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词典不同于一般性专利术语词典或者技术术语词典,重点收集的是难读难懂的日文专利技术术语,因其专业性、独特性而不被一般性词典所收录 收集有日文专利技术术语1500多个,在给出相应日文解释的基础上,给出相应解释的中英文译文 每个日文专利技术术语均配有相应例句及例句的译文,以便使用者更好理解。相应例句全部来自日文专利文献,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每个日文专利技术术语均给出日文假名读音,便于使用者查阅以及对外交流使用 每个日文专利技术术语均给出在日文专利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以供使用者参考 ''
本书将特殊的“日文专利技术术语”进行精选汇集、整理编撰后,在针对每个“日文专利技术术语”的原意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中文和英文译文,并附有日文例句及其中文译文。是审查员、日文专利译校人员、中国专利代理机构中的代理人、日本专利事务所的专利代理人、日本专利申请人、相关研究人员必备工具书。
毛立群,浙江大学本科毕业,日本大阪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2009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技术部门及专利部门工作,2009-2014年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专利代理人,2014年-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专利代理人。
出版寄语
序
前言
使用说明
日中英专利技术术语一览
日文索引
中文索引
后记
在日文专利说明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普通技术专业词典中没有收录,而仅仅用于日文专利说明书的所谓“专利技术术语”。这些“专利技术术语”往往是为了更准确地用文字来表达抽象的专利保护范围而使用的上位概念化的术语,例如是创造出来的具有概括性含义的术语、与普通词典中的释义不同的术语,以及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而具有不同含义的术语等,较难理解。基于日文专利说明书向中国申请专利时,需要将日文专利说明书翻译为中文,这时,如何翻译这类“专利技术术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基于中文专利说明书向日本申请专利时,如何将中文的技术术语准确巧妙地翻译为日文的“专利技术术语”,也是一个考验专利代理人能力的问题。但是,通用型词典的日中词典或者日中技术用语词典中,往往没有收录这些日文“专利技术术语”,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概括性含义的“专利技术术语”,因为没有完全相应的也同样具有概括性含义的中文译文,使得准确阅读、理解及翻译日文专利文献工作较为困难。
因此,这些常用但很特殊的“专利技术术语”,因为无权威性词典可循,中英文译文不很确定而是更多依赖于翻译者的个人理解,因此很容易导致误解或误译。同时,正确的中文和英文译文也没有通过词典这一形式得到固定和传承。
编者在长期从事中日美之间跨国专利申请的业务实践中,深感案头迫切需要一本这样的“专利技术术语”工具书,于是从收集整理常用的“专利技术术语”着手,汇集编纂出版了本手册。希望本手册能够在准确阅读、理解、翻译以及明确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和权利要求解释等场合,为日中两国的专利申请人,专利代理人及专利行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
在本手册出版过程中,得到以佐伯义文、小畑芳春、田部元史、王俊、萩原昌明为中心的日本志贺国际专利事务所诸位先生的极大帮助。另外,在本手册整体构思和编纂校对方面,得到了原奈良县发明协会知识产权顾问尾崎行则先生的指导和支持,也得到本事务所专利代理人杨楷、侯莉、王璐瑤及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手册的发行出版,在版面布局设计和内容方面,得到了日本经济产业调查会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最后,借此对多年来给予我莫大支持、理解和帮助的全体家庭成员,表达衷心的谢意。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毛立群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到新奇,因为我一直对语言与技术之间的关联非常感兴趣。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常常在阅读一些国外技术文献时,被那些我熟悉的概念,但在翻译成中文时却显得有些陌生或生硬的术语所困扰。反之亦然,当我在中文文献中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专有名词时,也希望能迅速找到其对应的英文或者日文释义。因此,当看到《日中英专利技术术语实用手册》这个名字时,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是一个能够填补这种信息鸿沟的宝藏。我设想,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我理解不同语言在专利技术领域的表达习惯和细微差别。比如,在某个特定技术领域,一个看似普通的词汇,在专利申请中可能会有特定的、非字面意义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又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规律,让我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技术内容,避免因为术语理解的偏差而产生误读。同时,我也好奇这本书会采用何种方式来组织这些术语,是按技术领域分类,还是按字母顺序排列?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前者更便于我按需查阅,后者则能帮助我发现词汇之间的关联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跨语言技术学习道路上的迷茫。
评分作为一个对跨文化交流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语言是连接不同文化最直接的桥梁。在接触到一些关于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的技术发展动态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术语。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语言逻辑,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被表达。因此,《日中英专利技术术语实用手册》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翻译,更可能是在梳理不同语言在专利技术领域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例如,某个技术概念在日文中可能有一个非常精炼的表达,而在中文或英文中,则需要更长的描述来解释清楚。反之亦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语言上的“奥秘”,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技术背后的文化基因。我设想,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学习到如何更地道、更准确地使用这些技术术语,从而更好地与国际上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技术视野的大门,让我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更自由地探索科技世界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是一位对专利检索和分析感兴趣的研究人员,经常需要查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在处理日文、中文以及英文的专利信息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在术语表述上存在差异的情况,这给我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我曾花费大量时间在不同数据库和词典之间切换,试图寻找某个术语在三种语言中的准确对应关系。因此,《日中英专利技术术语实用手册》这个书名,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痛点”。我设想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高效、权威的术语查询和对照平台,极大地提升我检索和分析专利文献的效率。我期待它能够收录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类技术术语,并且能够给出清晰、准确的释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术语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细微差别有所阐述,例如,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某个术语的特定法律含义,以及在不同国家/地区专利局的审查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差异。一本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理解和运用专利术语的手册,对于我的研究工作而言,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翻译爱好者,我对语言的精准性和多样性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常常遇到需要跨越不同语言的障碍,尤其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术语的翻译更是考验译者的功力。专利技术领域,更是术语密集且对准确性要求极高。我曾多次在翻译一些日文、中文或英文的技术文档时,花费大量时间去考证某个词汇的确切含义,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因此,《日中英专利技术术语实用手册》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设想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权威的术语对照系统,帮助我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技术词汇。我期待它能够收录广泛的技术领域,涵盖从基础科学到尖端科技的各种术语。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术语使用上的解释和指导,例如,某个术语在不同语言中的惯用表达方式,以及在专利申请中需要注意的特殊用法。我深信,一本高质量的术语手册,对于提升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避免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也能让我更加自信地处理各种技术翻译任务。
评分我是一个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实际应用到生活中的技术。在接触到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以及新能源的专利信息时,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那些专业术语,即便是经过翻译,也依然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将我隔绝在技术的核心之外。我希望能有一种工具,能够帮助我“破译”这些语言的密码,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这些前沿技术的精髓。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日中英专利技术术语实用手册》时,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它的功能——“实用手册”,这预示着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为读者提供实际帮助的工具。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当我遇到一个不理解的日文技术词汇时,只需翻阅此书,便能迅速找到其对应的中文和英文解释,甚至可能还有一些背景信息或例句,帮助我彻底理解它的含义。更进一步,我设想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同一个技术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这背后是否蕴含着历史、文化或技术发展的痕迹。这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体验,对于我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科技世界的得力助手,让我不再因为语言障碍而望而却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