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明治维新的起始与终结,时代夹缝之间最后的武士群像!
《新选组血风录》姊妹篇,司马辽太郎关于幕末时代的又一杰作!
日本版“刺客列传”,畅销逾50年经典作品!
他们是普通的下级武士,却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抛却故土,远赴他乡。他们化身刺客,隐身暗处,挥舞手中长刀,不惜双手染血,唯愿在列强环伺中救国于危难。
安政七年(1860)三月三日,大雪。与美国人签订通商条约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在进城觐见将军途中,被刺客暗杀于江户城樱田门外。随后,开国主张被一片“攘夷”之声淹没。武士们纷纷请缨,誓要将外国人赶出日本。
明治元年(1868)正月十五日,取回政权的明治天皇昭示天下:与友邦建交,乃国际公理,需妥当处置,望万民谨记。此举掐断了企盼“攘夷”的武士们最后的希望。他们,成为了可悲的弃子。
暗夜中的刀光绽放,一曲鸟尽弓藏的武士绝响!
司马辽太郎(1923-1996),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校,原名福田定一,笔名取自“远不及司马迁”之意,代表作包括《龙马奔走》《燃烧吧!剑》《新选组血风录》《国盗物语》《丰臣家的人们》《坂上之云》等。司马辽太郎曾以《枭之城》夺得第42届直木奖,此后更有多部作品获奖,是当今日本大众类文学巨匠,也是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级作家。
对于维新政府来说,早在萨长联盟之际就已抛弃了攘夷思想,而攘夷二字则变质为倒幕的借口了。
——文艺评论家桶谷秀昭
司马的小说由其独自的司马史观所佐证。其中出现的人物,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在养育他的土地与环境中如何度过一生,该时代的历史如何以这个人为中心而发展,或这个人如何被历史所驱动,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都会向我们的心灵倾诉。
——医学家山村雄一
暗杀之行虽不可取,具体到暗杀者个体,却可能抱持着使后人衷心感佩的坚强理念——太史公之作《刺客列传》,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家赤军
序:向太史公致敬 1
第一章 樱田门外事变 1
第二章 奇人八郎 32
第三章 花屋町的袭击 61
第四章 猿十字路口的血斗 91
第五章 刺杀冷泉 119
第六章 祇园伴奏 150
第七章 土佐夜雨 175
第八章 逃跑的小五郎 204
第九章 不死之身 232
第十章 彰义队的算盘 262
第十一章 火烧浪华城 292
第十二章 最后的攘夷志士 319
后 记 346
英国军舰已经停靠在了大坂口岸。
二月二十八日,英国公使萨?哈利?帕克斯进京,入住知恩院。他是商人出身,足智多谋,很有魄力,但是脾气特别暴躁,发起火来谁也拦不住。
警备知恩院各出口的任务落到了以纪州德川藩为首的五藩兵士肩上,这阵势恐怕比以前守卫将军还要严格,维新的元勋们生怕遭到昔日同志的报复。负责接待帕克斯的是本作《不死之身》一章中登场过的长州藩士伊藤俊辅。他曾参与过对品川御殿山外国公馆的袭击,暗杀过开国论学者,如今却又勤快地做起了新政府的接待员。
谒见当日,下午一时。
英国公使跨上骏马,由净土宗总寺知恩院出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穿的不是公式礼服,而是长风衣。
警备队列十分浩荡。
警视总监希考克率领伦敦第一警部队十一骑,陆军上校布拉索率领英国骑兵第九连队将士四十八骑,这些人都穿着绚丽的仪仗服装。另外还跟随有英国步兵。
队列前方带路的是宇都宫靭负、土肥真一郎这两名外国方【14】。
萨摩人中井弘藏(又名中井弘。幕末时期留学英国,明治年间就任贵族院议员)作为同行贵族,穿着上下身礼服与警视总监希考克并驾齐驱。
另外,土佐藩参政后藤象二郎(后受封伯爵)作为日本方面的先导代表,骑马行进在公使的正前方。
后面是或骑马或坐轿或徒步的英国公使馆全体成员,连海军医官都穿着礼服骑在马上。日本方面派出的护卫是一百名肥后藩兵。
沿路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前来围观这支充满异国风情的盛大队列的民众。不仅有京都人,还有不少近郊邻藩的人。负责维持秩序的依然是肥后藩兵。
“能杀入这么庞大的队列么?”与朱雀低语的,正是三枝。他们混在林下町街道边的围观民众之中。
“没关系,管他洋夷多少人。”朱雀微笑道。听罢三枝也点头赞同。随后二人便依照计划,分头行动。
不一会儿,二人于四条大道绳手街弁财天町拐角处会合,分别伺机埋伏在道路两侧。这里也有很多围观的人,肥后藩的足轻【15】们正握着六尺长的木棒拼命维持秩序。
突然,其中一个衣服上的家徽是环形丁字纹的肥后藩士察觉到了三枝那异样的目光。
他正准备上前问话,却又突然移开视线走向了别处。估计这藩士也是个攘夷论者,今天来维持秩序只是藩命难违吧。
帕克斯一行七十名英国人从林下町走过桥本町,再走过新桥道,队列前驱骑兵队刚拐入弁财天町街角时,三枝与朱雀同时一跃而起。
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把穿着一身赤红骑兵服的骑兵当成了身份高贵的人,以为他们就是侍大将或者公使。三枝首先一刀斩落了一名骑兵,接着朱雀斩落一名看似是士官的人后,向队列中央杀了过去。
现场一下子混乱无比。道路本就狭窄,围观的人和队列又摩肩接踵,骑兵们根本没法施展开洋枪这个主要武器。
二人一边斩下一个个骑兵,一边吼道:“谁是帕克斯?谁是帕克斯?”
有史料中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暴徒飞身闯入队列,狂砍身边之敌,势不可挡。
英国骑兵们此时狼狈至极。在马背上行动不便的话就该跳下马战斗吧,但是没有一个人这么做。他们全都被那二人白光闪闪的利刃吓破了胆。“浪人”一词当时早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单词,而此刻,他们都在“浪人”那被过分夸大了的刀术下瑟瑟发抖吧。
乱军之中,三枝看到朱雀的身影时隐时现。他俩浑身都已沾满敌人的鲜血。但他们无法辨别敌军大将是哪个。他们都没有想到公使会穿着黑色的风衣骑在马上。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负责警备、维持秩序的肥后藩兵跑得一个不剩。
如此一来,队列中的日本武士只剩下前列的两名翻译(后谎称赶往皇宫报告逃走)以及土佐藩参政后藤象二郎和萨摩人中井弘藏。
中井此时正在队列前方。
他立刻拔刀追向朱雀,一刀砍下,却被朱雀格挡了下来。朱雀往后一跃,同时弹开英国骑兵的洋枪,向中井问道:“看在同是武士的分上,告诉我公使在哪。”中井一言不发。朱雀再次逼问,并同时一刀挥向中井的脑袋。刀锋长度有所不及,只是划开了中井的额头,鲜血染红了他的面庞。
此时,后藤象二郎和帕克斯公使尚在元吉町街道上行进,还不知道四条大道绳手街上的混乱。
不久消息传来,后藤对公使说了声“抱歉”便翻身下马,提起佩刀冲上前去。
他一边高喊“英国人让开,英国人让开”,一边拨开人马往前冲,没多久就看到了正在和中井激战的朱雀操。
“疯子!”
后藤一刀斩向朱雀。朱雀当场殒命。
此时三枝的模样更加惨不忍睹。
他已身负十几处重创,依旧不停歇地斩马杀人。后来有人称他敏捷“快如车轮”。
一名骑兵举起了火枪。三枝迅速转身提刀挡子弹,没承想大刀从刀镡处断作两截。
他马上弯腰试图拔出短刀,但是短刀早已不在腰间。大概是在刚才的乱斗中遗落了。
他暗暗嘀咕了一声“没了”,便打算夺过面前那骑兵的洋枪,可惜没抓住。于是他决定撤退,便转身逃跑。
如此一来,刚才还乱作一团的英国兵马上恢复了秩序,持枪骑兵也终于有时间精力准备发射了。
骑兵一阵乱射。
一颗子弹打到了三枝腿上,三枝应声倒地,旋即又爬起身来,冲到附近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拉开格子门逃了进去。在过道上,他再次倒地。
就这样,三枝被捕。
英国方面受到的损失是九人被砍,四匹马被放倒。但是没有一个死者。
当时身在二条城内的浪士取缔方显助震惊不已,当夜便把川上邦之助、松林织之助、大村贞助监禁起来。
“我给予你们武士应有的待遇,不捆绑你们。希望你们据实回答,你们跟那两人有无瓜葛?”
“有。”
三人昂然答道。看来他们依然保留着身为攘夷志士的傲骨。
英国方面并不知道这三人的存在,因此新政府的刑法事务局把他们偷偷地送到了隐岐岛上。
而三枝和死去的朱雀则被处以极刑。
他们被剔除了武士身份,降为平民。朱雀的首级被从尸体上砍下,弃于粟田口刑场示众。
在同一个枭首台上,三枝的首级被搁在朱雀首级旁边。
处死三枝的地方就是粟田口,处死他的方式是对武士来说极其失礼的斩首。
二人首级被示众三日。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几个月前,他们就是烈士,他们的行为会被视作天诛受人赞扬,而且他们死后也会受勋吧。
他们因“攘夷”之罪,被往日的攘夷同志处以极刑,并将永远背负罪名。
单单根据昭和八年宫内省编纂收录的《殉难录稿》中的数据来看,幕末时代死于非命的志士有两千四百八十余人。
其中的大多数都在大正年间被追授官位,并被供奉在神社之中。
只有两人,那就是三枝和朱雀,没有包括其中。
特别是三枝蓊。文久三年,他曾是天诛组五名干部之一,如果他能够顺应时代的话……他的旧同志,而且同为和州出身的平冈鸠平(明治后改名北畠治房)受封男爵,土佐出身的旧同志伊吹周吉(明治后改名石田英吉)也受封男爵。
只有三枝蓊遭遇极刑。虽然他保住了气节,为志向殉难,远比上述两位男爵更纯粹。
三枝的生家如今依旧存在于奈良县大和郡山市椎木町(新地名)东本愿寺派分院净莲寺内。这是一间只有二十一户施主的贫寒小寺。现在的住持是一位名叫龙田晶的半老僧人,与三枝没有血缘关系。
冬天的清晨,站在这间寺内往东望去,伊贺境内蔚蓝的群山美不胜收。
……
序
——向太史公致敬
司马先生最喜欢为一个时代描绘群像。
最早读到他的小说,是《丰臣家的人们》,共由九个短篇组成,描写了与丰臣秀吉相关联的各类型人物,其中有武士,有公卿,有男性,有女性,首尾相衔,展现出一幅丰臣政权从崛起到灭亡的恢弘的历史画卷。
这篇《幕末》,也是如此。
最早接触到日本江户幕府末年直到明治维新的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只觉头绪繁杂,使人目迷五色。为什么站在腐朽的幕府一方,逆历史大潮而行的诸如新选组、会津藩之类势力,在今天仍然拥有众多拥趸,受到不少日本人的缅怀呢?后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史实,析经辨纬,才发现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的大潮轰击着日本闭锁的国门,引发了思想的混乱,首先产生的一对矛盾便是“攘夷”与“开国”。与中国不同,其实以幕府为首的统治阶层,总体倾向反而是开国的。他们希望吸收西洋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维护自身的统治。反倒是后来维新中坚的前身,包括各藩中下级武士们,包括朝廷中的进步公卿,长期顽固地坚持“攘夷”立场,即将洋人全都驱逐出去,恢复传统的锁国体制。
但是最终,幕府因其腐朽的体制,无法在技术革新上超越诸强藩,更不愿进行政治改革,将权柄分润于强藩和朝廷,终于一步步走向彻底的反动面;而很多攘夷派则在欧美列强的巨舰大炮面前清醒过来,华丽转身,反倒形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汹涌浪潮。
历史是复杂的,是多变的,是不停向前发展的,也是由潮流中每一朵小小的浪花所组成的。
江户时代,各藩武士虽然大多转变为文吏,但仍然留存着祖先好勇斗狠的血脉,而传统又使其可以佩剑而行,于是在历史大潮的激荡下,其中相当多攘夷派首先想到的便是以武力来解决问题,刺杀之风盛行一时。他们不但刺杀洋人,也刺杀开国派、刺杀佐幕派,甚至刺杀普通民众,总而言之,对于一切与自己观点不同之人,即以刀刃相加。幕末的混乱期由此为发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血腥的风景线。
司马先生的这部小说集《幕末》,所描绘的便是这些刺杀者,十二篇小说结集起来,便成刺杀者的群像,从中展现出历史大潮的特殊风貌。
在第一篇小说《樱田门外事变》的结尾,作者写道:“暗杀这种政治行径可以说在历史上从未产生进步意义,但是这场事变却可以说是一次例外。”历史大势,是不会因为一两人被杀而扭转其前进方向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却可能因而加速或者减速,所以说“这场事变可以说是一次例外”,应该是指它加速了幕府权威的垮台,加速削弱了幕府对全社会的控制,从而使得全新的变革提前到来吧。然而暗杀之行虽不可取,具体到暗杀者个体,却可能抱持着使后人衷心感佩的坚强理念——太史公之作《刺客列传》,意义也正在于此。
司马先生即因仰慕太史公而起笔名为“司马辽太郎”,他的这部小说集,或许也正是在向太史公致敬吧。能够将其翻译成中文,传到太史公的故国,真可谓莫大的功德。
赤军
2014.5.26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场景描写要求极高的人,如果背景设定不够扎实,很容易出戏。但在这本书里,无论是京都贵族的庭院,还是乡下町屋的烟火气,亦或是港口贸易的喧嚣驳杂,都被作者描摹得极富画面感,简直像是高清纪录片一般。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例如,在描绘某个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前夕,空气中总是会弥漫着一种湿冷而压抑的潮气,这种环境描写与人物的焦虑感完美融合,让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等待着风暴的降临。此外,书中对服饰、礼仪、乃至日常饮食的细节描写,也透露出作者做了极其详尽的考据工作。这些“非必要”的细节,非但没有拖慢叙事,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沉浸感和真实性,让读者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个时空。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因为它所构建的世界太过引人入胜。
评分这部作品,简直是一部铺陈宏大、细腻入微的历史画卷,让我这个沉浸其中的读者心神为之一振。作者对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把握,如同顶级匠人雕琢璞玉,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运的无常。开篇就将我拉入了那个充满张力的年代,无论是京都的暗流涌动,还是藩属国之间的权力博弈,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感受到武士刀出鞘前的凛冽寒意。书中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尤为精妙,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选择、乃至被碾压的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更令人动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节奏控制,时而如疾风骤雨,将重大历史事件推向高潮,时而又转为涓涓细流,深入剖析角色的内心挣扎与道德困境。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手法,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对后续发展的期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复杂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它并非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多重视角和时间线的交错推进,像一幅精美的多层刺绣,需要读者不断地拉伸和对比不同的线索才能看到全貌。起初,我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来梳理这些散落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人物之间的碎片信息,但一旦‘窍门’被找到,那种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是无与伦比的。作者似乎故意设置了这些“谜团”,引导读者主动去构建完整的历史图景,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参与感和智力挑战欲。很多时候,一个人物在某一章节中的一个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要等到三章之后,由另一个人物的视角来印证时,我才会恍然大悟其深意。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解码”的叙事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它尊重读者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喂养信息。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才能体会到其真正魅力的、极具深度的文学作品。
评分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选择的代价”这一主题的深刻探讨。在那个变革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坚守旧制还是拥抱变革,每一步都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区分为“好人”与“坏人”,而是将他们置于一个极端的道德灰色地带,让他们做出艰难的、甚至是两难的抉择。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很多角色并非出于私利,而是基于对家国、对信念的执着,才走上了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尊重和挖掘,使得书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显得立体而真实,他们的光芒与阴影并存。有一次,我读到一段关于两位宿敌在战场之外的短暂交锋,那段描写极尽克制,却将他们内心深处对彼此才能的敬重和对立场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高级的文学处理,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复述,它是在探究人类在巨大历史压力下,如何定义自我价值和荣誉。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必然性”和“个体的能动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老实说,我很少能遇到这样能让我完全“失语”的书。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已经到了近乎化境的地步,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珍珠,串联起来便是一条璀璨夺目的长链。我特别在意作者如何处理人物对话,这部作品里,人物的言语交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他们说话的方式、遣词造句的微妙差异,立刻就能勾勒出他们的出身、学识乃至当时的政治立场。例如,几位关键的幕臣之间的周旋,那种滴水不漏、暗藏机锋的对话艺术,读起来酣畅淋漓,远比看某些现代悬疑剧来得刺激。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似乎拥有近乎全知的视角,能够穿梭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微观的个人情感之间,毫不费力地实现过渡。我甚至会因为某个角色的一个眼神、一次犹豫而停下来,反复揣摩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自己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是那种让你轻松读完就丢掉的书,而是那种需要反复咀咏、时常需要合上书本,起身踱步、沉思良久的佳作。
评分幕末和新选组都是老师的……在京东买书,是最让人省心愉快的,特别是一些外面很贵的图书,每次折上折,简直省心到家了!可算是找到时代小说系列的图书了!加油京东!两本58的图书30入手,赞赞赞!重庆出版社还是真的很不错哦?!值得推荐,希望京东有更多的图书折扣活动!
评分关注了很久,终于有活动了,大买特买。
评分很想买的一本书终于买到了开心
评分庆应四年(1868)五月三十日,年轻的天才剑士冲田总司在江户千驮谷植木屋旅馆里病逝。直至最后一刻,他仍不知局长近藤勇两个月前已被处斩,新选组已经成为历史,甚至武士的时代也即将过去……
评分东西很好啊,物流也很快。
评分京东快递很给力。
评分好评,京东速度太快了!
评分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从来没有读过,这次趁着京东双十一图书大优惠,真真正正做到把实惠让给消费者我也继续忍不住买书囤书,,东哥给力!京东就是好!多快好省!
评分经典系列,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