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紧扣生产实际,关注养猪业发展动向,从养猪基本知识、猪场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论文集,是8年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在北京市养猪业生产、推广和流通领域总结和实施的养猪技术,是团队100位成员科技推广的结晶,是全体成员智慧的总结。
本书作者云鹏和薛振华,均系北京畜牧兽医总站职工。其中,云鹏为总站副站长。
第一章 我国养猪业概况
第一节 总量分析
第二节 种猪市场
第二章 育种新技术
第一节 常规育种技术
第二节 分子育种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绿色饲料添加剂及其使用技术
第一节 饲用益生菌制剂
第二节 饲用酸化剂
第三节 植物提取物
第四节 酶制剂
第五节 抗菌肽
第六节 生长育肥猪低蛋白日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饲养管理新技术
第一节 批次生产管理技术应用
第二节 公猪管理新技术
第三节 高温与母猪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仔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新技术
第一节 仔猪液体饲料(代乳粉)饲喂新技术
第二节 仔猪益生菌饲料应用技术
第三节 仔猪天然物添加剂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猪场规划与猪舍设计新技术-
第一节 猪场设计新技术应用
第二节 猪场设计新工艺应用
第三节 自动化干清粪工艺设计
第四节 粪污处理新技术
第七章 环境控制与监测技术
第一节 猪场通风新技术
第二节 猪舍降温技术
第三节 猪舍取暖新技术
第四节 生猪养殖节水新技术
第五节 猪舍环境监控
第八章 猪肉加工与流通
第一节 猪肉生产技术规范
第二节 新型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
第三节 猪肉安全检测技术
第四节 猪肉流通质量控制技术
第五节 肉制品安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猪繁殖新技术-
第一节 猪冷冻精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 深部输精技术应用
第三节 定时输精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疫苗免疫与猪病监测技术
第一节 猪场免疫新技术
第二节 猪蓝耳病净化新技术
第三节 伪狂犬病净化新技术
第四节 猪脐带血检测新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清洁能源与低碳养猪
第一节 清洁能源改造
第二节 低碳养猪新技术
第十二章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与生猪产业效率:来自温氏的例证
第一节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概述
第二节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与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第三节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与生猪养殖效率
第四节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进一步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附录 养猪生产小窍门
附录1 仔猪针筒式断尾器
附录2 仔猪早期去势技术
第一章我国养猪业概况
2016年已经过去,回忆起来,我们发现:①养猪人气很旺。除被拆迁猪场外,正在经营的猪场人气很旺,兴致高昂,信心饱满;②学习氛围好,积极性空前。由于盈利致使人们更加重视学习和充实;③对经营乐观满意。因为从2014年6月中旬开始猪价上涨至今日已经持续2��5年,养猪人的日子好起来了。2014年全年生猪平均价格在13��28元/千克,2015年全年生猪平均价格在15��22元/千克,2016年全年生猪平均价格在17��33元/千克(截至2016年11月),2016年与2015年相比环比上涨22��14%;2014年全年玉米平均价格2 480元/吨,2015年全年玉米平均价格2 320元/吨,2016年全年玉米平均价格1 956元/吨(截至2016年11月),2016年与2015年相比环比下降15��69%;2014年全年平均猪粮比5��35��1,2015年全年平均猪粮比6��73��1,2016年全年平均猪粮比9��57��1(截至2016年11月),2016年与2015年相比环比上涨50��23%。综合分析, 2015—2016年为什么会涨价?主要原因是:产能减少。由于过去十年行情变化,促进产能减少,还有由于环境污染,政府强制关掉猪场促进减少产能。
第一节总量分析
一、2014—2016年各月生猪存栏量变化
从图1-1可以看出,2014—2016年全年平均存栏量分别为43 799��43万头、38 897��75万头和37 413��55万头,2015年与2014年相比存栏下降11��19%,2016年与2015年相比下降3��85%。
图1-12014—2016年各月生猪存栏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网数据整理,2016年截至11月
二、2014—2016年各月繁殖母猪存栏量变化
从图1-2可以看出,2014—2016年全年平均存栏繁殖母猪分别为4 595��59万头、4 101��82万头和3 732��40万头。2015年与2014年相比存栏母猪下降10��74%,2016年与2015年相比下降9��01%。
图1-22014—2016年各月繁殖母猪存栏变化
资料来源:政府网数据整理,2016年截至11月
图1-32014—2016年存栏和繁殖母猪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网数据整理,2016年截至10月
三、2005—2016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化
从图1-4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间,这10年除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外,2014年全年平均存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15年与2016年基本持平。
图1-42005—2016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10月
四、2005—2016年全国繁殖母猪存栏量变化
从图1-5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间,除2007年外,2014年全年母猪平均存栏为最低,预示生猪出栏产能会减少。2015年与2016年基本持平。
图1-52005—2016年全国繁殖母猪存栏量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2016年截至10月
五、2005—2015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变化
从图1-6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间,出栏逐渐升高,到了2014年达到出栏峰值。在消费和出口有限的前提下,出栏达到峰值,养猪效益会逐渐下降,直到达到谷底。
图1-62005—2015年生猪出栏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
六、进出口与消费分析
(一)中国猪肉生产
2014年全年肉类总产量8 707万吨,比上年增长334万吨,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 671万吨,较上年增加178万吨,增长3��2%。2015年5 487万吨。
从图1-7可以看出,2003—2014年这12年间全国猪肉产量不断攀升,其中,2005—2015年这11年平均猪肉产量达到4 964万吨,超过了我们消费需求。从2010年起猪肉产量都超过5 000万吨,尤其2014年猪肉产量达到5 671万吨。我们必须减少产能,努力把猪肉产量控制在5 000万吨以内。
图1-72003—2015年全国猪肉产量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整理
(二)猪肉消费量分析
从图1-8可以看出,猪肉人均消费量从2007年开始逐渐上升,到2014年达到41��68千克。因为现在替代品很多,如果猪肉人均消费量降至35千克比较适合。作为去产能要考虑这一点。相对于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其消费增长更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购买牛羊肉量为396��1万吨,与2000年的240��4万吨相比,年均消费增长3��9%,如果加上城乡居民户外餐饮消费,消费总量更大,增长速度还要快。供不应求带动价格连续上涨。从2001年开始,牛羊肉价格连续上涨了13年。其中,2007—2013年上涨势头较猛,牛肉价格从每千克18��54元上涨到58��81元,年均上涨17��9%;羊肉价格从18��63元上涨到61��88元,年平均上涨18��7%。2014年以来,牛羊肉价格没有延续往年的上涨态势,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收窄,这是近几年没有过的。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生产增加了,另一方面也有消费疲软的影响。
图1-82003—2015年猪肉人均消费量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历年统计公报整理
前言
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成立于2009年,是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农业局共同支持、组建的一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养猪技术推广组织。团队设首席专家1人,负责统领团队。按照推动养猪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设立功能研究室,在北京市10个远郊区设立综合试验站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团队成员约百人,覆盖全北京养猪产业各环节。团队宗旨是将现代、先进养猪技术扎根落地,促进北京市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城市畜牧业典范,发展生态、环保和节水养猪业,生产安全、高效和首都品牌优质种猪和猪肉产品。
团队成立以来,在郊区县进行调研活动,摸清北京市养猪业家底,提出北京市养猪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根据新时期首都功能疏解、定位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分工、协作原则,开展新技术推广工作。本书分12章和附录部分,是团队8年来团队成员在各自岗位上成果集成。各章分别是:第一章:我国养猪业概况;第二章:育种新技术;第三章:绿色饲料添加剂及其使用技术;第四章:饲养管理新技术;第五章:仔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新技术;第六章:猪场规划与猪舍设计新技术;第七章:环境控制与监测技术;第八章:猪肉加工与流通;第九章:猪繁殖新技术;第十章:疫苗免疫与猪病监测技术;第十一章:清洁能源与低碳养猪;第十二章:“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与生猪产业效率:来自温氏的例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云鹏研究员为本书主编,孙德林、魏荣贵、薛振华为副主编,并负责统稿和总篡工作。
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论文集。是8年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在北京市养猪业生产、推广和流通领域总结和实施的养猪技术,是团队100位成员科技推广的结晶,是全体成员智慧的总结。
因时间仓促,很多内容还没有来得及纳入书中,我们将在适当时候编写续集,以飨读者。
《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编委会2017年4月1日
这本书的标题《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听起来就非常实用,让我觉得它不是那种纯粹的理论书籍,而是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农业的书籍,但很多都写得比较枯燥,要么是太理论化,要么是太简单化,很难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兼顾宏观与微观的书。拿到这本《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后,我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它的内容安排得很有逻辑性。从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到具体的养殖模式、疫病防控,再到环保措施和市场营销,感觉覆盖面非常广。我特别关注的是“新技术应用”这部分,我很好奇书中会介绍哪些具体的、能够提升养殖效益的新技术,比如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设备,或者是在饲料、兽药、生物技术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操作方法,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新技术是如何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本能够帮助养殖户、行业从业者,甚至是相关研究者,全面了解现代养猪业发展趋势,并掌握最新技术应用的书籍,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到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是给像我这样对现代农业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靠人力和经验,更需要科技的赋能,而养猪业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产业,其现代化转型更是迫在眉睫。拿到《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新”和“实”。“新”体现在它紧跟时代步伐,介绍了许多我之前接触不到的前沿技术,比如物联网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听起来就非常酷炫,想象一下,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测猪舍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还能远程控制饲喂系统,这简直是颠覆了我对传统养猪的印象。而“实”则体现在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书里不仅仅是概念的罗列,更多的是将这些新技术如何具体应用到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甚至可能还会有相关的案例分析,这对于想要了解或者正在从事养猪业的朋友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我个人不太懂具体的养殖技术,但我对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似乎能让我从宏观的行业发展趋势,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技术应用层面,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我非常喜欢,也觉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读者,《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效率、环保、健康是关键词,而养猪业作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现代化转型更是备受关注。这本书的章节设置,很明显是围绕着“发展”和“新技术”这两个核心展开的。我个人对“发展”的部分,更倾向于了解宏观的行业趋势、市场格局的演变,以及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养猪业的支持方向。而“新技术应用”则是我更想深入挖掘的宝藏,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那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改善动物福利、甚至减少环境污染的创新技术。比如,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或生长性能上的应用,或者智能化饲养管理系统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现代养猪业的蓝图,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希望能够将先进的理念和实用的技术相结合,为行业的进步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刚拿到这本《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个人非常喜欢,封面简洁大气,色彩搭配也很舒服,一看就觉得是那种有分量的干货。我一直对农村经济发展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能实实在在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养猪业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平时也关注一些农业类的公众号和新闻,总能看到关于现代养猪的一些新报道,比如什么智能化猪舍、自动化饲喂系统等等,听起来都很高科技,但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我一直没个概念。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我,感觉它能系统地解答我的一些疑惑。我初步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行业现状分析到具体的养殖技术,再到市场营销和政策法规,几乎面面俱到。我最感兴趣的是里面关于“新技术应用”的部分,我猜想应该会讲到一些我之前只闻其名但不知其详的先进设备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大数据优化养殖效率,如何运用生物技术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等等。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现代养猪业全貌的窗户,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它,对这个产业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同时也希望从中能学到一些能启发我思考的观点,即使不是直接的养殖技术,一些宏观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也对我很有价值。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名对农业发展趋势比较关注的城市居民,平时很少接触到养殖业的一线信息,但“养猪”这个话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总是会引起我的注意。《养猪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非常直观地揭示了它所关注的核心——产业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详实的目录吸引了。里面不仅提到了“发展”,这显然会包含对行业现状的分析、市场潜力的解读,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动态的重要窗口。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新技术应用”这一块,我一直觉得,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技术的突破。我很好奇书中会介绍哪些具体的新技术,比如在疾病防控方面有没有什么疫苗或者诊断的新方法?在饲料配方方面有没有什么更科学、更经济的手段?甚至在环保方面,有没有什么新技术可以解决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问题?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养猪业现代化发展的全景图,从产业的战略层面,到具体的生产技术层面,都做到了比较全面的覆盖,这对于一个想要快速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