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法概述
第一节 金融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 金融法律关系
第三节 我国金融法的渊源和体系
第四节 我国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地位及职责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
第四节 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
第五节 货币政策
第六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会计管理
第三章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 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法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变更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规则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接管与终止
第四章 票据法律制度
第一节 票据法概述
第二节 汇票
第三节 本票与支票
第四节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第五节 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
第一节 担保概述
第二节 保证担保
第三节 抵押与质押
第六章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一节 证券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证券发行制度
第三节 证券交易法律制度
第四节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
第五节 证券机构法律制度
第六节 证券市场监管及法律责任
第七章 保险法律制度
第一节 保险法概述
第二节 保险合同法
第三节 保险业法
第八章 金融信托法律制度
第一节 金融信托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信托法律关系
第三节 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四节 金融信托机构及其业务经营规则
第五节 金融信托的监管和自律
第九章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法概述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 公募基金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定
第五节 基金监管与法律责任
第十章 期货法律制度
第一节 期货与期货法概述
第二节 期货交易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期货交易法律制度
第四节 期货交易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外汇管理与外汇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外汇管理基本制度
第三节 结汇、售汇和付汇管理制度
第四节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第五节 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管理制度
第六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七节 国际货币制度与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专述
第十二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证券业监管法律制度
第四节 期货监管法律制度
第五节 保险业监管法律制度
第六节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金融法》:
(二)金融法律关系的特征
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金融法律关系除了具有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金融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金融法律关系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金融活动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开展起来的,所以在金融法律关系中,一般应有一方主体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2)金融法律关系具有综合性。由于金融关系中既包括金融市场的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金融交易关系,又包括国家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及市场主体进行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法律关系的综合性也就由此产生。一部分金融法律关系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而另一部分金融法律关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又具有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3)金融法律关系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特征。金融法律关系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在当代社会中,金融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且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金融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因此金融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特征。
(4)金融法律关系是采取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的法律关系,其确立、变更多采取书面形式,而且其格式也往往标准化。
二、金融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金融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三者相互联结、缺一不可。主体是金融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构成者,是权利义务的享有者和承受者,同时也是金融法律关系客体中物的所有者、经营者,是客体中行为的实施者、实现者。因此主体是金融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金融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体的权利义务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具体地得到落实和实现。没有客体的金融法律关系,是无目的的和无意义的。权利义务是金融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联系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所以说,主体、客体和内容都是金融法律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
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金融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具体包括:
1.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法律关系的主要主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9月发布的《金融机构编码规范》,金融机构可分为:①货币当局,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②监管当局,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③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等;④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⑤证券业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⑥保险业金融机构,包括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等;⑦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包括交易所和登记结算类金融机构;⑧金融控股公司,包括中央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控股公司;⑨其他,如小额贷款公司等。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圳、上海金融、自由贸易区探索全面展开,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不断积累。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法律学界积极应对新形势,大量金融法律研究成果不断形成。在这一背景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总结金融法律研究成果,更新已有的金融法学教材,已水到渠成。我们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专业教师,在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下,吸收国内外金融法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体会,组织编写这本《金融法》教材。目前,在我们国内,已经出版的金融法教材还是不少的,其中不乏法学名家领衔编写的金融法教材。然而因大部分金融法教材问世已过多年,而此后国家相继又有大量的金融法律法规出台,或者原已颁布的金融方面的基本法律不断进行修订,因此对这些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消化就显得殊为必要。本书的显著特点是:应用新的国家法律法规作为编写的基本依据,使本书的应用价值大为提高。
为了便于读者学习、理解,我们在每一章中都穿插了一个以上的案例,在理论、法律规则原理的阐述后,通过现实案例,对这些法律规则、法学原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使得本书在原理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扎实、系统和实用。
此外,本书对时下我国新出现的一些新的金融实践,也从金融学、法律原理角度进行尝试性探讨,如近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新模式、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等,都有相应的阐述。当然,限于我们的学识水平,再加上编写时间较为短促,本书在体例、内容等方面均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我们诚恳期待金融、法学界的方家批评、指教,以便我们今后的不断完善!
这本书的标题叫《金融法》,但说实话,我打开它的时候,对里面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我只是偶然在书店里瞥见了它,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一种专业感扑面而来,让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买下了它。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所涉及的领域远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和深入。它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原本枯燥晦涩的法律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逻辑推理,一一呈现在我面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金融活动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严谨和复杂的法律框架。从合同的签订到交易的结算,从风险的控制到纠纷的解决,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在这个机制中,法律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让我意识到,金融不仅仅是数字和图表,更是一种基于信任和规则的社会契约,而《金融法》正是维护这份契约的重要基石。读完后,我对金融领域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浅尝辄止的了解,而是有了一种更加系统和深刻的理解,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评分我之前对金融法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泛泛的概念,总觉得它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金融法》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法条汇编,而更像是一本金融行为的“说明书”。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将金融法律体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尤其惊叹于它对金融风险控制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详细阐述,让我明白了在各种金融活动中,法律是如何为我们提供保障的。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基础的合同法原则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法律规定,再到金融监管的演变和发展。它让我看到,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金融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对如何在金融市场中进行理性决策,如何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以及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更加成熟的金融观。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拿起《金融法》这本书,主要是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认为金融领域的法律必然是晦涩难懂且枯燥乏味的。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金融学的原理与法律的规范相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辩论现场。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金融市场中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我特别欣赏它对金融监管的深度剖析,让我看到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复杂性,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反洗钱到内幕交易的禁止,从金融机构的设立到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细致的阐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法律读物,更是一部关于金融诚信和市场秩序的宣言。它让我深刻认识到,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系,而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有责任去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读完这本书,我对金融世界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如何在一个合规的环境中进行金融活动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金融法》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金融导航”。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法律条文堆砌,没想到它居然能将复杂的金融法规讲得如此透彻且引人入胜。作者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那些冷冰冰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和逻辑清晰的论述。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金融工具的法律解读,比如那些关于股票、债券、基金以及衍生品交易的规定,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楚地理解其背后的法律逻辑和风险点。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了解了“是什么”,更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到,每一条金融法律法规的背后,都凝聚着前人的经验教训和智慧结晶,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对金融风险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也对如何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不再仅仅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理智和审慎的态度去面对它,懂得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利益,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
评分我一直对法律的世界充满了敬畏,觉得那是一个充满严谨逻辑和精妙设计的领域,但对于金融领域的法律,我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直到我接触到《金融法》这本书,我的看法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并非我以为的那种死板的法律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金融行为指南,让我看到了法律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金融交易中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大量的法律条文,而是从实际的金融场景出发,比如如何规避投资风险,如何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又如何在发生金融纠纷时找到法律的庇护。每一次的解读都让我豁然开朗,原来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背后都蕴含着如此贴近现实的考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法律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它让我感受到,法律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这本书让我对金融法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金融实践充满了信心,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