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5大問題,點撥銷售心智
10套劍法,決勝成交戰場
4大提問要點+4大迴答要點=無往不利的銷售力
5大行業實操演練,助你絕對成交
現在的市場已經進入到“選擇産品”的階段,而可悲的是大多數銷售員的水平還處在“改變觀念”的階段,這就是銷售業績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形象的理解就是:你要和客戶說怎麼挑西瓜,而不是一味的說要多吃西瓜。更重要的是,你不能隻一味的和客戶說自己的西瓜好吃,要和客戶說什麼樣的西瓜纔會好吃。
作為銷售員要牢記:客戶買的不是鑽頭,而是牆上的洞。如果你一味的說你的鑽頭(電鑽)獲得瞭什麼大奬,技術指標多牛X,那麼你就忽略瞭客戶的需求,你就沒有提煉齣産品的真正賣點。
款式新、味道好、效果好、節能環保、覆蓋率高、送貨快、收益穩定、保真無假貨、安全性好等等這些你認為的賣點都不是賣點。
內容簡介
在復雜多變的銷售過程中,你是否遇到以下常見睏惑:
如何通過提問來成功銷售産品?
如何通過客戶的問題創造銷售機會?
如何打消客戶的戒備心理減少拒絕?
如何保護自己的價格空間?
如何使客戶成為終身客戶、忠誠客戶?
答案就在《銷售就是要會提問》。
本書是蔡懷東老師經過多年的個人實踐,總結研發的極具銷售實戰技巧的品牌課程的升級版。本書的內容曾幫助學員銷售業績平均提高30%。本書講究實效,實戰,貼近日常銷售工作,以實踐案例講授改變原有的銷售思維方式,使讀者做到舉一反三,5大行業實戰演練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本書的核心內容。
作者簡介
蔡懷東
實戰傢首席培訓師
中國企業教育百強十佳培訓師
中國“我是好講師”TOP30強
首屆青年培訓師大賽山東賽區評委
版權課“個人成長思維模式”研發人
版權課“提問式銷售模式”研發人
蔡老師課程注重實戰,注重效果,因此他不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說培訓要少講“為什麼”多講“怎麼辦”,因為“怎麼辦”比“為什麼”更重要。被譽為真正的“實戰傢”。
蔡老師授課特色風趣幽默,輕鬆自如,引發思考,並且直擊要害,感覺時間超快,擁有“十分鍾講師”美譽
目錄
第1章 學銷售技能,先改變思維
1. 銷售額增長50%的時候,是接受的客戶多,
還是拒絕的客戶多? // 003
2. 如果目標客戶選錯瞭,銷售難度是不是增加瞭? // 004
3. 銷售是一項技能,還是一個崗位? // 005
4. 銷售技能提升,看書能學會嗎? // 006
5. 應該教客戶如何“選産品”還是如何“賣産品”? // 008
第2章 開啓提問式銷售模式:提煉賣點
1. 提煉産品賣點,找到核心競爭力 // 013
2. 如何尋找産品賣點? // 018
3. 如何講解産品賣點? // 024
第3章 十套劍法,提問式銷售深度應用
1. 說癥狀:找準客戶的“病根” // 033
2. 講故事:讓客戶感同身受 // 044
3. 問題轉機:每一次提問都是展示機會 // 051
4. 提供體驗:韆言萬語不及親身體驗 // 059
5. 藉力使力:塑造權威影響力 // 065
6. 買漲不買跌:讓客戶認可現在最閤適 // 072
7. 減少更換:勿讓客戶麵對選擇難題 // 079
8. 成交信號:彆與成交擦肩而過 // 084
9. 假設成交:用提問代替等待 // 089
10. 快速成交:做好“臨門一腳” // 095
第4章 客戶關係管理:談錢還是談感情?
1. 客戶變為朋友 // 103
2. 客戶期望值的兩個層次 // 107
3. 如何拉近與客戶之間的關係? // 115
第5章 提問式銷售模式的操作實施
1. 提問式銷售模式操作實施:發問 // 133
2. 提問式銷售模式操作實施:應答 // 139
第6章 實戰演練,固化銷售流程
1.實操演練案例 // 157
2. 把銷售做到機械化 // 179
精彩書摘
《銷售就是要會提問:99%的人都把賣點講錯瞭》:
2.如果目標客戶選錯瞭,銷售難度是不是增加瞭?
在銷售行業有一個典型的故事,叫作“把梳子賣給和尚”,你應該不陌生,那麼你覺得對嗎?如果把梳子賣給和尚,本身是不是在目標客戶群體選擇上齣現瞭問題?那麼我們思考一下,是把梳子賣給和尚容易,還是把梳子賣給女人容易呢?一定是賣給女人容易。當然這個故事的齣發點可能是為瞭讓銷售人員明白一個道理:信心很重要。而卻忽略瞭一點,很多銷售人員是被“拒絕”嚇倒的,又會有多少銷售人員能經受得住客戶本不需要的拒絕呢?
《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的最後一期,馬雲在現場做點評,當時馬雲就講瞭這麼一件事情:自己曾經聘瞭一位老師,為阿裏巴巴來講營銷的課程,那位老師將“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講得不亦樂乎,講完之後,馬雲就把他辭退瞭。馬雲說這不叫“營銷”,這叫“騙”。
目標客戶群選對瞭,客戶有需求,産品纔會有市場,拒絕纔會減少,銷售纔會帶來價值。所以不要糾結於客戶說“我就是不要,我就是不買”,或許目標客戶真的選錯瞭。
3.銷售是一項技能,還是一個崗位?
我們共同思考一下,銷售是一項技能,還是一個崗位?有人說銷售是一項技能,有人說銷售是技能也是崗位。確切地說:銷售技能是銷售崗位中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是勝任銷售崗位需要具備銷售技能。那麼,如果一個銷售人員單純得隻具備銷售技能,能勝任銷售崗位嗎?能把産品銷售齣去嗎?好像是有些睏難,因為隻具備銷售技能還是不夠的,還要具備你所銷售的産品的專業知識,纔能得到客戶認同,纔能把産品銷售齣去,纔能勝任銷售崗位。
4.銷售技能提升,看書能學會嗎?
銷售是一項技能,那麼,銷售通過看書,或者聽課,能學會嗎?其實技能的提升,是看書、聽課所學不會的。比如說:開車,你看書或者聽課學得會嗎?比如說:遊泳,你看書或者聽課學得會嗎?比如說:騎自行車,你看書或者聽課學得會嗎?技能的提升必須要不斷練習。
不知道你是不是會遊泳,我是在2012年的時候學會遊泳的,原來曾經鼓起很多次勇氣要去學遊泳,但是老是不好意思然後就放棄瞭。為什麼沒有去?你可以試想一下在遊泳池裏,是不是很多孩子遊得很好?很多女人也遊得很好?試想,你一個大男人,不會遊泳,你要是再帶個漂,能理解這種感覺吧?所以說就一直不好意思去。
2012年,因為我女兒學會瞭,她特彆想讓我陪她到遊泳池裏玩。實在沒辦法就去瞭,因為不會遊泳,我就在淺水區,有一個小男孩遊過來,和我說瞭一句話:“你不會遊泳啊,你個大男人。”一個不會遊泳的人,站在水裏,自己是說瞭不算的,有時候你想站穩都比較睏難。
後來我請個教練教我學遊泳,第一堂課蛙泳的腿部動作四個字:收、翻、蹬、夾。意思就是:收腿、翻腳、蹬腿、夾腿。然後他那堂課就上完瞭。剩下的時間我就要到水裏練習。然後教練發現我動作做對瞭,就繼續,如果做錯瞭給我糾正一下。後來我發現,動作做對瞭我就漂上來,動作做錯瞭,我就沉下去。通過反復的練習,很快我就學會瞭遊泳。
所以說技能單憑看書、聽課是學不會的,《銷售就是要會提問:99%的人都把賣點講錯瞭》中含有大量的練習作業,如果認真完成,並加以練習,收獲就會更大。
……
前言/序言
齣這本書,是因為在做銷售課程培訓的時候發現,有很多銷售人員之所以銷售業績做得不理想,其實是因為剛剛進入公司時,公司的培訓就培訓錯瞭。換句話說師父教的都是錯的,徒弟怎麼可能會做對呢?所以銷售人員越做越難,業績忽高忽低,收入也極不穩定。
很多企業的銷售人員的銷售還停留在“改變觀念”的階段上,但現在的市場大環境已經到瞭“選擇産品”的階段瞭。什麼叫“改變觀念”的階段?什麼叫“選擇産品”的階段?
比如:
“不能等有瞭病再去醫院治療,要提前保健,預防疾病。”這叫改變觀念。
“選擇一款保健産品首先要看這個産品是不是有×××。”這叫選擇産品。
“買一份保險,就多一份保障。”這叫改變觀念。
“選擇保險要注意投保的交費金額是在×××。”這叫選擇産品。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叫改變觀念。
“選擇理財産品要看它的投資方嚮是不是在×××。”這叫選擇産品。
簡單理解就是,很多銷售人員隻和客戶說“要多吃西瓜”沒和客戶說“怎麼挑西瓜”。所以客戶隻是知道吃西瓜好,但不知道為什麼要吃你的西瓜,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西瓜纔是好西瓜,認為西瓜都一樣,並且還會和你說,你的西瓜太貴瞭。於是誰傢的西瓜便宜就買誰傢的西瓜。因為客戶不會挑西瓜,然後買的西瓜不好,就會習慣性地認為西瓜不好,是騙人的。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很多銷售人員隻和客戶說自己的西瓜好吃,不和客戶說什麼樣的西瓜纔會好吃。客戶聽到所有銷售人員都在講自己的西瓜好吃,所以想既然都好吃,乾嗎不買便宜的?最可怕的是很多銷售人員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西瓜好吃。常常把西瓜好吃作為産品的核心競爭力,卻沒有想過,有說自己的西瓜不好吃的嗎?
看本書前,友情提示。
1.本書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請準備筆和紙,以備需要。
2.本書中有很多經典語錄,請準備熒光記號筆,以備重點標注。
3.本書中有“什麼樣的西瓜好吃”,請將和你産品有關係的資料放在旁邊,以備隨時翻閱。
4.本書中引發思考的問題比較多,請思考明白後再往後看。
5.本書安排“傢庭作業”,為達到學習最佳效果,請認真完成。
6.本書不建議晚上睡覺前閱讀。有人說“晚上睡不著,起來看會書就睡著瞭。”如果為瞭睡覺,彆看本書。本書含有興奮劑,無催眠效果。若想睡覺,請選擇其它書。
解鎖銷售潛能,掌握溝通精髓:一部深度剖析客戶心理與需求驅動的銷售哲學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戰場上,銷售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産品推銷,而是一場關於理解、連接與價值傳遞的深刻對話。本書並非僅限於教授一套“賣點技巧”,它更是一次對銷售本質的深度迴歸,一次對如何真正觸動客戶內心、建立持久信任關係的係統探索。作者以多年實戰經驗為基石,輔以嚴謹的心理學洞察,為讀者揭示瞭一條顛覆傳統、直擊核心的銷售之道——即“提問”的力量,以及如何通過精準提問,驅動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賣對地方,賣給對的人”。 第一章:銷售的邊界——何為真正的“賣點”,何為被誤讀的“銷售” 在銷售界,“賣點”二字常常被泛化,淪為一句句空洞的口號,或是對産品功能的簡單羅列。本書將首先厘清“賣點”的真正含義。我們認為,真正的賣點並非産品本身的固有屬性,而是客戶的需求、痛點與渴望在産品中的映射與解決方案。它是一種情感連接,一種價值認同,而非冰冷的陳述。 這一章將深入剖析當前銷售領域普遍存在的誤區: “以己度人”的自嗨式推銷: 銷售人員往往基於自己對産品的理解和價值判斷,滔滔不絕地講述産品的優點,卻忽略瞭客戶真正關心的是什麼。這種“我喜歡,所以你也該喜歡”的邏輯,注定與客戶的真實需求擦肩而過。 “信息轟炸”的無效溝通: 過多的信息量,缺乏重點,會讓客戶感到疲憊和不知所措。銷售人員未能過濾和提煉,而是將所有信息一股腦地拋齣,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賣産品”而非“賣價值”的短視: 許多銷售停留在解釋産品功能層麵,而忽略瞭産品能為客戶帶來什麼改變、解決什麼問題、提升什麼生活品質。價值的缺失,使得價格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競爭變得白熱化。 “單嚮輸齣”的沉默溝通: 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占據瞭主導的發言權,客戶則被動接受。這種缺乏互動的溝通模式,無法捕捉客戶的真實想法,更談不上建立深度的信任。 作者將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展示這些誤區的危害,並引齣本書的核心論點:銷售的本質是關於理解,而理解的關鍵在於“提問”。隻有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纔能穿透客戶的錶層需求,挖掘其深層動機,從而發現真正契閤的“賣點”。 第二章:提問的力量——解鎖客戶內心世界的金鑰匙 “提問”在銷售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它不是一種策略,而是一種哲學。它是一種傾聽的方式,一種探索的姿態,一種建立連接的橋梁。本章將詳細闡述提問在銷售全程中的戰略意義,以及為何99%的人都錯失瞭提問的真正價值。 我們將深入探討: 提問的分類與功用: 開放式提問: 鼓勵客戶暢所欲言,提供豐富的信息,瞭解其背景、動機、痛點和目標。例如,“您目前在項目中最頭疼的問題是什麼?”“您對理想的解決方案有什麼樣的期待?” 封閉式提問: 用於確認信息、縮小範圍、引導決策。例如,“您對這個功能是否滿意?”“那麼,我們下周二進行方案演示,您看方便嗎?” 探究式提問: 深入挖掘客戶潛在的需求和顧慮,揭示其背後的原因。例如,“您之所以這麼考慮,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如果情況發生變化,您最擔心的是什麼?” 假設式提問: 幫助客戶描繪願景,激發其對未來的積極想象,從而更清晰地認識自身需求。例如,“如果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您的工作效率會提升多少?”“您想象中,使用我們的産品後,您的客戶會有怎樣的變化?” 如何構建一套有效的提問體係: 提問並非隨意的發問,而應是有策略、有目的、有邏輯的。我們將介紹如何根據銷售階段、客戶類型、産品特點來設計一套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提問流程。 傾聽與提問的協同作用: 提問的價值在於傾聽。學會傾聽客戶的迴答,捕捉其語言背後的弦外之音,是有效提問的延伸。本書將強調“會聽”比“會問”更為重要,並教授如何通過細微的語言和非語言信號來解讀客戶。 避免“反提問”陷阱: 很多銷售人員在被客戶提問時,容易陷入辯解或迴避,而非將其轉化為進一步瞭解客戶的機會。本書將指導銷售人員如何將客戶的提問轉化為深入溝通的契機。 第三章:需求驅動的銷售——從“我認為”到“您需要”的思維轉變 傳統銷售模式常以産品為中心,試圖將産品“推”給客戶。而本書倡導的,是完全以客戶為中心的“需求驅動”銷售。這意味著,所有的銷售活動都圍繞著客戶的需求展開,從最初的接觸到最終的成交,每一個環節都旨在解決客戶的問題,滿足客戶的期望。 本章將重點闡述: 識彆客戶的“顯性需求”與“隱性需求”: 客戶往往能清晰錶達自己的錶層需求,但其深層、未被意識到的需求,往往纔是驅動購買的關鍵。學會通過提問,挖掘這些隱性需求,將使你的銷售提案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 構建“痛點地圖”: 幫助客戶清晰地梳理和認識其麵臨的挑戰與睏境。通過提問,引導客戶將抽象的“不滿意”轉化為具體的“痛點”,並認識到這些痛點帶來的負麵影響。 描繪“價值願景”: 將産品與客戶的期望和目標相結閤,幫助客戶構想解決方案帶來的積極改變和美好未來。讓客戶看到,選擇你的産品,不僅僅是購買一個商品,更是獲得一種更優化的體驗,一種更美好的生活。 “解決方案式”銷售: 將銷售從單純的産品介紹轉變為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基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入理解,量身定製最適閤客戶的方案,從而超越競爭對手,建立獨特的價值。 第四章:提問的藝術——細節決定成敗的溝通技巧 掌握瞭提問的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將其轉化為實操。本章將聚焦於提問的藝術性,教授讀者如何在實際銷售場景中,運用恰當的語言、語氣和時機,將提問的威力發揮到極緻。 我們將深入探討: 提問的語言藝術: 選擇恰當的詞匯: 避免使用模糊、專業的術語,用客戶能理解的語言來提問。 構建引導性的提問: 有技巧地設計提問,引導客戶朝嚮你希望瞭解的方嚮思考,但又不能顯得過於強迫。 運用“同理心”語句: 在提問中融入同理心,讓客戶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例如,“我理解您在XXX方麵可能會遇到挑戰,您覺得主要的睏難在哪裏?” 提問的時機與節奏: 在恰當的時機提問: 瞭解客戶的接受程度,避免在客戶還未準備好時進行過於深入的提問。 控製提問的節奏: 避免連續拋齣問題,給客戶思考和迴答的空間。 “沉默”的智慧: 有時,適時的沉默比急於提問更能促使客戶主動分享。 提問中的身體語言與非語言信號: 提問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眼神、姿態、錶情同樣傳遞著信息。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通過肢體語言來增強提問的效果,以及如何解讀客戶的非語言信號。 處理客戶的抗拒與疑慮: 當客戶錶現齣抗拒或疑慮時,如何通過提問來化解?例如,通過提問來探究其抗拒的根源,而非直接反駁。 第五章:銷售的未來——以提問為核心的客戶關係構建 銷售的終極目標並非一次性交易,而是建立長期、穩固的客戶關係。而提問,正是構建這種關係最有效的工具。當銷售人員不再僅僅關注“賣齣什麼”,而是緻力於“理解客戶需要什麼”,並持續提供價值,客戶自然會成為忠實的擁躉。 本章將展望銷售的未來趨勢,並強調提問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從“交易導嚮”到“關係導嚮”的轉變: 強調客戶的終身價值,而非單次交易的利潤。 建立“信任資本”: 通過持續的、真誠的提問和傾聽,贏得客戶的信任。 “顧問式”銷售: 將自己定位為客戶的專業顧問,通過提問來幫助客戶做最優決策。 個性化服務與體驗: 基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提供真正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 口碑傳播與裂變: 滿意的客戶會成為最好的推廣者,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從一次次的有效提問開始。 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可以“套用”的模闆,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一種解決問題的哲學。它鼓勵銷售人員放下“銷售”的包袱,以一顆真誠探索的心,去“問”,去“聽”,去“理解”。當銷售人員真正掌握瞭提問的力量,他們將不再是産品的推銷者,而是客戶價值的創造者,是解決問題的藝術傢。通過這本書,你將學會的,不僅僅是銷售的技巧,更是如何與人建立深度連接,贏得持久的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