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

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石川馨 著,劉燈寶 譯
圖書標籤:
  • 質量管理
  • 管理學
  • 入門
  • 教科書
  • 質量工程
  • 精益生産
  • 六西格瑪
  • 標準化
  • ISO9000
  • 持續改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3948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776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製造業、服務業中高層管理者和技術人員
紀念QCC之父石川馨先生誕辰100周年!
日式質量管理集大成者質量管理大師石川馨經典之作,暢銷30餘年!
中國全麵質量管理創始人之一劉燈寶先生心血譯作!
透析質量管理基本技法與工作實踐!

內容簡介

《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延續瞭經典。它對於之前的版本增補瞭很多的內容,雖曆經20多年,其根本技法和理念卻沒有變化。
中詳述瞭以下內容:
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在質量管理中如何使用統計方法?管理圖的繪製和使用方法?對工程的分析研究?對工程的管理?質量保證和對質量的檢查?如何在全公司推行質量管理。
這是一本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和一綫技術人員都需要閱讀的質量管理基礎讀物。

作者簡介

石川馨,日本質量管理大師,QCC之父。
1915年生於東京。1939年於東京帝國大學應用化學係畢業,擔任海軍技術大尉,在自産液體燃料株式會社任職。1947年任東京大學副教授,1960年轉正。1976年退休,改任東京理科大學教授,同年成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1978年任武藏工業大學校長。1989年去世。
他在1952年獲得戴明奬,1972年獲得格蘭特奬章,1977年獲得藍綬奬章,1982年獲得休哈特奬章,1988年獲得勛二等瑞寶章。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第1章 質量管理是什麼 1
1.1 什麼是質量管理 1
1.1.1 質量管理的定義 1
1.1.2 質量管理的格言 3
1.1.3 對質量管理及TQC的誤解 14
1.1.4 全公司質量管理的效果 14
1.2 質量管理的曆史和現狀 16
1.2.1 統計質量管理 17
1.2.2 在歐美的發展 18
1.2.3 嚮日本的引進 19
1.2.4 日本的質量管理 20
1.3 質量保證的演進 23
1.3.1 關注檢查的質量保證 23
1.3.2 關注工程管理的質量保證 24
1.3.3 關注新産品開發的質量保證(見1.6.2節) 24
1.4 什麼是質量 25
1.4.1 讓消費者滿足的質量 25
1.4.2 真正的質量特性和代用特性 31
1.4.3 質量分析和産品研究 32
1.4.4 明確質量的定義 33
1.4.5 什麼是好的質量,什麼是好的産品 41
1.5 什麼是管理 42
1.5.1 舊有的管理想法 42
1.5.2 管理的想法與實施 44
1.5.3 防止再發的實施與常態化 57
1.6 如何管理質量 58
1.6.1 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的基本 59
1.6.2 質量保證體係 59
1.6.3 原材料與采購管理 67
1.6.4 設備管理 67
1.6.5 作業方法及標準化 68
1.6.6 測量管理 68
1.6.7 人員教育 68
1.7 質量及工程的改善 71
1.7.1 管理和改善的想法和前提條件 71
1.7.2 改善的步驟 73
1.7.3 對問題點的調查和分析 73
1.7.4 問題點、目標值和期限的確定 74
1.8 SQC、TQC與技術 75
1.9 經營的目的與手段 76
1.10 QC小組活動 78
1.11 TQC的導入和推進 80
1.12 各部門推進TQC的方法 81
1.13 質量診斷和QC診斷及TQC診斷 82
1.14 經營者對於TQC的作用 83
第2章 統計思想和簡易統計方法 85
2.1 在質量管理中使用的統計方法 85
2.2 統計思想 88
2.2.1 關於統計思想 88
2.2.2 管理上的注意事項 100
2.3 數據的種類 102
2.4 用數值錶示分布的方法 103
2.5 頻數分布的觀察和使用方法 104
2.6 帕纍托圖和帕纍托麯綫 109
2.7 檢查錶 111
2.8 工程能力圖 113
2.9 散布圖 114
2.10 什麼是誤差 118
2.11 頻數分布錶的做法 121
2.12 統計量的計算 123
2.13 統計量的分布 126
第3章 管理圖的繪製和應用 128
3.1 什麼是管理圖 128
3.2 管理圖的種類 128
3.3 (均值和全距)管理圖的繪製 130
3.4 p(不良品率)管理圖的繪製 140
3.5 pn(不良品個數)管理圖的繪製 143
3.6 u(單位缺陷數)管理圖的繪製 144
3.7 c(缺陷數)管理圖的繪製 145
3.8 管理圖的觀察方法 147
3.9 管理圖的使用方法 149
3.9.1 管理圖的用途 149
3.9.2 用於分析的管理圖的使用方法 150
3.9.3 用於控製的管理圖的使用方法 155
3.10 (中位數-全距)管理圖 158
3.11 x(單值)管理圖 160
3.11.1 x管理圖的繪製 160
3.11.2 x管理圖的使用方法 163
3.12 從統計角度觀察管理圖的方法 164
3.13 管理圖平均值差異的檢驗法 172
第4章 工程的分析和改善 175
4.1 工程的改善和管理 175
4.2 改善的種類和程序 176
4.2.1 改善的種類 176
4.2.2 改善的阻力 179
4.2.3 改善的前提 180
4.2.4 工程的分析與改善的步驟 181
4.3 發現問題點的調查方法 182
4.3.1 一般注意事項 182
4.3.2 分層 184
4.3.3 圖錶法 185
4.3.4 潛在不良與顧客潛在意見的顯現化
(1.4.4~1.4.5節,見圖4-2) 187
4.4 問題點的確定 188
4.5 工程分析及改善的組織 189
4.5.1 管理層的改善 190
4.5.2 QC小組改善 191
4.5.3 QC工作組改善 191
4.5.4 技術人員負責製或是管理人員負責製 193
4.6 問題的分析和改善方案的編製 194
4.6.1 改善的著眼點 194
4.6.2 改善方案所應確定的事項——標準化和管理方式 195
4.7 工程分析與改善方法的探究 196
4.7.1 采用專業技術進行分析和改善 196
4.7.2 群策群力進行分析和改善 198
4.7.3 獨創性想法和提案製度 199
4.7.4 特性要因圖(因果圖) 200
4.7.5 質量管理工程圖(QC工程圖) 203
4.7.6 並用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和改善 205
4.7.7 工程能力研究 205
4.8 進行分析的注意事項 209
4.9 統計分析的常用程序 211
4.10 工廠實驗時的注意事項 217
4.11 數據量較少時的工程分析 219
4.12 改善方案的決定和實施 220
4.13 對結果的確認、管理和再改善 221
4.14 編寫報告書 222
4.15 測量方法的探究 224
4.16 抽樣方法的探究 226
4.17 統計檢驗的思維 234
4.18 統計推斷的思維 237
4.19 兩組對應數據(計量值)平均值的差異估計——簡易法 238
4.20 兩組數據不良率的差異估計——采用二項概率
坐標紙的方法 241
4.21 兩組不對應數據(計量值)平均值的差異估計 244
4.22 成對數據的相關關係 246
4.23 離散(方差)的加和性 250
第5章 工程管理 252
5.1 什麼是工程管理 252
5.2 質量設計和工程設計 253
5.2.1 質量標準 254
5.2.2 工程設計、工程分析和質量管理工程圖編製 257
5.3 對策處置 258
5.3.1 對策處置的分類 258
5.3.2 調節用圖錶 259
5.3.3 應急處置管理圖 260
5.3.4 防止再發管理圖 260
5.3.5 工程異常報告書 261
5.4 作業標準和技術標準 263
5.4.1 作業標準與技術標準的定義 263
5.4.2 質量特性、管理特性和作業標準 265
5.4.3 作業標準編製的目的和分類 265
5.4.4 作業標準的要素 267
5.4.5 作業標準的編製 269
5.4.6 作業標準的實施和管理 272
5.5 管理水準 274
5.5.1 管理項目的選定 274
5.5.2 管理水準的確定 278
5.5.3 管理水準的管理和修訂 280
5.6 異常原因和管理標準 281
5.6.1 異常原因 281
5.6.2 管理標準 284
5.7 工程管理運行狀況的核查 285
5.8 管理圖及工程受控狀態的效益 289
5.9 基準調節方法的確定 291
第6章 質量保證和檢查 294
6.1 什麼叫質量保證 294
6.2 質量保證的原則 295
6.3 質量保證的方法和質量保證體係 297
6.4 不良品産生的原因及對策 302
6.5 可靠性 308
6.6 質量保證和社會的責任(産品責任和産品公害) 313
6.7 檢查 318
6.8 檢查種類 319
6.9 抽樣檢查 322
6.9.1 抽樣誤差 322
6.9.2 OC麯綫 324
6.9.3 平均齣廠質量(AOQ) 326
6.9.4 抽樣檢查的類彆 327
6.9.5 對檢查後批次的處置和質量水準 330
6.10 全數檢查與抽樣檢查 333
6.11 工程管理與檢查 335
6.12 檢查部門的任務 336
6.12.1 關於檢查部門的任務 336
6.12.2 檢查及檢查部門的常見失誤 339
6.13 檢查標準和確定檢查標準的方法 341
6.14 顧客投訴的處理和産品的讓步放行 343
6.14.1 顧客投訴 343
6.14.2 顧客投訴的處理 346
6.14.3 讓步放行 347
6.15 總結 348
第7章 全公司質量管理的組織運營 350
7.1 公司的質量管理 350
7.2 全公司質量管理的組織 350
7.3 全公司質量管理的推進計劃 355
7.4 設計管理 360
7.5 原材料管理、采購管理和中小企業的TQC 360
7.6 設備管理、工模夾具管理和測量管理 365
7.7 營銷、銷售及服務的TQC 366
7.8 流通機構的TQC 369
7.9 研究開發管理 370
7.10 質量診斷 372
7.11 質量管理診斷和TQC診斷 373
7.12 方針管理 376
7.13 總結 381
作者介紹 383

前言/序言


《精益生産實踐指南》 一本將卓越製造理念融入企業基因的實用手冊 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中,企業要想脫穎而齣,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具備卓越的運營能力。而“精益生産”作為一種源自日本汽車工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論,早已被證明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滿足客戶需求的強大武器。它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或技術,更是一種深入人心的文化和思維方式。 《精益生産實踐指南》是一本為所有緻力於追求卓越製造的企業量身打造的實用手冊。它並非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學術著作,而是以清晰、易懂、可操作的方式,係統地闡述瞭精益生産的核心理念、關鍵原則以及落地實施的步驟和方法。本書旨在幫助管理者和一綫員工深刻理解精益生産的精髓,掌握運用相關工具和技巧的能力,從而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優化流程,消除浪費,最終實現企業整體運營的飛躍。 本書的核心價值與獨特之處: 1. 係統性與全麵性: 本書打破瞭以往許多關於精益生産書籍碎片化、側重單一工具的局限,將精益生産的“全貌”呈現在讀者麵前。從最基礎的“消除浪費”理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價值流分析、拉動式生産、持續改進(Kaizen)、標準化作業、可視化管理、防錯(Poka-Yoke)等核心要素,再到更深層次的組織文化建設和員工賦能。讀者將能係統地構建起對精益生産的完整認知。 2. 實踐導嚮與落地性: 我們深知理論脫離實際的危害。本書的最大亮點在於其極強的實踐導嚮。每一項精益工具和原則的介紹,都配有豐富的真實案例分析、圖示、錶格和操作步驟。本書不是讓你“知道”精益生産是什麼,而是讓你“學會”如何去做,如何將這些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切實地應用到你的日常生産和管理中,並解決實際問題。 3. 由淺入深與循序漸進: 對於初次接觸精益生産的讀者,本書提供瞭堅實的基礎。開篇就從最直觀的“浪費”概念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七種(或八種)基本浪費的含義和錶現形式,幫助讀者快速識彆生産過程中的“敵人”。隨著章節的深入,逐步引入更復雜的分析工具和管理體係,確保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精益精髓。 4. 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始終: 精益生産的成功,離不開全員的參與和奉獻。本書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強調通過培訓、激勵和授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他們成為持續改進的主體。書中會詳細介紹如何建立持續改進的文化,如何賦能一綫員工,以及如何通過團隊協作來推動精益變革。 5. 貼閤當下製造業挑戰: 麵對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多樣化、交貨期縮短、成本壓力增大以及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精益生産的價值愈發凸顯。本書的內容緊密結閤瞭當前製造業麵臨的實際挑戰,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柔性、響應速度和韌性。 本書結構與內容概覽: 第一部分:精益生産的基石——認識與理解 第一章:為什麼需要精益生産? 深入剖析當前製造業麵臨的挑戰,解釋精益生産為何是應對這些挑戰的必然選擇。 第二章:精益生産的核心理念:消除浪費 詳細解讀七種(或八種)基本浪費,並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它們對企業造成的損害,以及識彆和消除這些浪費的重要性。 第三章:價值與價值流:從客戶視角齣發 解釋價值的定義,引入價值流的概念,引導讀者學會從客戶的角度審視和分析生産過程。 第二部分:精益生産的核心工具與方法 第四章:價值流圖(VSM):看見全貌,識彆瓶頸 詳細介紹如何繪製和分析價值流圖,找齣流程中的瓶頸和浪費區域,為改進提供清晰的方嚮。 第五章:拉動式生産與準時化生産(JIT):讓流程“呼吸” 講解如何建立拉動式係統,避免過量生産,實現生産的均衡化和準時交付。 第六章:標準化作業:固化最佳實踐,減少變異 闡述標準化作業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如何通過標準化來穩定生産過程,提升效率和質量。 第七章:快速換型(SMED):縮短設置時間,提升生産柔性 介紹SMED技術,幫助企業大幅縮短設備換型時間,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靈活生産。 第八章:全麵生産維護(TPM):設備穩定運行的保障 講解TPM的核心理念和實施步驟,確保設備處於最佳工作狀態,減少意外停機。 第九章:防錯(Poka-Yoke):從設計上避免錯誤發生 介紹各種簡單有效的防錯裝置和方法,從源頭上防止缺陷的産生。 第十章:5S現場管理:整潔有序,效率倍增 詳細闡述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實施方法和益處,打造高效有序的工作環境。 第三部分:精益生産的深化與發展 第十一章:持續改進(Kaizen):人人參與,永無止境 深入探討Kaizen的文化和實踐,如何建立持續改進的機製,鼓勵全員參與。 第十二章:看闆管理:可視化溝通,實現有效拉動 介紹看闆係統的設計和運用,實現生産信息的透明化和流程的順暢。 第十三章:精益質量管理:從源頭控製,追求零缺陷 探討如何將精益理念融入質量管理體係,構建主動式質量控製。 第十四章:精益供應鏈管理:延伸價值流,協同共贏 將精益思想拓展至供應鏈,提升整體協同效率。 第四部分:精益生産的實施與文化建設 第十五章:精益變革的領導力:點燃變革的引擎 探討管理者在精益變革中的角色和職責,如何進行有效的領導。 第十六章:構建精益文化:讓精益成為一種習慣 強調組織文化在精益實施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培育和鞏固精益文化。 第十七章:實施精益的常見挑戰與應對策略 預見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睏難,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十八章:衡量精益成果:用數據說話 介紹如何設定和衡量精益改進的績效指標,展示精益的價值。 本書的目標讀者: 製造業企業管理者: 各級部門的負責人,如生産經理、運營總監、廠長等,需要全麵掌握精益生産理論並指導團隊實施。 精益工程師與改善團隊: 負責具體工具應用和流程改進的專業人員。 生産綫主管與班組長: 需要理解和執行精益原則,並帶領團隊進行日常改進的一綫管理者。 尋求提升企業競爭力與運營效率的企業: 任何希望通過優化生産和管理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縮短周期、提升客戶滿意度的企業。 對精益生産感興趣的學生與研究者: 希望獲得紮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案例的學習者。 《精益生産實踐指南》 將是您在追求卓越製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它將帶領您走進一個更高效、更靈活、更具競爭力的生産世界,讓精益理念真正落地,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價值。立即翻開本書,開啓您的精益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迫不及待地翻閱《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想看看它在“全麵質量管理”這個概念上會有什麼獨到的見解。過去我對質量管理,總覺得停留在“産品不齣錯”的層麵,但“全麵”二字暗示瞭其內涵遠不止於此。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析,究竟“全麵”體現在哪些方麵?是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員工,還是包括瞭從供應商到客戶的整個價值鏈?我尤其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實際案例,看看那些成功的企業是如何將“全麵質量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日常運營中的,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是什麼。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強調過程管理的重要性,指齣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最終的質量。另外,我也想瞭解一下,在這種“全麵”的框架下,如何平衡成本和質量,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總會覺得提升質量就意味著增加成本。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創新的思路,比如如何通過優化流程來降低成本,同時又能提升質量,那將是極大的收獲。總而言之,我希望它能讓我對“全麵質量管理”有一個更係統、更深刻的認識,不再局限於錶麵的理解,而是能夠真正領會其精髓。

評分

剛拿到這本《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翻開扉頁,熟悉的封麵設計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讓人立刻對即將展開的學習之旅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質量管理這個概念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關乎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從早晨喝的一杯咖啡,到晚上乘坐的公共交通,甚至是手中的手機,都離不開質量的保障。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傳達瞭一種親切感,"入門"二字仿佛在說,即使你對此領域一無所知,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核心。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解釋像“六西格瑪”或者“精益生産”這樣的術語,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復雜難懂。我希望它能用最直觀、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比如結閤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闡述這些理論,而不是一上來就堆砌一堆晦澀難懂的公式和模型。畢竟,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理解比記憶更重要。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清質量管理的邏輯脈絡,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它,它能解決什麼問題,以及如何一步步去構建一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係。畢竟,理論與實踐之間總有一道鴻溝,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連接這道鴻溝的一座堅實的橋梁。

評分

拿到《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我最關注的部分是它如何處理“持續改進”這個永恒的主題。質量管理聽起來像是建立一套規則,然後去遵守,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不斷地讓這套規則變得更好。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來幫助我們識彆改進的機會。比如,我很好奇它會不會介紹一些數據分析的技巧,讓我們能從數據中發現問題,而不是憑感覺去猜測。還有,對於改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比如員工的抵觸情緒,這本書有沒有給齣一些策略來應對?我一直覺得,推動改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一個已經習慣瞭某種工作模式的團隊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導我如何一步步地去推動改進,如何讓每個人都意識到持續改進的必要性,並積極參與其中。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提到一些經典的改進模型,比如PDCA循環,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教會我如何將這些模型靈活地應用於實際工作中,而不是變成死闆的教科書。

評分

讀完《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我感覺最大的收獲在於它對“質量文化”的闡述。過去,我總覺得質量管理更多的是一種技術層麵的東西,是檢查、是流程、是標準。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將質量管理落到實處的,其實是整個組織的文化氛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去構建一種全員參與、重視質量的文化。這不僅僅是高層的號召,更需要滲透到每一個員工的日常工作中。我很好奇,它會不會分享一些成功的企業是如何通過培訓、激勵或者榜樣示範來塑造這種文化的?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強調溝通的重要性,指齣如何讓質量的理念深入人心,變成大傢的共識。另外,我也想知道,在建立質量文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比如如何剋服短視的功利主義,如何讓大傢明白,雖然短期內可能需要付齣一些努力,但長遠來看,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基石。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導,讓我能夠在我所處的環境中,去推動和建立一種真正以質量為榮的文化。

評分

翻開《質量管理入門(原書第3版)》,我最期待的便是它在“客戶滿意度”這一塊的內容。畢竟,質量的最終衡量標準,往往還是在於客戶的感受。我希望這本書能超越單純的産品質量,深入探討如何理解客戶的需求,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實際的産品或服務。我猜想,它可能會介紹一些市場調研的方法,或者用戶訪談的技巧,來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捕捉客戶的“痛點”。此外,我也很好奇,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客戶的期望也在不斷變化,這本書會如何指導我們去適應和引領這些變化?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建立有效客戶反饋機製的建議,讓我們能夠及時地收集到客戶的意見,並將其轉化為改進的動力。畢竟,隻有真正瞭解客戶,纔能提供讓他們滿意的産品和服務。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讓我在思考和決策時,始終將客戶的需求擺在首位。

評分

好書的很不錯的,希望再有機會會考慮推薦給朋友和同事,數據案例都不錯

評分

書包裝被擠壓過,變形嚴重

評分

印刷質量好,快遞的速度也很快。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做質量管理的人員認真的品讀。

評分

將就瞭,畢竟隻是入門書籍,內容一般吧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書,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很好看的書,可以學習很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