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百以胶片机搭配负片,偏好清淡优雅风格,独爱逆光人像。他的照片细腻而温柔,带着内敛的情感。影像是内心的写照,反映着人内心的特质和心境,表现情感或其他更深层的东西。如同书中所说,摄影可以没有技巧,却不能没有情感!本书有别于只强调技法的摄影教学书,这是一本“从心”论摄影的优质书,真心推荐给每一个摄影人。小百的摄影作品总是让人沉浸在他的唯美动人的光线中,彷佛一切都不需要了,享受着他带给我们的“光的乐园”。
作者运用清新、优美、感性的文字风格,结合自己擅长的“轻写真”、“逆光人像”摄影经验,介绍了逆光人像摄影的技巧、方法以及所赋予照片的情感。本书图文并茂,作者用不同方式带领读者体会照片中“情感”的重要性,帮助摄影爱好者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摄影。
杨景百(小百),4 年前辞掉上市公司工程师工作后,与女友回台南老家经营特色果汁店“果子饼干”。2006 年开始接触人像摄影创作,以胶片相机拍摄,偏好轻淡优雅风格,独爱逆光人像,认为摄影不单纯是记录,而是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曾创作出一系列以“轻”为主题的人像作品风格,常被其他人像摄影玩家作为参考。他曾多次受邀于学校担任讲座讲师,并接受摄影杂志专访,现为独立摄影师,开设了自己的人像摄影教室。
Lesson1寻找摄影的意义10
拍纪念照等于摄影吗12
怎样的影像才是摄影13
Lesson2先学会拍出美丽的照片14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6
拍摄中的注意事项27
小百的分享时间—不能错过的大师作品30
拍摄之后的功课29
Lesson3让照片拥有情绪32
如何拍出有情绪的照片34
引导新人的肢体动作37
逐渐拍出自然的情绪47
小百的分享时间—不能错过的微影片48
Lesson4找到自我风格50
认识日式写真52
认识美式影像54
创造个人风格57
小百的分享时间—不能错过的日式写真68
Contents
Lesson5让照片融入你的情感70
拍出照片中的情感72
在婚礼纪录中发掘情感74
Lesson6拍出美丽又危险的逆光?光斑78
拍逆光前,先了解相机设置80
处理逆光照片的后期制作技巧96
拍逆光前,判断环境条件81
解决逆光拍摄中常见的问题83
各式逆光的效果及其拍摄技法86
小百的分享时间—摄影是“心”与“技”的呼应94
Lesson7用胶片拍出独有的眷恋104
装上胶卷,重拾最初的感动105
小百的分享时间—摄影的艺术价值137
拍人像的最佳胶卷106
黑白胶片的质感与情感133
拍胶片,你也可以136
总结138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沉甸甸的手感,搭配内页的哑光纸张,让每一张照片的细节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展现。但抛开这些外在的因素,真正让我反复回味的是作者对于“捕捉瞬间”的执着。他似乎总能在我以为一切都定格的时候,又捕捉到一丝动态的痕迹——可能是发丝的飘动,可能是眼角一滴未落的泪光,又或者是皮肤上反射出的一道转瞬即逝的微光。这种对时间性的把握,是任何后期软件都无法替代的。书中展示的那些“定格”瞬间,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觉照片中的人物下一秒就要从纸面上走出来。作者对环境光的捕捉尤其细腻,即便是阴天,他也能从中找到最适合勾勒人物线条的漫射光,使得人物主体清晰而不僵硬。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光线在人像摄影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照明,更是灵魂的显影剂。我已经将它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翻阅几页,享受这种被高品质视觉艺术包围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高得令人咋舌,尤其是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主要依靠自然光和简单反光板进行创作的摄影师来说,简直是宝藏级别的参考书。作者的布光理念非常灵活,他没有局限于昂贵的影棚设备,而是充分利用了环境光、散射光乃至局部遮挡技巧,来模拟出专业影棚才能达到的效果。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控制高光”那一章,书中详细解析了如何利用大型遮光布或建筑物的阴影边缘,将硬光转化为柔和的主光,同时保留眼神光的那种晶莹剔透感。这种“化繁为简”的思路对我触动很大。我曾一度陷入追求设备堆砌的误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决定一张照片好坏的,永远是创作者对光的敏感度,而非工具的价值。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图文结合的解释方式非常清晰,即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通过简单的对比图示立刻理解。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在户外或室内非专业场地进行高质量人像拍摄的同行们。
评分这本影集简直是光影艺术的教科书!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那种捕捉瞬间的神奇能力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对光线的理解简直是出神入化,他能让最普通的场景焕发出非凡的魅力。我特别喜欢那些利用逆光营造出的边缘光效果,人物的轮廓被勾勒得如同镀了一层金边,既有戏剧张力又不失柔和。书里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每一个布光方案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对比图。看得出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不是简单地展示漂亮的照片,而是真正地在教读者如何“看”光、“用”光。对于我这种一直在摸索人像摄影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解答了我许多关于如何在复杂光线下拍出干净、有层次感人像的困惑。特别是户外自然光章节,我尝试着模仿书中几个场景的布光思路,回来后立刻收到了朋友们“这次拍得真不一样”的赞美,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极佳,照片的呈现质量非常高,色彩还原准确,细节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我是一个对摄影理论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市面上很多技术手册总是流于表面,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但这一本却完全不同,它深入探讨了光线与人像美学之间的哲学关联。作者似乎在用镜头进行哲学思辨,探讨“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他笔下的逆光人像,并非追求脸部的完全曝光均匀,而是刻意保留一部分阴影,用以增强人物的面部立体感和情绪深度。这种对“不完美”的接受和利用,恰恰体现了高阶的艺术修养。书中关于阴影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者教会我们,阴影不是需要被消除的“缺陷”,而是构建形态、引导情绪、定义轮廓的强大工具。读完后,我看着以往拍摄的照片,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照片总感觉“平”——那是因为我没有给予阴影足够的尊重和力量。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把光影的运用提升到了叙事和心理层面,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身审美取向的重塑。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买这本书是冲着“人像写真”这个关键词来的,期待能学到一些时下流行的棚拍技巧。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氛围营造”的艺术论著。作者的镜头语言非常成熟老练,他不仅仅是在拍人,更是在捕捉人物与环境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流淌。我特别欣赏他处理人物神态的方式,那些不经意的眼神、不自觉的肢体语言,都被他用独特的光影语言强化了,使得照片充满了故事感。比如有一组在窗边拍摄的照片,那束斜射进来的光线,将模特的忧郁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你甚至能感受到空气中微尘的浮动。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写得极其富有诗意,但又保持了技术上的严谨性,绝不故弄玄虚。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审美层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满足于仅仅把人拍清晰,而是开始追求如何通过光影的强弱对比,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到人物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书不错,价格也实惠,而且京东送货也挺快的,很满意。
评分网上看过一些简要内容图片,这次想要详细了解一下。还是写心得的,实际操作写的少。
评分买的时候,比书店便宜
评分产品不错,物流很快,下次继续购买!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这本实际而通俗的摄影入门书,很好地解答了我对于摄影技术的疑惑,它会让你成为优秀的摄影匠,如果你继续深入阅读与实
评分写的就那样逆光就讲一点点其他都废话
评分挺好的书,喜欢,喜欢
评分小百老师的话受用,逆光和胶卷的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