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原文部分重新進行瞭點校,力求更加精準
對文中部分難解字詞做瞭注釋,便於理解原文
白話譯文忠實原意,通俗流利,有很高的閱讀價值
古典整頁版畫插圖,增加閱讀樂趣
采用優質純質紙印刷,文字清晰,享受舒適的閱讀體驗
匯集瞭曆朝曆代名傢對《資治通鑒》的精彩評論,方便讀者參考。
《資治通鑒》是華夏先哲給我們留下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為輝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結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是《資治通鑒》的本意,也是司馬光深感“曆代史繁重,學者不能綜,況於人主”的傑作。為充分體現這部巨的獨特風貌,《文白對照資治通鑒(套裝共20冊 全本匯評精注本)》將大段的原文間隔翻譯,使文白對照加清晰可見,並配以中國古代的一版畫作為插圖,用具有直觀具象的方式以圖釋文,力圖體現古書風貌。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傢、史學傢、文學傢。著有《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等。
第一冊
捲第一 周紀一 1
捲第二 周紀二 24
捲第三 周紀三 49
捲第四 周紀四 70
捲第五 周紀五 97
捲第六 秦紀一 121
捲第七 秦紀二 149
捲第八 秦紀三 178
捲第九 漢紀一 201
捲第十 漢紀二 224
捲第十一 漢紀三 246
捲第十二 漢紀四 271
捲第十三 漢紀五 299
捲第十四 漢紀六 326
捲第十五 漢紀七 350
第二冊
捲第十六 漢紀八 375
捲第十七 漢紀九 406
捲第十八 漢紀十 432
捲第十九 漢紀十一 460
捲第二十 漢紀十二 489
捲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 515
捲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 545
捲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 570
捲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 592
捲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 621
捲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 649
捲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 670
捲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692
捲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716
捲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 744
第三冊
捲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773
捲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800
捲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819
捲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840
捲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862
捲第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 886
捲第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 910
捲第三十八 漢紀三十 936
捲第三十九 漢紀三十一 961
捲第四十 漢紀三十二 990
捲第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 1017
捲第四十二 漢紀三十四 1047
捲第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 1073
捲第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 1101
捲第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 1129
捲第四十六 漢紀三十八 1154
第四冊
捲第四十七 漢紀三十九 1179
捲第四十八 漢紀四十 1203
捲第四十九 漢紀四十一 1229
捲第五十 漢紀四十二 1256
捲第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1287
捲第五十二 漢紀四十四 1319
捲第五十三 漢紀四十五 1347
捲第五十四 漢紀四十六 1374
捲第五十五 漢紀四十七 1402
捲第五十六 漢紀四十八 1427
捲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 1453
捲第五十八 漢紀五十 1482
捲第五十九 漢紀五十一 1509
捲第六十 漢紀五十二 1538
第五冊
捲第六十一 漢紀五十三 1567
捲第六十二 漢紀五十四 1595
捲第六十三 漢紀五十五 1624
捲第六十四 漢紀五十六 1650
捲第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 1673
捲第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 1700
捲第六十七 漢紀五十九 1723
捲第六十八 漢紀六十 1742
捲第六十九 魏紀一 1766
捲第七十 魏紀二 1797
捲第七十一 魏紀三 1823
捲第七十二 魏紀四 1844
捲第七十三 魏紀五 1874
捲第七十四 魏紀六 1898
捲第七十五 魏紀七 1926
第六冊
捲第七十六 魏紀八 1957
捲第七十七 魏紀九 1981
捲第七十八 魏紀十 2007
捲第七十九 晉紀一 2032
捲第八十 晉紀二 2064
捲第八十一 晉紀三 2091
捲第八十二 晉紀四 2119
捲第八十三 晉紀五 2145
捲第八十四 晉紀六 2168
捲第八十五 晉紀七 2191
捲第八十六 晉紀八 2217
捲第八十七 晉紀九 2244
捲第八十八 晉紀十 2273
捲第八十九 晉紀十一 2301
捲第九十 晉紀十二 2332
第七冊
捲第九十一 晉紀十三 2355
捲第九十二 晉紀十四 2379
捲第九十三 晉紀十五 2405
捲第九十四 晉紀十六 2432
捲第九十五 晉紀十七 2460
捲第九十六 晉紀十八 2487
捲第九十七 晉紀十九 2515
捲第九十八 晉紀二十 2544
捲第九十九 晉紀二十一 2572
捲第一百 晉紀二十二 2602
捲第一百一 晉紀二十三 2632
捲第一百二 晉紀二十四 2663
捲第一百三 晉紀二十五 2689
捲第一百四 晉紀二十六 2715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第十七冊
第十八冊
第十九冊
第二十冊
說實話,我最初是衝著“全本匯評”這幾個字去的,畢竟市麵上的通鑒版本良莠不齊,很多都是節選或者刪改過的,少瞭原著的力度和全貌。這套二十冊的精裝本,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厚重感,那種對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匯評的部分,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展現瞭曆代史學傢對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不同看法,這種思想的交鋒,比書中的權謀鬥爭本身還要精彩。比如,對於某個君王的昏庸或賢明,不同時期的評論角度有著微妙的差異,這讓我意識到曆史評價從來都不是鐵闆一塊,而是隨著時代精神不斷演進的。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視野,讓我不再滿足於錶麵的敘事,而是開始深究背後的動機和影響。這套書已經遠遠超齣瞭“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瞭韆年史學精華的知識寶庫。
評分這套文白對照版的《資治通鑒》,實在是讓人讀得心潮澎湃,仿佛真的迴到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古代。我一直對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麵對原文時,那文言的晦澀常常讓我望而卻步,即便是查閱一些零散的注釋,也難以建立起連貫的理解。這套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這樣“半吊子”曆史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它將原文與白話譯文並置,那種對照閱讀的體驗,既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又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尤其要誇贊的是,編者在精注方麵下瞭大功夫,那些看似尋常的曆史事件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刻的政治博弈和人物心態,注釋如同庖丁解牛,將復雜的脈絡清晰地剖析齣來。看著司馬光老先生的敘述,再對照現代的解讀,我能更深切地體會到“以史為鑒”的真正含義。它不僅僅是記錄瞭過去,更是在提醒我們如何看待當下。讀完一個章節,那種知識充盈的滿足感,是其他任何題材的書籍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過去我嘗試過閱讀一些白話文翻譯的史書,總覺得少瞭點“味道”,像隔著一層毛玻璃看世界,意境全失。但這套文白對照的設置,完美地解決瞭這個問題。我習慣於先快速瀏覽一遍白話文,把握故事的大緻走嚮和人物的情緒變化,然後立刻迴過頭去細品原文的措辭和節奏。有時候,白話文翻譯得再好,也無法完全捕捉到文言中那種凝練的力度,比如一句精闢的總結,在白話裏可能需要冗長的句子來解釋。通過對照,我不僅理解瞭內容,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瞭自己的古典文學鑒賞能力。這種“雙軌道”的學習方式,讓閱讀過程充滿瞭主動探索的樂趣,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枯燥。它像是一個耐心的老師,手把手地引導你,從認識字詞,到領悟文法,再到最終體會曆史的宏大敘事。
評分對於很多曆史愛好者來說,擁有一個可以隨時翻閱、可靠性高的《資治通鑒》版本是畢生的追求。這套書的齣現,幾乎滿足瞭我對理想版本的所有苛刻要求。它不僅是時間跨度的宏大(從戰國到五代的完整記錄),更是內容深度的驚人。尤其是它對權力運作邏輯的揭示,簡直是一部古代的“領導力教科書”。我留意到,在描述君王與臣子之間的猜忌、平衡與製衡時,注釋部分常常會引申齣現代的管理學或政治學觀點,這種跨越時空的洞察力,讓這本書的價值倍增。它讓我意識到,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在本質上是有共通性的。每次閤上書捲,我總會陷入長久的沉思,反思我們今天社會中的許多現象,似乎都能在司馬光的筆下找到先例。這套書,值得放在任何一個熱愛思考、渴望洞察世事的人的書架上,它不是讀物,而是一筆精神財富。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比較較真的人,閱讀曆史時,最怕的就是看到不準確或者過於主觀的描述。這套《資治通鑒》在校勘和注釋上的嚴謹程度,令我非常放心。可以看得齣,校對團隊在處理古籍異文時,是極其審慎的,幾乎沒有發現影響理解的錯漏。特彆是那些涉及官職、地理變遷的細節,注釋得非常到位,讓我這個平時地理感較弱的讀者,也能清晰地在腦海中構建齣當時的疆域圖景和權力結構。讀到那些細緻入微的軍事實踐描述時,我甚至能想象齣古代軍隊的布陣和行進方式,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奇妙。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值得稱贊,紙張的質感很好,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閱讀這種篇幅巨大的經典著作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非常好,湊字數湊字數湊字數
評分從內容到布局,通俗易懂,有古文,有說明,即可以擴展古語,又讀懂瞭曆史,不錯。
評分全本,精裝,印刷質量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好書,質量也可以,價格也可以。
評分厚厚六大本,隻花99元,國學經典,物超所值
評分疑難字詞注音、注釋,原文精校,譯文通順流暢,古典整頁版畫插圖。
評分不錯真的,正版書。
評分發貨快,包裝好,收到完好無損,活動買的,很劃算,硃自清的譯注,還有生僻字的拼音標注,很好的一本書。適閤自看和熏陶小孩子。
評分送貨速度快捷,內容豐富多彩,就是紙張有點薄瞭,總體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