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商业三部曲 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

冯仑商业三部曲 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仑 著
图书标签:
  • 冯仑
  • 商业思维
  • 创业
  • 管理
  • 房地产
  • 中国经济
  • 商业模式
  • 个人成长
  • 投资
  • 实战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0089
版次:2
商品编码:12028979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24
字数:32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冯仑商业三部曲第二部,百万级商业畅销书

阐述公司时代的商业理念,畅谈企业战略与治理

热议价值公平、财富传承、人生追求、宏观政策,分享经营心得与智慧

马云、柳传志、张维迎、吴晓波一致推荐


★ 系统阐述经营理念

如何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房地产如何让空间更有价值
追求物欲的时代,做环保和公益意义何在
如何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



★ 揭示企业治理的核心

组织应该是集权,还是放权

董事会如何分配权力
泡女明星的死亡定律
为何董事长要做别人不做的事


★ 总结民营企业的作用

有效地进行市场资源的配置

创造出一种更高效的经济制度,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断回馈社会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新型商业文明的建立


★ 完整结集“冯仑商业三部曲”

《野蛮生长》《理想丰满》《岁月凶猛》同步推出,精装典藏

《野蛮生长》记录拓荒时代的商业实践

《理想丰满》阐述公司时代的商业理念

《岁月凶猛》探索未来时代的商业本质

一部中国现代商业百科,商业人生必备指南

新作暹罗猫主题插图,生动诠释冯氏金句!


内容简介

《理想丰满》,冯仑商业思想力作,阐述企业的运作核心和战略,畅谈理想、公司治理、企业价值观,热议价值公平、宏观环境、财富传承、人生追求,讨论民营企业的作用以及与体制的摩擦,披露中国企业慈善之路的重要性、曲折与进展,是一部鲜活的MBA教科书。

作者简介

冯仑,企业家中的思想家、商界老水手、万通集团创始人。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央党校、社科院,法学博士。对民营经济、房地产、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研究。

以杰出的经营实践、深邃的洞察、有趣的表达,形成独具魅力的商业IP。其作品“冯仑商业三部曲”《野蛮生长》《理想丰满》《岁月凶猛》直指商业本质,意味隽永,引领潮流。


精彩书评

★ 他的理想真的很丰满,我记着这个:把理想当中药吃,效果看坚持!

——马云

★冯仑做人通透,见解独到,经商也很大气、纯净。冯言冯语,有情有性,无忌无讳,见仁见智。

——柳传志

★ 能用诙谐、幽默、感性的语言表达深邃思想的人并不多,冯仑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商界思想家”这个头衔,冯仑当之无愧!

——张维迎

★ 冯仑先生是中国企业界的“段子派”掌门,该派坚信所有的商业真相和管理智慧都在“段子”里。读冯仑的文字,总是能从那些生动、古怪或好笑的“段子”里悟出一个两个道理来。

——吴晓波


目录

01 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愿景和价值观加起来叫理想 _ 8

理想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_ 18

做好人就是买单,做坏人就是抢劫 _ 25

墙上的美人与炕上的媳妇 _ 29

理想不能改变,过程可以妥协 _ 34

02 公平:心理差距与绝对差距

起点公平就是机会均等 _ 40

结果公平等于普遍的平均加极端的特权 _ 43

官二代,富二代 _ 47

追求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 _ 52

社会公平比经济公平更重要 _ 58

程序正义比实质正义更重要 _ 61

制度做好,结果一定是道德上公平 _ 63

03 慈善出于道德,公益考验组织效率

慈善公益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_ 68

道德与理性 _ 72

捐款是源,花钱是流 _ 76

公益组织的治理:独立、透明与专业 _ 83

貌离神合:公司做公益的理想境界 _ 87

04 董事会:不是权力机构,而是决策中心

万通故事 _ 92

雄起的秘密 _ 97

中军的错愕 _ 102

橡皮图章与名人俱乐部 _ 107

规则内的规则 _ 113

05 董事长:角色演变与职责定位

从虚到实再到半虚半实 _ 122

经验、逻辑和直觉 _ 128

嫁给不同的人,命运绝对不同 _ 134

做别人不做的事 _ 140

从科级干部到大国总统 _ 142

06 房地产:让空间更有价值

规律1:三段式发展 _ 148

规律2:从下游到上游的演进 _ 156

空间价值的创造比地段更重要 _ 165

如何让钱对我们低头 _ 170

眼观六路,耳听四方 _ 174

住宅问题:青春痘还是疾病? _ 179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_ 186

住宅公司的黄金率 _ 193

商用不动产的美国模式 _ 198

07 立体城市:城市化疾病的药方

遥远的故事 _ 210

没有边界的城市 _ 212

摊大饼,还是摞小饼 _ 218

买得起、住得惯的城市 _ 225

08 中国中心:把梦想变成现实

虽死犹生 _ 230

梦想首先得说出来,才能最终做出来 _ 233

主流、双向、高端 _ 237

近朱者赤 _ 247

09商会:传承与发展

商人会馆与行会 _ 254

工商联与官办商会 _ 261

民间商会 _ 263

浙江商会与陕西商会 _ 267

10 绿贞操:环境的道德问题

让地球舒服还是让人舒服 _ 276

要贞操,就得忍受不舒服 _ 282

标配与顶配 _ 288

价值观与组织 _ 292

11 旅行:行走中的观察与反思

没有恐怖的恐怖主义 _ 297

人果真是禽兽不如 _ 307

大胆说话,越说胆子越大 _ 309

没有方向是最大的恐惧 _ 312

12 男人:创造与征服

动物性与社会性 _ 322

纸做的爱情 _ 324

精子与财富传承 _ 327

泡女明星的“死亡定律” _ 331

13台湾(上):公权力小,私权利大

权利保障 _ 336

价值观相同 _ 341

经济富裕 _ 346

公权力被关进笼子 _ 348

领袖和政策“市场化” _ 352

选举让“人民最大” _ 359

选举就是一场热闹有序的运动会 _ 362

14 台湾(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两岸抗日电影的“大不同” _ 374

匹夫兴亡,天下有责 _ 375

是非去了,留下的是人性 _ 378

大叙事与小话题 _ 379

民主是一个慢撒气的过程 _ 382

哪个效率更高 _ 387

15 传承:终结历史,开启未来

富人的财富早晚是大家的,不必仇富 _ 397

时代环境变化导致永远不可能复制自己 _ 405

制度传承与系统有效 _ 410

终结者还是开启者 _ 413


精彩书摘


成为墓地里埋葬的最有钱的人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夜半上床时,对自己说:“你做了些了不起的事情。”这对我很重要。

——史蒂夫·乔布斯

愿景和价值观加起来叫理想

什么是理想?我想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理想是心中的愿景,也叫梦想、规划、憧憬,总之是对美好未来的描述。现在MBA课堂上把这叫愿景,而之前我们叫它梦想,或者用最朴素的表达方式:长大以后干什么。我在读商学院时,老师总让我们把愿景和规划、理想分清楚。在我看来其实分不清楚。老师讲愿景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也没有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计划,此时的愿景就是一个梦,很虚。对于理想,你还可以稍微画张蓝图,而关于计划、规划,则可以有更具体的路线图。做学术的人喜欢用“愿景”这个词,但我更喜欢用“理想”。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想是梦想,是方向,实际上就是未来的某一件事,比如小朋友说长大了要当工程师、当警察、当明星,很具体。谈理想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梦,要能用这个梦每天激励自己,然后自己挺高兴,开始有干劲。我记得法国有一位思想家傅立叶,他的梦想是要创造一个未来新社会。他怕自己睡懒觉,就让仆人每天在他该起床的时候说“该起床了,伟大的理想正在召唤你”。他每天用这件事激励自己,所以每天他都特兴奋。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每天一睁眼也老想这句话。有朋友问:你20多年来每天睡那么晚、起那么早,还这么兴奋,你怎么有那么大的干劲呢?其实,这就是理想在发力,它会让你觉得生命有意义。

虽然理想可以让你兴奋,但它说起来比较抽象。2011年5月份,我中学时的班主任苏老师去世,我给她写了副挽联,上联是“一日可为师,况曾苦雨凄风下,孤灯残喘,诉说兴亡,托孤大义,七尺男儿要报国”,下联是“三生难唤回,只求劫波渡尽时,拾家重聚,教鞭再握,含饴弄孙,六旬慈颜又重生”。这位苏老师,是在我十几岁形成理想最关键时带的我,对我影响很大。我当时说要改造中国,实际上就跟这位老师有关,我跟她的关系基本上是“苦雨凄风下”,昏黄的灯光,下着雨,她心脏有问题,躺在床上,气息微弱地给我讲家国,讲她家族的历史,对我触动很大,从那以后我决定要折腾。

而现阶段,我的理想就是要创造有价值的空间,我每天多工作一点,让我们的写字楼做得更好一点、租金更高一点,这就有价值。决定做立体城市时,我觉得我在地球上矗起这样的城市,让住在里面的人更便捷、更环保、更幸福,我这生命就挺有意义。虽然立体城市还不能马上矗立在我眼前,每天我走它也走,我一直都没有接近它,可它老在前边吸引我,于是我就特有干劲;偶尔回头看,发现已经在寻梦的路上走出了相当远的距离。

要想寻梦,心中就要有理想,在每个人心中,理想的形态是不同的。比如当年万通六君子之一的王功权,理想对于他实际上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个人生活维度,旷达、真实、善良;另一个是社会维度,民主、法制、人权。他在微博里讲得非常多,我了解他是出于真心。商业上的理想,他已厌倦放弃,他现在追求的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的维度,这是表达得比较清晰的理想追求。退出商场,有利于他更好地思考和践行理想。当年我们一起做事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为过程或目标争执,就像我们要做某件事,他认为我们不能因商业利益放弃或失去人生的理想。我有时跟他开玩笑,说吃喝泡妞不影响理想,你不能因坚持理想就什么事都不干了。

同时,你会发现生活中每个有干劲的人,其实他心里都特别有梦想。为什么呢?这缘于理想一个很大的功用,就是自我激励。我在听马云的演讲时常常想:这个才100斤的肉身,哪儿来这么大的能量呢?他说,他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按照这个目标每天向前冲,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尽管理想可以激励人,可实现理想的过程通常比较苦。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对此我有两个看法。第一,我不太把压力和辛苦当回事。每个世界冠军都说自己训练辛苦,这有什么意义?本来就是该做的事情,这相当于我老开的那个玩笑,说人是带着生殖器乱跑,为什么?因为出门就得带,这是必然的,老跟别人说苦有什么用,哪个人不苦?另外,苦这事没法借鉴,你是这么苦的,他是那么苦的,都很个体化。所以明知道别人的苦,当自己遇到时还得再苦一遍。有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和功权在精神、理想和发展方面交流得比较多,有天他特别苦恼,半夜两点多给我打电话,当时我在北京,他在海口。我俩一直说到早上七八点,你想想说了多少话?

这事发生在1994年初。能够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说,这是种在现实、理想焦灼中的状态,所以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熬这件事没选择,咕嘟咕嘟地炖着,愣是炖烂了,最后精华的东西留了下来,这是诸如忍耐、坚守、痛苦、无助、兴奋等感觉交织在一起的状态:

比如,遇到债权人突然上门要债时自己真想发狂,为什么?委屈。首先,我们真觉得我们是在认真做事,我们没骗钱。其次,我们没挥霍,也完全没有拿钱去造掉,我们生活上也很节俭,但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有次有个租赁公司的老总,也是我们的朋友,找我们要债,我们一见他就头大,但一直很耐心地跟他解释,后来我突然一下就火了,说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感到特委屈。结果把他吓着了,他说你别生气,我知道你是好人。功权说,我们这不是动机问题,是能力问题,一定会还你的。我们不像有些人欠了钱就躲,第一我们从来不躲,第二会很好地接待,第三跟他们讲道理。后来,我们用这种正气赢得了债权人的理解,甚至是尊重,从而把事情摆平。

还有一次,有人举报说我们以商养政,组织反革命集团。那时我们刚做生意,那人在经济上跟我们有纠纷,后来扯皮时就这么告我们。有个朋友就代表政府来处理我们,当时我们和他还不认识。他看完我们的材料、了解了我们之后,认定我们是好人,有理想,懂自律,一定能成大事,便打算放我们一马,说你们自己去处理,如果处理好了我就不来找你们,处理不好、实在没办法了,我还得来办你们。我们紧急地把事情处理掉了,之后才结交上那个朋友。后来他一直很支持我们,但他永远都说:我决不拿你们一分钱,因为你们是有理想的,你们一定能成功,我看好你们。

最后这个朋友因为别的事情身陷囹圄。有一次下着雨,我在路边车里摇下玻璃车窗,他在司法医院一扇带铁栏杆的窗前站着,我们对看了好一会儿。过了段时间,这个朋友又出来了,我见到了他,他说当年一点都没看错人。有时候,精神上的力量到哪儿都会形成一个气场,感染周围的人。

第二,因为它是梦想,离实现总还有距离,所以会推动你学习。其实理想这件事挺实在也挺实用的,就像我把立体城市当成理想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便买了一堆书回来看,又不断召集团队开会研究,但还觉得不够,便到国外去看。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你会不停地想方设法去学习。有梦想的人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且不拒绝任何新东西。我在十几岁时曾有过很多奇怪的想法,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家,因此就天天看书、琢磨。遇到家长不让通宵达旦地看书,我就在台灯上面罩张报纸偷偷地看,有一次困得睡着了,报纸差点被点着。十三四岁那会儿不懂文言文,但会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往下啃。那时要是没理想,我哪有那么大干劲啊!因为心里头那盏灯点亮了,剩下的事我们就都会做了。

有理想便会自我约束。你要达到目标很难,所有人都跟你竞争,你得放弃很多东西才能继续往前走。理想跟物质之间永远都有矛盾,但这需要个底线。坚持理想需要的所谓物质上的条件就是活着,比如在监狱里,不就是活着吗?有口汤喝,就能在监狱的墙上写很多东西,我到胡志明坐的监狱里看到过。产生理想、追求理想的成本可以是负数。日常生活中所谓物质上的东西不可能阻挡你,因为你总比在监狱里活得好,虽然实际上社会会诱惑你迷失,但不会阻挡你实现理想。就像很多民营企业,多困难啊,但照样能追求理想。跟后来从机关出来下海的人相比,当初我们是从最草根做起来的,处在闲杂人等里,混在社会最底层,所谓最底层,就是鸡鸣狗盗之徒,如逃犯、嫖客、黑势力、小姐等,什么人都有。然后我们从负数做起,借了三万块钱,开始倒腾。

什么能阻挡理想的脚步呢?死亡,这是唯一能阻挡的。只要死亡没有降临,一切都不能阻挡。天下所有奋斗的人都这样,除了死亡,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没有第二个障碍,剩下的都是诱惑,物质条件太好,有个爹就牛,都是诱惑人们迷失理想的外因。


前言/序言

不久前在飞纽约的航班上,我迷迷糊糊地听到前座有两位乘客不停地聊天,好像在谈论某个人。

其中一位说,2001 年9 月11 日,随着两架飞机撞向当时的全球最高大楼—世贸中心,一个世纪的历史由此转折。

两个月后,一位美国的教授正对着一群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讲解世贸重建的规划,被选中的方案要表达的价值观就是自由,所以,其中最高的那栋楼被称为“自由塔”(Freedom Tower)。其中的一个地产商问道:“教授,我们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参与这个重建计划,让中国和美国在重建的过程中更紧密地连接?”教授听完之后很愕然,说:“这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不过我会把这个想法转达给世贸重建的负责人员。”

2002 年的春节刚过,这个地产商果然去了纽约,通过教授见到了世贸重建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在新世贸中心的最顶层建立一个“中国中心”的想法。这个愿望一经提出,就成了一个超常的计划。因为“9·11”事件之后的世贸重建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要在废墟上建100 万平米的写字楼,而且基础设施部分的总造价就要120 亿美元;另一方面,在本次恐怖主义袭击之后,美国政府对重建工作的材料、防火、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之高属全球第一。它的投资力度之大、之难,协调的方面之多,不可想象。

之后,这位地产商飞往纽约将近70 次,直到2016 年,他的“中国中心”才正式在新世贸大厦的第89 楼拉开帷幕。从提出愿望到成为现实,15 年过去了,相关的合同与文件摞起来和成年人一样高,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7 年前,也是这位爷,他发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市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思考能不能借助两岸在体制上的差异,把大陆人引导到台湾去置业?这也变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台湾有诸多针对大陆投资商的限制。

后来,他去了台湾50 多次,经历了马英九时代,又到了蔡英文时代,“万通台北2011”这个坐落在阳明山上的标志性项目才最终实现。之前来过这里的8个地产商都没有成功,所以此山又被称为“八挂山”。但他认为,同样一件事情摆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看法也会不同。比如中国的名模吕燕,在国人看来并不算漂亮,但放到巴黎T 台上就变成了美人。同样建一个度假屋,在大陆人眼里就是好地方,只有台湾人才认为是“八挂山”。这个项目最终的成功,是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大陆人在台湾置业的梦想。

同样是这个地产商,在2009 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有感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的发展模型—“立体城市”。这个模型一经提出,有人很惊异,也有人很赞叹,但更多的人是质疑和嘲讽。因为这个模型是在童话的故乡—丹麦提出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童话。

之后,他又奋不顾身地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先后在廊坊、成都、西安拼命地去实践自己的梦想,然而这次他并不顺利。他受阻于地方政府领导人更替带来的失信、背信和体制障碍,受阻于地方政府在规划、技术、管理方面的指手画脚,也受阻于这个完全创新的模式对资源、技术、团队的巨大考验,受阻于市场的变化。但他仍然百折不挠,一如他在“中国中心”和“台北万通2011”项目上表现出的决心和毅力,坚持着、奋斗着,乐此不疲。

我坐在这两位的后面,睡意全无:这家伙不正是在说我吗?于是,我很好奇地走到两位的面前,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其中一位L 君面露窘相:“刚才瞎侃,别介意啊!不过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看着你的这种折腾,十分钦佩。但为什么放着赚钱的项目不做,偏要花十多年去啃这些硬骨头?难道就是为了理想?”

L 君问我的问题,也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这15 年来我做的这些事情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地产商,但为什么偏要这样?我认为商业本身承载着两方面的使命:一方面是要创造财富,给股东带来回报,这是所有商业组织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家最基本的职责;另一方面,如果同时又能改变一种商业模式,或者创造一种新技术、提供一种新服务,改变人与人(经济与经济)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创造出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有增量的效益(社会效益),那岂不是更好?所以,我一方面要坚持常规的房地产业务,另一方面又要拿出精力来做些兼具社会效益的项目,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因为自己一直带着这个信念去做,15 年下来,就会对如何处理追求理想和快速实现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有不少心得。追求理想还赚了钱,那当然好;如果没有赚到钱,还失去了很多机会,这就成了别人质疑和讥讽的重点。所以当人类权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时,大都选择“跪倒”在现实面前,只有少数人会不停地仰望理想、脚踏实地、持续奔跑。

理想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它的不容易。比如探索太空计划,当火箭升空突然爆炸以后,人们惊愕、恐惧、悲痛,如果就此停住探索的脚步,那么我们至今也不会知道太空是怎么回事儿,一旦当地球遇到毁灭性危机,我们将找不到任何一个栖身之所。所以,美国总统坚定地说,“不能停下来,坚持走下去”。人类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牺牲,才冲破了人类思考的边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理想和现实的投资回报率角度来看,追求理想的投入是可以确定的,但回报究竟如何计算呢?理想既然叫理想,它离现实就很远,你要拿钱去烧、去投资,就要等很长时间。如果做一个行活,拿一块地来炒,三四年就能够赚得盆满钵满。所以,理想的投资回报期一定比普通生意更长。同时,我们追求理想所获取的回报都有“0 或1”的特征,如果理想实现了,就是巨大的回报。阿里巴巴公司在创办的前七八年一直都在烧钱,但现在的投资回报率是传统类项目的几百倍。这就是理想的魅力和价值,也是追求理想所得到的一种回报和奖赏。

正因为理想的回报期很长、成功的回报率很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艰苦、煎熬、忍耐、曲折、波折、惊心动魄,又伴随憧憬、兴奋、激动、突破、创造、迫不及待,这两种经历和情绪不断交织变化,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人们在痛苦和快乐的交织中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地提升,使生命的宽度、深度以及长度不断地延展。

过去15 年里我飞了70 多次纽约,在飞行过程中,我所观察到、体会到、理解到的世界,和长期在地面上做普通项目的人所感受到的世界就完全不同。在做立体城市的过程中,即便是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坚持每天激励自己。我不断去见不同的人,去传播、讨论、纠结,去突破、迎来转机、再转入危机,如此循环往复、始终如一,这过程无疑又拓展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和困难打交道的经验和智慧,使我多了一分自信、五分智慧、七分把握,以及十二分的成功喜悦。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也可以归结为一个人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归结为你自身的人生态度、人生定位和人生观。如果你本身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那你的现实就会引导你一步一步地走向理想;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朝九晚五、吃饱、睡觉、做爱、等死,每天只是在现实中打转儿,那么你永远与未来无关。那些纯粹生活在现实中、永远不触摸理想的人,当然会嘲笑那些飞得高的“傻鸟”,但他根本看不见鸟眼里的世界,高高飞起的鹰也许会摔下来,但当它鲲鹏展翅、翩翩而去的时候,留在身后的只是尘埃和不足为道的惊愕。

《理想丰满》这本书是在万通20 年生日时我讲述给员工的一些感想的汇总。今天回头再看,感想依然很多,也生出诸多心法,感觉还是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于是同意了再版《理想丰满》的建议。

是为序。


冯仑商业三部曲·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 穿越时空的商业哲学与时代印记 《冯仑商业三部曲·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并非一本简单的商业案例集,也不是枯燥的理论推演,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馈赠,一位观察者和践行者对中国商业浪潮的深度剖析与真诚反思。这部“三部曲”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和鲜活的叙事,勾勒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先行者如何在变革的大潮中摸索前行,如何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现实的土壤,最终绽放出丰硕的商业之花。 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一行业的微观操作,而是将目光投向宏观的商业环境、社会变迁与个体命运的交织。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商业文明的演进轨迹,捕捉其中涌动的精神力量与智慧光芒。作者冯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经历本身就浓缩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关键节点。他既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更是深刻的思考者。因此,这部“三部曲”以其亲历者的视角,赋予了内容无可替代的厚重感与真实性。 “理想丰满”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它暗示着,在任何时代,驱动商业发展的不仅仅是逐利的本能,更有一群人对某种愿景、某种价值的执着追求。这种“理想”或许是改变世界的抱负,或许是构建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或许是对行业规则的重塑。而“丰满”则代表着这些理想在现实土壤中孕育、成长、最终结出果实的丰硕景象。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一种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全新修订”四个字,则强调了这部作品的生命力与与时俱进。商业世界瞬息万变,昨日的成功经验可能今日便已失效。本次修订,意味着作者在原有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结合了最新的市场动态、技术变革以及社会心理的变化,对原有的观点进行了更新与拓展。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贴合当下,能够为新一代的商业探索者提供更具时效性和前瞻性的参考。它表明,作者并未将自己的思考停滞在过去,而是持续关注、学习与进步,将这份宝贵的商业智慧,以一种更鲜活、更深入人心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冯仑商业三部曲·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的内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首先,是关于“时代”的刻画。 书中大量篇幅都在描绘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背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索,到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再到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特征都被细致地捕捉。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在怎样的土壤中,中国的商业力量得以生根发芽。这不仅仅是商业史的记录,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注脚。书中对于政策变化、市场规则的演变、社会观念的转型等方面的描绘,都帮助读者理解商业现象背后的深刻动因。 其次,是关于“理想”的阐释。 冯仑在书中并非仅仅罗列商业法则,他更关注驱动商业行为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内核。他所倡导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紧密相连,并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修正的。书中可能探讨了创业者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如何在利益与道义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在喧嚣的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对“理想”的追寻,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它引导读者思考,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信念,为社会留下怎样的价值。 再者,是关于“商业”的精髓。 作为一部商业著作,“三部曲”必然深入浅出地剖析商业运作的本质。但这并非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案例,将复杂的商业逻辑变得易于理解。书中可能涵盖了战略思维、市场洞察、团队建设、风险管理、创新驱动等多个方面。然而,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总能将这些商业要素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审视,使其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它可能揭示了中国式商业谈判的智慧,中国式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特路径。 此外,是关于“人性”的洞察。 任何商业活动,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冯仑在书中无疑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与思考。他可能探讨了创业者的激情与韧性,管理者的胸怀与担当,团队成员的协作与冲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对这些人性层面的描绘,使得商业故事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在商业的洪流中,看到个体生命的光辉与挣扎。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商业教科书,而成为一本关于人生与社会的哲学读物。 最后,是关于“反思”的价值。 任何成就背后,都伴随着牺牲与曲折。冯仑在“三部曲”中,并非一味地颂扬成功,而是同样展现了创业者在面对失败、挫折时的反思与成长。这种坦诚的自我剖析,以及对过往经验的审视,是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引导读者认识到,商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行。这种深刻的反思,使得本书具有警示意义,能够帮助读者少走弯路,更理性地面对商业世界的挑战。 《冯仑商业三部曲·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所呈现的,是一套融贯古今、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商业思想体系。它不是简单的“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深度探讨。书中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关于“宏观”与“微观”的相互作用,关于“过去”与“未来”的传承与创新,都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总而言之,《冯仑商业三部曲·理想丰满(2017全新修订)》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商业巨著。它以其深刻的思想、鲜活的案例、真诚的叙事,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商业文明的窗户,更启迪着每一个在时代浪潮中追逐梦想的个体,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丰满”人生。这本书不只是写给企业家看的,更是写给所有关心中国发展、关注商业力量、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读者。它是一种精神的指引,一种智慧的传承,更是一份献给时代的厚礼。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将复杂道理简单化的作者都充满了敬意。冯仑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的文字,我总觉得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够穿透浮华,直抵事物的本质。想象一下,当你面对商业世界中种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时,翻开这本书,仿佛就能看到一盏明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结合个人经历来阐述商业理论的书籍,因为这样的书才更有温度,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我相信冯仑在万科、在地产行业的丰富经验,一定能为这本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让他笔下的商业逻辑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有血有肉的实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时机”的探讨。在商业竞争中,抓住时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准确地判断时机,又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从冯仑的视角,学习到关于洞察趋势、把握机遇的智慧。另外,作为一个曾经的“理想主义者”,我对“丰满”这个词特别敏感。它意味着不仅仅是空洞的梦想,而是充满了实在的内容,有血有肉,有支撑。我很想知道,冯仑笔下的“理想丰满”,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才能达到?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充电”,让我对商业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不得不说,冯仑的书,总能给我带来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浮华的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事物最根本的东西。我一直都很欣赏冯仑那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启迪。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人性”的思考。商业的成功,离不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懂得人性的弱点,也懂得人性的光辉。我很好奇,冯仑在多年的商业实践中,是如何理解和运用人性的?在书中,他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建立信任、如何激励团队的经验?“理想丰满”这个书名,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它似乎在告诉我,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努力让它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学到一些关于如何克服内心恐惧、如何坚持初心的方法,让我的理想不再是空洞的泡影,而是能够扎根于现实,茁壮成长。这本书的到来,就像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更加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也更加坚定地追求心中的目标。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想找时间拜读一下。冯仑这个名字,在商业圈里可是响当当的。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思想和深刻洞察力的观察者。很多人说,读冯仑的书,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深夜里促膝长谈,他会把那些看起来复杂难懂的商业逻辑,用最朴素、最接地气的语言讲明白,让你茅塞顿开。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种感觉,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找到一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方法论,帮助我在自己的事业上少走弯路。毕竟,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了,不学习、不进步,很容易就被淘汰。我更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关于“理想”的思考。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冯仑的“理想丰满”,这个书名就很有意思,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理想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景,更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实现,去付诸行动的。我非常好奇,他究竟是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平衡这二者的?这本书的全新修订版,更是让我充满期待,相信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作者的再次打磨,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更加精炼,思想也更加深刻。

评分

读冯仑的书,总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治愈感。他不像那些激进的导师,用高亢的语调给你灌输“成功学”,而是像一位智者,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商业世界的智慧。我一直都很推崇他那种“接地气”的思考方式,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不凡的商业道理,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商业法则,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风险”的探讨。在商业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如何识别、规避和管理风险,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我期待冯仑能够分享他在处理风险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比如,他是如何看待风险的?在面对高风险时,他会如何做出决策?“理想丰满”这个书名,也让我对“如何落地”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落地,那终究是一场空。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将理想付诸实践的指导,如何将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并最终实现“丰满”的成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次“智慧的熏陶”,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商业世界的复杂性,也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让人生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评分

我一直觉得,商业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冯仑的许多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总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我特别喜欢他那种“道与术”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很多商业书籍,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让人觉得脱离实际,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技巧,缺乏系统性。而我相信,冯仑的书,一定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格局”的讨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人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规划和宏观的布局。一个人、一个企业,最终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格局有多大。我很好奇,冯仑是如何看待“格局”这个概念的?又是如何去培养和拓展自己的格局的?“理想丰满”这个书名,也给了我很多遐想。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如何将远大的理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并一步步去实现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的一次“精神洗礼”,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商业的道路上,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一颗坚定而丰满的理想之心。

评分

冯仑商业三部曲之一的理想丰满,精装本,民营企业近四十年历史

评分

很好看的图书很好看的图书

评分

民营企业的发展真的不易!

评分

买之前在这里找书评,结果很失望。因为都是说书纸张咋样、包装咋样、快递咋样,几乎没人说内容咋样去。

评分

绝对买到残次品了,很多页上面油污,确实有点影响看书体验。

评分

买了很多书,希望能坚持读完

评分

书收到了。我很喜欢,冯仑这孙子,写的书很幽默!下次还要买,呵呵!

评分

冯叔的书一直很接地气,语言很风趣幽默,让人读起来很通俗易懂,每每精彩处都会让你会心一笑。我很喜欢。

评分

冯仑的书都是很有情怀和温度的,每一篇都是有理有据和具体的例子,学到很多有利于创业和职场发展的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