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文部分重新进行了点校,力求更加精准
对文中部分难解字词做了注释,便于理解原文
白话译文忠实原意,通俗流利,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古典整页版画插图,增加阅读乐趣
采用优质纯质纸印刷,文字清晰,享受舒适的阅读体验
汇集了历朝历代名家对《资治通鉴》的精彩评论,方便读者参考。
《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为充分体现这部巨的独特风貌,《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套装共20册 全本汇评精注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翻译,使文白对照加清晰可见,并配以中国古代的一版画作为插图,用具有直观具象的方式以图释文,力图体现古书风貌。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第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1
卷第二 周纪二 24
卷第三 周纪三 49
卷第四 周纪四 70
卷第五 周纪五 97
卷第六 秦纪一 121
卷第七 秦纪二 149
卷第八 秦纪三 178
卷第九 汉纪一 201
卷第十 汉纪二 224
卷第十一 汉纪三 246
卷第十二 汉纪四 271
卷第十三 汉纪五 299
卷第十四 汉纪六 326
卷第十五 汉纪七 350
第二册
卷第十六 汉纪八 375
卷第十七 汉纪九 406
卷第十八 汉纪十 432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460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489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515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545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570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592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621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649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670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692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716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744
第三册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773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800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819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840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862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886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910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936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961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990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1017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1047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1073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1101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1129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1154
第四册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1179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1203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1229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1256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1287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1319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1347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1374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1402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1427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1453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1482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1509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1538
第五册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1567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1595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1624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1650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1673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1700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1723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1742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1766
卷第七十 魏纪二 1797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1823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1844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1874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1898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1926
第六册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1957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1981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2007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2032
卷第八十 晋纪二 2064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2091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2119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2145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2168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2191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2217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2244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2273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2301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2332
第七册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2355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2379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2405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2432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2460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2487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2515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2544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2572
卷第一百 晋纪二十二 2602
卷第一百一 晋纪二十三 2632
卷第一百二 晋纪二十四 2663
卷第一百三 晋纪二十五 2689
卷第一百四 晋纪二十六 2715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第十六册
第十七册
第十八册
第十九册
第二十册
过去我尝试过阅读一些白话文翻译的史书,总觉得少了点“味道”,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意境全失。但这套文白对照的设置,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习惯于先快速浏览一遍白话文,把握故事的大致走向和人物的情绪变化,然后立刻回过头去细品原文的措辞和节奏。有时候,白话文翻译得再好,也无法完全捕捉到文言中那种凝练的力度,比如一句精辟的总结,在白话里可能需要冗长的句子来解释。通过对照,我不仅理解了内容,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这种“双轨道”的学习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主动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枯燥。它像是一个耐心的老师,手把手地引导你,从认识字词,到领悟文法,再到最终体会历史的宏大叙事。
评分这套文白对照版的《资治通鉴》,实在是让人读得心潮澎湃,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古代。我一直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面对原文时,那文言的晦涩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即便是查阅一些零散的注释,也难以建立起连贯的理解。这套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半吊子”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将原文与白话译文并置,那种对照阅读的体验,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尤其要夸赞的是,编者在精注方面下了大功夫,那些看似寻常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博弈和人物心态,注释如同庖丁解牛,将复杂的脉络清晰地剖析出来。看着司马光老先生的叙述,再对照现代的解读,我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以史为鉴”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记录了过去,更是在提醒我们如何看待当下。读完一个章节,那种知识充盈的满足感,是其他任何题材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比较较真的人,阅读历史时,最怕的就是看到不准确或者过于主观的描述。这套《资治通鉴》在校勘和注释上的严谨程度,令我非常放心。可以看得出,校对团队在处理古籍异文时,是极其审慎的,几乎没有发现影响理解的错漏。特别是那些涉及官职、地理变迁的细节,注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平时地理感较弱的读者,也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当时的疆域图景和权力结构。读到那些细致入微的军事实践描述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古代军队的布阵和行进方式,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奇妙。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阅读这种篇幅巨大的经典著作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冲着“全本汇评”这几个字去的,毕竟市面上的通鉴版本良莠不齐,很多都是节选或者删改过的,少了原著的力度和全貌。这套二十册的精装本,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那种对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汇评的部分,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展现了历代史学家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不同看法,这种思想的交锋,比书中的权谋斗争本身还要精彩。比如,对于某个君王的昏庸或贤明,不同时期的评论角度有着微妙的差异,这让我意识到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精神不断演进的。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叙事,而是开始深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这套书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了千年史学精华的知识宝库。
评分对于很多历史爱好者来说,拥有一个可以随时翻阅、可靠性高的《资治通鉴》版本是毕生的追求。这套书的出现,几乎满足了我对理想版本的所有苛刻要求。它不仅是时间跨度的宏大(从战国到五代的完整记录),更是内容深度的惊人。尤其是它对权力运作逻辑的揭示,简直是一部古代的“领导力教科书”。我留意到,在描述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猜忌、平衡与制衡时,注释部分常常会引申出现代的管理学或政治学观点,这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倍增。它让我意识到,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在本质上是有共通性的。每次合上书卷,我总会陷入长久的沉思,反思我们今天社会中的许多现象,似乎都能在司马光的笔下找到先例。这套书,值得放在任何一个热爱思考、渴望洞察世事的人的书架上,它不是读物,而是一笔精神财富。
评分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
评分经典之作,老少皆宜,译文、插图、赏析评论还有生僻字标注,很好的套书。
评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了,真有收获。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一直相信京东的品质,品质好,物流快,价格优,一次买了很多的书,留着慢慢细读,提升文化素养,日后也可以诗书传家。
评分李伯钦老先生的大作《中国通史》,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一遍,深感老人家学识渊博、功力深厚。感谢老先生给我们分享的这部佳作!
评分书的质量没问题,就是建议有医学背景和中医古文基础的人读。纯古文,基本没有解释。插图并不是很全,略有之。优点,字大,尊重原文。
评分《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评分强推此书,普及历史必备之精品!
评分这一段时间把传统的历史书籍都买了,好好研读一下我国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