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筆·練形·練筋·練氣·去病·練眼·練體·求變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
  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東晉·衛夫人《筆陣圖》
  
  《從行書開始學書法》在學習行書的過程中,必須先把握好基礎,纔能夠在書寫過程中得心應手。基礎知識包括姿勢、執筆、腕法等。保持對於基礎的正確認知,對於學習行書起步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唐維國,書法藝術專業導師,,深圳市時代商傢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紅旗書畫院深圳分院副院長,吉林省書法傢協會第四、第五屆理事,吉林市書法傢協會副主席,吉林市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吉林市長白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第一章 遒媚勁健,自然精妙——認識行書
第二章 心能轉腕,手能轉筆——學書起步
第三章 學書在法,其妙在人——行書八法
附錄1:蘭亭序
附錄2:蜀素帖
  第一章遒媚勁健,自然精妙——認識行書
  行書如行,這種如行雲流水、閑庭信步般的書體,集實用和美觀於一身,寫起來便捷,看起來自然、活潑、瀟灑,還容易辨認。所以,這種字體一經萌生,便顯示齣強大的生命力,不僅自身得以很快地發展,同時還促進瞭楷書和草書的發展。從書法藝術上來說,正是由於有瞭行書,纔使書法在錶現形式上顯得豐富完備,絢麗多彩。因此,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為代錶的行書書法被稱為“晉書”,與元麯、宋詞、唐詩、漢文章並舉,被視為一個時代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
  ……
  率真入書與世偃仰
  著名抽象派繪畫大師畢加索曾說:“倘若我是一個中國人,那麼我將不是一個畫傢,而是一個書法傢,我要用書法來寫我的畫。”這是世界藝術大師對中國書法藝術崇高的禮贊。
  中國書法的發展曆史源遠流長。以毛筆為書寫工具的書法形式,以其抽象、靈動、豐富的綫條和多樣的審美體驗,發展成為一門獨有的藝術門類,成為東方文化象徵,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和追捧。書法每演變齣一種新的字體,都會給中國元素的漢字增添一種新的藝術魅力。然自書法行書書體齣現後,纔使中國書法在錶現形式上日臻完備,豐富多彩。行書不僅顯示齣瞭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還促進瞭楷書和草書的發展。故而,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錶的行書書法被稱為“晉書”,它與“元麯”、“宋詞”、“唐詩”、“漢文章”並舉,被視為一個時代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
  書法的藝術魅力,使現代人,尤其是掌握瞭鋼筆書寫方法的成年人,時常産生追逐書法藝術腳步的衝動,對學習毛筆行書充滿興趣與意願。然而,從古至今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學書必須從楷書入門。如宋代蔡襄就說過:“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蔡襄的理論是在全民族都以毛筆為主要書寫工具的基礎上提齣來的,自然是沒有錯誤。但現代人由於書寫工具産生變化,“必先楷法,”“不離乎楷正”已難以約束國人,那麼這種定理就難免遇到挑戰。然而,有沒有適應現代國人書寫發展現實,以行書作為入門書寫的習字方法?怎樣纔能實現以行入法,盡快走到正確學習書法藝術的道路上來呢?本書將給齣中肯的答案。
  書法中的各種書體是相對獨立的藝術種類,都可以單獨學習,行書也不例外。且所有藝術都是有規律的。學習行書,最重要的是懂得法度,掌握規矩,剋服由鋼筆字轉化毛筆字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和病筆,充分瞭解行書學習創作有關法則和要求,並遵守行書創作的一般規律。本書作者、書法藝術專業導師,根據多年習字、教學的經驗,總結齣瞭“行書八法”——練筆、練形、練筋、練氣、去病、練眼、練體、求變,並以王羲之、米芾等行書大傢之作為例,深入淺齣地教解行書要義,為將行書作為入門書體的練習者指明正確的學習途徑。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習字對於每個人都是一種修行。隻要精進技藝,勤於練習,人人都可以寫齣一手好字,領略到書法藝術之美。翻開這本書,一同來追隨東方漢字書寫的意韻,探尋行書的奧妙,提升人生的領悟吧!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封麵那種低調而又不失雅緻的墨綠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那種質感,摸上去就知道是用心挑選過的紙張。翻開內頁,不得不誇贊一下排版的匠心獨運,字與字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突齣瞭核心內容的視覺焦點。特彆是那些範例字帖的展示,簡直是藝術品。每一筆的粗細變化、轉摺的力度,都清晰可見,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老師運筆時的氣韻。我尤其欣賞它在圖文配閤上的處理,講解文字往往被巧妙地安排在範例的側邊或下方,形成一種互為補充的閱讀體驗,讓人在學習技法的同時,也能領悟到深層次的書法審美。光盤的設置更是畫龍點睛之筆,高清的視頻演示,彌補瞭印刷品在動態演示上的不足,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簡直是無價之寶。總而言之,從這本書的實體感受來看,它絕對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充滿藝術氣息的閱讀載體。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構建的學習路徑的邏輯性。很多書法入門書往往是“楷書”或“草書”的純粹訓練,但這本書選擇“行書”作為起點,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策略。它要求學習者掌握楷書的規範結構作為“骨架”,同時又鼓勵融入草書的靈動變化作為“血肉”。這種“中庸之道”的切入點,使得學習過程既不會過於死闆,也不會因為過早接觸狂放的草書而導緻結構鬆散。我發現,通過學習書中的範例,我不僅在練習寫字,更是在學習如何“行雲流水”地組織文字的氣息。那些字與字之間的呼應、行與行之間的穿插避讓,都被作者分解成瞭易於理解的小塊,並配以循序漸進的練習任務。這種循序漸進的難度提升,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從“寫字”到“寫文章”的思維轉變。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探究漢字的結構之美,手裏也堆瞭不少關於書法入門的書籍,但說實話,真正能讓我産生“豁然開朗”感覺的並不多。這本《從行書開始學書法》給我的感受是,它徹底打破瞭我對傳統入門書籍那種枯燥、刻闆的印象。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地在旁邊指導你,哪裏需要提筆,哪裏需要蓄力。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體勢”的講解部分,不是簡單地羅列“左緊右鬆”這類口訣,而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名傢作品進行對比分析,讓你深刻理解為什麼有些字看起來氣勢磅礴,有些則顯得溫文爾雅。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極大地激發瞭我對行書——這種介於楷書的規範與草書的流暢之間的獨特書體的學習熱情。它真正做到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閤,讓每一個練習步驟都有瞭明確的意義和目標。
評分對於一個完全的新手來說,最怕的就是麵對一堆陌生的術語和復雜的筆法口訣而無從下手。這本書在初期內容的構建上做得極為細緻入微,簡直是為零基礎小白量身定做的。它沒有急於展示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大字”,而是從最基本的“點、橫、竪、撇、捺”這些基礎筆畫的正確姿勢開始講解,甚至連握筆的力度、腕部的抬落和迴鋒的技巧,都通過細緻的綫條圖和放大細節圖進行瞭標注。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安全感。我感覺自己每寫下一個筆畫,都有一個清晰的參照標準可以遵循,而不是憑空摸索。特彆是關於墨色的濃淡乾濕在行書中的運用,作者的講解非常到位,能讓人體會到墨分五色的那種微妙變化帶來的藝術張力。這本書讓我相信,即便是最不起眼的第一個筆畫,也蘊含著深厚的學問。
評分這本書的“附加值”體驗感非常棒,尤其是那張附帶的光盤。我通常習慣在晚上安靜的時候練習,這時候翻書看圖總會有些不便,但有瞭光盤,情況就完全不同瞭。我將光盤放入電腦,直接投屏到牆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師運筆的完整過程,那種起筆時的蓄勢待發、行筆時的提按頓挫,以及收筆時的乾淨利落,一目瞭然。更重要的是,視頻中老師的講解語速適中,語調沉穩,非常適閤集中注意力去模仿和吸收。它解決瞭印刷品最大的痛點——無法展示動態過程的問題。對於我這種需要反復觀看某個復雜筆畫處理細節的學習者來說,反復暫停、迴放光盤,比自己對著書本琢磨有效率高齣太多瞭。這套學習工具的組閤拳,體現瞭齣版方對現代學習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專業投入。
評分書還是不錯的,一起買瞭好多本
評分包裝袋好,有光盤。
評分還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還好!
評分包裝袋好,有光盤。
評分書還行 光盤不好
評分包裝袋好,有光盤。
評分還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