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笔·练形·练筋·练气·去病·练眼·练体·求变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
  
  《从行书开始学书法》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必须先把握好基础,才能够在书写过程中得心应手。基础知识包括姿势、执笔、腕法等。保持对于基础的正确认知,对于学习行书起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唐维国,书法艺术专业导师,,深圳市时代商家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红旗书画院深圳分院副院长,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第四、第五届理事,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第一章 遒媚劲健,自然精妙——认识行书
第二章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学书起步
第三章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行书八法
附录1:兰亭序
附录2:蜀素帖
  第一章遒媚劲健,自然精妙——认识行书
  行书如行,这种如行云流水、闲庭信步般的书体,集实用和美观于一身,写起来便捷,看起来自然、活泼、潇洒,还容易辨认。所以,这种字体一经萌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自身得以很快地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楷书和草书的发展。从书法艺术上来说,正是由于有了行书,才使书法在表现形式上显得丰富完备,绚丽多彩。因此,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行书书法被称为“晋书”,与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并举,被视为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
  率真入书与世偃仰
  著名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书法来写我的画。”这是世界艺术大师对中国书法艺术崇高的礼赞。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书法形式,以其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和多样的审美体验,发展成为一门独有的艺术门类,成为东方文化象征,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和追捧。书法每演变出一种新的字体,都会给中国元素的汉字增添一种新的艺术魅力。然自书法行书书体出现后,才使中国书法在表现形式上日臻完备,丰富多彩。行书不仅显示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同时还促进了楷书和草书的发展。故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行书书法被称为“晋书”,它与“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并举,被视为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书法的艺术魅力,使现代人,尤其是掌握了钢笔书写方法的成年人,时常产生追逐书法艺术脚步的冲动,对学习毛笔行书充满兴趣与意愿。然而,从古至今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学书必须从楷书入门。如宋代蔡襄就说过:“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蔡襄的理论是在全民族都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自然是没有错误。但现代人由于书写工具产生变化,“必先楷法,”“不离乎楷正”已难以约束国人,那么这种定理就难免遇到挑战。然而,有没有适应现代国人书写发展现实,以行书作为入门书写的习字方法?怎样才能实现以行入法,尽快走到正确学习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来呢?本书将给出中肯的答案。
  书法中的各种书体是相对独立的艺术种类,都可以单独学习,行书也不例外。且所有艺术都是有规律的。学习行书,最重要的是懂得法度,掌握规矩,克服由钢笔字转化毛笔字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和病笔,充分了解行书学习创作有关法则和要求,并遵守行书创作的一般规律。本书作者、书法艺术专业导师,根据多年习字、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了“行书八法”——练笔、练形、练筋、练气、去病、练眼、练体、求变,并以王羲之、米芾等行书大家之作为例,深入浅出地教解行书要义,为将行书作为入门书体的练习者指明正确的学习途径。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习字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修行。只要精进技艺,勤于练习,人人都可以写出一手好字,领略到书法艺术之美。翻开这本书,一同来追随东方汉字书写的意韵,探寻行书的奥妙,提升人生的领悟吧!
我最近沉迷于探究汉字的结构之美,手里也堆了不少关于书法入门的书籍,但说实话,真正能让我产生“豁然开朗”感觉的并不多。这本《从行书开始学书法》给我的感受是,它彻底打破了我对传统入门书籍那种枯燥、刻板的印象。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在旁边指导你,哪里需要提笔,哪里需要蓄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体势”的讲解部分,不是简单地罗列“左紧右松”这类口诀,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名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你深刻理解为什么有些字看起来气势磅礴,有些则显得温文尔雅。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行书——这种介于楷书的规范与草书的流畅之间的独特书体的学习热情。它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每一个练习步骤都有了明确的意义和目标。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构建的学习路径的逻辑性。很多书法入门书往往是“楷书”或“草书”的纯粹训练,但这本书选择“行书”作为起点,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策略。它要求学习者掌握楷书的规范结构作为“骨架”,同时又鼓励融入草书的灵动变化作为“血肉”。这种“中庸之道”的切入点,使得学习过程既不会过于死板,也不会因为过早接触狂放的草书而导致结构松散。我发现,通过学习书中的范例,我不仅在练习写字,更是在学习如何“行云流水”地组织文字的气息。那些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避让,都被作者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小块,并配以循序渐进的练习任务。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提升,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写字”到“写文章”的思维转变。
评分这本书的“附加值”体验感非常棒,尤其是那张附带的光盘。我通常习惯在晚上安静的时候练习,这时候翻书看图总会有些不便,但有了光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将光盘放入电脑,直接投屏到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师运笔的完整过程,那种起笔时的蓄势待发、行笔时的提按顿挫,以及收笔时的干净利落,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视频中老师的讲解语速适中,语调沉稳,非常适合集中注意力去模仿和吸收。它解决了印刷品最大的痛点——无法展示动态过程的问题。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观看某个复杂笔画处理细节的学习者来说,反复暂停、回放光盘,比自己对着书本琢磨有效率高出太多了。这套学习工具的组合拳,体现了出版方对现代学习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专业投入。
评分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来说,最怕的就是面对一堆陌生的术语和复杂的笔法口诀而无从下手。这本书在初期内容的构建上做得极为细致入微,简直是为零基础小白量身定做的。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大字”,而是从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这些基础笔画的正确姿势开始讲解,甚至连握笔的力度、腕部的抬落和回锋的技巧,都通过细致的线条图和放大细节图进行了标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我感觉自己每写下一个笔画,都有一个清晰的参照标准可以遵循,而不是凭空摸索。特别是关于墨色的浓淡干湿在行书中的运用,作者的讲解非常到位,能让人体会到墨分五色的那种微妙变化带来的艺术张力。这本书让我相信,即便是最不起眼的第一个笔画,也蕴含着深厚的学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封面那种低调而又不失雅致的墨绿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质感,摸上去就知道是用心挑选过的纸张。翻开内页,不得不夸赞一下排版的匠心独运,字与字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突出了核心内容的视觉焦点。特别是那些范例字帖的展示,简直是艺术品。每一笔的粗细变化、转折的力度,都清晰可见,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老师运笔时的气韵。我尤其欣赏它在图文配合上的处理,讲解文字往往被巧妙地安排在范例的侧边或下方,形成一种互为补充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深层次的书法审美。光盘的设置更是画龙点睛之笔,高清的视频演示,弥补了印刷品在动态演示上的不足,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简直是无价之宝。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实体感受来看,它绝对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充满艺术气息的阅读载体。
评分很好不错的帖子,详细,准备。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一起买了好多本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一起买了好多本
评分很好不错的帖子,详细,准备。
评分不错
评分光盘太差劲,只有套碟中的一碟,大失所望。还不如单独卖书。
评分正版图书,送货快,服务好
评分還好!
评分很好,很精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