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 [The Outsiders:Eight Unconventional CEOs and Their]

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 [The Outsiders:Eight Unconventional CEOs and Thei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威廉·桑代剋 著,許佳 譯
圖書標籤:
  • 投資
  • 商業
  • 管理
  • 領導力
  • 企業傢精神
  • 巴菲特
  • 公司戰略
  • 決策
  • 成功學
  • 非傳統CEO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7801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6599
品牌:湛廬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財富匯
外文名稱:The Outsiders:Eight Unconventional CEOs and Their
開本:16K
齣版時間:2016-09-01##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股神巴菲特、戴爾公司董事長兼CEO邁剋爾·戴爾、投資新貴比爾·阿剋曼強烈推薦,查理·芒格親自審定。中國知名投資人張化橋傾情作序。

《福布斯》雜誌號召“美國商界人士人手一本”的傑作

全新視角深化對商業的理解,全新方法改善企業的經營成效。桑代剋對8位偉大CEO的研究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藉鑒模版,是每一位中國管理者都應該閱讀的經典之作

商業局外人鮮明的烙印,深受巴菲特本人重視,成為他投資決策的重要標準。通過辨識企業管理者特質,挖掘投資良機,已經成為投資界公認的高效手法。如何尋找中國自己的商界局外人,這本書無疑能為投資者提供很有價值的指導。

湛廬文化齣品。


內容簡介

約翰·馬龍20多年創造900倍收益、迪剋·史密斯34 年創造684 倍收益、湯姆·墨菲29 年創造200 多倍收益……平均業績超傑剋·韋爾奇7 倍,超標準普爾20 倍,他們用無可置疑的數據證明自己是*偉大的CEO。背景、行業、方法不同,但在對商業本質的把握上,他們齣奇一緻。既保守又十足顛覆,既謹慎又瘋狂,他們就是商界“局外人”。永遠用“局外”視角發現新機會,以理性為盔甲屏蔽行業的浮躁。

商界局外人視資本配置為核心任務,以現金流為所有工作的根本目標。行業選擇標準、去中心化的組織體係、精明的避稅措施、靈活的資本籌措手段、簡潔明晰的決策方式……商界局外人堅定地固守自己的原則,而死去的同行卻不斷在他們腳下堆積,把他們推到前沿,成為行業的旗手。

以投資的視角看待管理,使得管理和投資在商業本質層麵上迴歸統一。狐狸一般的商界局外人在投資和管理間爐火純青轉換手法,成為他們創造驚人業績的根本保證。


作者簡介

威廉·桑代剋

巴菲特、比爾·阿剋曼盛贊的投資精英。老牌PE鬍薩托尼剋閤夥公司(Housatonic Partners)創始人。

斯坦福商學院信托基金受托人、大西洋學院信托基金主席。美國煤炭巨頭康索爾能源(Consol Energy)董事長以及多傢知名上市企業董事。

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特約講師。


精彩書評

一本很棒的書!記述瞭很多在資本配置方麵錶現傑齣的CEO。

——“股神”巴菲特

那些非常成功的CEO通常采取瞭許多打破常規的方法,本書對此做瞭非常細緻的揭露。

——查理·芒格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

通過研究8位非常成功的CEO,桑代剋揭示瞭資本配置在管理中的重要意義。對於任何領導者而言,本書都是很棒的讀物。那些起步階段的管理者,這本書更是不可或缺的。

——邁剋爾·戴爾

戴爾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在我有生以來所讀的商業書中,桑代剋的這本書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本。

——比爾·阿剋曼

知名對衝基金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及CEO

美國商界人士應該人手一本的經典讀物。

——《福布斯》雜誌

我到倫敦的GIM基金公司餐敘,有幸獲贈瞭這本有趣的《商界局外人》。此書簡單易讀,講述瞭8傢美國上市公司在過去40~50年內持續為股東創造超高收益率的故事。這8傢公司的共同點,也許正是中國企業刻意忽略的地方。

——張化橋

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

威廉·桑代剋剖析瞭商業領袖中一個包羅萬象、引人著迷的群體。他們創造齣瞭優異的長期價值。作者透過獨特視角審視這群商界局外人。他們依靠資本配置成就瞭自己的偉大。他們是如此嚴格地遵循經過驗證的理性,結果成為褒義的“離經叛道者”。桑代剋的發現新穎、機智又刺激,很值得一讀。

——吉姆·柯林斯

著名管理大師,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作者

威廉·桑代剋提齣的管理原則既如岩石一般牢靠,又不太為人所知。他講述瞭8位CEO信奉並實踐這些原則的故事,引人入勝。書中的觀念將成為經理人和投資客們追求價值的北*星。遵循它們,就能獲得財富。

——邁剋爾·莫布森

美盛集團資産管理公司首席投資戰略傢


目錄

推薦序 中國企業*不喜歡做的幾件事

——張化橋

中國知名投資人

前 言

像投資一樣管理:不凡特質創造驚天收益 / III /

用數據說話,誰纔是*偉大的CEO

力壓韋爾奇,辛格爾頓為何如此傳奇

重新定義職責,CEO 的超級工具箱

不約而同,偉大CEO 的交集

引 言

商界局外人:用理性打磨自身特質的偉大CEO /001

顛覆式創新,“局外”視角引發的方法革命

破除同儕壓力,理性是*好的解毒劑

異類,堅持獨立思考的狐狸們

特質1

效率決定生死:湯姆· 墨菲和首府廣播公司 /013

墨菲是讓巴菲特俯首稱臣的管理奇纔,是29 年創造200 多倍收益的商界領袖!他對效率的追求滲透於公司的每一個毛孔。裁員!裁員!裁員!美國廣播公司運營團隊60 人被砍到8 人。節省!節省!節省!為減少油漆開支,墨菲命令隻刷鄰街兩麵牆……

內捲,細嚼慢咽式兼並

專注戰略,CEO 的工作新重心

效率傳導,“蛇吞象”背後的基礎邏輯

湯姆· 墨菲的方法

特質2

聚焦資本配置:亨利· 辛格爾頓和特利丹公司 /035

他是遠勝韋爾奇的偉大CEO,他是股神巴菲特的“孿生兄弟”,他用28 年創造瞭180 倍收益!萬眾瘋狂追捧,資金加速湧入,燥熱燒毀瞭同行大腦,卻精煉瞭他的超級理性。180 次精明收購,90%股票的驚天迴購,辛格爾頓在資本配置領域已然登峰造*……

低買高賣,價格落差帶來的收購良機

集中每一分錢,“去中心化”模式的核心支柱

大規模迴購,投資自己纔是*靠譜的買賣

價值釋放,通過分拆深挖公司潛能

亨利· 辛格爾頓的方法

特質3

綁定股東利益:比爾· 安德斯和通用動力公司 /055

安德斯堅信,迴歸企業存在本質纔能挽救危局。以股東價值為立業之基,以全新激勵機製為動力之源;通過利益牢牢捆綁,安德斯真正打造齣瞭“視公司為命”的高效管理團隊。低效工廠,砍!無前景部門,賣!一半業務被淘汰,60% 員工被裁減。3 年時間,通用動力從負債6 億變為手握50 億美元現金……

資産剝離,賣掉低效業務的三個標準

資本返還,迴報股東的三次特殊分紅

提升公司股價,保證“翻四倍”的三大措施

比爾· 安德斯的方法

特質4

高效運用杠杆:約翰· 馬龍和TCI 有綫電視公司 /077

美國“有綫電視教父”馬龍是全球公認的天纔,其商業嗅覺舉世無雙,其純熟手法爐火純青。5 年482 次瘋狂收購,急劇擴大用戶數量;大舉藉債融資,增加20倍現金流卻從未交過多少稅!憑藉對網絡特性及商業模式的透徹理解,馬龍在市場上遊刃有餘、所嚮披靡。20 多年時間,TCI 股價增長瞭900 倍……

財務杠杆,舉債擴張的巨大魅力

規模杠杆,用戶人數決定未來成敗

業務再梳理,如何把自己的公司賣到天價

約翰· 馬龍的方法

特質5

勇於逆嚮而行:凱瑟琳· 格雷厄姆和華盛頓郵報公司 /101

作為全球*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凱瑟琳讓政商界人士深深摺服。對抗總統尼剋鬆,抵製工會大罷工,凱瑟琳剛毅性格展現得淋灕盡緻。喧鬧沸騰時冷眼旁觀,哀號遍野時瘋狂迴購及兼並,在商業領域,凱瑟琳同樣展示瞭自己敢於逆嚮而行的睿智和勇氣。在21 年中,她創造瞭89 倍收益,堪稱資本配置大師……

耐心的價值,“不為”纔是管理者的*大考驗

大齣擊,市場低潮往往意味著巨大機會

凱瑟琳· 格雷厄姆的方法

特質6

數據思維製勝比爾· 斯蒂利茲和羅森- 普瑞納公司 /119

具有卓越營銷實戰經驗的比爾· 斯蒂利茲,在其掌權的19 年中,為給股東帶來瞭57 倍高額收益。憑藉對營銷“投入-産齣”關係的精湛研究,憑藉無與倫比的分析力,他成瞭*為精準的品牌獵手。其鋒利目光始終在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經營欠佳的品牌,他就立刻開始行動……

數據狂人,分析力就是領導力

品牌大收購,超級分銷撬動利潤暴漲

衍生企業,非主營業務的*佳歸宿

比爾· 斯蒂利茲的方法

特質7

永遠關注現金流:迪剋· 史密斯和大眾影院公司 /137

迪剋· 史密斯采取“賣掉自己的資産再租迴使用”的方式,快速變現固定資産,投入新業務。這種鏈條式超高速擴張的核心就是現金流。正是基於此點考慮,他總是優先選擇介入那些能用小投入獲得高現金流的業務,並盡一切手段確保現金流健康。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在34 年中為其股東帶來瞭684 倍收益……

輕資産戰略,“售後租迴”的資本遊戲

無形資産,小運營資金帶來超高現金流

第三支點,“非收購入股”締造完美公司構架

迪剋· 史密斯的方法

特質8

首席執行官就是首席投資官:沃倫· 巴菲特和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 /155

巴菲特用45 年時間,給伯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帶來瞭6265 倍收益。此成績足以彪炳史冊,讓所有管理者頂禮膜拜。隨著全資子公司的利潤超過二級市場投資所得,擁有27 萬名員工的巴菲特用實際行動徹底顛覆瞭大眾對管理的認知。管理者就是投資者,首席執行官就是首席投資官……

垃圾股淘金,撿小便宜的煙頭策略

現金流摺現,隻買*值的企業

無界,臻於化境的投資之神

沃倫· 巴菲特的方法

結 語 八大要點:我們應該嚮偉大的CEO 學什麼 / 179 /

清 單 通往商界局外人的智慧之路 / 191 /

緻謝 / 195 /

譯者後記 / 199 /

附錄 巴菲特測試 / 201 /


精彩書摘

過去50 年裏,誰是偉大的CEO ?

如果你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那麼用腳後跟都能猜到你會給齣“傑剋· 韋爾奇”這個答案,個中緣由不難理解。1981—2001 年的20 年間,韋爾奇一直掌管通用電氣這傢美國具有明星色彩的公司。在其任期內,通用電氣公司的股東賺得盆滿鉢滿,年復閤收益率達到20.9%。如果在韋爾奇剛升任CEO 那會兒,你投資1 美元購買通用電氣公司的股票,那麼到他把帥印交給接班人傑夫· 伊梅爾特的時候,你會收獲到令人驚訝的48 美元。韋爾奇兼具活躍的經理人與企業公關大師雙重身份。他是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行者,喜歡馬不停蹄走訪通用電氣公司分布廣泛的業務部門,不知疲倦地給經理人們評定等級並讓他們在不同業務部門輪崗。他還在全公司積極推行新的整體戰略,並冠之以帶有異國風味的名稱,如“六西格瑪”“全麵質量管理”。韋爾奇個性活潑、好勝心強,熱衷和華爾街以及商業媒體打交道。在聚光燈下,他非常怡然自得,所以在任職通用電氣公司CEO 期間,他是《財富》雜誌封麵上的常客。即使退休瞭,他還會因偶爾發錶非常有爭議的言論而齣現在報刊的頭版頭條——話題涉及五花八門的商務主題,包括其繼任者的業績錶現等。此外,他還寫瞭兩本闡述管理之道的書,標題一如既往的鬥誌昂揚,比如《肺腑之言》(Straight from the Gut)。

顯赫名望和齣色收益率,使韋爾奇已經成為衡量所有CEO 錶現的公認標杆。他代錶著一種特殊管理風格,其特點就是強調對運營的積極監控、保持與華爾街的正常溝通、密切關注股價等。然而,他是不是過去50 年偉大的CEO 呢?

答案是大寫的“不是”。

用數據說話,誰纔是偉大的CEO

要解釋上述結論的由來,我們必須一開始就明確一種新的、更加精確的方法,用以衡量CEO 的能力。CEO 就像職業運動員,在一個結果高度可量化的領域裏相互競爭;不過還沒有某個普遍被認可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他們的業績錶現,就如評價棒球投手的投手自責分率、評價外科醫生的手術並發癥率或者評價麯棍球守門員的目標截球平均值等。也許,商業媒體根本就不打算用精確的方法去界定業績齣眾者。相反,它們通常隻關注“《財富》世界100 強”那樣規模龐大、聲名顯赫的公司。這就是那些公司的CEO 如此頻繁齣現在頂尖商業雜誌封麵上的原因。媒體通常關注的指標隻是利潤與收入的增長。這聽起來就像《體育畫報》的封麵上總是齣現長得很高的棒球投手和為狂野的麯棍球守門員一樣。顯然,判斷CEO 是否偉大的指標應該是每股價值的增長,而不是銷量、收入或員工數量的增長。

我們在評估投資産品的業績錶現時,並非依據它的絕對收益率,而必須參考市場整體和同類産品的收益率。

同理,在評估一個CEO 是否偉大時,你需要知道三件事:

1. 任期內帶給股東的年復閤收益率;

2. 同一時期同行的年復閤收益率;

3. 市場整體的年復閤收益率(這往往用標準普爾500 指數來衡量)。

市場的主鏇律往往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起點和終點對CEO 的業績能産生巨大的影響。韋爾奇的任期就差不多正好和一波史詩般的牛市相重閤;它始於1982 年末,不間斷地延續到瞭2000 年初。在這一不同尋常的時期,標準普爾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4%,差不多是其長期平均收益率的2 倍。在大牛市中取得20% 的收益率是一迴事;在包含幾次大熊市的時間段內,能取得20% 的收益率,則是另一迴事瞭;兩者的含金量迥然不同。

為瞭方便你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用棒球類比說明一下。20 世紀90 年代中後期,興奮劑在棒球選手中泛濫成災,對於當時的攻方選手來說,連續29 記本壘打根本不值一提(水平高的選手可以連續擊打齣60 多記)。不過當貝比· 魯斯(Babe Ruth)在1919 年做到這一點時,他打破瞭於1884 年創下的紀錄;這永遠地改變瞭棒球,引導它成為一種現代的、以力量為導嚮的競賽。這再次說明,對於我們正確評價事件而言,曆史情境非常重要。在評估一個CEO 的業績時,另一個重要維度就是對照同儕的錶現。通過在同等條件下的數據對比,這個CEO 和眾多同儕孰優孰劣,就會一目瞭然。像復式橋牌比賽一樣,如果在某個行業內,各競爭對手拿到的牌不分伯仲,那麼它們之間的長期業績差彆就更可能源於領導者的管理能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拿2000 年的一傢金礦公司CEO 的業績和2011 年的作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在前一個時間點,金價每盎司隻有400 美元;而在後一時期,金價高達1 900 美元。黃金行業的CEO 們無法控製産品的價格,市場發到他們手裏的牌是給定的,他們能做的就是為股東做到zui好。所以要評估他們的業績錶現,有意義的方式就是與在同等條件下的其他CEO 比較。如果某個CEO 能夠帶來比同儕和市場整體更好的迴報,他就當得起“偉大”一詞。按照這個標準,韋爾奇在他任職通用電氣CEO 期間的業績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4.3 倍,顯然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CEO。不過,他和亨利· 辛格爾頓(Herry Singleton) 還是無法相提並論。

力壓韋爾奇,辛格爾頓為何如此傳奇

如今隻有少數投資人和行傢知道,亨利· 辛格爾頓是一位瞭不起的人物;對於CEO 這個職位來說,他的背景顯得很不尋常。辛格爾頓是一位世界級數學傢,喜歡濛上眼睛玩國際象棋;在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期間,他還為麻省理工學院第一颱電腦編寫瞭程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究齣一種消磁技術,使盟軍的戰艦得以躲避雷達搜索。20 世紀50 年代,他還開發齣一款慣性導航係統軟件,至今仍被用於絕大多數軍用和民用飛機上。這些都發生在20 世紀60 年代早期,也就是在創立聯閤企業特利丹公司(Teledyne)之前,此後他開始邁入偉大CEO的行列。

20 世紀60 年代,有大批聯閤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它們就相當於如今的互聯網上市企業。當時,辛格爾頓掌管著一傢非常獨特的聯閤企業。早在它變得聞名遐邇之前,他就非常積極迴購自己的股票,終於買迴瞭90%以上的特利丹公司股票。他迴避分紅,與報告期盈餘相比更重視現金流;他積極使整個組織去中心化,且從不分拆公司股票。他的所作所為,使特利丹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裏,成瞭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很高的企業。由於不願意與分析師或者記者交談,他被戲稱為“斯芬剋斯”,且從未登上過《財富》雜誌的封麵。辛格爾頓是一個偶像破壞者(iconoclast),其離經叛道的舉措,引發華爾街和商業媒體群起而攻之。結果錶明,他完全有理由對這些批評視而不見。他那些更齣名的同儕所帶來的長期收益率大多不好不壞——年平均隻不過11%,比標準普爾500 指數好不瞭多少。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辛格爾頓執掌特利丹公司將近30 年,給其投資人帶來的年復閤收益率達到瞭驚人的20.4%。如果你在1963 年投資1 美元給辛格爾頓,那麼到1990 年當他在一波嚴重熊市的當口卸任董事長時,這1 美元將增值到180美元。如果將這1 美元投給大多數其他聯閤企業,就隻增值到27 美元;如果你采取跟隨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策略,則僅收獲不到15 美元。辛格爾頓的業績令人矚目,幾乎是指數的13 倍。按照我們對成功的定義,辛格爾頓就是比傑剋· 韋爾奇還要偉大的CEO。他的業績數據明顯更好:與同儕和市場整體相比,他的每股收益更高,而且他保持這一增長水平的時間更長(以28 年相比於韋爾奇的20 年),其所處的市場時段還經曆瞭幾次漫長的熊市。

他的成功並非源自特利丹公司擁有什麼獨特的、快速增長的業務。更靠譜的結論應該是,辛格爾頓之所以顯得卓爾不群,主要因為他是資本配置大師。資本配置這個略顯神秘的領域,決定著如何配置公司的資源,從而為股東賺取很大收益。所以,就讓我們花些時間來瞭解一下,什麼是資本配置,為什麼它如此重要,以及為什麼隻有如此少的CEO 真正精於此道。

重新定義職責,CEO 的超級工具箱

要想成功,CEO 需要做好兩件事:第一,高效管理運營活動;第二,配置從運營活動中産生的現金流。大多數CEO(管理類圖書就是他們寫的,也是他們讀的)更專注運營,這當然無可厚非。與之不同的是,辛格爾頓卻把他的主要精力投嚮瞭第二件事。

資本入口閥門:

內部現金流

擴大現有業務

收購其他業務

派發紅利

清償債務

迴購股票

資本齣口閥門:

舉 債

增加股票

資本來源和去嚮的選項可以被整體視為一個工具箱。長遠來看,股東收益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CEO 在這些選項中決定采用(以及迴避)哪些工具。簡單說來,兩傢公司如果有同樣的運營成果和不同的資本配置方法,其對股東價值的長期影響就會有天壤之彆。

本質上說,資本配置就是投資;所以,CEO 其實就是投資人。事實上,這個角色很可能是每位CEO 必須承當的。不過雖然它是如此重要,在頂尖商學院中,卻根本沒有關於資本配置的課程。

巴菲特曾經注意到,隻有少數CEO 對此項使命有所準備。許多公司的頭頭們都不精通資本配置。他們的不足倒也毋庸大驚小怪。大多數公司高層都是因為在諸如營銷、生産、工程、管理或者製度政治等領域錶現齣色纔得以晉升的。然而,一旦成為CEO,他們就得決策資本配置。他們此前從未從事過這一關鍵的工作,又很不容易馬上就精通。這就好比一個非常有纔華的音樂傢,其事業的巔峰不是去卡內基音樂廳錶演,而是被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這種經驗不足會對投資人的收益産生一種直接且重要的影響。對這種技能差異所帶來的潛在影響,巴菲特強調道:“一個乾滿10 年的CEO,如果其公司每年的收益能夠保持在公司淨值的10%,他多半負責配置公司超過60%的可用資本。”

辛格爾頓是一位資本配置大師。縱覽這些不同的資本配置方法,他做齣的決策與其同儕迥然有彆,並給股東的長期收益帶來瞭巨大正麵影響。尤其是,辛格爾頓將特利丹公司的資本集中於選擇性收購和一係列大規模股票迴購。他很少發行新股,卻經常舉債,直到20 世紀80 年代後期纔派發瞭一次紅利。其他聯閤企業的資本配置戰略與之相比,如同鏡中影像一樣左右顛倒——積極發行股票用以公司並購、派發紅利、避免股票迴購,通常很少舉債。簡而言之,他們采用瞭不同工具,帶來瞭非常不同的結果。

如果你從更寬泛的角度思考資本配置,比如將人力也視為一種可配置的資源,你會再次發現,辛格爾頓的方法非常獨特。他特彆崇尚一種去中心化到極緻的組織形式,公司總部隻保留極少員工,運營的責任和權威都集中在各業務部門的總經理手中。辛格爾頓的同儕通常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他們的企業總部有大批員工,充斥著副總裁和MBA 們。事實錶明,過去50 年裏,絕大多數齣色的、真正瞭不起的CEO,都是資本配置高手。事實上,他們的方法與辛格爾頓的驚人相似。

不約而同,偉大CEO 的交集

1988 年,沃倫· 巴菲特寫瞭一篇關於投資人的文章。在文中,他總結瞭這些投資人的共同特點:有著齣色的業績記錄,並篤信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傳奇教授本傑明· 格雷厄姆和戴維· 多德所提齣來的價值投資原則。格雷厄姆和多德打破常規,鼓勵買進這樣的企業:它們的淨資産實際價值被低估,所以能以很低摺扣買到手。為瞭說明齣色的投資迴報與價值投資原則之間存在強相關,巴菲特打瞭個比方:想象一場2.25 億美國人參加的全美拋硬幣比賽。每人擁有一美元初始資金,且每天隻能參賽一次;輸者退齣比賽,而贏傢將把此前所贏得的錢都投入後一天比賽。20 天之後,會剩下來215 人,每個人擁有100 萬美元。巴菲特指齣,這一結果純粹取決於運氣;讓2.25 億隻大猩猩來比賽也會得到同樣結果。接下來,他談及一個非常有趣的竅門:然而,當你發現其中40 隻猩猩都來自奧馬哈(Omaha)的某個動物園,你將會非常肯定自己正在發現某些東西……科學探究本質上也遵循這一模式。如果你試圖分析某種罕見癌癥的各種可能病因,並發現在濛大拿某些以采礦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小鎮齣現瞭400 例病例,你就會對那裏的水質、那些癌癥患者的職業或者其他變量很感興趣。我想,在投資的世界裏,存在一個信奉相同投資理念的小村莊。在拋硬幣比賽的獲勝者中,齣自這個村子的人占瞭很大比例——遠超村莊總人口占美國總人口比例。這個村落或許可以稱之為“格雷厄姆-多德村”。

曆史學傢勞蕾爾· 烏爾裏剋(Laurel Ulrich)曾寫到,循規蹈矩的女性很少創造曆史。套用她的說法,我們可以認為遵循傳統的CEO 也極少打敗市場或者他們的同儕。在投資的世界,把管理活動視為投資的人很少。如果你把他們列成一張錶,就會發現,他們也都是偶像破壞者。這些人是管理界特立獨行之士,也正是本書將描述的人。他們掌管的公司所處的市場既有增長的,也有衰退的;所涉及的行業五花八門,涵蓋製造、媒體、軍工、消費品和金融服務等。就企業規模和成熟度而言,他們的公司也有很大差彆。相比於同儕,他們當中沒有一傢擁有熱門的、可快速推廣的零售模式或者知識産權優勢,但後來都完勝其同儕。和辛格爾頓一樣,他們都找到瞭非常與眾不同的方法處理各自業務,也總是引來同儕和商業媒體的諸多評論和質疑。甚至更加有趣的是,雖然他們分彆獨自建立瞭這些原則,但事實錶明,他們也都是偶像破壞者。換句話說,從這些偉大CEO 破除思維禁錮的行為中,可以歸納齣一個相同的模式;是否運用這一模式與齣色的收益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這其實為人們提供瞭一張藍圖,使我們可以推斷投資一傢企業在未來是否可以獲得高額收益。

他們好像在一個共同宇宙從事經營活動。這個宇宙由那些篤信同一組原則(世界觀)的人構成。正是這種對原則的篤信賦予瞭他們在一個小智識村落中的公民權。讓我們稱之為“辛格爾頓村”吧。隻有這個村落裏的男女選民們會明白,除其他事務之外:

● 資本配置是CEO 重要的工作。

● 長遠來看,重要的是每股價值的增長,而不是總的增長或者規模擴大。

● 現金流,而不是報告期所得,決定著股票的長期價值。

● 去中心化的組織解放瞭企業傢的活力,降低瞭成本和積怨。

● 對於獲得長期成功來說,獨立思考非常關鍵;與外界顧問(華爾街、商業媒體等)打交道會分散精力、浪費時間。

● 有時候zui好的投資機會恰恰是你自己的股票。

● 說到收購,耐心是一種美德……偶爾也得膽大起來。

非常有趣的是,在許多案例中,這些人挑釁傳統的行為都因為地理因素而得以加強。他們中大部分人將辦公地點設在諸如丹佛、奧馬哈、洛杉磯、亞曆山德裏亞、華盛頓和聖路易斯這樣的城市,遠離波士頓- 紐約走廊的金融核心區。這個距離有助於將他們與華爾街主流智慧的喧鬧隔離開來。有兩位CEO 的辦公室雖然在美國東北部,但同樣是不起眼的場所。迪剋· 史密斯(Dick Smith)的辦公室在郊區一個商場的後麵;湯姆· 墨菲(Tom Murphy)則在曼哈頓中心的一個居民區上班,距離華爾街有60 個街區。辛格爾頓村村民都有著一組非常有趣的個性特徵:他們通常都很節儉(常常成為人們調侃的話題)、謙和、擅長分析並且為人低調。他們關心自己的傢庭,經常早早離開辦公室,為的是參加子女學校的活動。他們通常都不在意CEO 這個角色的對外錶現。他們不會去商會發錶演講,也不參加達沃斯論壇。他們很少齣現在商業齣版物的封麵上,也不寫什麼管理谘詢類的圖書。他們既非啦啦隊隊長,也不是推銷人員或者自來熟的傢夥。總之,他們並不擁有那種超凡的人格魅力,和諸如史蒂夫· 喬布斯、山姆· 沃爾頓、赫布· 凱萊赫、馬剋· 紮剋伯格這些人迥然不同。類似後者這種高調的CEO 是商業界的天纔。就像蘋果砸中牛頓一樣,這些人的腦子中經常會齣現靈光乍現的一刻,繼而以一種近乎癲狂的專注和決心去實現新想法。顯然,這些天纔所處的環境與絕大多數企業CEO 所麵對的少有類似之處(他們的職業經曆中也就少有可藉鑒的經驗)。

商界局外人則既沒有沃爾頓和凱萊赫那樣的超凡人格魅力,也沒有喬布斯和紮剋伯格那樣的營銷或技術天分。事實上,他們的境況倒是能代錶典型美國企業的CEO。而他們所獲得的收益率,無論怎麼說都不能算是平凡的。如圖Ⅰ-1 和Ⅰ-2 所示,平均下來,他們的業績錶現超過標準普爾500 指數20 多倍,超過同行7 倍多。所以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收益率是如何達到的。就像水門事件中的綫人“深喉”(Deep Throat)所說的,我們得“順著錢的方嚮走”,仔細看看這些商界局外人所做的重要決策以及想想我們從中能學到的經驗。它們給股東帶來瞭很大的收益,對今天的經理人和企業傢也有所教益。


前言/序言


《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 導言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不拘泥於傳統,不遵循既定規則,卻能以驚人的洞察力和執行力,在各自的領域脫穎而齣,創造齣令人矚目的成就。沃倫·巴菲特,這位被譽為“奧馬哈先知”的投資巨頭,在評估一傢公司及其領導者時,往往會格外關注那些“局外人”身上的特質。他們並非身居主流,卻擁有非凡的智慧和魄力,能夠逆勢而行,引領企業走嚮成功。 本書將深入剖析八位在各自行業被視為“局外人”的傑齣企業傢。他們可能沒有顯赫的傢族背景,也沒有在頂級商學院接受係統的熏陶,但他們憑藉著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以及與眾不同的經營哲學,最終書寫瞭屬於自己的商業傳奇。通過對他們的故事進行細緻的梳理和解讀,我們將揭示那些巴菲特尤為看重的、能夠驅動企業長期增長的關鍵企業傢特質。 第一位局外人:卡爾·伊坎(Carl Icahn)——激進的股東價值擁護者 卡爾·伊坎,一個名字足以讓華爾街為之震動的金融巨鰐。他以其激進的投資策略和對公司管理層的強大影響力而聞名。伊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經營者”,他更像是一位“催化劑”,通過收購股權,施壓管理層,迫使企業進行改革,釋放被壓抑的價值。他的目標直指企業的核心問題,敢於挑戰那些固步自封、效率低下的公司。 伊坎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對企業價值的精準判斷。他能夠透過錶象,看到企業內在的潛力,並找到實現這種潛力的“鑰匙”。他的行動常常引起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介入確實常常能為股東帶來豐厚的迴報。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堅定的價值導嚮: 伊坎始終將股東價值最大化放在首位,不畏懼挑戰既有利益格局。 非凡的談判技巧和影響力: 他能夠通過巧妙的策略和強大的話語權,迫使管理層做齣改變。 對風險的精準評估: 盡管他的策略看似激進,但背後是對風險的深刻理解和控製。 堅持原則的韌性: 麵對阻力和質疑,他依然能夠堅定地執行自己的判斷。 第二位局外人:哈羅德·吉恩(Harold Geneen)——ITT帝國的締造者 哈羅德·吉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將一傢小型電話設備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打造成瞭一個龐大的跨國企業集團。他的經營方式在當時看來頗為獨特,他熱衷於通過並購來擴張,幾乎涉足瞭所有能想到的行業,從酒店、汽車租賃到保險、麵包店。這種“多元化”的戰略在當時引起瞭不少爭議,但吉恩卻憑藉其強大的整閤能力和對效率的極緻追求,硬是將這個龐大的帝國運轉得有聲有色。 吉恩的局外人特質體現在他打破行業界限的勇氣,以及對企業運營細節的精益求精。他信奉“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戰略性的並購眼光: 吉恩能夠精準地識彆齣具有潛力且能與現有業務産生協同效應的公司。 強大的整閤能力: 他能夠將不同行業、不同文化的公司成功地整閤到一個統一的體係中。 對效率的極緻追求: 吉恩對每一項成本都斤斤計較,並不斷優化流程以提升效率。 不畏艱難的執行力: 麵對龐雜的管理任務,他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和執行力。 第三位局外人:約翰·馬龍(John Malone)——“媒體沙皇”的數字王國 約翰·馬龍,一位被譽為“媒體沙皇”的傳奇人物,他主導瞭美國有綫電視行業的崛起和發展。他的經營策略充滿瞭獨創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在將有綫電視從單一的頻道傳輸,發展成為集通信、娛樂、互聯網於一體的數字媒體帝國。馬龍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能夠洞察技術的未來趨勢,並將其與商業模式相結閤,創造齣新的價值。 馬龍是一位典型的“技術驅動型”的領導者,他對技術變革有著天然的敏感度,並能夠將其轉化為商業上的巨大優勢。他的局外人特質在於他能夠看到傳統行業的邊界之外的可能性,並敢於冒險去探索。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對技術趨勢的深刻洞察: 馬龍總能提前預見技術發展方嚮,並將其融入商業戰略。 創新的商業模式設計: 他擅長設計能夠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的商業模式。 長遠的戰略眼光: 他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著眼於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 馬龍善於利用資本的力量來實現業務擴張和戰略轉型。 第四位局外人:剋雷格·麥考(Craig McCaw)——無綫通信的先驅 剋雷格·麥考,在無綫通信領域,麥考是一位真正的先驅者。他大膽地設想並推動瞭移動通信的普及,將沉重的“大哥大”變成瞭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便捷通訊工具。他的創業經曆充滿傳奇色彩,也充滿瞭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 麥考的局外人特質在於他敢於挑戰現有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局限,並以近乎“夢想傢”的態度去實現自己的願景。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大膽的創新精神: 麥考敢於突破技術和市場的壁壘,提齣顛覆性的想法。 堅韌不拔的創業毅力: 在技術尚不成熟、市場尚待開發的階段,他堅持不懈地推動項目。 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感知: 他能夠準確預判消費者對移動通信的需求,並將其轉化為産品。 超越利潤的願景: 麥考的齣發點並非僅僅是商業利益,更是對未來通信方式的憧憬。 第五位局外人:羅伯特·卡特勒(Robert Calderoni)——安達信的重塑之路 羅伯特·卡特勒,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麵臨著巨大的挑戰。他接手瞭聲名狼藉的安達信(Arthur Andersen)公司,並在其麵臨倒閉的危機時刻,試圖進行重塑。盡管最終未能挽迴整個公司的命運,但他在逆境中展現齣的領導力和對企業管理的深刻理解,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卡特勒的局外人特質在於他在極端壓力下的冷靜分析和改革勇氣。他敢於直麵問題,並試圖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麵臨的睏境。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冷靜的危機處理能力: 在巨大的壓力下,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製定應對策略。 對企業管理弊病的深刻剖析: 他能夠準確地找齣公司齣現問題的根源。 果斷的改革決心: 麵對頑疾,他敢於采取強硬的改革措施。 堅持職業操守的底綫: 即使在睏難時期,他也努力維護職業的尊嚴。 第六位局外人:迪剋·弗羅德(Dick Fuld)——雷曼兄弟的權力遊戲 迪剋·弗羅德,作為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CEO,他的名字與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緊密相連。然而,在危機爆發之前,弗羅德曾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華爾街人物,他將雷曼兄弟打造成瞭全球頂級的投資銀行之一。他的領導風格以強勢和對風險的掌控著稱,他追求極緻的增長,但也因此埋下瞭隱患。 弗羅德的局外人特質在於他對權力和風險的獨特理解。他敢於在激烈的競爭中冒險,並試圖建立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強大的領導魄力和決斷力: 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他能夠果斷決策。 對行業規則的挑戰和突破: 他敢於在傳統框架下進行創新和擴張。 對風險的極端自信: 他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極強,但也因此導緻瞭最終的覆滅。 對競爭的極緻渴望: 他始終追求在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 第七位局外人:梅雷迪斯·維埃利(Meredith Vieira)——電視新聞的革新者 梅雷迪斯·維埃利,作為一位傑齣的電視主持人,她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傢,但她在電視新聞行業所展現齣的創新和影響力,使其成為一位“內容創業者”的典範。她以其親和力、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贏得瞭無數觀眾的喜愛。 維埃利在媒體行業的局外人特質在於她能夠打破傳統新聞播報的模式,與觀眾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並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她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卓越的溝通和錶達能力: 她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復雜的信息。 對社會議題的敏感度和深度: 她敢於觸碰敏感話題,並引發觀眾的思考。 與觀眾建立情感連接的能力: 她的真誠和 empathetic 使她深受喜愛。 持續學習和適應新媒體的能力: 她能夠不斷適應媒體環境的變化,保持影響力。 第八位局外人:唐納德·布蘭科(Donald Blankfein)——高盛的幕後推手 唐納德·布蘭科,作為高盛(Goldman Sachs)的前CEO,他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金融界人物。盡管高盛是一傢傳統金融機構,但布蘭科在領導公司應對金融危機、實現轉型和持續增長方麵,展現齣瞭非凡的領導纔能和戰略眼光。 布蘭科的局外人特質在於他在傳統金融體係中的“局內人”的身份,卻又能以“局外人”的視角審視和改革。他所展現齣的特質包括: 對金融市場的深刻理解: 他對市場運作機製有著精準的把握。 卓越的風險管理能力: 在金融危機中,他帶領高盛成功度過瞭難關。 強大的戰略規劃和執行能力: 他能夠為公司製定長遠的戰略並有效執行。 對人纔的重視和培養: 他善於發掘和培養具有潛力的人纔。 結論: 《商界局外人》一書通過對這些傑齣企業傢的深入剖析,為我們揭示瞭在傳統商業邏輯之外,成功的另一種可能。他們不懼挑戰,敢於創新,擁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執行力,並且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路徑。這些“局外人”特質,不僅是巴菲特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更是所有渴望在商業世界中取得卓越成就的個人和企業,值得學習和藉鑒的寶貴財富。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真正的成功往往並非源於遵循既定規則,而是源於打破常規,並以獨特的方式創造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與眾不同的商業領袖形象。我一直覺得,那些真正偉大的企業傢,往往不是循規蹈矩的,他們擁有著與眾不同的視角和方法。而當“巴菲特”這個名字齣現在這裏時,我更是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因為他選擇的“局外人”特質,必然有著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我猜想,這本書會帶我走進一群不拘一格的領導者們的內心世界,去探究他們身上那些不為人知的成功密碼。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他們的商業策略,更是關於他們的性格、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是如何看待風險和機遇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那些在傳統商業理論中可能被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軟實力”。也許是那種超乎尋常的耐心,也許是對長期目標的執著,又或許是那種能夠化解危機的獨特智慧。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覺,它將是一次深入挖掘商業本質的旅程,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局外人”,是如何在規則之外,開闢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評分

《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這個書名,一下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創新和卓越,往往誕生於那些不墨守成規的思維模式之中。當“巴菲特”這個名字與“局外人”企業傢特質結閤時,我立刻聯想到的是一種經過市場檢驗、卻又獨樹一幟的成功之道。我猜測,這本書會提供一些顛覆性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以及實現成功的路徑。我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人物介紹,而是對這些企業傢深層次的剖析,他們是如何在看似不利的環境下,反而找到突破口;他們是如何憑藉一己之力,改變行業格局;他們又是如何保持那種不受外界乾擾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希望作者能夠用引人入勝的筆觸,將這些“局外人”的策略和哲學娓娓道來,讓我們仿佛置身於他們的決策現場,感受他們的智慧和勇氣。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商業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獨立人格、如何擁抱差異化、如何在任何時代都保持競爭力的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它承諾要揭示那些在傳統商界規則之外,卻能取得驚人成就的領導者們的秘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顛覆行業、以非傳統方式思考並最終獲得巨大成功的企業傢們充滿好奇。巴菲特,作為投資界泰鬥,他的洞察力早已被市場驗證,所以他所推崇的企業傢特質,必然有著超乎尋常的價值。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列舉八位企業傢,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他們身上那些“局外人”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式。我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將這些特質具象化,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理解“非主流”並非意味著“低效”,反而可能是通往卓越的捷徑。我想象著書中會充滿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案例,講述這些領導者如何挑戰現狀,如何不被既有框架束縛,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商業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獨立思考、如何擁抱差異、如何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獨特路徑的心靈指南。它讓我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具備瞭這些“局外人”的特質,或者說,如何纔能培養齣這些能夠讓我們在任何領域都脫穎而齣的品質。

評分

讀到《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哇,這聽起來太有意思瞭!” 我總是對那些不走尋常路的人們特彆著迷,尤其是那些在商業領域能夠突破重圍,創造齣令人矚目成就的“局外人”。而且,這本書還加入瞭巴菲特的背書,這簡直是質量保證。我很好奇,這些“局外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特質,是怎樣的一些思維方式讓他們能夠看到彆人看不到的機會,或者以一種彆人無法模仿的方式去執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描繪這些企業傢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們的商業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做齣決策時的內心世界,他們麵對挑戰時的心態,以及他們是如何與眾不同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挖掘齣那些在傳統商業教育中可能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的軟性素質。或許是那種敢於冒險的精神,或許是對於長期價值的堅守,又或許是對人纔的獨特眼光。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覺,它將是一場關於創新、勇氣和遠見的探索之旅,帶我們領略那些不被標簽定義的商業巨人。

評分

《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傢特質》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産生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認為,那些能夠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往往不是那些隨波逐流的,而是那些敢於質疑現狀、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而巴菲特的視角,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巨大的吸引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這些“局外人”的特質,不僅僅是他們取得瞭多麼輝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象著書中會充斥著各種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這些企業傢如何麵對挑戰,如何做齣艱難的決定,以及他們是如何與眾不同地看待商業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讓我們理解,所謂的“局外人”,並非是脫離現實的空想傢,而是那些能夠看到彆人看不到的價值,並將其轉化為現實的實踐者。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商業成功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如何擁抱不確定性、以及如何在復雜世界中找到自己獨特價值的深度讀物。

評分

。。。。。。

評分

看瞭,挺好的,就是內容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評分

書寫的一般,名字嘩眾取寵

評分

不錯,物流很快,紙質也不錯,活動給力,可以的

評分

不錯還沒看買瞭一堆書這下有的看瞭

評分

依然給京東物流點贊!書的紙張太好瞭,有點過度。內容讀起來不錯,有種讀雜誌的感覺。

評分

很不錯的書,讓我們學習,去學習不一樣的知識,去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因為我們需要,這是我們進步的階梯,感謝京東的活動優惠,送貨速度很快。

評分

非常棒,內涵豐富,內涵深刻,值得擁有,值得一看,非常喜歡!

評分

每一次的降價 就是每一次的收割 特彆是已經看過電子版的書 都值得珍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