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 [A Dictionary of 5000 Graded Words for New HSK (LEVEL 6)]

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 [A Dictionary of 5000 Graded Words for New HSK (LEVEL 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禄兴 编
图书标签:
  • HSK
  • 词典
  • 新HSK
  • 六级
  • 词汇
  • 汉语学习
  • 语言学习
  • 分级词汇
  • HSK考试
  • 工具书
  • 词汇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9406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767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Dictionary of 5000 Graded Words for New HSK (LEVEL 6)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32
字数:62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收录《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六级)词语共计2500条。
  词目采用中文注释方式。
  注释和例句用词基本限制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词语之内。
  例句简单、实用、丰富、照顾了常用搭配和常见语法格式。
  词目提供音序索引,便于检索。

内容简介

  《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主要供准备参加新汉语水平考试( HSK)的读者使用,同时也是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套工具书。这套词典收录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一~六级)规定的5000个词语。按照这5000个词语的相应级别,我们将词典分为三册,即《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一~三级)、《新HSK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四-五级)和《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便于不同水平的考生和学习者使用。
  根据汉语词汇的不同等级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三个分册的体例做了不同处理。其中,《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一~三级)词条注释采用了英文注释的方法,所有的例句都配有汉语拼音和英文翻译,便于初学者对照学习、体会、模仿、记忆。《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四~五级)的词条注释采用了汉语和英语两种方式,四级例句配有汉语拼音,五级例句不再提供拼音,以实现拼音到汉字的过渡。四-五级例句不再提供英语翻译,以养成学习者汉语思维的能力。《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的词条只用汉语注释,例句完全使用汉字,不再提供汉语拼音,以养成学习者独立运用汉语的能力。

内页插图

目录

编写说明
本册体例
六级新增词音序检索表
词典正文

前言/序言


瀚海拾贝:现代汉语高阶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 本书并非收录“新HSK 5000词分级词典(六级)”所涵盖的特定词汇集,而是致力于为已掌握基础汉字及核心词汇,并向中文高级应用迈进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系统化的汉语词汇与语言现象的知识库。 本书以满足非母语学习者在学术研究、专业工作或深度文化交流中的高阶需求为核心目标,超越了考试大纲的限制,聚焦于真实、复杂语境下的语言能力构建。 一、 宏观架构:超越分级的深度拓展 本书的设计理念在于“广博”与“精深”的统一。我们深知,真正的语言能力体现在对非标准、非高频但关键性词汇的理解,以及对语言背后文化逻辑的把握。 1. 词汇范围的界定与侧重: 本书收录的词汇,主要集中在应用语言学前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术语、当代文学表达以及官方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的词汇。 专业术语初探: 涵盖了如“内卷化”、“系统性风险”、“去中心化”、“范式转移”等在社会热点讨论和学术论文中频繁出现的概念性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具有高度的语境依赖性,仅靠基础词典难以准确把握其在不同领域间的细微差别。 文学与修辞的精粹: 引入了大量成语的深层解析,特别是那些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其本义或引申义已发生微妙变化的表达。例如,对“俯仰”、“倏忽”、“亘古”等词语在不同文学风格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辨析。 书面语与正式场合用词: 重点梳理了大量用于公文、法律文书、新闻评论中的高频动词、形容词及连接词,如“秉持”、“恪守”、“旨在”、“鉴于”等,这些词汇是提升文本正式感和权威性的关键。 2. 词义的立体化呈现: 不同于侧重于“考试必备”的词典,本书对每个核心词条提供了多维度的释义: 核心义与引申义的层级划分: 清晰地区分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如口语、专业书面语、历史语境)的主导意义和次要意义。 语用功能分析: 详细解释词汇在句子结构中扮演的角色,例如,某个副词是用来加强语气、表示转折还是推进逻辑层次。 搭配与禁忌(Collocation & Restriction): 提供了详尽的固定搭配示例(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并明确指出在何种语境下使用该词汇是不恰当的(语用禁忌),这对于避免“中式外语”至关重要。 二、 语言现象的深度解析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中文复杂语言现象的系统性梳理,这些内容往往超出了基础分级词汇的范畴。 1. 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难点解析: 本书专门辟出章节,解析了困扰高阶学习者的语法“灰区”: 量词的精细化使用: 探讨了如“剂”、“缕”、“爿”、“爿”等小众或特定领域的量词的精确用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其文化根源。 “了”、“着”、“过”的复杂时态与体貌辨析: 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完成体、持续体区分,而是深入分析其在表示推测、假设、转折等高级句法功能时的细微差别。 被动句式的多样化表达: 对“被”、“叫”、“让”以及无标志被动句的运用场景和语义倾向进行了对比分析。 2. 语篇衔接与逻辑推进: 高水平的中文表达依赖于流畅的语篇结构。本书重点解析了连接词、过渡词和语篇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的功能: 转折与让步的梯度: 区分“然而”、“可是”、“尽管如此”、“纵使”在语气强度和逻辑关联上的差异。 因果关系的复杂链条: 解析如何使用多重状语和从句来表达复杂的因果关系,例如“正因如此”、“反过来想”。 口语与书面语的衔接: 探讨如何在正式的写作中自然地引入口语化的表达,或在口语表达中保持逻辑的严谨性。 三、 文化语境与词源追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书致力于帮助学习者跨越语言障碍,理解中文表达背后的文化逻辑。 1. 词语的文化负载性: 许多中文词汇承载了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观念,直接翻译难以传达其深层含义。 典故词语的溯源: 对涉及历史人物、哲学流派(如道家、儒家思想)的核心词汇进行简要的文化背景介绍,确保学习者理解其“言外之意”。 当代文化热词的解读: 收录并解析了近年来在互联网和流行文化中兴起、但尚未被标准词典完全收录的流行表达,帮助学习者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话语生态。 2. 语体风格的辨识: 本书通过大量对比性例句,指导学习者识别和运用不同语体风格的词汇: 文白相间的把握: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具有文言色彩的词汇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或诗意,同时避免显得生硬或故作高深。 中性词、褒义词与贬义词的微妙界限: 尤其针对那些在语境变化后褒贬倾向发生转移的词汇,进行细致的语感训练。 结语 本书是为那些已经越过初级阶段,渴望真正融入中文学术、专业和深度文化交流的进阶学习者量身打造的工具。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词汇的罗列,而是一套系统性的、旨在培养学习者独立分析和运用复杂汉语表达能力的思维框架与实践指南。通过本书,学习者将能够自信地驾驭中文语域中最具挑战性的语言表达,实现从“能懂”到“精通”的飞跃。

用户评价

评分

对我这样一个已经学习了多年中文,但总感觉在“临门一脚”上卡住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那种“临门一脚”的精准支撑。它不像某些厚重的工具书那样,让你在查找一个简单词汇时也需要进行一次“考古挖掘”,它的检索效率极高,设计上鼓励你进行系统性的、而非随机性的查阅。我通常会固定一个时间段,不是去查生词,而是系统地浏览某个字母开头的词汇列表,看看有哪些词是自己“似曾相识”但又从未真正掌握的。这种主动学习的模式,配合这本书提供的清晰框架,让我的学习过程变得可控且充满成就感。它成功地将原本庞大而令人望而生畏的五千词汇群,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被征服的小山头,每次攻克一个,那种满足感,是衡量一本优秀学习资料最直接的标准。

评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帮助我建立“语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时候,语法正确不代表地道,而地道的表达往往藏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搭配里。这本词典在展示例句时,非常注重词语的“语境适宜性”。它会告诉你,某个词在正式场合用合适,在非正式场合用就显得生硬。这种细微的差别,是纯粹的翻译软件或简单的双语对照词典无法提供的深度。我发现自己逐渐能够分辨出“A”和“B”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为什么在这个句子中必须用“A”而不能用“B”。这种对语言深层韵味的捕捉,让我写作文时,不再只是用那些最基础的表达,而是能尝试加入一些更丰富、更具表现力的词汇,这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能看懂”直接过渡到了“能写出彩”。

评分

当我开始深入使用这本书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在词汇分级上的严谨性。很多词汇书只是简单地罗列词汇,但这本则似乎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在引导你。它不是简单地堆砌五千个词,而是有层次地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对于词根、词缀的梳理,虽然不是专门的词源学教材,但通过巧妙地在词条解析中穿插这些信息,使得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变成了一种有逻辑的推导。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复杂词,试着拆解一下,往往就能联想到已知的结构,这种“顿悟”的体验是使用其他工具时很难获得的。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新词的“预判”能力,学会了如何自己去攻克那些原本看起来高不可攀的生词,这比单纯背诵一万遍“A是B”要高效得多,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背单词,而是在学习如何掌握一门语言的内在运作逻辑。

评分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实用性上的卓越表现,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学以致用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它的内容组织明显是紧密围绕HSK考试的最新趋势来的,你翻阅它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些词就是考场上最有可能出现的。不同于那些只关注高频词汇的“入门级”词典,这本书在保证核心词汇扎实度的同时,也适度地扩展了学术和专业领域的一些用词,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准备考试,更是在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或工作场景打基础。而且,它的内容更新似乎也紧跟时代步伐,没有那种老旧的、脱离现代汉语语境的表达。我用它来做阅读理解练习时,遇到很多文章中的“拦路虎”,回头查阅这本书,总能找到最精准的对应解释,而不是那种模糊不清、需要靠上下文去猜测的定义,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应试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特别喜欢它在词汇呈现上的细致入微。举个例子,对于那些在不同语境下有微妙差别的词语,作者不仅给出了标准的解释,还配上了非常贴合实际的例句,而且例句的选择覆盖面极广,从日常对话到学术讨论,让你能迅速把握住一个词的“个性”。另外,辅助学习工具的设计也相当人性化,比如那些色彩编码和词频标注,让我这个需要高效记忆的学习者能一眼锁定重点,这对于我们这种“时间就是生命”的备考族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复习一个我一直记不住的复杂词汇时,翻到它在书里的那一页,清晰的释义加上那个恰到好处的搭配用法,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记忆点,感觉之前所有零散的努力都在这一刻汇聚成了清晰的理解。这种对学习者痛点的精准把握,让我觉得编写者绝对是深入理解过学习过程中的挣扎与渴望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

评分

好评

评分

内容丰富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