们如何与意外和解,并在混乱中发现秩序之美。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本新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封面设计得实在太有品味了。那种低调的质感和恰到好处的留白,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迫不及待地翻开内页,我立刻被作者那种对光影的敏锐捕捉能力所折服。书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充满人情味的笔触,娓娓道来每一次拍摄背后的心路历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瞬间的捕捉”那一章节,作者提到,最好的照片往往不是技术最完美的那张,而是情感最真挚的那一刻。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某个清晨或黄昏,手持相机,屏住呼吸,等待那个“对的时刻”到来的那种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操作相机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去观察世界的随笔集。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细节,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记录身边一切值得留恋的冲动。对于任何一个热爱摄影,但又厌倦了冰冷技术流讲解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心灵和技术上的双重滋养。它的文字如同醇厚的威士忌,后劲十足,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评价五: 我最近刚好在尝试拓展我的拍摄主题,从棚内转向户外环境人像,正为此苦恼时,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对“如何与自然环境中的复杂元素共存”的见解非常独到。他不仅仅是教你怎么避开碍眼的电线杆或者杂乱的背景,而是教你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看似“破坏画面”的元素,纳入到整体叙事中,使其成为增强故事性的辅助线索。比如,他提到在拍摄户外肖像时,如何利用树影的斑驳光点,来模拟一种老电影的颗粒感,这种对细节的精微处理,是那种只看参数表绝对学不来的。这本书的论述层次非常丰富,从宏观的场景选择到微观的景深运用,再到最终的后期调色思路,都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创作闭环。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语气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分享的姿态,没有丝毫的说教意味,让人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实地采风。读完之后,我的工具箱里装满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下一次外拍充满了期待。
评分没事儿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不错,感觉好,棒棒哒
评分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凑单而已,固定套路,比较一般
评分好。 。
评分买了6本摄影书,这是最差的,印刷。纸张很差,内容贫乏,看上去像盗版的!这些东西还不如国内各大摄影网站上的图片和文字精彩,不推荐购买!台湾的摄影书相比国外的差许多了,国内的同题材以技法为主,鲜有讲心得的,要看这类书还是要看国外大师著作!
评分挺好的书,喜欢,喜欢
评分可以借鉴,还算可以,不错!!!!!!!!
评分不错好好好好好,学习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