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套装共20册 全本汇评精注本)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套装共20册 全本汇评精注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司马光 著,李伯钦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书籍
  • 史书
  • 资治通鉴
  • 文白对照
  • 古籍
  • 经典
  • 通史
  • 史料
  • 中华文化
  • 全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91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561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智品藏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973
套装数量:20
字数: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对原文部分重新进行了点校,力求更加精准

对文中部分难解字词做了注释,便于理解原文

白话译文忠实原意,通俗流利,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古典整页版画插图,增加阅读乐趣

采用优质纯质纸印刷,文字清晰,享受舒适的阅读体验

汇集了历朝历代名家对《资治通鉴》的精彩评论,方便读者参考。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为充分体现这部巨的独特风貌,《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套装共20册 全本汇评精注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翻译,使文白对照加清晰可见,并配以中国古代的一版画作为插图,用具有直观具象的方式以图释文,力图体现古书风貌。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目录

第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1

卷第二 周纪二 24

卷第三 周纪三 49

卷第四 周纪四 70

卷第五 周纪五 97

卷第六 秦纪一 121

卷第七 秦纪二 149

卷第八 秦纪三 178

卷第九 汉纪一 201

卷第十 汉纪二 224

卷第十一 汉纪三 246

卷第十二 汉纪四 271

卷第十三 汉纪五 299

卷第十四 汉纪六 326

卷第十五 汉纪七 350

第二册

卷第十六 汉纪八 375

卷第十七 汉纪九 406

卷第十八 汉纪十 432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460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489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515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545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570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592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621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649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670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692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716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744

第三册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773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800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819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840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862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886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910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936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961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990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1017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1047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1073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1101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1129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1154

第四册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1179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1203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1229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1256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1287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1319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1347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1374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1402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1427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1453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1482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1509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1538

第五册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1567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1595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1624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1650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1673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1700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1723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1742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1766

卷第七十 魏纪二 1797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1823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1844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1874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1898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1926

第六册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1957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1981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2007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2032

卷第八十 晋纪二 2064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2091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2119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2145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2168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2191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2217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2244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2273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2301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2332

第七册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2355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2379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2405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2432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2460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2487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2515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2544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2572

卷第一百 晋纪二十二 2602

卷第一百一 晋纪二十三 2632

卷第一百二 晋纪二十四 2663

卷第一百三 晋纪二十五 2689

卷第一百四 晋纪二十六 2715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第十六册

第十七册

第十八册

第十九册

第二十册




千年一瞬,风云变幻——《资治通鉴》精粹,洞悉历史智慧 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承载着无数的辉煌与沉寂,孕育着王朝的兴衰,塑造着民族的命运。在这波澜壮阔的时间画卷中,有一部巨著,以其宏大的视野、严谨的史学态度、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它便是司马光及其编纂团队历时十九年完成的千古奇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其名寓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正如其名所示,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史料汇编,而是以治国安邦为核心,系统梳理了自战国元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十国末期(公元960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这漫长的岁月,中国经历了分裂与统一,变革与复兴,无数英雄人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他们的传奇,而《资治通鉴》则如同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将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以一种客观、冷静、精炼的笔触呈现于读者面前。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宏大的历史跨度与严谨的学术考证。司马光以其非凡的毅力,集合了当时最为精良的史学人才,汇集了数以万计的史料,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他参照了大量的正史、野史、方志、碑刻、铭文等,力求史实的准确性。从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到秦朝统一六国,再到汉朝的强盛与衰落,三国鼎立的硝烟,两晋南北朝的动荡,隋唐的辉煌,宋朝的变革,直至五代十国的分裂,《资治通鉴》以时间为轴,将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制度、人物一一呈现,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的通史。这种梳理,不仅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最权威、最可靠的参考,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和因果分析,展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治通鉴》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其“鉴于治道”的政治关怀。司马光撰写此书,并非仅仅满足于对历史事实的记录,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通过对历代兴衰治乱的深入剖析,提炼出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书中充满了对君臣关系、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军事战略、外交策略等方面的深刻反思。例如,书中对汉朝“文景之治”的经济休养生息政策的赞扬,对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警示,对宋朝“杯酒释兵权”背后君权与相权的博弈的细致描绘,无不蕴含着作者对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君主、不同政策的得失,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书的人物刻画同样入木三分。在《资治通鉴》的字里行间,无数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或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汉武帝、唐太宗;或是运筹帷幄的谋臣,如诸葛亮、房玄龄;或是勇冠三军的将领,如韩信、岳飞;又或是权谋深沉的宦官,如赵高、魏忠贤。司马光以其冷静客观的笔触,不褒不贬,力求展现人物真实的一面,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都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通过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发生过程,更能体会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与局限。 文白对照的编纂方式,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与普及性。古代典籍的阅读,往往受制于文言文的门槛,许多宝贵的思想与智慧因此被湮没在字句之中。《资治通鉴》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将古朴的原文与通俗的白话文并行呈现,如同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桥梁,让深奥的文言文变得易于理解,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领略原汁原味的史学魅力。这种编纂方式,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炼与韵味,更通过白话文的辅助,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人物的言行更加鲜活,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动机与影响,从而真正地“鉴于治道”。 全本汇评精注本的价值,更在于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精细的导读。在文白对照的基础上,本书还汇集了历代学者对《资治通鉴》的点评与注疏。这些点评,或对原文的史实进行考证辨析,或对事件的因果进行深入解读,或对人物的功过进行公正评说,或对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进行提炼升华。这些精妙的注疏,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隐晦之处,帮助读者拨开迷雾,更深刻地理解司马光及其编纂团队的史学思想。精注本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史料,更提供了理解和运用这些史料的钥匙,让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史学素养与思想深度。 这部《资治通鉴》,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智慧的结晶,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历史的起伏,如何理解人性的善恶,如何洞察政治的规律,如何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阅读《资治通鉴》,就像与古今无数的智者进行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增长见识,提升境界。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瞬息万变,我们更需要沉下心来,回望历史,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求安顿与启迪。《资治通鉴》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了一部穿越时空的经典,等待着每一位有识之士去探索,去品味,去感悟。它将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洞悉风云变幻,理解兴衰更迭,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冲着“全本汇评”这几个字去的,毕竟市面上的通鉴版本良莠不齐,很多都是节选或者删改过的,少了原著的力度和全貌。这套二十册的精装本,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那种对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汇评的部分,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展现了历代史学家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不同看法,这种思想的交锋,比书中的权谋斗争本身还要精彩。比如,对于某个君王的昏庸或贤明,不同时期的评论角度有着微妙的差异,这让我意识到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精神不断演进的。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叙事,而是开始深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这套书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了千年史学精华的知识宝库。

评分

过去我尝试过阅读一些白话文翻译的史书,总觉得少了点“味道”,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意境全失。但这套文白对照的设置,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习惯于先快速浏览一遍白话文,把握故事的大致走向和人物的情绪变化,然后立刻回过头去细品原文的措辞和节奏。有时候,白话文翻译得再好,也无法完全捕捉到文言中那种凝练的力度,比如一句精辟的总结,在白话里可能需要冗长的句子来解释。通过对照,我不仅理解了内容,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这种“双轨道”的学习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主动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枯燥。它像是一个耐心的老师,手把手地引导你,从认识字词,到领悟文法,再到最终体会历史的宏大叙事。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比较较真的人,阅读历史时,最怕的就是看到不准确或者过于主观的描述。这套《资治通鉴》在校勘和注释上的严谨程度,令我非常放心。可以看得出,校对团队在处理古籍异文时,是极其审慎的,几乎没有发现影响理解的错漏。特别是那些涉及官职、地理变迁的细节,注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平时地理感较弱的读者,也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当时的疆域图景和权力结构。读到那些细致入微的军事实践描述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古代军队的布阵和行进方式,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奇妙。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阅读这种篇幅巨大的经典著作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对于很多历史爱好者来说,拥有一个可以随时翻阅、可靠性高的《资治通鉴》版本是毕生的追求。这套书的出现,几乎满足了我对理想版本的所有苛刻要求。它不仅是时间跨度的宏大(从战国到五代的完整记录),更是内容深度的惊人。尤其是它对权力运作逻辑的揭示,简直是一部古代的“领导力教科书”。我留意到,在描述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猜忌、平衡与制衡时,注释部分常常会引申出现代的管理学或政治学观点,这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倍增。它让我意识到,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在本质上是有共通性的。每次合上书卷,我总会陷入长久的沉思,反思我们今天社会中的许多现象,似乎都能在司马光的笔下找到先例。这套书,值得放在任何一个热爱思考、渴望洞察世事的人的书架上,它不是读物,而是一笔精神财富。

评分

这套文白对照版的《资治通鉴》,实在是让人读得心潮澎湃,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古代。我一直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面对原文时,那文言的晦涩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即便是查阅一些零散的注释,也难以建立起连贯的理解。这套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半吊子”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将原文与白话译文并置,那种对照阅读的体验,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尤其要夸赞的是,编者在精注方面下了大功夫,那些看似寻常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博弈和人物心态,注释如同庖丁解牛,将复杂的脉络清晰地剖析出来。看着司马光老先生的叙述,再对照现代的解读,我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以史为鉴”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记录了过去,更是在提醒我们如何看待当下。读完一个章节,那种知识充盈的满足感,是其他任何题材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很厚重的一部大书,外部装帧很精美,但内部的文字内容却给人一种很廉价的感觉,感觉和地摊上的盗版货一样的粗糙感,不知是不是正版,凑合着看吧!反正这是套入门级的读物,各项注释注音都有,没有阅读难度!

评分

很喜欢,棒棒哒,内容很喜欢,性价比高,活动很棒

评分

经典之作,老少皆宜,译文、插图、赏析评论还有生僻字标注,很好的套书。

评分

插图不错,内容讲的也还可以,一直信赖京东,希望京东越做越好。

评分

孩子学校历史老师推荐的。京东配送飞速,价格优惠。赞一个!

评分

有注解,有译文,书有些味道,反正就是油墨的味道吧,嗯,还能接受,嗯,质量还可以吧,没有想象的好。要说一下京东快递,小哥真的很nice我写错了地址,然后她还是给我送到了家。

评分

好看的书,老少皆宜

评分

孩子学校历史老师推荐的。京东配送飞速,价格优惠。赞一个!

评分

很好,真的很nic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