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拍摄影笔记

外拍摄影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名洲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外拍
  • 技巧
  • 构图
  • 光线
  • 人像
  • 风光
  • 后期
  • 经验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10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57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44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所有的灵感,都是从摄影师一点一滴记录的小本子里萌芽的!
  从拍摄思路开始,场景、造型安排到拍摄过程无一遗漏,外拍策划与案例过程并重,贴心给出Tips与后记,整个拍摄过程运筹帷幄。
  那么,就让我们一窥名师的摄影独门秘技,借力使力,拍出惊人之作吧!

内容简介

  《外拍摄影笔记》是一本由台湾知名人像摄影师薛名洲(笔名:HERO)撰写的外拍摄影笔记。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63次外拍活动的经历,既包括拍摄前的构思,也包括拍摄过程中的要点记录和注意事项。全书分为摄影之心、摄影之眼、摄影之道、摄影之真、风景写意、多彩世界共六章,内容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外拍题材,对热爱外拍的读者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薛名洲,笔名HERO。2008年开始接触摄影,擅长拍摄的题材包括风景与人像。2009-2010年受各大摄影论坛邀请担任人像版版主,作品在各大摄影论坛中广受网友追捧。2011年成立个人工作室,为客户提供婚礼记录、情侣人像写真等服务。出版个人著作《这样外拍超有FU》(2011年5月出版) 。先后担任过Canon恋夏课程讲师、北极光数码摄影课程讲师、《摄影家手札》人像外拍课程讲师等。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1 摄影之心
016 对光线的坚持
018 旋转 颠覆
019 转变观看的视角,试着让画面也感动你
020 爱丽丝梦游仙境
021 在夜市中拍婚纱
022 模仿中也要加入自我想法
023 醉人的澳门夜
024 美感的培养
025 寻找心中的风景
026 裂地之美
028 无止息的学习之心
028 这世界上一定有人拍得比你还要好,而且人数比你想象的还多很多
Chapter 2 摄影之眼
032 跟着光走
035 池中梅影
036 构图之眼
036 不断地练习,让构图从基本技能升华为自我风格
038 同一片海,不同风情
040 香港印象
042 剪影的张力
043 旋转吧,舞动的心
045 下雨天的拍法
046 发现“心”画面
047 永远寻找新的惊喜
Chapter 3 摄影之道
052 樱花雨
054 一张纸的用心
054 对微小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结果自然会好
056 夜晚中的亮点
058 一瞬之光
060 光在若明若暗时最美
062 华丽的谢幕
066 城市中的希望之光
068 风尘仆仆
071 “月世界”的爱
072 海边床女孩
072 今日房型:夕阳沙洲海景房
074 今日房型:蓝光 360°海景房
075 今日房型:电流极 360°观海房
076 白色梦游海景房
082 红色恋人飘流海景房
084 顶楼居高望海观景房
086 夏日情人梦海景房
088 戏水乐悠悠海景房
090 梦幻女孩公主海景房
092 飘飘欲仙海景房
094 黑色夕阳海景房
Chapter 4 摄影之真
098 最真的爱
100 最真的笑
104最真的互动
105 最真的熟悉
Chapter 5 风景写意
108 绚烂烟火
110 台北梦
111 独家记忆
112 流金岁月
113 寻找独特角度
114 夏夜奇迹,萤光飞舞
116 盐田之美
118 二寮日出
119 夜之“月世界”
120 六十石/金针花
122 兰屿银河
Chapter 6 多彩世界
126 上海
128 梦里西塘
130 惊叹加拿大
132 黄山日与夜
136 精彩澳门
138 移动脚步,是寻找更好构图的不二法门
140 马来风情
142 香港味道

前言/序言


《光影拾遗:户外摄影的实践与思考》 序言 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抑或远离尘嚣的自然山野,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与世界的对话。 fotografi 是我倾注热情的爱好,更是我观察世界、记录生活的独特方式。这本书,并非一本流水账式的器材评测或技法讲解,而是我多年来行走在户外,用镜头捕捉光影、记录瞬间的心得与感悟。它更像是一本随身携带的日记,里面承载着我对风光、人文、自然,乃至生命本身的多重观察与探索。 我们常常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但在户外,光线是如此瞬息万变,它不受控制,却又是最慷慨的恩赐。从清晨第一缕穿透薄雾的柔光,到日落时分燃烧天际的金辉;从雨后彩虹的绚烂,到风雪交加的凛冽,每一种光都赋予了被摄对象截然不同的生命力。这本书,并非要传授一套僵化的“秘籍”,而是希望与你分享,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光线下,捕捉那一刻的灵魂。它关乎等待,关乎耐心,关乎对环境细微变化的敏锐洞察。 我曾在一个海岛的日出前,披着寒露,静候着第一抹红晕染上天空,那种宁静而壮丽的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你而苏醒。我也曾在一场暴雨过后,看着被洗刷得格外清澈的山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那一刻的清新与生机,即便多年后回想,依旧历历在目。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镜头下的故事,也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户外摄影,更是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它让我们放慢脚步,去聆听风的声音,去感受泥土的芬芳,去体味雨的滋润。在一次次的跋涉与等待中,我们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我们学会敬畏自然,学会尊重生命,学会与环境和谐共处。这本书中,我将分享我在不同户外环境中遇到的挑战与惊喜,如何在高山、海边、森林、沙漠等极端环境下进行创作,以及如何通过摄影,加深我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与热爱。 然而,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眼前的景象,更是表达内心的感受。每一次的拍摄,都是一次情感的投射。你看到的那片壮丽的山河,或许唤醒了你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你捕捉到的那一抹温暖的笑容,或许映照出你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也包含了我对人文景观和生活瞬间的记录。那些散落在街角的老人,那些辛勤劳作的农夫,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姿态,都诉说着各自的故事。通过镜头,我试图捕捉他们的灵魂,传达他们的情感,并从中找到与我自身情感的共鸣。 器材的进步日新月异,但摄影的本质从未改变。这本书不会过多纠缠于复杂的参数设置和器材的堆砌。我相信,最重要的工具,永远是你的眼睛和你的心灵。了解你的相机,但不要被它所束缚。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你的独特视角去解读世界。我更倾向于分享一些在实际拍摄中,我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运用现有条件、如何发挥创意的经验。例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三脚架和长曝光来营造氛围;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快速调整策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这本书,是对我摄影之路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对未来探索的期许。我希望它能成为你我之间的一座桥梁,将我的经验与感悟传递给你,也激发你对户外摄影的热情。也许,你正在准备你的下一次出发,也许,你只是在家中翻阅这本书,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灵感。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这本书能让你感受到户外摄影的魅力,感受到用镜头捕捉生活点滴的乐趣,感受到用影像讲述故事的力量。 第一章:光线的语言——户外光影的捕捉与运用 光,是摄影的灵魂。在户外,光线是如此的难以捉摸,却又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它决定了画面的质感、氛围和情感。这本书将从光线的本质出发,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户外场景下,识别、理解并运用光线,创造出引人入胜的作品。 日出与日落:黄金时刻的魔力 日出前后的“黄金时刻”,光线柔和而温暖,能够赋予景物迷人的金色光辉。日落时分,天空的色彩变幻莫测,光线如同燃烧的火焰,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我会分享如何在这些短暂而珍贵的时刻,提前布局,捕捉最美的光线,以及如何运用剪影、逆光等手法,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海边拍摄日出,如何利用潮汐、礁石和飞鸟来丰富画面构图;在山顶等待日落,如何通过云层的变化,捕捉不同色彩的交替。 散射光与直射光:不同光质的艺术表现 阴天时,散射光均匀而柔和,适合表现细腻的色彩和层次。晴朗天气下的直射光则强烈而富有对比,能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和明暗关系。我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光质,调整拍摄时间和角度,以及如何通过曝光补偿,在高光和阴影区域之间取得平衡,避免“死黑”或“死白”。例如,在茂密的森林中,如何利用林间穿透的斑驳光影,表现神秘而幽深的意境;在开阔的草原上,如何利用直射光勾勒出线条分明的景物,突出空间的纵横感。 天气与光线:捕捉自然的变化之美 雨、雪、雾、风,这些自然元素都与光线息息相关。一场细雨过后,空气中的尘埃被洗净,光线变得格外通透,色彩也更加饱和。大雾弥漫时,光线变得朦胧而富有层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我将分享如何观察天气变化,预测光线的走向,以及如何利用雨滴、雪花、雾气等元素,为画面增添动感和意境。例如,在雨季拍摄瀑布,如何利用长曝光表现水的柔美与力量;在雾凇林中,如何捕捉光线透过冰晶折射出的璀璨光芒。 人造光源的巧妙运用:点亮户外创作的灵感 虽然本书以户外自然光为主,但在某些特定场景,如夜间拍摄或弱光环境,也可以适当地运用辅助光源。我将探讨如何运用手电筒、LED灯等辅助光源,为画面中的主体进行补光,或者制造特殊的灯光效果,从而在户外环境下,拓展摄影的创作空间。例如,在星空下拍摄人像,如何利用小功率LED灯,柔和地照亮人物的面部,使其与璀璨的星空相得益彰。 第二章:行走的视角——户外环境的观察与选择 户外摄影,是对环境的深入观察与理解。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将分享我如何在不同的户外环境中,发现并选择具有表现力的拍摄对象,以及如何通过构图和视角,将眼前的景象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山川湖海:壮丽景色的解读与呈现 山峦的雄伟、湖泊的宁静、海洋的辽阔,这些宏大的自然景观,往往是户外摄影的重点。我将分享如何通过对地形、地貌的理解,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来展现它们的壮丽与多变。例如,在拍摄高山时,如何利用低角度仰拍,突出山体的巍峨;在拍摄湖泊时,如何利用前景的岩石或植被,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在拍摄海浪时,如何捕捉海浪的动态,以及光线在水面上的反射。 森林与原野:生命的律动与细节的发现 森林的幽深、原野的广阔,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力。我将分享如何穿梭于密林之中,捕捉光影在树叶间的斑驳,以及如何记录野花的形态、动物的踪迹。例如,在拍摄森林时,如何利用线条感的树干,引导观众的视线;在拍摄原野时,如何利用广角镜头,展现辽阔的空间感,并捕捉风吹草动的动态。 人文关怀:融入环境的人文瞬间 户外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也承载着人类的活动和故事。我将分享如何观察生活在户外的人们,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镜头,捕捉那些真实而动人的瞬间。例如,在偏远乡村拍摄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如何尊重他们的隐私,并捕捉他们的自然状态;在古老村落拍摄建筑的细节,如何体现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 天气与季节:捕捉时间的印记 不同的季节,赋予户外景致不同的色彩和生命力。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的绚烂多彩,冬天的宁静肃穆。我将分享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拍摄主题和策略,捕捉不同季节的独特韵味。例如,在春天拍摄盛开的樱花,如何利用浅景深突出花朵的娇艳;在秋天拍摄层林尽染的山峦,如何利用暖色调表现秋日的成熟与丰盈。 第三章:相机之外的思考——器材、心态与创作 摄影,并非仅仅是器材的比拼,更是心态与创意的较量。我将分享我在户外摄影实践中,对器材的选择、使用,以及最重要的——创作心态的思考。 实用至上的器材选择:让科技服务于创作 不必迷信最昂贵的器材,关键在于选择最适合你的拍摄需求。我将分享我个人对不同类型相机、镜头、三脚架等辅助器材的理解和选择心得,以及如何在户外环境中,有效地使用它们。例如,为什么在户外拍摄风光时,广角镜头会更受欢迎;在拍摄野生动物时,长焦镜头的重要性;在长时间曝光时,稳固的三脚架如何成为关键。 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智慧:在挑战中寻找灵感 户外摄影,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突发状况等。我将分享我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并从中发掘创作的灵感。例如,如何在一个雨天,用黑白摄影来表现雨中的城市景观;如何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捕捉风雪带来的独特视觉冲击。 慢下来,去感受: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摄影,需要耐心与观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户外摄影提供了一个慢下来的机会。我将分享如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以及如何通过慢门、景深等技法,来表达画面的意境。例如,如何在一片平凡的草地上,发现微观世界的精彩;如何通过对焦点的精准选择,突出画面的主体。 故事的讲述者:用镜头传递情感与思考 每一张成功的照片,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我将分享我如何通过构图、光线、色彩和后期处理,来赋予照片更深层次的含义,并传递我的情感与思考。例如,如何通过一组照片,来记录一个地方的变迁;如何通过一张照片,来引发观众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思考。 结语 《光影拾遗》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对摄影热爱的一份记录,对生活理解的一次分享。我希望它能激发你对外出探索的渴望,也能让你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用心。愿你也能在光影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用镜头,去描绘你眼中的世界,去讲述你自己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用料简直是业界良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阅读体验极佳。我是一个对视觉呈现要求比较高的人,而这本书的每一个版面设计都充满了匠心。作者在叙述中,似乎总有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参与者的热情交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环境叙事”的强调。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机位和参数,而是深入探讨了拍摄地点、天气、甚至当时与模特的沟通状态如何共同塑造了最终的影像风格。比如他描述在某个古老小巷中,如何利用一面斑驳的墙壁作为自然柔光箱,那段描述,画面感强到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潮湿的气息。这使我意识到,优秀的摄影作品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术展示,而是与周遭环境进行深度对话的结果。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去“倾听”场景的声音,如何让我的镜头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话。它拓宽了我对“摄影”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让我明白,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尊重。

评分

评价三: 坦白说,市面上的摄影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逃不过“公式化教学”的窠臼,读完后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套习题,但离真正的创作却更远了。然而,这本《外拍摄影笔记》完全打破了这种沉闷。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作者的创作思维迷宫。书中关于“光线心理学”的探讨令我耳目一新。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硬科普层面解释什么是硬光或散射光,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光线对观者情绪产生的影响。例如,他分析了在逆光下拍摄人像时,如何通过精确的补光来营造出一种既疏离又充满希望的戏剧张力。这种从“技术实现”到“情感表达”的跨越,是很多教材所缺失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经常停下来,合上书本,拿出手机对着窗外练习辨识光线,书中的理论迅速被转化为了即时的实践反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找到自己独特提问方式的钥匙。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流畅和富有韵律感的,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其内涵的深度却让人不得不三思。作者在谈论器材时,表现出一种近乎禅意的克制。他似乎在反复强调,器材的升级永远无法弥补观察力的匮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即兴创作与准备”的平衡论述。作者分享了数次原本计划完美,却因为突发状况而诞生成为经典作品的经历,同时也记录了过度准备导致僵硬不自然的结果。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拍摄习惯——是不是总想把每一个细节都预设好,反而扼杀了作品的生命力?书中那些看似随意的记录,实则蕴含着对“不确定性”的欢迎和驾驭。它鼓励我们放下对“完美控制”的执念,转而拥抱那些转瞬即逝、充满变数的真实时刻。对于那些在追求技术精进的路上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教会我们如何与意外和解,并在混乱中发现秩序之美。

评分

评价一: 拿到这本新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封面设计得实在太有品味了。那种低调的质感和恰到好处的留白,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迫不及待地翻开内页,我立刻被作者那种对光影的敏锐捕捉能力所折服。书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充满人情味的笔触,娓娓道来每一次拍摄背后的心路历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瞬间的捕捉”那一章节,作者提到,最好的照片往往不是技术最完美的那张,而是情感最真挚的那一刻。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某个清晨或黄昏,手持相机,屏住呼吸,等待那个“对的时刻”到来的那种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操作相机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去观察世界的随笔集。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细节,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记录身边一切值得留恋的冲动。对于任何一个热爱摄影,但又厌倦了冰冷技术流讲解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心灵和技术上的双重滋养。它的文字如同醇厚的威士忌,后劲十足,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

评价五: 我最近刚好在尝试拓展我的拍摄主题,从棚内转向户外环境人像,正为此苦恼时,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对“如何与自然环境中的复杂元素共存”的见解非常独到。他不仅仅是教你怎么避开碍眼的电线杆或者杂乱的背景,而是教你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看似“破坏画面”的元素,纳入到整体叙事中,使其成为增强故事性的辅助线索。比如,他提到在拍摄户外肖像时,如何利用树影的斑驳光点,来模拟一种老电影的颗粒感,这种对细节的精微处理,是那种只看参数表绝对学不来的。这本书的论述层次非常丰富,从宏观的场景选择到微观的景深运用,再到最终的后期调色思路,都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创作闭环。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语气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分享的姿态,没有丝毫的说教意味,让人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实地采风。读完之后,我的工具箱里装满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下一次外拍充满了期待。

评分

没事儿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

不错,感觉好,棒棒哒

评分

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

凑单而已,固定套路,比较一般

评分

好。 。

评分

买了6本摄影书,这是最差的,印刷。纸张很差,内容贫乏,看上去像盗版的!这些东西还不如国内各大摄影网站上的图片和文字精彩,不推荐购买!台湾的摄影书相比国外的差许多了,国内的同题材以技法为主,鲜有讲心得的,要看这类书还是要看国外大师著作!

评分

挺好的书,喜欢,喜欢

评分

可以借鉴,还算可以,不错!!!!!!!!

评分

不错好好好好好,学习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