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之一,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而成。本书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生产制备和使用方法及质量检测管理,结合工程实践编写了综合实训及面试典型问题对策、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自学考试习题等,采用最新标准和规范。每章设有小结与思考题。知识体系简明扼要,易于理解掌握,实用性强。
《建筑材料/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可用作土木建筑工程专业高等院校的教学、试验人员培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报考土木工程或结构工程建筑材料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习参考书。
第1章绪论
1.1建筑材料定义及其分类
1.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1.3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4学习方法
1.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2.1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2.1.1材料的组成
2.1.2材料的结构
2.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2.1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2.2.2密实度与孔隙率
2.2.3填充率与空隙率
2.2.4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2.5材料的热工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与比强度
2.3.2弹性与塑性
2.3.3韧性与脆性
2.3.4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2.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无机胶凝材料
3.1气硬性胶凝材料
3.1.1石灰
3.1.2石膏
3.1.3水玻璃
3.2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3.2.1水泥的分类
3.2.2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知识
3.2.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
3.2.4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3.2.5硅酸盐水泥的抗侵蚀性
3.2.6含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的性质
3.2.7通用水泥的选用
3.2.8特性水泥
3.3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混凝土与砂浆
4.1混凝土分类及其特点
4.1.1混凝土的分类
4.1.2混凝土的特点
4.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4.2.1水泥
4.2.2细骨料
4.2.3粗骨料
4.2.4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
4.2.5化学外加剂
4.2.6矿物掺和料
4.3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4.3.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3.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3.3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4.3.4混凝土的耐久性
4.4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4.4.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4.4.2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4.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5.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4.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理念与参数
4.5.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与方法
4.5.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4.5.5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4.5.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4.5.7大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4.6特种混凝土
4.6.1轻混凝土
4.6.2纤维混凝土
4.6.3聚合物混凝土
4.6.4高强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4.7建筑砂浆
4.7.1砌筑砂浆
4.7.2普通抹面砂浆
4.7.3防水砂浆
4.7.4装饰砂浆
4.7.5特种砂浆
4.7.6商品砂浆与保温砂浆
4.8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建筑钢材
5.1钢材的分类
5.1.1脱氧程度
5.1.2化学成分
5.1.3其他分类
5.2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5.2.1力学性能
5.2.2钢材的工艺性能
5.3钢材的技术标准与应用
5.3.1常用建筑钢种
5.3.2钢结构用钢
5.3.3钢筋混凝土用钢
5.4钢材的质量控制
5.4.1钢材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5.4.2钢材的锈蚀与防护
5.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墙体与屋面材料
6.1天然石材
6.1.1常用的天然石材
6.1.2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
6.2砌墙砖
6.2.1烧结砖
6.2.2非烧结砖
6.3砌块
6.3.1混凝土砌块
6.3.2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6.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6.3.4粉煤灰小型砌块
6.4墙板
6.4.1GRC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6.4.2纸面石膏板
6.4.3轻型复合墙板
6.5屋面材料
6.5.1烧结类瓦材
6.5.2新型屋面瓦材与板材
6.6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防水材料
7.1概述
7.2沥青防水材料
7.2.1沥青
7.2.2沥青防水材料
7.3新型防水材料
7.3.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7.3.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7.3.3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7.3.4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7.4防水材料的选用
7.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建筑塑料
8.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8.2塑料的组成与特性
8.2.1塑料的组成
8.2.2塑料的特性
8.3常用建筑塑料及制品
8.3.1热塑性塑料
8.3.2热固性塑料
8.3.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8.4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木材
9.1木材的分类与构造
9.1.1木材的分类
9.1.2木材的构造
9.2木材的性能及应用
9.2.1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9.2.2木材及其制品的应用
9.3木材的防护与防火
9.3.1木材的腐朽与防腐
9.3.2木材的防虫
9.3.3木材的防火
9.4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装饰材料
10.1绝热材料
10.2吸声材料
10.3装饰材料
10.4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常用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试验
11.1检测试验室管理
11.1.1检测室管理
11.1.2试验室安全管理
11.2水泥试验
11.2.1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1.2.2凝结时间试验
11.2.3安定性试验
11.2.4胶砂强度试验
11.3骨料试验
11.3.1骨料的取样与缩分
11.3.2砂的筛分试验
11.3.3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11.3.4砂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
11.3.5砂的含泥量试验(人工砂为石粉含量试验)
11.3.6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11.3.7石的筛分试验
11.3.8石的表观密度试验
11.3.9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
11.4混凝土试验
11.4.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试验
11.4.2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1.5建筑砂浆试验
11.5.1砂浆稠度试验
11.5.2砂浆分层度试验
11.5.3抗压强度试验
11.6钢材试验
11.6.1热轧带肋钢筋原材的取样方法及样品的规格
11.6.2拉伸试验
11.6.3弯曲试验
11.7烧结普通砖试验
11.8石油沥青试验
11.8.1针入度试验
11.8.2沥青延度试验
11.8.3软化点试验
11.9SBS防水卷材试验
11.9.1试样制备
11.9.2拉力及最大拉力时延伸率试验
11.9.3不透水性试验
11.9.4低温柔度试验
11.9.5耐热度试验
11.10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课程实训
12.1目的与要求
1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综合实训
12.2.1实训题目
12.2.2实训内容
12.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训步骤
12.2.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训系列报告
第13章本门课程求职面试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应对
13.1试验管理等实际问题
13.2工程应用问题
13.3一般常识问题应对
13.4典型考试实例分析
13.4.1第一部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的应对
13.4.2第二部分主观题(简答和计算题)的应对
模拟试题1: 本科学生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2: 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3: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参考文献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倡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更大程度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社会需求。建筑材料是建筑工业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规范不断出现,因此建筑材料课程必须紧跟材料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
本书重点阐明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如胶凝材料、混凝土与砂浆、建筑钢材、墙体与屋面材料、防水材料、建筑塑料、木材及装饰材料等。内容上尽可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土建类本科专业建筑材料学科基本知识及新成就、新技术和新标准,并编写了建材试验、综合实训、面试典型问题对策等内容; 本书还收录近年来全国建筑材料本科生考试、自学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并提出应试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的性质、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试验人员培训、土木建筑工程各种上岗证考试以及全国建筑材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考研等基本要求。
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知识体系简明扼要,更突出本科水平考试知识点浅显易懂,便于学习。每章设有小结及思考题等,可供土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学生参考使用,也可供水泥与混凝土企业以及土木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培训使用。
本书配有全部课件供教师参考,由李崇智编写第1、2、3、8、9、10、13、14章,周文娟编写第5、6、7、11、12章,王林编写第4章,李崇智统稿。
鉴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不当及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3年5月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仿佛每一章、每一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心安排,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深入剖析。众所周知,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稳定,而理解这些性能背后的原理,对于做出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各种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弯、抗剪等性能,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因素,例如成分、结构、加工工艺等。此外,对于材料的耐久性,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建筑材料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抵御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蚀,因此,了解材料的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对于保证工程的长久使用寿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奥秘,让我对建筑材料的“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创新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革新。这本书的出版,是否能够及时反映这些前沿动态?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当前备受关注的新型建筑材料,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它们在哪些方面展现出超越传统材料的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它们的应用前景如何?此外,我也对材料的生产过程和环保性有浓厚的兴趣。了解材料的生产工艺,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材料的特性,更能够让我认识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从而推动我思考如何选择和使用更环保的材料。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了解建筑材料“前世今生”的窗口,让我看到材料领域的无限可能?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而一本优秀的教材,正是连接这两者的关键桥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完美融合。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图表展示,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土木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而建筑材料又是其中的基础和核心。这本书的编写,是否能够涵盖当前土木工程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材料技术和应用?例如,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中,哪些新型材料正在发挥关键作用?它们在性能、耐久性、施工便利性等方面又有哪些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这些问题的答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厚重感,也让我对其中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充满了期待。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主色调是沉稳的砖红色,象征着建筑的坚实与可靠。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仿佛里面蕴含着建筑行业的智慧与结晶。我一直对建筑材料这个领域充满好奇,想了解从原材料的采集到最终成品的形成,中间经历了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工艺流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建筑材料的方方面面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天然材料的特性,到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再到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期待书中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探讨,毕竟在当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的必然趋势,了解和掌握环保型材料的知识,对于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个正在建筑行业摸索前进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及时雨”。尽管我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建筑材料的系统性理论知识,我一直感觉有所欠缺。这本书的编写,是否有考虑到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如何权衡成本、性能和施工便利性?在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时,如何进行检测和判断?在特殊的工程环境下,又该如何选择最适用的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实践出发,解答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升我的专业判断能力。此外,作为一名渴望进步的工程师,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对建筑材料行业的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