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意中 著
图书标签:
  • 注意力不集中
  • 儿童教育
  • 亲子关系
  • 行为问题
  • 专注力训练
  • 学习障碍
  • 家庭教育
  • 育儿指南
  • 0-6岁
  • 成长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9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8997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0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是超人气资深心理师王意中针对专注力的4大关键领域,提出了301个专注力教养秘诀。通过好玩有趣、贴近生活,又容易运用的方法,提升孩子成长路途上所需的专注力,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内容简介

  

  面对孩子的不专心,除了“说”以外,请你想一想:
  “乖等于专注?”
  “你曾经想过影响孩子专注力的魔鬼是什么?”
  “孩子坐在书桌前就会专心写功课?”
  “你曾经告诉孩子什么是专注吗?”
  “你曾经用哪一种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以上的问题让你不知如何回答,该是和孩子一起提升专注力的关键时刻了。
  

作者简介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台湾教育部部定讲师、《亲子天下》「请问教养专家」驻站专家。
  于台湾宜兰成立宜兰县首所经卫生主管机关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疗所,目前演讲场次已超过8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具理想与热情的心理师。
  台湾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首届硕士毕业,曾担任台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复健医学部临床心理师、台湾过动儿协会咨商师及八○二总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师,并曾于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幼儿保育系担任兼任讲师。
  已出版《台湾自闭儿教养书》《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301个过动儿教养秘诀》



精彩书评

  

  ★此书虽然是为家长和教师而写的,但也是在为孩子发声。意中用中立、简单又直白的口吻,以现在流行的语言和其他特色表现方式,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困扰。。
  ——摘自台北市立教育学院院长赵家琛书评《良好关系的通关密语》


  ★在知识暴涨的时代,很多问题都已经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运动知识,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感谢王意中心理师把这些有效知识转换成301个使用的秘诀,不仅对很多家庭、教师,甚至孩童本人,都会有所助益,也是相当实用的参考书籍。
  ——摘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洪俪瑜书评《提升专注力的有效秘诀》
  

目录

专注力概念篇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恩怨情仇
专注与热情之间
专注与分心的自我察觉
与专注自我对话
书写与阅读篇
终结无止境的拖延
专注力的隐性杀手
专注在书写与阅读的路途上
让专注在文字中奔驰
日常生活篇
良辰吉时的最佳专注状态
专注持续与省时效率
专注,有的是时间
专注,总在提醒时
书包演练专注力
物有所归的专注力整理
玩具收拾好注意
生活体验让专注力加码
购物专注之旅
五感游戏篇
启动五感专注力
视觉专注大搜寻
听觉好注意
启动味觉品味力
嗅出好味道
不容忽视之触觉与专注
抛物线的专注力
稳定与专注的对话
专注与动态的美妙和谐
不止是专注
打出扑克好注意
课堂学习篇
容易和专注力混淆的一些事
让专注,在联络
簿上,滴水不漏
在混乱与专注之间
燃起教学的活力







精彩书摘

  Part1 专注力概念
  Eg 1
  “勇志!我跟你讲了多少遍?叫你写字专心一点,你怎么还是听不懂?你这小子,功课不写,还在玩游戏王卡。马上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卡片收起来,听到了没?”勇志妈双手叉腰,脸颊鼓胀着,双眼怒瞪。
  “妈妈,等一下啦!我在找我的恶魔族怪兽卡啦!”读小学二年级的勇志,左手拿着一叠游戏卡,正皱着眉,东张西望,寻找不知掉落在何处的恶魔族怪兽卡。而桌面上,散落着一张张不同图案的游戏王卡片。原本该写的国语试卷,早就完全被这些卡片淹没、覆盖了。
  “勇志,我再说一次!你现在应该干什么?听好,马上把卡片收起来!你到底有没有听到!不认真写字,一直玩这些没有用的,书不给我好好念。你再不专心念书、写功课的话,我就把你交给安亲班来管,省得我心烦。”勇志妈语带威胁地说道。
  “什么是专心?”勇志突然转过头来问妈妈,“从幼儿园开始,你就一直跟我说要专心、要专心。但是,到底什么是专心啊?”对于这个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一时之间,勇志妈却被问倒了。
  妈妈脑子里灵光一闪:“专心就是注意啊!”勇志听了听,摸摸后脑勺,还是疑惑不解。“妈妈,那什么叫做注意?”“拜托,勇志,注意就是要认真啊!”孩子又继续问:“那什么叫做认真?”“嗯,认真就是要专心啊!”这回勇志妈回答得更快。
  这“鬼打墙”一般的回答。说真的,勇志妈最后其实什么也都没说。勇志还是搞不懂这些年来妈妈要求他专心、注意、认真,到底指的是什么?他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勇志妈发现,如果把桌面清理得干净一些,把杂物移出勇志的视线,他写作业的专注力会提高很多。当然,写出来的错别字也会少一些。但她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勇志每写完一个段落,都要把游戏王卡拿出来把玩一番,然后再回来写作业。哪怕只是五分钟,他也一定会这么干。但妈妈也发现,尽管是重新开始作业了,其实已经心不在焉了。这时,她又不得不耳提面命:“勇志,你在发什么呆?专心一点儿。”说着说着,自己都感到厌烦。“这游戏王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勇志妈疑惑着。
  1.1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问题解决指南》
  001“戏”说专注力
  002让孩子举例
  003自我察觉
  秘诀1 “戏”说专注力
  从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切身的生活经验,来让他懂最基本的专注力。
  例如“孩子,所谓的专注,就像你常要求妈妈带你去夜市捞鱼。那时,你不是拿着渔网对准水里的鱼追来追去,想办法要把鱼捞起来吗?这追视就是一种视觉的专注。”
  “还有,你不是很爱套圈圈吗?想想看,你套圈圈时,眼睛不是正在瞄准前方的玩偶吗?这样的瞄准经验也是一种专注力的呈现。”
  动脑想想,你还可以举出什么样的例子,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专注力?
  秘诀2 让孩子举例
  孩子需要你的例子,孩子更需要自己举例子。让孩子说说他心中的专注力,相信他,孩子会依此类推,慢慢说出在他心中对于专注力的概念。
  “爸爸,我玩愤愤怒的小鸟时,都会在对准偷蛋猪之后,才放手发射出去。这对准偷蛋猪是不是也是一种专注?”
  “妈妈,每次我玩游戏王卡时,都会仔细看上面的攻击力几分?防御力几分?并决定是要打出哪张卡,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专注?”
  秘诀3 自我察觉
  请想一想:
  “我最近一次教孩子专注力是什么时候?”
  “除了说之外,我是用哪一种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我开始行动了吗?”
  期待孩子能够发展出有效的专注力,这时,父母与老师的自我察觉相当重要。
  1.2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问题解决指南》
  004多元的专注力
  005集中性专注力
  006失焦与涣散
  007纯净的空间
  008淡色系环绕
  009幼儿园墙面
  010一物优先
  011老鹰猎物
  012专心的模样
  013录制精华片段
  014选择性专注力
  015诱惑,致命的吸引力?
  016真空的环境?
  017单纯的考量
  018施工中,干扰的挑战
  019持续性专注力
  020完成指标
  021合理时间
  022时间长度
  023物尽其用
  024电瓶持续力
  025成功元素
  026转换性专注力
  027完美的衔接
  028兴奋留在最后
  029分散性专注力
  030质量的维持
  031自动化优先
  秘诀4 多元的专注力
  专注,是孩子专注力的表现之一。这好比拿起佳能或尼康单反相机,眼睛贴近视窗,手调镜头,聚焦拍照。但专注力还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持续性、是否能够有效选择与排除周遭刺激的能力、是否能够顺利转换专注力,及是否能够同时专注在两件事情上。
  动脑想想,孩子现在的专注力是什么情况?他需要提升的是集中性专注力?选择性专注力?持续性专注力?转换性专注力?还是分散性专注力?
  秘诀5 集中性专注力
  集中性专注力(focused attention):如果用许愿池来形容,这时,你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在许完愿后,将握在手中的铜板,顺势往池里一丢。再以照相为例,当你拿起相机,镜头聚焦在眼前即将拍摄的人、事、物,这就是一种集中注意的经验。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集中性专注力,这是最基本的专注力之一。
  秘诀6 失焦与涣散
  试着检视孩子在生活上与学习上的集中性专注力,是否总是容易表现出无所事事?发呆?不知道要做什么?甚至于在最纯净的空间里,做最简单的事,仍然出现专注力涣散、分心的现象。
  当孩子的集中性专注力出现了瑕疵,这时,最基本的专注力有了状况。可以想象进一步的选择性专注力、持续性专注力、转换性专注力,还有分散性专注力就很难有好的表现。
  秘诀7 纯净的空间
  为提升孩子最基本的专注力,试着先营造出一个纯净的空间。视觉与听觉刺激的单纯,对于孩子脆弱的专注力来说,会是一个贴心、友善的对待。
  秘诀8 淡色系环绕
  孩子所处空间的色系,对于维持孩子的专注,与稳定情绪总是产生一定的作用。当孩子很难专注在眼前的事物,纯白或淡色系的空间环绕,可以让分心的诱发因子少一些。
  秘诀9 幼儿园墙面
  幼儿园的教室墙面,总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欢乐画面。各种吸引孩子目光、催化学习乐趣,及展现孩子学习成果的用心,历历可见。
  只是这画面,对于集中性专注力尚在发展的孩子,总是诱惑大了些,让自己更难聚焦在眼前所需专注的事物。
  或许,选个适当的角度与座位,让孩子所接触的墙面相对单纯化。你的贴心与用心,将让孩子能够尽速发展出他的专注与控制。
  秘诀10 一物优先
  在提供孩子玩具与教材时,在刺激的给予上,先以一物、少量为原则。例如一次只玩一个玩具。让孩子能够一次做一件事情,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还是专注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秘诀11 老鹰猎物
  让想象力发挥,引导孩子化身为空中盘旋,展翅翱翔的老鹰。专注瞄准及锁定眼前即将猎物的目标,集中性专注力持续酝酿。
  秘诀12 专心的模样
  专心是什么模样?试着拿起手机,转至录像模式,将孩子专心的模样录下来,再反复播放给他看。例如录下孩子埋首一题一题读着数学应用题,动笔计算与再次验算的模样。或录下他拿起画笔,尽情地涂鸦与彩绘眼前的画纸。或录下孩子专心阅读着《小鸡逛超市》绘本的模样。
  秘诀13 录制精华片段
  录制的时间不需要太长。重要的是,把专注的精华录下来,或许仅仅是二十秒或三十秒的画面。因为可以重复播放,专心的模样,就容易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有画面,专注就容易再出现。
  秘诀14 选择性专注力
  选择性专注力(selective attention):指的是孩子当下是否能够将专注力集中在单一活动,而不受其他外在不相关刺激所影响。例如当孩子正在写功课,这时,电视里传来海绵宝宝、派大星、蟹老板及章鱼哥的对话。或是妈妈在身旁来回走动,弟弟妹妹在一旁玩耍,爸爸的iPhone手机铃声响,或窗外摩托车奔驰而过的引擎声等。这时,孩子是否仍然能够将专注力集中在写功课这件事情上。
  秘诀15 诱惑,致命的吸引力?
  有时,你会发现孩子在纯净的空间里,可以专注地完成他所应该要做的事。这时,集中性专注力粉墨登场,大大地展现专注的功力。
  但是,当诱惑(不相关的干扰刺激)悄悄出现,孩子专注力溃堤了,分心开始弥漫。这时,你遇见的是,孩子的选择性专注力段数不高。我想,该是开始勤加练习,升高等级的时刻了。
  秘诀16 真空的环境?
  虽然单纯、少刺激的环境,对于孩子提升集中性专注力有明显的帮助。但孩子的实际生活圈与学习圈,是不太可能处在真空、无刺激的状态。为提升孩子的选择性专注力,适当的刺激暴露与干扰仍然有必要。
  秘诀17 单纯的考量
  当孩子面对全新的、高难度的、不熟悉的学习事物。这时,请先让环境维持单纯。让孩子先透过集中性专注力,将这些事物的概念与知识先建构起来。
  秘诀18 施工中,干扰的挑战
  如果,孩子面对较为熟悉的事物,这时你可以尝试将干扰的因素加入。例如当眼前的作业是孩子能力范围内,这时,试着将不相关的声音源,或吸引他的视觉刺激物暴露。以进一步观察及训练孩子的选择性专注力,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及筛选所需要注意的事物。
  秘诀19 持续性专注力
  持续性专注力(sustained attention):这就如同电瓶一样,你可以留意孩子的专注力,是否能够维持一段合理的时间在进行的活动上。例如孩子专心在眼前的画布,持续将风景油画彩绘完成。或顺利完成梵高《星空下的咖啡屋》五百片拼图。
  秘诀20 完成指标
  判断孩子的持续性专注力质量,有一项关键指标就是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眼前的事物。这就如同前面所提及,完成一副风景油画、拼完好《星空下的咖啡屋》拼图。
  秘诀21 合理时间
  你可能会有点疑惑,孩子最后是“完成”没错,但是时间怎么老是拖那么久?因此,“合理时间”是考量孩子在持续性专注力的另一关键。
  我最常举一个例子,以小一为例,如果老师不故意折腾小朋友,一般回家作业通常完成的时间,大约在半小时以内。这半小时就是你的参考指标。
  秘诀22 时间长度
  由于每件事情所需要完成的时间不尽相同,孩子所要专注在上面的持续程度也有所差异。如果阅读一本关于世界历史探险系列的漫画性质的书,例如《瑞典寻宝记》。有些孩子专注在这本书一个小时,有些孩子或许半个小时就翻完。这时,到底是阅读一个小时的持续性好?还是只要半个小时效率较佳?我想关键在于孩子阅读完之后,能够理解、记忆与顺利提取的程度来判断。
  秘诀23 物尽其用
  一个玩具或物品,如果能够物尽其用,你会发现孩子在这东西上玩的时间就能够玩很久,变出许多新花样。一起引导孩子如何把眼前的玩具或物品玩得透彻、入味。能玩、会玩,孩子的持续性专注力就容易玩出来。
  秘诀24 电瓶持续力
  在持续性专注力的练习上,你可以视孩子先前的经验与表现,来设定每次需要专注的时间。就像不同等级的蓄电力电瓶,例如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等。
  充电,给孩子设定持续时间。例如先聆听五分钟的《格林童话故事》,再持续延长十分钟、十五分钟等。或者第一次先听《白雪公主》《睡美人》,第二次再延长多听一段《灰姑娘》,依此类推。以充分掌握孩子的持续性专注力表现。
  秘诀25 成功元素
  如果想让孩子的持续性专注力保固时间加长,“成功”这元素,会是相当重要的关键。孩子做哪些事情最容易成功?请试着列出来,并让孩子动手尝试。成功,是维持孩子专注力持续性的不二法门。
  秘诀26 转换性专注力
  转换性专注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指的是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地从一项活动转移至另一项活动,而仍然可以维持该有的专注力表现。例如当孩子做功课到一个段落,要求上网玩在线游戏十分钟后,接着仔细留意他的专注力是否能够顺利回到功课上。这就像是在学校,当孩子下课到操场玩一玩,是否能在回到班上后,继续专注地上课。
  秘诀27 完美的衔接
  转换性专注力,主要是提醒自己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该如何进行最妥善的安排,让孩子能够完美的衔接专注力。
  秘诀28 兴奋留在最后
  在动、静态活动的交叉安排上,建议你,在主要的静态与静态进行之间,尽可能以较少刺激为转换原则。太过刺激、容易造成孩子兴奋的活动,建议安排在主要的静态活动进行完之后。有时,孩子在经历太兴奋的刺激之后,往往让他很难顺利转换至下一个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例如阅读、思考或写字。
  秘诀29 分散性专注力
  分散性专注力(divided attention):指的是孩子是否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两件或以上的事,像在教室里一边听老师上课,一边做笔记。或在家里,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秘诀30 质量的维持
  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如果能够在适当时间内,把饭吃完,只要不会消化不良,那么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事与愿违,没办法做到两全其美。那么让孩子好好先把饭吃完,再尽情地看电视,或许会比较适当。分散性专注力,仍然须维持应该有的质量。
  秘诀31 自动化优先
  当你想要提升孩子的分散性专注力,让他能够有同时进行两件事的能力。建议你,其中一件事情,最好是孩子已经熟悉到自动化的活动。例如孩子的注音输入已到达不需要再看键盘的功力,这时一边打字输入,一边听流行音乐就比较没问题。
  Eg 2
  平时看着大卫玩Game Boy、上网枫之谷打怪、看火影忍者卡通、玩iPad上的愤愤怒的小鸟,用力发射击中偷蛋猪很专心。这一点,妈妈倒是承认。“但是,为什么只要是要求他看个书、写个字,老是少根筋。跳行、错字、漏字样样精。不然就是三分钟热度,专注力一下子就熄灭了。”
  只要一聊到和电玩有关的话题,大卫总是口沫横飞地说了一大堆。“妈妈,我跟你说哟,玩在线游戏可以让我变得很专心耶。你看打怪也是要专注啊!不然,怎么能够杀掉怪物,让自己等级升等。而且,我都凭实力,不像其他人都是用外挂程序哟。”大卫得意地摇晃着身体说着。
  妈妈其实并不反对大卫接触这些“3C”玩意,毕竟大卫爸也是在信息业上班,孩子每天看着爸爸提及、使用这些变化迅速的“3C”产品,长期耳濡目染下,对于来自“3C”的信息及使用能力都远远胜过这个做妈的。
  “究竟玩这些玩意,算不算专心?还是只有读书考试才算是认真?”“这些卡通、电玩,我到底该不该设限?但大人可以碰,小孩不能玩。单单这一点,我都无法说服我自己,到底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式?”大卫妈不时搔弄着头想着。说真的,在功课上,不时地提醒、纠正、抱怨。除了让自己感到烦躁外,大卫妈现在也拿孩子没办法。
  “为什么,我和孩子总是在读书、考试、写作业,和这些在线游戏、电玩之间用力拉扯呢?难道,我家大卫不能有别的兴趣或嗜好吗?像人家吴宝春的酒酿桂圆杂粮面包能够那么成功,还有那倒立先生黄明正都能耐心地倒立环岛,连人家陈汉典都可以认真地模仿得惟妙惟肖。”
  “嗯,一定要找到我家大卫擅长的事。”妈妈心中坚定地想着。“虽然,以后不一定是要做冠军面包、练习倒立或上台模仿。但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对未来总是好事。不然,翻滚吧!阿信,也行。”想到阿信,大卫妈自顾自地笑了起来。“嗯,没错!人家阿信练翻滚也是练得很有持续性。那我家大卫呢?”
  想到这里,大卫妈的思绪变得清楚许多。原来,专注不一定只限于读书和打怪这些事,孩子仍然可以在许多的地方展现出热情。“专注、热情、快乐、浑然忘我,这些应该都是息息相关。”大卫妈心里肯定着。
  1.3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恩怨情仇
  《问题解决指南》
  032电玩启示录
  033电玩,适可而止
  034重口味的危机
  035声光外控
  036专注力的主控权
  037科技始于人性
  038前额叶游戏
  039 Cat Physics
  040 Catch a Mouse
  041 Rail Maze
  042 Swampy鳄鱼小顽皮爱洗澡
  043 Drain works
  044 输入关键字
  045切换自如
  秘诀32 电玩启示录
  有时,孩子会告诉你“玩电玩,我最专心。打怪,我最用心。”我想,听到孩子这种说词,你大概会双手插腰、怒瞪着他————“开什么玩笑”。但每件事情都有其正面意义,孩子玩电玩这件事,大抵也是一样。
  不妨想一想:玩电玩这件事之于锻炼专注力有何裨益?刺激、有趣、立即反馈、竞赛、吸引力等。如果把这些元素引入平时的专注力教学与训练,我们可以怎么做?让专注力教学与训练变得有趣,之于“教练”或许也是一种促进。
  秘诀33 电玩,适可而止
  虽然电玩可以促使我们反思如何调整教学,以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升专注力。但是,倘若孩子平时专注力涣散,以声光刺激为主的电玩游戏还是少碰为妙,而应当适可而止。
  秘诀34 重口味的危机
  毕竟,这些强调声光刺激的游戏大多不经过需要专注、思考、判断的大脑前额叶。也就是说,孩子电玩玩愈多、玩愈久。刺激过度之后,对于刺激较轻的阅读、思考等活动就会逐渐失去兴趣与动力,如此一来,孩子的专注力必然会更加涣散。
  秘诀35 声光外控
  没错,玩在线游戏也需要专注力,但这些强调打打杀杀、以声光刺激为主的游戏所需要的专注力是外控的,维持及延续这种专注力须臾离不开声光刺激。如此的专注力是你需要的吗?
  秘诀36 专注力的主控权
  专注力必须是置于孩子的主控之下的。比如阅读《没关系,没关系》这本绘本即是由他自己主动启动的:翻开书页,大声朗读、细细品味,边看边想书中内容与自身生命的关系。这整个的阅读过程都是孩子的主动行为。这种情形的专注力就是源于他自身的内控的。
  秘诀37 科技始于人性
  回头想想,现在的“3C”产品其实都是媒介之一。很多事情并非总是二分,要或不要。有时,则看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科技始于人性”的“3C”产品。就以App应用程序来说,如果你仔细搜寻,还是可以找到许多能够用来进行专注力训练的教材或游戏。
  秘诀38 前额叶游戏
  这些游戏,不同于以声光刺激吸引为主,反而强调的是,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逻辑推理或问题解决思考。例如Cat Physics、Catch a Mouse、Rail Maze、Swampy鳄鱼小顽皮爱洗澡或Drain works等(这些都有免费的版本,下载后,在iPad或iPhone上,使用其功能)。这些App,都可作为专注力与问题解决的优质游戏。
  秘诀39 Cat Physics
  我常把它形容为黑白猫传球游戏。游戏中,黑白两只猫相互在传球,如同打撞球时的动线调整。随着过关的难度提升,孩子必须不断地调整动线,设法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
  秘诀40 Catch a Mouse
  这是一场老鼠与老鼠夹的斗智游戏,过程中,孩子必须运用老鼠夹穷追猛打,绞尽脑汁地围堵,不让看似傻乎乎,却又聪明反应的老鼠跳至洞里。
  秘诀41 Rail Maze
  这是小朋友喜爱的铁轨组合游戏,过程中,孩子必须很快地脑力激荡,将复杂的轨道组合起来,让火车能够顺利抵达终点。
  秘诀42 Swampy鳄鱼小顽皮爱洗澡
  鳄鱼小顽皮(Swampy)爱洗澡,但是孩子必须动脑想办法,让水透过一层一层的泥土和障碍,把水引进鳄鱼的浴缸里。如果要让鳄鱼有个舒服的泡澡,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很重要。
  秘诀43 Drainworks
  如果家里的水管断了一节,水流四处乱窜,怎么办?在这款游戏中,孩子必须透过旋转机器来改变水流的方向,或运用海绵先吸水,随后再挤压出去,或运用烙铁将水蒸发。更重要的是,你要让水再流进另一头的水管里。
  秘诀44 输入关键字
  你可能会想知道,以上这五款可作为孩子专注力训练的免费游戏哪里找?这就像关键字搜寻与专注力之间的重要联结。当你知道关键字,例如 Cat Physics、Catch a Mouse、Rail Maze、Swampy鳄鱼小顽皮爱洗澡或 Drain works等,这时你就很容易在App Store或Google上找到。
  秘诀45 切换自如
  当孩子面对“3C”产品,动漫或电玩游戏。在专注力的考量上,是否能够“切换自如”是一项重要的判断。这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自我控制的上线、离线。同时,继续完成当下应该要做的事。
  ……

前言/序言


  【自序】孩子的成长不再困惑
  专注,无所不在。专注,能让您细细品味到生活与学习的无限美好。专注,让人感觉生活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盘上。透过专注力这个方向盘,您可以遇见生活中的所有美好。
  对于专注力,您大概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模糊地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叫你专心一点,你有没有听到?”
  面对孩子的心不在焉,除了训话之外,请您想一想:“我最近一次要孩子专注是什么时候?”“我曾经通过什么方式去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上述问题让您不知如何回答,那就到了您与孩子一起锻炼、提升专注力功夫的关键时刻了。
  欢迎您与孩子带着“执行力”这把钥匙,面带微笑、轻松自在地开启“专注力”这扇门。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因为,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真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我一直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一定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体验和学习的。尤为重要的是,专注力是很生活化的一件事情,同时也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让孩子透过某种好玩、有趣、贴近生活,又很容易上手的“秘技”来提高其成长所需的专注力,是我在临床实务与日常生活中始终致力并乐在其中的一件事。
  这次撰写《301个专注力的教养秘诀》,我也期待更多的大人与孩子能够体会到专注力所带来的乐趣与实效。专注力不仅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实效。
  在这本书中,我将与读者分享提升专注力的诸多关键议题,其中包括:专注力的概念、书写和阅读、日常生活、五感游戏以及课堂学习,等等。
  我将我近些年来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父母效能训练以及教师班级经营等方面的临床实务相关观点诉诸文字,最后著成这本书,与读者分享专注力的曼妙之处。
  写作完成这本关于专注力书极需要有饱满、充沛的专注力做后盾。这样一股强烈的心劲与热情,一是由于家人的支持、肯定、鼓励以及贴心陪伴,二是由于我与读者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验,三是由于我个人的生活灵感带来的脑力激荡。谨将此书献给我生命中最亲爱的老妈、老婆与姵涵、翔立、涵立三个好宝贝以及此刻正在阅读本书的你。
  作者:王意中


《心之所向,静待花开: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专注力成长》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爆炸如潮水般涌来,如何帮助孩子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培养他们专注当下、深度思考的能力,已成为无数家长心中萦绕的难题。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致力于深入剖析儿童专注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家长们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可行的家庭引导策略。我们将带领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专注力表现背后的原因,并学会如何以爱与智慧,点燃孩子内在的学习热情,浇灌他们专注力的种子,静待花开。 第一部分:洞悉专注力的奥秘——为什么孩子会“分心”? 在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专注力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对“专注力”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专注力并非一个简单的“坐得住”或“听得进”的标签,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心理过程,包括: 选择性注意: 在众多刺激中,能够主动筛选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忽略无关干扰。 持续性注意: 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抵抗疲劳和厌倦。 分配性注意: 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关注并处理多个信息源。 转移性注意: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地在不同事物之间切换注意力。 了解了专注力的构成,我们就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当孩子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时,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发展规律的差异: 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认知能力尚在发展中,他们的专注力水平自然与成年人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专注力的特点和局限性也不同。我们将介绍不同发展阶段儿童专注力的正常表现,帮助家长区分“发展性不集中”与“需要干预的不集中”。 生理与心理因素: 睡眠不足、营养不均衡、视力听力问题等生理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同时,焦虑、压力、情绪困扰、缺乏兴趣等心理因素,同样是导致孩子分心的重要诱因。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对专注力的影响机制,并提供相应的评估和调整建议。 环境的干扰: 嘈杂的家庭环境、过多的电子产品、缺乏条理的学习空间,都会成为孩子专注力的“隐形杀手”。我们将分析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削弱孩子的专注能力,并指导家长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专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习方式的匹配度: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孩子的学习需求。如果孩子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他们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并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独特的学习偏好,寻找更有效的学习路径。 特定发展性障碍的考量: 虽然本书不针对任何具体的疾病诊断,但我们将提及一些可能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性状况(如广泛性焦虑、情绪障碍等),并建议家长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或心理咨询的帮助,以便得到更精准的评估和支持。 第二部分:家长的心智力量——成为孩子专注力的“定海神针” 引导孩子专注力成长,并非一味地“管教”或“要求”,更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心智力量和教育智慧。本书将重点在于提升家长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家长能够成为孩子专注力发展的坚实后盾。 理解与接纳: 消除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化和过度焦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和特点各不相同。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的现状,并相信他们内在的成长潜力。 情绪的自我管理: 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加剧孩子的紧张和不安,进一步影响专注力。本书将教授家长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耐心,为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稳定的心理环境。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信任、理解和支持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肯定时,他们会更愿意尝试、更敢于面对挑战,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至关重要,而自信和动机是专注力的重要驱动力。 观察力与洞察力: 学会细致地观察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专注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优势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入的观察,家长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分心”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 学习型父母的成长: 本书鼓励家长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第三部分:家庭实践指南——点亮孩子专注力的“行动地图” 理解了理论和心智力量,我们便进入了最核心的部分——家庭实践。本书将提供一套详细、可操作的“行动地图”,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有策略地培养孩子专注力。 一、 营造“专注友好的”生活环境: 规律的作息: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专注力的基石。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孩子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健康的饮食: 均衡的营养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儿童饮食与专注力关系的科普知识,并给出简单易行的膳食建议。 减少干扰源: 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不恰当的时间和方式下,极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将提供关于如何合理管理电子产品使用的具体指导,以及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减少干扰的学习区域。 整洁有序的空间: 杂乱的环境会增加孩子的认知负担,影响他们的专注。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整理和维护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二、 激发内在的“学习引擎”: 发掘兴趣,点燃热情: 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会展现出天然的专注力。本书将教授家长如何通过观察、沟通和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鼓励他们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赋予选择权,提升自主性: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设定清晰的目标,化大为小: 宏大的目标容易让孩子望而却步,而清晰、可执行的小目标则更容易达成,并带来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适度的挑战,保持动力: 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任务都难以维持孩子的专注。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设定“跳一跳能够到”的目标,在挑战中保持学习的乐趣。 三、 科学引导的“策略与技巧”: 循序渐进,耐心等待: 专注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我们将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家长从小处着手,逐步提升孩子专注力的要求。 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骤,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 运用游戏化学习: 将学习融入游戏,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本书将提供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化学习方法。 利用“正向强化”: 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进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恰当的正向强化来激励孩子。 “暂停”的智慧: 适时的休息和放松,能够帮助孩子恢复精力,重新集中注意力。本书将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暂停”的技巧。 “引导式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复述与总结”: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所学内容,或进行总结,能够加深理解,锻炼专注和记忆。 “专注力训练游戏”: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有趣的专注力训练游戏,涵盖视觉、听觉、记忆和反应等多个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情况选择性地进行。 四、 应对挑战与常见误区: 如何面对孩子的“三心二意”: 当孩子再次表现出分心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本书将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帮助家长保持冷静,并引导孩子回到正轨。 区分“不集中”与“不愿意”: 有时孩子看起来“不集中”,但实际是因为对内容不感兴趣或缺乏动力。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过度训练与压力: 过度的训练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本书将强调“适度”原则,避免将专注力训练变成负担。 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当孩子的专注力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或家长尝试多种方法无效时,本书将指导家长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结语 孩子的专注力如同他们内心的灯塔,指引他们探索知识的海洋,成就美好的未来。《心之所向,静待花开》旨在成为您与孩子专注力成长道路上的忠实伙伴。它提供的是一种理念,一套方法,一种陪伴的态度。我们相信,通过耐心、理解和科学的引导,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专注,在这纷繁世界中,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携手,共同见证孩子专注力绽放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实操性”和“人性化”。我之前一直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就是什么“发育迟缓”或者“多动症”之类的,心理总是悬着一块石头。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一些挑战,而家长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去科学地引导。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各种方法,都不是那种“听起来很美但做不到”的空中楼阁。比如,她提到了“积极倾听”的技巧,具体到如何眼神交流,如何回应,如何复述,都讲得非常细致。还有关于如何设置“专注时间表”,如何用奖励机制来激励孩子,如何和学校老师沟通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在强调方法的同时,也始终关注着“妈妈”的情感需求。她理解妈妈们的辛苦,理解她们的无助,也鼓励妈妈们要关爱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光是写给孩子的,更是写给妈妈们的。它不仅仅是提供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更是帮助妈妈们调整心态,建立自信,成为孩子最好的支持者。这本书让我觉得,育儿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段需要耐心、爱和智慧的旅程。这本书,给了我开启这段旅程所需的勇气和工具。

评分

作为一名职场妈妈,每天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再面对孩子写作业时的“神游天外”和各种拖拉,真的是让我血压飙升。以前总是忍不住吼叫,事后又非常自责,觉得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但第二天又循环往复。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下来。读完之后,我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对于职场妈妈的辛苦和无奈理解得非常透彻,她没有回避现实的困难,而是教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找到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书里有一个章节讲的是“有限沟通法则”,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强调,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信息传达清楚,并且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比如,比起长篇大论地说教,不如用一个简洁的指令,或者一个明确的预期。这让我意识到,我以前可能过于追求“说透彻”,反而让孩子觉得烦躁。还有一个部分是关于“情绪管理”,作者教我们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同时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经常因为孩子的分心而情绪失控,现在我学会了深呼吸,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去找孩子沟通。虽然这本书内容很丰富,但我感觉并不难消化,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也很接地气,就像和一位有经验的长辈在聊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发脾气、束手无策的妈妈了。

评分

我家宝宝现在四岁,正值调皮捣蛋的年纪,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好像永远都坐不住,眼睛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做事情也是三心二意。我一直担心他会不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引导。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妈妈怎么办”,这不就是我的心声吗?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及时了,它从一个非常专业的角度,但又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出的“游戏化学习”的概念,她提供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游戏,比如“找不同”、“模仿秀”、“故事接龙”等等,这些游戏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试着每天花一点时间陪孩子玩这些游戏,发现孩子参与度很高,而且玩着玩着,他的专注时间好像也慢慢变长了。书里还讲到了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专注的环境,比如减少干扰,整理玩具,以及培养规律的作息等等。这些细节看似微小,但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之前可能没太在意这些,现在意识到,原来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解决问题”,更是让你理解孩子,理解他们发展的规律,然后从根源上入手,去帮助他们。感觉自己像获得了一本“育儿秘籍”,充满了力量。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总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不是说内容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内容太好了,太触动我了。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今年上小学,从小就表现出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老师也提过几次,我当时挺焦虑的,但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市面上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很多,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讲一些我根本做不到的理论。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我特别喜欢作者的叙述方式,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个非常有经验、也非常理解妈妈们的知心朋友在分享。她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课堂上坐不住,听不进指令等等,这些我都能感同身受。作者在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时,不是简单地归结于“孩子不乖”,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情绪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关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提出的很多方法都是非常具体、可操作的。不是说什么“你要多陪陪孩子”,而是“当你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试试这个10分钟的专注力训练游戏”,或者“在和孩子沟通时,试试先说‘请’字开头,再提出你的要求”。这些小小的改变,真的在我家奏效了。我试着改变了自己的说话方式,也开始尝试一些书里介绍的游戏,孩子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的变化,变得比以前更愿意听我说,也更愿意配合。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希望和信心,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我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的孩子。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解压”和“释然”。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但现实中,很多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而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说是最普遍的、也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之一。我之前看了不少关于儿童发展的书籍,很多都让我觉得压力更大,因为它们要么讲得太理论化,让我难以理解,要么提出的方法我根本做不到。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药”。她鼓励家长要耐心观察,理解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我不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不再强迫孩子去符合某个“标准”。书里有一部分讲到了“接纳与鼓励”,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不完美”,并且如何通过鼓励和肯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父母的态度比孩子本身的问题更重要。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从焦虑和内耗中走出来,学会了用更平和、更科学的心态去陪伴孩子成长。我不会再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小缺点”而过度担忧,而是更专注于如何去支持他,帮助他发展自己的优势。

评分

618好多书都便宜,正好刚刚生了老二,买来学习一下,希望有帮助。

评分

京东618,活动给力。。。。。。

评分

很不错 很好 服务好 速度快 喜欢京东购物

评分

为了孩子,努力看书,希望有用

评分

父母操作指导书!

评分

阅读中”。。。。。。

评分

希望能解决我的烦恼,物流快,京东不错

评分

书里有许多实例,值得借存

评分

很不错的书,质量不错,发货也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