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天工開物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宋應星 著,潘吉星<譯> 注
圖書標籤:
  • 天工開物
  • 宋應星
  • 古代科技
  • 工藝技術
  • 明代
  • 譯注
  • 中國古代名著
  • 科技史
  • 文化典籍
  • 實用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780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620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4
字數:2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綜閤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閤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該書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瞭係統地總結,構成瞭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係。收錄瞭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采煤、榨油等生産技術。尤其是機械,是有詳細的記述。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閤。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瞭中國明代末年齣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産力狀況。《天工開物譯注》由自然科學史專傢潘吉星對《天工開物》做瞭詳細的注釋及白話翻譯,並保留瞭全部的圖版。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說明
天工開物序
捲上
1.乃粒第一
1-1 宋子曰
1-2 總名
1-3 稻
1-4 稻宜
1-5 稻工
1-6 稻災
1-7 水利
1-8 麥
1-9 麥工
1-10 麥災
1-11 黍、稷、梁、粟
1-12 麻
1-13 菽
2.粹精第二
2-1 宋子曰
2-2 攻稻
2-3 攻麥
2-4 攻黍、稷、粟、梁、麻、菽
3.作成第三
3-1 宋子曰
3-2 鹽産
3-3 海水鹽
3-4 池鹽
3-5 井鹽
3-6 末鹽、崖鹽
4.甘嗜第四
4-1 宋子日
4-2 蔗種
4-3 蔗品
4-4 造[紅]糖
4-5 造白糖
4-6 造獸糖
4-7 蜂蜜
4-8 飴餳
5.膏液第五
5-1 宋子日
5-2 油品
5-3 法具
……

捲中
捲下
索引

前言/序言


《天工開物》:一部描繪中國古代科技智慧的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是中國明代科學傢宋應星於1637年寫成的一部舉世聞名的科技巨著。這部書並非一部小說,而是一部集古代中國農業、手工業生産技術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它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精美的插圖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真實地記錄瞭明代中國各行各業的生産工藝和技術成就,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瑰寶,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獻。 內容概述: 《天工開物》全書共三捲二十捲,係統地介紹瞭當時中國社會廣泛應用的各項生産技術。其內容涵蓋瞭農作物種植、糧食加工、紡織印染、造紙、冶金、陶瓷、火藥、采礦、天文曆法等諸多領域。 上捲:乃粒(關於榖物和食品的生産) 乃粒 旨在闡述農事生産的各個環節,從耕作、播種、灌溉到收獲、儲藏,以及如何加工榖物和製作食品。 “赫曦” 講述瞭古代的農時節氣,強調順應天時對農業生産的重要性。 “五榖” 詳細介紹瞭稻、黍、稷、麥、菽(豆類)這五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以及産量估算。 “蠲政” 探討瞭如何去除病蟲害,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 “食療” 提及瞭利用食物的藥用價值來防治疾病,體現瞭古代醫食同源的思想。 “稻匠” 重點介紹瞭水稻的種植和收割技術,包括水田的管理、育秧、插秧、收割以及稻榖的加工。 “麯(製麯)” 講述瞭釀酒和製作醬醋所需的麯的製作方法,這在中國古代是重要的發酵技術。 “載(製糟)” 介紹瞭如何利用酒糟、榖物等製作各種食品和發酵品。 中捲:乃工(關於工業生産) 乃工 聚焦於手工業的生産技術,詳細介紹瞭各種手工製造的流程和關鍵技術。 “陶埏” 詳盡描述瞭陶瓷的製作過程,包括選料、淘洗、練泥、塑形、上釉、燒製等一係列環節,展現瞭中國古代高超的陶瓷工藝。 “辨花” 介紹識彆和選擇優質粘土的方法,這是製陶的關鍵。 “粹晶” 描述瞭製作玻璃和水晶的過程,包括原料配比、熔煉、成型等。 “錘鍛” 講述瞭金屬的冶煉和鍛打技術,包括爐竈的建造、金屬的熔煉、閤金的配製以及各種金屬製品的鍛造。 “舟車” 介紹各種交通工具的設計和製造,包括船隻的類型、結構、製作以及各種車輛的類型和用途。 “冶鑄” 詳細闡述瞭鑄造技術,特彆是銅器、鐵器的鑄造過程,以及各種模具的製作。 “殺生(染織)” 介紹瞭植物染料的提取和運用,以及絲綢、麻布等織物的染色和印花技術。 “紵絲(絲織)” 詳細描述瞭各種絲織品的種類、織造方法以及精美的提花技術。 “采礦” 介紹瞭各種礦産的開采方法,包括煤、鐵、銅、锡、鉛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的開采技術,以及采礦過程中遇到的危險和應對措施。 下捲:乃製(關於生活用品和軍事用品的製造) 乃製 關注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和軍事上使用的物品的製造。 “度量衡” 介紹瞭古代度量衡器的製造和校準方法,確保瞭商業交易和科學測量的準確性。 “丹青” 講述瞭顔料的製造方法,包括礦物顔料、植物顔料以及如何調配顔色。 “火法(火藥)” 詳細介紹瞭火藥的配方、製造工藝以及火藥在軍事和工程上的應用,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發明之一。 “化學(煉丹)” 涉及煉丹術,雖然其中夾雜著一些迷信成分,但也包含瞭對一些化學物質性質的觀察和實驗,例如硫磺、硝石等。 “紙” 介紹瞭造紙的工藝流程,包括原料的準備、紙漿的製作、抄紙、壓榨、烘乾等,展現瞭中國古代造紙技術的成熟。 “膏液(油墨、香料)” 講述瞭墨的製作方法,以及各種香料的提取和應用。 “燈燭” 介紹瞭各種燈具和蠟燭的製作方法。 《天工開物》的價值與影響: 《天工開物》的價值是多方麵的: 1. 科學價值: 它以科學、客觀的態度記錄瞭中國古代的生産技術,許多技術細節至今仍具有參考價值。書中對各種工具、設備、材料的描述,以及對生産流程的細緻講解,展現瞭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其對冶金、陶瓷、火藥、造紙等領域的深入探討,在當時乃至世界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 2. 曆史價值: 《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技術史研究的寶貴史料,它提供瞭一個瞭解明代社會經濟、手工業發展水平的窗口。通過對書中內容的分析,可以窺見古代社會的生産方式、社會組織、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 3. 文化價值: 《天工開物》不僅僅是一部技術專著,它也體現瞭中國古代“天人閤一”、“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以及“格物緻知”、“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書中精美的插圖,更是古代繪畫藝術的體現。 4. 世界影響: 《天工開物》在問世後不久便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東亞、歐洲等地廣泛傳播,對當時的西方科技發展也産生瞭一定的影響。它嚮世界展示瞭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是中國獻給世界的重要科技遺産。 《天工開物》的創作背景: 宋應星編寫《天工開物》的初衷,是為瞭“開物成務,格物緻知”。他認為,當時的社會雖然發展,但對於“物”的認知卻不夠深入,許多重要的生産技術沒有得到係統地總結和傳承。他希望通過這部書,將這些寶貴的知識記錄下來,讓後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自然界的規律,推動社會的進步。宋應星本人也曾親身參與過農業和手工業生産,他對書中描述的技術有著深厚的實踐經驗,這使得《天工開物》具有極高的可信度和實用性。 《天工開物》的藝術特色: 《天工開物》最引人注目的藝術特色之一便是其精美的插圖。書中每捲每篇都配有詳盡的圖畫,這些圖畫並非簡單的示意圖,而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們綫條流暢,構圖嚴謹,形象逼真,細緻地描繪瞭各種生産工具、設備、勞動場景以及産品的外觀。這些插圖不僅直觀地展示瞭技術細節,還為我們瞭解古代的繪畫風格和審美情趣提供瞭珍貴的資料。 此外,語言的通俗易懂也是《天工開物》的重要特點。宋應星並非刻意使用艱深的學術術語,而是盡量采用當時人們日常使用的語言,使得普通百姓也能理解其中的內容。這種“平易近人”的寫作風格,極大地促進瞭該書的傳播和應用。 結語: 《天工開物》是一部集大成、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著作。它以其豐富的內容、精湛的工藝、科學的精神和深遠的文化影響,成為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時至今日,閱讀《天工開物》,我們依然能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感受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勤勞,並為之深深摺服。它不僅僅是一部古籍,更是一部激勵我們不斷探索、創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永恒經典。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代曆史和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全麵瞭解中國古代技術發展的著作。《天工開物譯注》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農業、手工業、礦業等多個方麵,可以說是古代社會生産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譯注者在翻譯過程中,力求貼近原文,同時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使得這本書既有學術價值,又不失可讀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古代器具的詳細描述和圖示,這使得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那些早已消失的工藝流程。比如,書中對造紙、印刷、火藥等技術的介紹,讓我對中國古代在這些領域的領先地位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每一次翻閱,都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代的工匠和學者對話,感受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卓越的創新精神。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讓我對中華民族的聰明纔智充滿瞭自豪感。

評分

最近讀瞭《天工開物譯注》,感覺這本書的譯注質量相當高,讓我這個文史愛好者也能比較輕鬆地接觸到這部經典的科技巨著。譯者沒有生硬地照搬原文,而是運用瞭通俗易懂的語言,並對一些古老的詞匯和概念做瞭詳細的解釋,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最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古代農業、天文、地理等方麵的知識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介紹,這讓我得以窺見古代中國人是如何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並在此基礎上發展齣璀璨文明的。書中對於一些細節的描述,例如不同地區的作物種植方法,不同季節的農事安排,都顯得非常接地氣,充滿生活氣息。讀這本書,不單單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感受一種古老的智慧和樸素的哲學。它讓我明白瞭,很多現代人津津樂道的“發明創造”,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瞭雛形,而且在當時的條件下,其難度和精巧程度絕不亞於今天。

評分

一直對古代科技和工藝深深著迷,偶然間翻到瞭《天工開物譯注》,原本隻是想大緻瀏覽一下,沒想到卻被深深吸引,一讀便停不下來。這本書的譯注做得非常到位,對於我這樣對古文理解有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原著的艱澀之處,通過注釋和白話文的解讀,變得清晰易懂,讓我能夠真正領略到古人智慧的閃光點。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礦物、金屬冶煉以及農業生産技術的那部分內容。想象一下,在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實踐,一步步摸索齣精湛的工藝,這本身就是一種震撼。書中的插圖雖然是古代的風格,但配閤著文字的講解,更是讓那些復雜的工藝過程躍然紙上,仿佛親臨現場一般。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感受到古人的嚴謹與創造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濃縮瞭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百科全書,它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輝煌成就,也激發瞭我對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探索欲。

評分

《天工開物譯注》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以為這是一本技術性很強的書,讀起來會比較枯燥,沒想到,通過精良的譯注,它呈現齣瞭一個如此生動而宏大的古代世界。譯注者們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原文的含義,還在許多地方補充瞭相關的曆史背景和文化信息,讓我在閱讀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能深入瞭解當時社會的方方麵麵。書中對於天文曆法、礦産開采、以及各種精細手工藝的描述,都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智慧和勤勞。例如,關於冶金和金屬加工的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金屬的特性、提煉方法以及最終製品的工藝,其嚴謹程度和科學性,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也頗為可貴。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天工”的技藝,更蘊含著“開物”的智慧,它揭示瞭古代中國人如何通過對自然萬物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創造瞭輝煌的物質文明。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著作,它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絕佳窗口。

評分

老實說,最初拿起《天工開物譯注》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覺得這類古籍譯注的書籍,大多比較枯燥,難以入口。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譯者和注者的功力可見一斑,他們不僅將原著的文字準確地翻譯過來,還在許多關鍵的地方進行瞭詳盡的注解,解釋瞭許多現代人可能難以理解的術語和概念。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紡織和染色技術的那幾章。我一直以為古代的紡織業隻是簡單的手工勞動,看瞭《天工開物》纔知道,其中的學問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奧和精妙。書中對各種織機的結構、絲綢的加工過程、染料的提取和使用都有著細緻入微的描述,讓我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肅然起敬。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仿佛在與一位博學的前輩對話,他耐心地將那些古老的知識娓娓道來,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和吸收。它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麵貌和技術水平,是一次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

評分

經典名作,值得收藏。

評分

還可以吧,為瞭孩子而囤書!

評分

京東自營,品質有保障,隔天到貨體驗好,為我單位讀書活動購買,方便快捷

評分

《文心雕龍譯注》是我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全書共分50篇,分彆論述文章寫作的總原則,及詩歌、辭賦、論說、書信等各種文體的體製規格和寫作要求,並對自先秦至南朝宋、齊的重要作傢、重要作品作瞭中肯的評價,在中國文學批評史、文章學、修辭學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評分

書中內容詳細易懂,是本好書,製作精緻,值得收藏

評分

《飲膳正要》三捲,元忽思慧(又作和斯輝)撰,是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

評分

京東好書值得擁有,信賴京東圖書

評分

每年的618大促或者圖書節都要囤一些書,這次京東的力度非常的大,我也破紀錄的囤瞭不少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