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中学历史年表系列:无敌用年表读通世界史 [History of the World]

无敌中学历史年表系列:无敌用年表读通世界史 [History of the Worl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勇 著
图书标签:
  • 世界史
  • 历史
  • 年表
  • 通史
  • 中学
  • 学习
  • 教育
  • 考研
  • 自学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0814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97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无敌中学历史年表系列
外文名称:History of the Worl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时经事纬,世界历史一读就通!以时间为经,把握历史脉络;以事件为纬,领略过往风云。编年纪事两相宜,你案头必备的历史工具书。

内容简介

  《无敌中学历史年表系列:无敌用年表读通世界史》上起远古,下迄当今,依世纪分十八章。公历年表标记年代,精要世事记录历史,揽时代兴衰,看世界变迁。五百余条世界重要历史事件始末叙述,政争、改革、战役、变乱,解前因后果,析来龙去脉。纵观万年时空,品评大千世界,时间与事件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用一本年表读通世界史。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公元前3500年
远古~B.C.3500
森林古猿
海德堡人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王政时代”
爪哇人
母系氏族公社
铜石并用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3500年~前11世纪
B.C.3500~B.C.1000
古巴比伦城建立
狮身人面像落成
克里特文明
特洛伊战争
哈拉巴文化
《汉谟拉比法典》问世
铁列平改革

第三章 公元前10~前6世纪
B.C.999~B.C.500
荷马时代
梭伦改革
波斯帝国的崛起
大流士改革
亚述帝国征服西亚
巴比伦之囚
佛教的创立

第四章 公元前5~前3世纪
B.C.499~B.C.200
希波战争爆发
智者学派
马其顿王国扩张
布匿战争爆发
伯利克里改革
伯罗奔尼撒战争
阿育王统治印度

第五章 公元前2~前1世纪
B.C.199~B.C.1
罗马奴隶制大发展
斯巴达克起义
“后三头”结盟
屋大维改革
格拉古兄弟改革
“前三头”结盟
罗马帝国建立

第六章 公元1~2世纪
A.D.元年~A.D.199
提比略统治罗马
基督教的产生
匈奴西迁
第二次犹太战争
罗马使者访问东汉
庞培古城毁灭
罗马出现《万民法》

第七章 公元3~4世纪
A.D.200~A.D.399
3世纪危机
罗马波斯战争
……
第八章 公元5~6世纪
第九章 公元7~8世纪
第十章 公元9~10世纪
第十一章 公元11~12世纪
第十二章 公元13~14世纪
第十三章 公元15~16世纪
第十四章 公元17世纪
第十五章 公元18世纪
第十六章 公元19世纪
第十七章 公元20世纪(上)
第十八章 公元20世纪(下)

精彩书摘

  格拉古兄弟改革
  公元前2世纪,罗马平民争取土地的运动风起云涌,统治阶级的部分人对此深为忧虑,出现了温和的改革派。公元前133年,贵族出身的格拉占当选为保民官,他提出了旨在恢复公民小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法案。法案规定,每一家贵族占有的土地不得超过250公顷,超过部分交还国库,然后分成小块土地交给下层平民使用。格拉古当了10年保民官,后来遭到反对派暗杀。但改革事业没有终止,公元前122年,他的弟弟当选为保民官,继续进行改革。小格拉古制定了《粮食法》,规定从国库中拿出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贫困的居民。他还制定了《殖民法》和《公民权法》,以开辟殖民地作为土地法实施的保障。小格拉古的改革法案也触犯了大贵族的利益,改革最终失败了,但它冲击了豪门贵族的统治,提出了罗马国家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促进了罗马社会的发展。
  马略军事改革
  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以后,贵族派和民主派的斗争愈演愈烈。贵族派以元老为首,民主派则以骑士代表人物为领导,以失地、破产公民为主。公元前107年,军人出身的马略当选为执政官,进行了军事改革,以提高民主派的地位。他改变过去的征兵制,实行募兵制。规定凡自由民不论财产条件,自愿报名者均可应募入伍。入伍规定服役期为16年,退伍后给予土地。马略注重军事训练,在士兵中维持严格的纪律和训练,规定重步兵使用投枪,增加r军事机械和工兵部队。马略还改革了军队的组织和战术,使用心得战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政治有重大影响。职业化的军队长期追随统帅,统帅也依仗军队而权势日高,可以左右政局。职业军后来成为军事统帅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为他们建立军事独裁铺平道路,从而在与贵族派的权力斗争中形成优势。
  同盟者战争
  在罗马共和国长期的征服战争中,其很多殖民地都获得了公民权,但近在咫尺的意大利却被作为同盟者而不享有公民权,地位逐渐下降。意大利同盟者争取公民权多年都未获成功,于是他们愤然拿起武器,发动了同盟者战争。在发动战争之前,他们进行了周密准备。公元前91年,战争爆发后短短的几个月里,起义的人数就发展到10万余人。起义的同盟者建立了联盟共和国,选定了首都,并按照罗马国家的模式,设立了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等;还发行了货币,货币上有公牛掀翻母狼的图案,象征着同盟者要推翻罗马统治者。罗马征集了18个军团进行镇压,一些著名将领如马略、苏拉等披挂上阵。经过三年的战争,同盟者失败了,战争宣告结束。不过,同盟者虽然在战场上被罗马人打败,但罗马人也被意大利同盟者巨大的战斗勇气震慑,为防止类似事情发生,他们给予同盟者公民权,意大利人实现了战争的目的。
  ……

前言/序言


史诗回响:文明的脉络与人性的交织 一本超越时空的叙事,探索人类文明的跌宕起伏,聚焦于那些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转折点。 本书并非简单的年代罗列,而是一幅宏大而精微的画卷,它旨在揭示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思想的碰撞、帝国的兴衰,以及普通人在巨大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我们深入探索文明的源头,追溯思想的萌芽,剖析权力结构的演变,并以审慎的目光审视技术革新如何彻底重塑人类的生存方式和认知边界。 第一编:起源的低语与最初的辉煌 (约公元前 40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聚焦: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尼罗河的馈赠、印度河流域的谜团与华夏文明的曙光。 这一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人类定居、农业革命的成果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催生出最早的国家形态。重点剖析文字系统的发明如何成为知识积累和复杂社会治理的基石。 两河流域的法律与神谕: 考察汉谟拉比法典的社会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集,更是早期社会契约精神的雏形。探讨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政治与宗教信仰如何相互依存,构建起早期神权政治的架构。 法老的永恒追求: 埃及的太阳崇拜、金字塔的建造技术及其背后的组织能力,展现了一种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模式如何维持数千年稳定。我们将讨论《亡灵书》所揭示的古埃及人对永生的理解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轴心时代的前夜: 东方,黄河流域的夏商周三代更迭,宗法制度与“天命观”的形成,奠定了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基调。西方,爱琴海文明的兴衰,为后来的希腊城邦提供了隐秘的文化资源。 核心议题: 早期文明如何解决资源分配、社会分工和权力合法性的问题。 第二编:轴心时代的思想风暴与古典帝国的兴衰 (约公元前 500 年 - 公元 500 年) 聚焦:哲学的觉醒、帝国的扩张与跨大陆的交流网络的初现。 这是人类精神世界爆发性增长的时代。我们不再满足于神祇的解释,开始追问“我是谁?”“我应该如何生活?” 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的拷问: 深入剖析古希腊民主的局限性(如奴隶制和女性的排斥),及其对理性思维和逻辑辩论的贡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如何成为西方知识传统的源头。 罗马的征服与治理: 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型,分析罗马法、工程学(如渡槽和道路系统)如何成为维系庞大领土的“软硬实力”。探究罗马化(Romanization)过程中的文化同化与抵抗。 东方智慧的并峙: 在地中海世界经历剧变的同时,孔子对“仁”与“礼”的强调,老子对“道”的阐释,以及佛教在印度诞生并开始向外传播,提供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社会秩序和个人解脱之道。 核心议题: 轴心时代思想体系的普适性与局限性;大型帝国在维持文化多样性与政治统一性之间的平衡艺术。 第三编:信仰的扩张与“黑暗时代”的重构 (约公元 500 年 - 公元 1450 年) 聚焦:三大宗教的鼎盛、区域性王国的崛起与全球贸易的萌芽。 古典帝国的瓦解并未导致文明的终结,而是催生了新的、更具渗透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教信仰体系和地方封建势力。 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代: 考察七世纪兴起的伊斯兰教如何迅速整合中东、北非乃至西班牙,建立起一个横跨三大洲的知识与商业网络。巴格达的智慧宫殿对古典文献的保存与发展,对代数、医学和天文学的贡献。 拜占庭的坚守与欧洲的封建化: 探讨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遗产的继承者,如何在中东的压力下维持了东欧的基督教文化核心。西欧则在查理曼帝国解体后,形成了以庄园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结构。 宋元的革新与扩张: 中国(宋代)在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技术的突破,展示了前工业化时代的最高成就。同时,蒙古帝国的短暂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欧亚大陆的物资、技术和瘟疫的交流。 核心议题: 宗教在政治整合、文化认同和日常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区域性文明如何在权力真空期进行自我重塑。 第四编:地理大发现与全球连接的开端 (约公元 1450 年 - 公元 1750 年) 聚焦:航海技术的革命、新旧世界的碰撞与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文艺复兴点燃了对人类自身潜能的重新认识,而远洋航行的技术突破,则彻底打破了传统世界的地理限制。 知识的复兴与宗教的裂痕: 探讨人文主义如何挑战神学霸权,以及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如何永久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和个人信仰模式。印刷术在传播新思想中的革命性作用。 美洲的悲剧与财富的转移: 哥伦布抵达新大陆后,欧洲的扩张如何导致了美洲原住民文明(阿兹特克、印加)的毁灭。探讨“哥伦布交换”对全球生态、物种分布和人口构成的颠覆性影响。 绝对君主制的巅峰与重商主义: 从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到彼得大帝的改革,欧洲国家如何通过建立强大的常备军和官僚机构,向内集中权力,向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累初始资本。 核心议题: 扩张的动力(财富、信仰、荣耀)如何重塑全球力量平衡;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殖民优势。 第五编:理性、革命与工业的巨响 (约公元 1750 年 - 公元 1914 年) 聚焦:启蒙运动的理想、政治革命的浪潮与工厂时代的生产力爆炸。 这一时期是人类对自身能力产生空前信心的时代,理性被视为解决一切社会和政治问题的钥匙。 启蒙思想与国家重塑: 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理论如何直接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探讨“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概念如何成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石。 工业革命的“双刃剑”: 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生产力,导致了大规模城市化、工厂制度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人阶级困境和社会不平等加剧。 帝国主义的新形态: 工业革命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驱动了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地区的进一步瓜分。对“科学种族主义”的辨析及其为殖民扩张提供的理论支撑。 核心议题: 理性思想在实践中如何被滥用或扭曲;生产力飞跃对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六编: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约公元 1914 年 - 至今) 聚焦:意识形态的冲突、技术的极限应用与全球化的加速。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冲突最为剧烈、技术进步最为迅猛的时期,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检验了人类的道德底线。 壕沟里的幻灭: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终结了“美好年代”的乐观主义,催生了对现代战争的全新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内在缺陷及其对后续冲突的埋伏。 极权的挑战与冷战的格局: 探讨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兴起,它们对个人自由的彻底压制,以及二战后美苏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对世界的长期划分。核武器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伦理的根本性冲击。 去殖民化与全球南方: 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探讨新独立国家在冷战背景下面临的发展困境与身份构建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来临: 从晶体管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如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重塑了文化传播的模式,并带来了新的地缘政治和隐私挑战。 核心议题: 现代技术(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人类道德责任的矛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与跨国界问题的博弈。 --- 本书力求以宏大的视角,穿透事件的表象,揭示隐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驱动人类行为的共同动机——对生存、意义、秩序和进步的永恒追求。我们相信,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是理解我们自身处境的唯一途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字体选择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关键信息上进行了有力的突出。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会穿插一些非常具有洞察力的评论和背景介绍。这些小插曲,如同给冰冷的历史数据注入了灵魂,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常常会因为一个有趣的细节而停下来,查阅更多的资料,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一本能够激发我学习热情的历史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视觉冲击力,让我一眼就觉得它与众不同。我一直对历史有一种莫名的执着,但传统的历史书读起来总是枯燥乏味,仿佛在啃一块干巴巴的石头。自从拿起这本“无敌中学历史年表系列”,我才发现历史原来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它不是那种堆砌名词和事件的流水账,而是通过精巧的年表编排,将那些看似零散的历史碎片完美地串联起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在迷宫中找到了出口,整个世界的历史脉络在眼前清晰地展开。尤其是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描述得入木三分,让我这个历史小白也能轻松掌握其中的精髓。

评分

老实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毕竟市面上的历史年表很多都徒有其表。然而,这本书的严谨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从古代文明的萌芽到近现代的全球格局变迁,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标注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让人读起来心安理得。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有趣”而牺牲准确性的作品,而是在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对于想要系统梳理世界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藏。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时间线极其不敏感的人,以前看历史总是一团浆糊,什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我脑子里就是一堆标签,根本分不清先后次序。但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事件”,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思维导图,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的时间轴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探索的乐趣。我发现,很多我原来以为是独立发生的事件,其实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立体感”。以往的历史年表都是平面的,告诉你“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而这本书则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剧场。它不仅仅记录了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带来了什么影响”。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不再满足于表层的知识记忆,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历史背后的驱动力。对于我这样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真正的很不錯太棒了

评分

好书,物流快,非常及时。

评分

全五星好评!!

评分

这本书确实不错,很好的课外读物

评分

总结的条理分明,简单实用。

评分

用年表方式了解历史还是不错的,字略小

评分

初中8年级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评分

很好的东西啊

评分

好好好好不错孩子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