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二十六后妃(套装上下册)

清朝二十六后妃(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广源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583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03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纯质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阎崇年推荐:

  徐广源先生是我在清史界多年的老朋友,他是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人,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清朝陵寝和清朝后妃,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工作三十年。虽然退休多年,研究工作从未停止。他曾探视、清理过乾隆帝的裕陵、慈禧陵、纯惠皇贵妃、容妃即香妃的地宫等十余座地宫,亲手找到了容妃的头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在他身上有许多传奇的经历,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他已出版有关清朝陵寝和清朝后妃的著作十余部,他是目前我国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前些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正说”系列的书,我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是这个系列,而徐广源先生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是最后一本。在这个系列丛书中,他的这本《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是社会上比较受欢迎的一本,已重印了多次。

  我读过徐广源先生写的许多书,他研究认真,治学严谨,查阅档案资料,亲自考察墓葬,经年累月,孜孜不辍,是一位我敬佩的学人。这次他在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这部《大清后妃写真》,我读了一遍,写得很好,具有真、细、实三大特点。

  一说“真”。我所以说徐广源先生这部书“真”,主要是他既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又得益于清宫档案。徐先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到中国历史档案馆查阅清宫档案,有时断时续三十年的查档经历,手中掌握了大量清宫档案,这是一般人所难有的。他这部书的主要依据不仅来源于《清实录》、《大清会典》等官方重要史书,更主要的是清宫档案。在他的这部书中,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清朝史事。比如,康熙帝的孝懿皇后在皇贵妃位上生育皇八女的前后经过、死亡日期以及火化的情况;嘉庆帝的孝和皇后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闰三月秘密去西陵参加了庄妃王氏的葬礼;慈禧在咸丰帝死后,曾当过一天的懿贵太妃,比慈安晚当一天皇太后;慈安皇太后入葬时,为了能让棺椁通过,临时将东陵大红门东墙拆开了一个豁口,将定陵神道上的一座平桥栏板临时移开,加宽桥面,将慈安陵隆恩门中门的门框临时拆掉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官书中很少记载的,是他在清宫档案中找到的。所以这部书体现了“真”的特点。

  二说“细”。徐广源先生这部书体现了一个”细”字,如书中关于后妃出生死亡日期,诏封、册封日期,棺椁的奉移、入葬日期,葬位等,凡是涉及到时间的,都尽量精确到月、日、时,甚至几刻几分;如,慈安、慈禧在入葬时,几时几刻几分从隆恩殿内移出、几时几刻几分进入地宫、几时几刻几分将棺椁安放在棺床上、几时几刻几分关闭两道石门,都清清楚楚进行了介绍;在上徽号、庙号、谥号、确定陵名等事上,不仅把日期说得十分精确,而且有时还把当时所拟的几个方案都予以介绍,如在为顺治帝的孝惠皇后拟定谥号时,拟了”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和”孝惠仁宪庄定端纯顺天翊圣章皇后”两条谥号;在给道光帝的孝静皇后初上徽号时,拟了“端懿”、“顺祺”、“康慈”、“靖温”四个徽号。关于康熙帝的孝懿皇后,有的书记载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日举行册立皇后礼,初十日崩逝。徐先生经过与《康熙起居注》认真核对,详细分析考证,提出了孝懿皇后于初十日上午八点举行册立皇后礼,当天下午四点崩逝,只当了八个小时的皇后的观点。在这部书中,一些后妃死后的随葬品及一些后妃的葬位,如其宝顶位于第几排第几位以及地宫的规制都有所介绍。这些都是一般介绍后妃的书中很少记叙的。

  三说“实”。徐广源先生的著作体现了一个”实”字,大家读了放心踏实。他所以能做到”实”,主要得益于他几十年中长期深入实地进行考察,从不主观臆断。比如在论证乾隆帝的那拉皇后入葬纯惠皇贵妃地宫、棺椁质量低劣时,徐广源先生以他亲探纯惠皇贵妃地宫、对地宫的现场考证结果作为立论基础;在论证乾隆帝的容妃即香妃就葬在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时,徐先生以他亲探地宫的经历进行了说明。在讲到孝和皇后陵寝时,徐先生通过对陵寝的实地考察,总结了昌西陵规制缩减的几个方面,同时也总结出该陵的特点。在阐述为什么西太后的陵在东、东太后的陵在西的见解时,徐先生不仅有理论上的分析,而且通过现场调查,用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介绍同治帝的瑜妃与隆裕皇太后做斗争一事,不是仅仅引用《清稗类钞》的内容,还通过《陵寝易知》这部陵寝秘笈进行了证明。这些都突显出这部书”实”的特点。

  徐广源先生的《大清后妃写真》,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朴实无华,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同时还配了许多珍贵的图片,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容简介

  在清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中,后妃是吸引人眼球、感兴趣的内容。在女人世界的皇宫中,后妃个个是万里选、千中挑的美女。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进入皇宫后,围绕、伺候的只有一个男人——皇帝。在平民眼中,她们锦衣玉食,伴王伴驾,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实际上,她们长年累月生活在九重宫禁,每天看到的只是红墙黄瓦、四角的天空。如笼中鸟,狱中囚。在貌似平静的皇宫中充满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闪耀着刀光剑影,刮着血雨腥风。作者徐广源先生已年到花甲,终生研究清朝后妃和陵寝,是目前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从清朝12个皇帝的230多位后妃中,选出了比较有名的、世人大都知道的、争议和误解比较多的26位后妃,从入宫、升降、死亡、入葬、陵寝及地宫规制、随葬品诸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介绍。作者有到中国历史档案馆等机构查阅原始清宫档案的经历,还有几十年对清陵实际考察的经历,所以掌握了大量资料。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准确可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于了解历史真实面貌、导正视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徐广源,满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清朝清陵和后妃的研究。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多年。现为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和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乾隆帝的诚嫔地宫、康熙帝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的地宫、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地宫等十几座地宫。出版专著有《清东陵史话》、《清西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后妃写真》、《大清后妃私家相册》、《大清皇陵探奇》、《清宫佳丽三十人》、《溯影追踪—皇陵旧照里的清史》等20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清朝二十六后妃》值得一读

——代序一阎崇年1

志美行历六十载的徐广源

——代序二苑洪琪1

前言1

太祖弩尔哈齐的后妃

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女人——孝慈皇后

唯一殉死的大妃阿巴亥

太宗皇太极的后妃

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皇后

清朝皇妃中的明珠——海兰珠

顺治皇帝的后妃

失踪的皇后

当了半个多世纪皇太后的女人——孝惠皇后

绝色美女——董鄂妃

康熙皇帝的后妃

只当了两天皇后的孝懿皇后

死因不明的雍正帝生母——孝恭皇后

雍正皇帝的后妃

清朝最高寿的皇后——孝圣皇后

有自知之明的敦肃皇贵妃

乾隆皇帝的后妃

深明大义的孝贤皇后

死在冷宫的那拉皇后

谜团多多的香妃

嘉庆皇帝的后妃

唯一生过皇帝的原配皇后——孝淑皇后

以大局为重的孝和皇后

道光皇帝的后妃

死后不得安宁的孝穆皇后

死后遭受冷遇的孝静皇后

咸丰皇帝的后妃

智慧大度的慈安皇太后

晚清的独裁者——慈禧皇太后

同治皇帝的后妃

尸体不腐的孝哲皇后

敢和皇太后斗气的瑜妃

光绪皇帝的后妃

不受宠爱的孝定皇后

屈死井中的皇妃——珍妃

宣统皇帝的后妃

不知葬地的皇后——婉容

敢与皇帝离婚的淑妃——文绣


精彩书摘

  太祖弩尔哈齐的后妃

  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

  女人——孝慈皇后

  大清王朝如果从清太祖弩尔哈齐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称汗算起,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长达二百九十六年。在这近三百年当中,清朝有多少皇后呢?如果将生前当过皇后的,和生前没当过皇后,死后追尊为皇后的,凡是顶着皇后头衔的都算上,清朝共有三十一位皇后,其中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就是清太祖弩尔哈齐的第三任大妃叶赫那拉·孟古。

  在这里先有必要讲一下清太祖的名字问题。现在大陆多数著述都用“努尔哈赤”。我以前的书也曾用过“努尔哈赤”。而本书为什么改用“弩尔哈齐”呢?原因有五:一、《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镌刻的就是“弩尔哈齐”;二、《太祖武皇帝实录》写的是“弩儿哈齐”;《太祖高皇帝实录》和《圣祖仁皇帝实录》写的是“弩尔哈齐”;三、《清史稿》里记的是“努尔哈齐”;明朝人称清太祖为“奴贼”或“奴儿哈赤”,显然带有侮辱性,而清太祖之二弟、三弟、四弟分别称舒尔哈齐、穆尔哈齐、雅尔哈齐,作为长兄的名字最后二字也应为“哈齐”。四、著名清史专家、学者王钟翰先生也坚持用“弩尔哈齐”;五、台湾著名清史学者陈捷先教授在他的名著《努尔哈齐写真》一书中专门讲了为什么不叫“努尔哈赤”而叫“努尔哈齐”。大陆清史界由于受日本学者稻叶君

  清太祖弩尔哈齐朝服像

  山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和几部《努尔哈赤传》的影响,绝大部分著述都用“努尔哈赤”,是很不妥的。应该知错就改,本着名从主人、尊重历史的原则,清太祖名字应该写为“弩尔哈齐”。

  《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上面镌刻的是“弩尔哈齐”

  《清史稿》上是“努尔哈齐”

  在《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有一段关于孟古的父亲杨吉砮与弩尔哈齐许婚求婚的精采记叙:

  (戊子)秋九月辛亥朔。先是,上如叶赫国,其贝勒杨吉砮识上为非常人。谓上曰:“我有幼女,俟其长,当奉侍。”上曰:“汝欲结姻盟,盍以长女妻我?”杨吉砮答曰:“我非惜长女不予,恐此女未足事君。幼女仪容端重,举止不凡,堪为君配。”

  临分别时,杨吉砮赠送给自己的这位未来的女婿一些马匹、甲胄,并派兵护送他回到建州。

  《满洲实录》关于杨吉砮嫁女给弩尔哈齐的记载

  杨吉砮为什么主动愿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弩尔哈齐呢?这里面有极其深刻的政治背景。万历十一年(1583年),弩尔哈齐以父、祖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尽管他最初人单势孤,力量薄弱,但已显示出了他的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为当时人所瞩目。弩尔哈齐为了寻求广泛的支持,扩大势力,来到了在当时势力比较强大的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清佳砮和杨吉砮兄弟二人热情地接待了他。杨吉砮颇有识人之明,早就知道弩尔哈齐的威名。在交谈中,果然发现弩尔哈齐怀有雄心大志,非等闲之辈,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所以才提出与弩尔哈齐结亲,要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弩尔哈齐为妻。

  记载这种内容,这在由清朝皇家编纂的极为严肃的《清实录》中是仅见的。

  孟古,也有称为孟古姐姐的。她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的二女儿,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后来清佳砮、杨吉砮兄弟都被明军诱杀了,二人的儿子布寨、纳林布禄成为叶赫部的首领。叶赫部在与各部互相征战中,特别是在与明军作战的时候,屡吃败仗,损失很大,势力比以前明显衰弱了。而建州在弩尔哈齐的治理下,势力越来越强大。许多部落为了生存,为了拉盟友,纷纷向建州示好,有的还主动与弩尔哈齐联姻,把女儿或姐妹送给弩尔哈齐或他的子侄为妻。这些都被叶赫部看在了眼里,纳林布禄也不甘落后,于是决定把妹妹孟古送到建州,一来完成他父亲答应弩尔哈齐的婚事,更主要的是为了叶赫部的切身利益。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的一天,十四岁的孟古在兄长纳林布禄的亲自护送下前往建州女真的根据地费阿拉,与弩尔哈齐成亲。弩尔哈齐率领众贝勒、大臣出城迎接,杀牛宰羊,举行盛大的宴会和隆重的婚礼。这时弩尔哈齐三十岁,已是拥有五个妻妾的丈夫、七个子女的父亲了。当时主持这个十四口人家庭事务的正是第二任大妃富察氏。

  杨吉砮夸奖女儿孟古“仪容端重,举止不凡”,《太祖高皇帝实录》则如此形容孟古:“仪范端淑,器度宽和,庄敬聪慧,不预外事。词气婉顺,誉之不喜,纵闻恶言,而愉悦之色弗渝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殚诚毕虑,以奉事上。”几乎用尽了所有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她简直成了完美无缺的女人。说孟古是位年轻漂亮,性格内向,十分有涵养的女子不假,但不一定好到书上所说的那种程度。

  在孟古嫁给弩尔哈齐之后的前八年中,孟古始终处于侧妃的位子,未能取代富察氏的大妃之位。

  在这八年中,第六子塔拜、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女、第九子巴布泰、第四女、第十子德格类先后降生,这些子女都是其他妻妾生的。孟古婚后四年才生了皇太极,在以后的十一年中再也没有生育过。这表明孟古并没有受到专宠,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侧妃。

  《清实录》等官方史书之所以给孟古如此崇高的评价,就因为她生育了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她沾了儿子的光。

  当年杨吉砮许婚也好,后来纳林布禄把妹妹嫁给弩尔哈齐也好,都是从叶赫本部落的切身利害和安全考虑的。作为大舅哥的纳林布禄并没有与妹夫弩尔哈齐搞好关系,更没有与建州建立长久牢固的政治和军事联盟。两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政治摩擦,纳林布禄甚至曾向建州提出过土地要求,遭到了弩尔哈齐的断然拒绝。最严重的冲突就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纳林布禄纠集九部军队,联合进攻建州。在这场战役中,纳林布禄的堂兄布寨被杀死,纳林布禄被吓昏。当叶赫部向建州索要布寨的尸体时,弩尔哈齐命将其尸体分为两半,只归还一半,致使两部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鸿沟越来越深。

  性格内向的孟古嫁给弩尔哈齐以后,活得很累,她与其他多个女人共事一夫,每天周旋其间,免不了要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和摩擦。加上自己的娘家与夫君争斗不断,有苦不能说,有委屈无处诉,只能憋在心里,心情长期压抑,在夫君面前还要强装笑颜,时间长了难免要生病。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以后,她虽然取得了大妃的地位,可是没过几年舒心日子,比她年轻十五岁的阿巴亥又来到了她们中间。阿巴亥不仅比孟古更漂亮,而且风流俏丽,聪明伶俐,更招人喜爱,弩尔哈齐自然要把更多的情和爱用到阿巴亥的身上,这必然会使孟古感到冷落和失意。尽管孟古“气度宽和”,但醋意和嫉妒这种女人的天性,又使孟古备受折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孟古终于病倒了,这一病就不轻,卧床不起。重病在身的孟古非常想念分别多年的母亲,想与母亲最后见上一面。尽管这时建州与叶赫部的关系势同水火,但是弩尔哈齐还是答应了爱妻孟古的要求,立刻派使臣到叶赫部去接岳母。早已把弩尔哈齐恨得牙根发麻的纳林布禄一见建州的使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不顾妹妹的感情,断然拒绝母亲去建州看妹妹。只派了管家南太前往探看。弩尔哈齐勃然大怒,严厉谴责纳林布禄不仁不义,很快地就把南太打发走了。孟古不仅未能见到母亲,反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因此她既恼火又伤心,病情更加重了,没几天孟古就带着深深的伤感和无奈,带着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带着对丈夫和儿子的留恋,在九月二十七日撒手人寰,年仅二十九岁。

  弩尔哈齐对于孟古的早逝十分悲痛,为她隆重治丧,让四个使女为孟古殉葬,宰杀牛马各一百头用来祭祀。为了表达对爱妻的悼念,弩尔哈齐从孟古死的那一天起,不吃荤,不饮酒达一个多月。弩尔哈齐为了让爱妻多陪伴自己,舍不得过早地将陪伴自己十五年之久的妻子入葬,于是将孟古的灵柩停在院内,三年后才葬在赫图阿拉的尼雅满山冈。为了发泄对纳林布禄不让其母见女儿的愤怒,就在孟古死后的第一百零一天(万历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弩尔哈齐发大兵攻打叶赫,建州兵连陷叶赫二城,夺七寨,俘获二千人而回。

  孟古死后的第十五年即天命四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弩尔哈齐率大军攻克叶赫东、西二城,叶赫部灭亡。

  《满洲实录》上太祖灭叶赫图

  弩尔哈齐胸怀大志,多谋善战,他的统一东北的大业如日中天。就在孟古死后的十三年(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弩尔哈齐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政权,以赫图阿拉为都城,建元天命。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接连攻占了沈阳和辽阳。随后又将都城迁到辽阳。第二年在辽阳旧城东五里的太子河畔建筑新城,营建宫室,命名为“东京”,不久将宫眷迁到东京。为了祭祖方便,在东京城东北四里的杨鲁山上营建东京陵。天命九年(1624年)三月,东京陵落成。四月初一日,弩尔哈齐命族弟铎弼、王善、贝和齐前往赫图阿拉,将祖父觉昌安夫妇、父亲塔克世夫妇、妻子富察氏与孟古、长子褚英,以及伯父礼敦、弟弟穆尔哈齐与舒尔哈齐、叔父塔察篇古的长子祜尔哈齐的骨灰迁到东京陵安葬。当这些人的灵柩即将到达东京陵时,弩尔哈齐率诸王大臣、贝勒及兵丁出城二十里迎接。弩尔哈齐举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迎灵礼。弩尔哈齐率诸王大臣、贝勒和所有士兵个个顶盔贯甲,持弓佩刀,列阵以待。在远方树立了一排排的草人,代表明军。弩尔哈齐一声令下,众炮齐发,喊杀声震天。八旗兵丁举刀持枪,呼喊着冲向前去,纷纷砍倒草人,夺得对方阵地,寓意以夺取沈阳、辽阳的巨大胜利迎接先祖和亲人,同时也是对八旗兵丁的极大鼓舞。这场迎灵礼结束以后,弩尔哈齐率诸王大臣、贝勒和兵丁跪伏在道旁,迎接灵柩。灵柩过后,他们才起身在后随行。待灵柩奉安在山陵大殿以后,设太牢,焚楮帛,奠酒,读祝文,行礼祭祀。

  两年后,弩尔哈齐离开了人世,孟古生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皇太极在沈阳城东郊的石嘴头山为父亲营建福陵,建成后,于天聪三年(1629年)将母亲孟古从东京陵迁到沈阳,于同年二月十三日与弩尔哈齐一起葬入了福陵。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登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次日,皇太极追谥其生母孟古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成天育圣武皇后”,简称“孝慈武皇后”或“孝慈皇后”。孟古是清朝第一位得到皇后称号的女人。

  福陵隆恩门

  福陵宝顶

  弩尔哈齐有四位大妃,为什么只将孟古一个人追尊为皇后?特别是第一位大妃佟佳氏是弩尔哈齐的结发之妻,竟然没有被追尊为皇后,似乎有失公允。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初七日,孝慈武皇后神牌升祔北京太庙。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十二日改尊弩尔哈齐为“太祖高皇帝”,所以在第二天将孟古的谥号也随着改为“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初二日为孟古的谥号加上“仁徽”二字。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十一日为孟古的谥号加上“懿德”二字。清朝的谥法规定皇后的谥号字数不能超过十六个字。乾隆元年为孟古的谥号加上“懿德”二字以后已达十六个字,所以后世就不再加谥。孟古的谥号全称是: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其中的“高”字是弩尔哈齐的庙谥,不能计在十六个字之内。

  唯一殉死的大妃阿巴亥

  清初,皇帝的婚姻大都带有政治色彩,政治婚姻较多,这是值得理解的,也是正常的。

  弩尔哈齐虽然被他的子孙尊为太祖高皇帝,实际上他生前并没有当过皇帝,但他创建了后金政权,登上了汗位。由于没有称帝,所以也就没有建立后妃制度,正妻只称福晋(前期多称福金,后来改称福晋),妾称小福晋。后世书籍中称正妻福晋为大妃。这里所介绍的大妃阿巴亥是弩尔哈齐的第四任大妃,她深受弩尔哈齐的宠爱,为弩尔哈齐生育了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三位能征惯战的著名将领,但她的人生旅途却坎坷多难,最后竟落得了被逼殉死、死后不知葬于何处、无祭享的悲惨下场。

  第一次当政治的牺牲品:十二岁出嫁

  阿巴亥是女真乌喇部首领满泰的女儿,布占泰的侄女,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叶赫、乌喇等九部联合进攻建州,结果被弩尔哈齐打得大败,九部皆元气大伤。乌喇部的首领布占泰被俘,三年后才被释放。布占泰尝到了弩尔哈齐的厉害,不敢再与建州作对。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弩尔哈齐毫不费力地灭了哈达部。唇亡齿寒,哈达部的灭亡,更使布占泰心惊肉跳。他深知弩尔哈齐雄心勃勃,早有吞并各部的野心,为保住乌喇,他决定将兄长满泰(此时已死)的刚十二岁的女儿阿巴亥嫁给弩尔哈齐为妻。同月稍晚,布占泰亲自送阿巴亥到建州,与弩尔哈齐成婚。当时弩尔哈齐已四十三岁,且已有了六七位妻妾。

  幼小的阿巴亥不仅丰姿绰约,而且颇有机变。成婚后,很快就获得了弩尔哈齐的宠爱。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大妃叶赫那拉·孟古(皇太极之母,后来被追谥为孝慈高皇后)病逝,弩尔哈齐随即立阿巴亥为大妃。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巴亥为弩尔哈齐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生下了第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又生下了第十五子多铎。阿巴亥生的这三个儿子,弩尔哈齐皆爱若珍宝,将作为后金根本的八旗军队中的三旗交给他们分别掌管。

  第二次当政治的牺牲品:失宠遭休弃

  正当阿巴亥受宠有加,春风得意之时,天命五年(1628年)三月,一场横祸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使她从尊贵的巅峰,一下子

  《太祖实录》关于布占泰送侄女阿巴亥嫁弩尔哈齐的记载

  跌到了悲惨的低谷。从表面来看,一件偶然的小事竟变成了阿巴亥悲剧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初十日,弩尔哈齐的两个贴身侍女纳扎和秦太吵架。纳扎骂秦太淫荡,与浓库通奸。秦太反口问纳扎:“我与浓库通奸于何处?奸后给与何物?你与巴克什(满语,指学者)达海通奸是实,曾与以蓝布二疋。”弩尔哈齐的小福晋(也有称小妃或庶妃的)代音察听到了她俩的对骂后,于三月二十五日将二婢口角的事告发了。弩尔哈齐对这件事十分重视,立命大臣调查审理。结果证实,纳扎确实与达海通奸,并经大妃允许,将二疋翠蓝布送给了达海。

  当时严格规定:所有福晋,若不经汗的同意而给其他女人一庹(量词,为成人平伸两臂,两手间的距离)布、一块缎子,就是欺骗丈夫,如果是给男人,那就被认为是倾心于那个汉子。大妃私下允许纳扎将二疋翠蓝布给达海,明显是违反了禁令。

  弩尔哈齐非常气恼,立命将纳扎处死。本想也将达海处死,但考虑到达海精通汉文汉语,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从宽免死,用铁链子将他锁在木墩上拘押起来。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代音察又进一步揭发说:“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与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如此来往,谅有同谋也!福晋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弩尔哈齐听后,立即派四位大臣去调查此事,结果代音察所揭发的全部属实。

  大贝勒就是代善,他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弩尔哈齐的诸子中居长(当时弩尔哈齐长子褚英已死),而且性宽柔,得众心,军功多,权势大。弩尔哈齐曾经说过:“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已预示日后要将汗位传给代善。连朝鲜人写的《建州闻见录》也推测弩尔哈齐死后,“则贵英哥必代其父”,贵英哥即古英巴图鲁代善。问题一涉及代善,一下子就变得敏感和复杂起来了。弩尔哈齐虽然有过上述身后托付幼子和大福晋的表示,可是在他身体尚强健之时,自己的爱妃就与代善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这将他置于何地?再回想每当诸贝勒大臣在他家里宴饮或议事时,阿巴亥便浓妆艳抹,精心打扮,满身满头珠光宝气,当众露面,与大贝勒暗送秋波,眉来眼去的这些情形,更让他妒火中烧,恼怒异常。

  弩尔哈齐毕竟是久经风雨的政治家,他深知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况且自己已有话在先,大妃讨好大贝勒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决定进行冷处理。

  弩尔哈齐没有追究大贝勒代善之罪,而是找借口惩处大妃阿巴亥。他故意扬言要派人去搜查阿巴亥私藏的财物。阿巴亥十分害怕,便急忙将财物分送到各处藏匿,结果这些财物都被搜查了出来。这时弩尔哈齐的一位蒙古福晋趁火打劫,告发大妃阿巴亥在阿济格家的两个柜子里藏有三百疋缎子。还揭发大妃阿巴亥私自给总兵官巴笃礼之二妻一整疋精织青倭缎,以做朝衣;给参将莽阿图之妻一件绸缎朝衣;给村上人许多财物。弩尔哈齐派人去调查,也均属实,于是命人将所藏、所送的缎疋、朝衣、财物全部追回。这时,人赃俱在,于是弩尔哈齐当着众人的面,气愤地说:“该福晋奸诈虚伪,人之邪恶,彼皆有之。我以金珠妆饰尔头尔身,以人所未见之佳缎,供尔服用,予以眷养,尔竟不爱汗夫,蒙我耳目,置我于一边,而勾引他人。不诛之者,可乎?”弩尔哈齐虽然处于盛怒之中,但头脑还是很冷静的。他怎么会舍得将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的阿巴亥处死呢?他转而又十分动情地说:“我若将大福晋处死,我那爱如心肝一样的三子一女将怎样痛哭呢?”于是他决定:不处死大妃,孩子一旦有了病,由她照看,但弩尔哈齐与她分居,将她休弃。

  阿巴亥被休弃,似乎是罪有应得,但仔细分析此事,疑点颇多。两个侍女是在三月初十日吵架的。按照常理,代音察闻知后,马上就应该将此事告诉弩尔哈齐。可是代音察却迟至三月二十五日才告发。对于大妃与大贝勒之间的不正常关系,连众贝勒大臣都不敢告密,为什么毫无权势的代音察却敢揭发?为什么长期生活在汗王宫内的代音察对大妃送食物给两位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四贝勒受而不食的事知道得如此清楚?有学者认为,这一切都缘于权力之争,是四贝勒皇太极耍的一个政治大阴谋。是他指使代音察告密,目的是想通过制造和宣扬大妃与大贝勒代善的桃色事件,激怒弩尔哈齐,离间弩尔哈齐与代善的父子关系,使代善名誉扫地,动摇他的汗位继承人的地位,为自己谋得汗位扫除最大障碍。

  当时,弩尔哈齐诸子侄中最有实力的是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二贝勒阿敏是弩尔哈齐的侄子,关系远了一层,而且其父舒尔哈齐因罪被圈禁至死,阿敏本人也犯过大过,虽有军功,但已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有勇无谋,生性鲁莽,曾亲弑其母,口碑很差,只能做统兵大将,不能做一国之君,因此汗位也没有他的分儿;那么只剩下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有继承汗位的条件。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无论从声望还是实力等方面比较,皇太极都处于劣势。代善在褚英死后是事实上的长兄。他英勇善战,军功赫赫,领有两红旗,其军事实力与汗王旗鼓相当而远胜于其他贝勒。而且代善性情宽厚,深得人心,受到众人的拥戴。他深受汗父的信任和重用,弩尔哈齐经常让他协助自己处理军国政事。弩尔哈齐对代善的倚重和偏爱有目共睹,将来把汗位传给代善已是公开的秘密。天命五年,弩尔哈齐已经六十二岁,年事渐高,代善坐到汗王的宝座上已指日可待。相形之下,皇太极只领一旗,在四大贝勒中排末位。他严厉冷酷,为人忌惮,人际关系不很好。公平竞争的话,皇太极无论如何也不是代善的对手。所以皇太极只有靠非常手段才能取胜。他通过指使人揭发大妃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的难以说清道明的“隐私”,将这一桃色事件在满族中曝光,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使大妃阿巴亥遭到惩处,又让大贝勒代善在诸王贝勒中声名狼藉,威望大降。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虽然弩尔哈齐对代善未予治罪,但代善的名誉也大受损伤,汗位继承人的地位也已动摇,后来又由于代善未能妥善处理好后妻和前妻所生之子的关系,他的威信扫地,逐渐失去了弩尔哈齐对他的信任和希望。

  总之,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皇太极是胜利者,代善是失败者,弩尔哈齐是被利用者,而阿巴亥则再一次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但清史界也有人认为,天命五年被告发偷藏财物、与大贝勒有私情而遭休弃的大妃是富察氏,并非阿巴亥。这便又引起了一桩公案。

  认为偷藏财物并与代善有私情者不是阿巴亥,而是富察氏的理由是:

  一、富察氏是弩尔哈齐的第二任大妃,在《满洲实录》里明文称之为衮代皇后(衮代是富察氏的名字)。据《世祖实录》载,顺治元年(1644年)二月,“以大妃博尔济锦氏祔葬福陵,改葬妃富察氏于陵外,以富察氏在太祖时获罪赐死故也”。

  二、可信度很高的由唐邦治著的《清皇室四谱》,明确记载“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大归”的是富察·衮代。

  三、赵光贤教授在《清初诸王争国记》(1943年《辅仁学志》第十二卷一、二合期)中也认为窃藏金帛而获罪的是富察氏。

  四、《清史稿》后妃传部分也记道:“天命五年,妃得罪,死。”

  五、天命五年三月,弩尔哈齐在处理大妃私藏私送财物、与代善有私情的案子时,以大妃有三子一女无人照看而免于处死大妃。而富察氏所生的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如果加上弩尔哈齐的第十六子费扬古,正好是三子一女。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徐先生的书都买了,推荐给喜欢清史的朋友。

评分

书不错,介绍了不少地宫情况,特别是一些亲王墓的

评分

发货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有点贵,薄薄的两本,但是对内容很感兴趣

评分

正好搞活动,买来蛮划算。书里有些情节是主观推断的,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纠正了自己看电视得来的一些八卦知识

评分

京东的物流特别快,第二天就可以收到,包装很好没有褶皱!每次都很满意!

评分

清皇陵地宫充满神秘,此书会为其解答

评分

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京东发货速度没的说,质量也很好,是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