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销售

颠覆销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杰 著
图书标签:
  • 销售技巧
  • 销售策略
  • 商业
  • 管理
  • 营销
  • 客户关系
  • 谈判
  • 个人成长
  • 职场
  • 颠覆式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013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99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十五年的销售经验总结,中国工程材料首本关注小微企业的销售秘籍,颠覆销售,告诉你,遵循人性和人性需求,方能完成从偶尔到必然的逆袭。
  卖点
  曾杰对销售行业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司经营管理上,建构了“成果导向”的核心经营思维;
  2.在销售体系上,建构了“人性需求”的销售思维和实战体系;
  3.在销售管理上,成型了“项目性销售方案”的销售管理运营模式。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用了15年多的时间,访谈了上万名员工,咨询培训了上百家客户,从近200万文字将高州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而成。他颠覆了传统销售的观念,形成了工程材料销售“项目性销售”和“层次性营销”的独特销售理念。无论是成果导向的销售体系架构、人性需求为核心的销售体系实战方案,还是以“项目性销售方案”为特征的销售管理运营模式,作者都用自己的心血和成功的实战业绩构建起了他独特的中国工程材料销售秘籍。

作者简介

  曾杰,中国工程材料销售实战研究者,被誉为销售行业的思想家、实战家、企业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管道行业咨询培训领军人,被誉为管道行业的营销“教父”。
  10余年来潜心从事工程材料销售和管理的研究、实战工作,并长期担任一线销售团队销售顾问,带出了数十个区域性领先的销售团队,其中银川云林商贸公司,北京康翔商贸公司,哈尔滨俊林商贸公司,成都顾地得亿,成都智耀、岷江铸管等销售团队均为中国领先的管道销售团队,年工程销售额均突破亿元,年利润均高于同业水平。
  在长期的工程材料销售咨询工作中,曾杰颠覆了传统的销售观念,形成了工程材料销售“项目性销售”和“层次性营销”的独特销售模式。他把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于此书,以期帮助更多的销售从业人员和团队取得更大的成绩。

目录

序言一(蔡尚林)001
序言二(肖月强)001
自序001
第一部分认知世界,研究人性和人性需求/001
第一章驱动世界的原动力003
第二章重新认知—人性006
一、人性和人性需求006
二、人性和人性需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009
三、人性需求在商业上的核心落地思维015
第二部分我们为什么总是徘徊在销售精英的大门之外/019
第三章我们为什么总是徘徊在销售精英的大门之外021
一、关于问题的认识021
二、重构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销售精英是如何思考问题的028
三、销售精英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044
第四章人性化销售体系的核心经营价值观——成果导向054
一、为什么是成果导向054
二、什么是成果导向058
三、成果导向的维度060
四、成果体现:数据展示出来的丰富的利益价值065
第三部分销售精英,一定是个经营高手/067
第五章你得定位自己是个生意人071
一、什么是生意人071
二、生意人有哪些特征074
三、如何匹配生意人的定位和成为一个生意人080
第六章你必须成为一个管理专家088
一、什么是管理089
二、管理的认知095
三、管理的真谛在于控制和平衡096
四、目标下的销售管理体系模型105
五、目标下的项目性销售管理的思维及其实战方案解读141
第四部分技术高手——基于能力体系的团队建设/223
第七章技术高手之产品专家226
一、研究行业的技术趋势和新产品趋势229
二、产品专家在关注企业现有的产品时,主要从以下方面去研究230
三、研究同业的产品及其相关问题230
四、一定要在产品的服务上下足功夫232
第八章技术高手之情报专家234
第一节我们聊聊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情报235
一、为什么要做情报系统的工作235
二、一个好的工程项目的信息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客观、真实、完整236
第二节工程材料销售的情报系统238
一、收集情报241
二、情报收集的方法247
三、如何收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情报247
四、了解详细的工程项目全流程关系图248
五、工程项目全流程关系图中不同角色核心利益250
第三节工程材料采购体系的分析251
一、明确各种工程销售的基础关系及其处理对策251
二、工程材料采购的体系中,角色分析和策略266
第九章技术高手之杂家272
第一节杂家的思维模型体系273
一、杂家思维模型的解读273
二、关于客户的个性认知和落地方案276
第二节杂家是什么279
一、杂家是什么279
二、为什么要成为杂家281
第十章技术高手之气场专家286
第一节关于气场的话题287
一、气场是真实存在的,千百年来,正是气场,让我们聚集在一起,正是气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287
二、商业气场的存在,不是因为气场而气场,而是因为目标需求而存在288
第二节气场的硬件环境288
一、为什么说硬件环境是气场的要素之一288
二、硬件气场的认知290
第三节软件气场的认知292
一、人文环境292
二、个体环境294
三、社交环境299
第十一章技术高手之沟通专家302
第一节沟通专家思维模型302
一、为什么要学会沟通304
二、沟通的定义305
三、沟通的基本种类305
四、企业管理中的沟通定律305
第二节个人销售工作的沟通306
一、关于沟通的基础:同理心306
二、沟通的气场308
三、沟通管理:人际关系的敏感度310
四、沟通的方式:互动312
五、关于沟通的方法313
第十二章技术高手之资源整合和运作专家328
一、逻辑思维的梳理328
二、案例的分析和理解332
三、关于资源整合的一些梳理342
四、如何成为运作专家的思维梳理347
第十三章技术高手之筹码专家363
第一节关于筹码的基础知识363
一、筹码的定义363
二、筹码的作用363
三、筹码的种类及构建364
四、筹码的使用范畴364
第二节筹码的模板和运用说明366
第十四章技术高手之招投标专家384
第一节招投标的理解385
一、基础知识385
二、招标的相关流程及说明387
第二节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的应对策略394
一、市政工程的招投标流程图及其说明394
二、市政工程特征395
三、如何匹配市政工程的招投标工作395
四、招投标项目的运作思维396
五、市政工程的招投标策略396
六、项目资源体系的建设思路397
七、大型市政项目的立项和招投标流程及策略398
后记爱,是坚持的唯一理由403

精彩书摘

  后记爱,是坚持的唯一理由
  历经五年,书稿终于完成,这个孩子的孕育时间是那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感谢的人太多,是你们从最初的鼓励到过程中的陪伴、到冲刺阶段的陪伴和测试,让我从繁重的咨询工作中抽出时间,一个一个地码字。每当感受到困苦的时候,看到你们温暖的微笑与渴望,我浮躁的心如沉浸在无数个静谧的夜空中,于是,一个一个的灵感从无数的案例中喷涌而出。
  从最初很多行业的企业老板、学生、销售的各个层级朋友的要求,到自己也想给自己的职业做一个总结,于是,从2012年我开始谋划写作这样一部实战型的销售书,希望给更多的从业人员些微的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
  最初想象这本书的样子,是那么完美,可惜,真正从资料收集到开始写作,突然发现,无从落笔。那些无数次在头脑中出现的情景,当我面对电脑或者稿纸的时候,却发现它们难以完美呈现。
  于是,我才发现,想象永远不是现实!
  当我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就算我拥有了无数的PPT,无数的讲稿,经历了无数的事情,桌子上摆放了无数的案例、咨询报告,成功帮助了很多的企业、很多的销售精英,可是,当我以为我真正可以自成体系的时候,突然发现,面对那些碎片化的资料,我要抽丝剥茧,它就隐藏在浩瀚的文字中,可是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五年里,我需要一个一个案例去分析,一个一个项目去剖析,一个一个销售人员做绩效面谈,一个一个项目去实战印证,还要一本一本书去读,一点一点地前进,一点一点地形成系统,一点一点地理论印证和实战印证,然后一遍一遍地修正,没有捷径可走。
  最捷径的路,就是一步一个脚印!
  最捷径的路,就是顽强的意志力!
  我能坚持,其实根本原因是我有责任和爱!
  我能坚持,更因为我有强烈的目标征服欲和干一番事业的豪气!
  虽然,这本书历经五年,由于我的理论水平不高,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深的东西给你们,但是我以我的真诚和尊严告诉大家,这本书,凝聚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心血,而是整个行业人的心血,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创业的艰辛、销售路上的困苦、事业上的坚持和探索,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宣布,在中国的工程材料行业,终于有一部属于自己的销售体系的作品,它必将给工程材料行业带来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
  这本书,就是一场思维革命的盛宴!
  这本书,就是我们工程材料销售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
  文摘
  第四章?人性化销售体系的核心经营价值观——成果导向成果导向是在销
  售体系领域第一次提到,也是国内第一次在企业经营中提成的人本管理的价值观,成果导向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人性需求的本质诉求,符合企业存在的价值,符合人类社会最人性化的光辉,是在本质上的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是在本质上的大爱和对人最大的尊重与致敬!
  成果导向是双向的,聚焦在一个点:目标。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交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交易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价值就是成果!只有成果才能让企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一、为什么是成果导向
  中国几千年的商业发展,都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商业规则,商人的逐利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当然西方商业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对人认知的过程,但是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商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畸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完全照搬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和商业规则,在这个拿来主义的过程中,拿来的是西方商业和企业管理的皮毛,只要一个阶段有所谓的权威,为了自己的或某一个集团的利益,就开始大肆包装和营销西方的某一个学派,完全否定其他,似乎他们所推广的,就是拯救中国企业和商业的秘方。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代商业发展从此拉开了厚重的帷幕。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对外开放使国外的各种管理思潮陆续登陆中国。随之而来的,有叫好,有怀疑,有抨击。各种观点的合力,使管理学这一舶来的洋学科在中国迅速生根、发芽、结果。国外管理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假如把它比喻为一种移植,其果实既有饱满丰硕者,也有青涩干瘪者,还有变异更新者。90年代初期,西方管理思潮开始“成建制”地在华传播。如果说80年代还有点像散兵游勇,90年代就进入了方阵分列式阶段,大量西方学派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有三位学者及其所代表的学派最有代表性,即孔茨、西蒙和韦伯。西方管理思潮在90年代席卷而来,但是在管理实践领域却没有激起大的浪花。从打开国门后,人们对国外管理思潮的学习,似乎重蹈了“中国式学习”的老路。用句俗语来说,就是“看了感动,听了激动,学了不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随着西方思潮的进入,“水土不服”也就伴随产生。现实中许多的经理一脸困惑:西方的那些玩意儿,听着都对,但实践中却用不上,即使能用上也没效果。真正解决问题的,往往是土办法。而且,学界也有不少人对推崇西方思潮有着情感上的抵触,“数典忘祖”的批评声不时响起。尤其是政治上强调“中国特色”,更是为有些学者鼓足了底气。于是,国外管理思潮的冲击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反弹,就是反求诸己,在本土资源中寻找构建管理学理论大厦的路径。这种工作一直有人在做,到90年代后期,已经颇为可观。
  对于在本土文化中打造新的管理学理论,大约有三种思潮较有代表性。一是直接用传统文本来阐释现代管理,有从“半部《论语》治天下”出发谈管理者,有从《道德经》的“天人合一”出发谈管理者,有从《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谈管理者,更有从“三十六计”“水煮三国”“凤姐治家”“唐僧团队”等角度谈管理者,不一而足。平心而论,这种讨论者往往对西方管理学并不了解,缺乏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生搬硬套,勉强比附,在管理研究中属于等而下之,谈不上思潮,有的甚至不过是搅浑水而已。
  真正有一定影响的,是以总结日本式管理的“Z理论”为参照系,归纳总结出的“中国式管理”学派。其代表性人物,当属来自中国台湾的曾仕强。值得重视的是,把中国的社会文化因素与国外的管理思潮有机融合为一体,似乎是管理学在中国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席酉民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和谐的思想因子,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相关,但是,对和谐因素加以模型化解构分析,形成可量化、可验证的学说体系,又是典型的西方式研究路径。中西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的模糊性解说所造成的逻辑含混问题。不过,这一理论尚需在管理实践中不断验证发展并调整完善。其中以巴纳德、德鲁克、阿吉里斯、明茨伯格和汉迪的思想介绍具有代表性。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显示出较为强劲的上扬趋势,管理学学者也开始从西方引进更多的学派和理论。学术界对他们的理论开始刨根问底,而实业界和媒体更多地把追随他们看作一种时尚。
  20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全面质量管理。一时间,大小工厂都建立了质量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成为厂长经理的口头禅。但到ISO认证体系出现后,全面质量管理基本销声匿迹。
  从90年代到世纪之交,这种实用性的管理时尚一波接一波,具体内容包括哈默和钱皮倡导的流程再造,圣吉号召修炼的组织学习,还有现在尚未完全冷却的“基业长青”,依然风头正健的“蓝海战略”和“长尾理论”等。这些管理时尚,引领着管理实践界。定力稍差,就会身不由己跟上去。在“流行”面前,机遇和挫折并存,浮躁和反思同在。也许,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和不足都在这里有所表现。
  一是管理思潮中的中西关系问题。近代以来,对于西学的冲击,我们一直没能找到协调中西关系、融合中西思想的有效途径。
  二是管理理论中的学科关系问题。管理学不是封闭的,即使在西方,其他学科的渗透和影响,往往是管理学范式变化的契机。没有社会学的诞生,就没有古典管理学;没有心理学的渗透,就没有行为科学;没有多学科的综合,就没有当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数学和工程学的协同作战,对于管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管理活动中的知行关系问题。管理学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行”,学理探讨和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管理学的发展,既要避免变成不切实际的“屠龙术”,又要避免变成缺乏理论的“投机术”。知行关系,就其本质来讲,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关系。
  四是管理学说中的学派体系问题。由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影响,我们往往会追求理论体系的“唯一正确”,形成思想上的一元倾向,忽视甚至排斥学派的多样性,不能容忍思想上的冲突和交锋。这种倾向对管理学的发展危害最大。中国的管理学能否走出快速发展的瓶颈,决定着未来管理学的走向。
  所有这些东西,都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切入点去探究,那就是人性化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管理因人而起,因人而用,所有管理的最终极的目标都是满足人性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更多的是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过去的管理,大都以“结果”为导向的,“结果”是一个中性词,很多时候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企业本身应该担负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基于人性需求和人性化的作用反而单薄了。
  我是不同意以“结果”为导向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所谓的老板实际上还是个体户的经营思维,而没有上升到公司化运营的思维上来,这样的企业,在当今中国,已经呈现出严重的颓势,过去依靠红帽子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真正的市场化经济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的经济转型首先是中国企业老板思维的转型,这个转型,需要中国的企业老板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是真正以人为本,回到更阳光、更正能量的企业公司化运营的角度上来,如果单独以结果导向来评价企业,那么这个企业本身就是投机的,都是为了自己独有的利益在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没有真正地将企业的目标和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合力,这个合力的支撑点就是人性需求下的“成果导向”。
  “成果”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褒义词,这个词语是关乎人、尊重人的,成果本身就包括了良好的数据,也包括了在完成这个事情上所收获的一切的能力体系和素质体系成长,我们的评价是基于良好的数据表现以及完成工作的标准的执行。我们讲成果导向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将企业的规划和员工的规划匹配,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人力资源必须具备更好的规划、统筹、整合能力,依据企业本身的战略做出人力资源的需求,这个需求能够完成两个工作,一个是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现实工作需求,一个是减少企业成本的工作,让不合适的人进入企业本身就是对企业员工最大的不尊重。
  回到销售工作本身中来,所有的从业人员,一开始如果不树立成果导向的价值观,那么在销售这条路上,成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今天在这里的回顾和探讨,落脚点依然是目标下的销售人员的成果导向的价值观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价值观的问题,才有可能朝着销售精英的方向真正前进。成果导向的价值观是一名销售人员迅速切入企业、整合资源、进入销售状态最好的思维点。
  ……

前言/序言

  序言一这是中国工程材料行业销售史上的伟大创举
  我认识曾杰老师有十几年了,欣闻老师的书要出版并让我作序,心情颇为激动。首先是对老师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其次是因为这本书,能够给整个工程材料行业带来一个系统的思维革命。在本书之前,还没有一本关于工程材料的书籍出现。而且,所有的销售书籍都是关注大公司的,而曾杰老师的这本书,关注的核心是小微企业,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是小微企业这个群体,可以这样讲,这本书弥补了销售领域所缺乏的最基本的泥土味。
  曾杰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挚友。我和老师十几年的合作,从中收获到了企业的成长、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一路上相知共进,深深地感受到了曾杰老师在工程材料行业商贸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独到见解、工程材料销售上的深度探索和研究。他以深厚的造诣,形成了行业领域里面的三大研究成果:一、成果导向下的公司化运营体系;二、人性需求为核心的销售体系实战方案;三、项目性销售解决方案。这三大成果让我的企业受益匪浅,他颠覆了整个工程材料企业的管理思维和营销思维,将整个行业简单、粗暴的管理销售规范化、标准化,在他长期的一线实战经营管理和销售中,也让整个工程材料行业的企业受益多多。可以这样讲,他是中国工程材料销售领域唯一长期扎根在销售一线的咨询顾问,尤其在管道行业,他的咨询成就至今无人超越,他是中国管道行业咨询和实战
  销售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管道行业,他是我们公认的销售教父。下面,我就曾杰老师的三个研究领域结合我的企业经营管理,谈谈我的感受。
  一、成果导向下的公司化运营体系。我和我的企业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见证人、受益人,也是整个管道行业从萌芽到全盛时期的见证人。整个工程材料行业的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开始,一直处于简单、粗暴的经营管理状态,整个行业基本上是个体户经营的思维。我和曾杰老师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企业的管理升级,过去的企业经营倡导的“结果导向”,在我们销售领域,实在是行不通,曾杰老师敏感地从销售型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全新地提出经营必须以成果导向的价值观来统领企业,而且将成果导向和以人为本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追求销售管理中人的成长和销售数据的优质表现。将企业经营的利润、良好的销售数据漂亮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真正可持续经营的思维系统。
  二、人性需求为核心的销售体系实战方案。以人性需求为原点的销售思维实战体系,是曾杰老师在销售实际工作中的第二大研究成果,他切实地抓住了销售最本质的东西——人;作为世界的主体,人性和人性需求才是整个世界的核心,整个社会的推动必然是依靠人性需求来完成,最好的商业模式也是体现了人性弱点、满足人性需求的模式。基于这个研究形成的销售实战体系,他提出了销售的经营高手和技术高手的两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经营高手将销售这个传统的职业做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即“生意人”,而要实现生意人,必须通过管理专家来实现。而技术高手仅仅是实现生意人目标的手段。
  三、项目性销售解决方案。在过去,我们提到做项目,但是很少有完整系统的项目销售体系。从这三个研究成果来看,此项是落地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是我们工程材料行业销售的一次集大成的系统解决方案。思维的改变才能决定行为的改变,曾杰老师分别从思维的颠覆、行为的颠覆和能力的颠覆来系统地阐述整个工程材料行业的销售体系,如果没有思维的颠覆,行为绝对不可能改变,能力不可能匹配。如果阅读本书的人,仅仅是看到实际的解决方案就以为读懂了,就可以用了,那也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再次向曾杰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相信他充满人性化情怀的咨询和培训工作,定能够结出更多的硕果。
  此书,凝聚了行业30年的精华;不读,你必然后悔!相信,是最单纯的魄力;体验,是最好的实战!
  蔡尚林
  宁夏四川商会会长
  四川省川商联合促进会主席团主席
  宁夏康泰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10月25日于银川
  序言二一个好人做的一本好书
  我一般不给人写序。
  一则是担心自己的学识修养不够,二则担心人家的人品、学品不够,三则担心自己的片面之言,唯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不能全面理解作者博大精深的智慧而误导了广大的读者。
  但,曾杰老师是一个例外。
  首先,他是一个好人。他干了一件好事。曾老师自始至终没有离开“传道授业解惑”的本真状态,从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到这10多年来一直扎根工程材料行业的销售、培训、咨询服务,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创造了一个传奇。他的学生亲切地尊称他为“中国工程材料销售界的教父”,这个称呼源自基层,很温暖,很有分量。它来自曾杰老师10多年来对这个行业的坚守,来自他的责任、他的奉献。在我们倡导大国工匠精神的今天,能够扎根一个行业、为一个行业的兴衰呕心沥血,把一厘米深的地方做到一千米深的“教授”——尽管他并没有教授头衔——并不多见。他这种把学问做在行业、做在千千万万个小微企业发展的心坎上的“教授”比很多一味引经据典,言必称欧美的教授要“教授”得多。
  其次,这是一本好书。曾老师很质朴,也很传奇,他用智慧和心血凝结成的这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打开了我们的脑洞,是工程材料行业高层、管理销售人员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必读的“宝典”,也是颠覆传统销售,大幅提升销售业绩的一把钥匙。一本好书如同一坛好酒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没有时间沉淀的书,没有在实践中验证过的书几乎都不能进入好书之列。曾老师这本书不是剪刀加糨糊式的快消品,而是用了15年,访谈了上万名员工,咨询培训了上百家客户,从近200万文字讲稿中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而成。他不愧为中国工程材料销售业界的思想家、实战家、企业家。15年来,他一直担任一线销售团队销售顾问,带出了数十个区域性NO.1的销售团队,颠覆了传统销售的观念,形成了工程材料销售“项目性销售”和“层次性营销”的独特销售理念。无论是成果导向的销售体系架构、人性需求为核心的销售体系实战方案,还是以“项目性销售方案”为特征的销售管理运营模式,曾老师都用自己的心血和成功的实战业绩构建起了他独特的中国工程材料销售秘籍。
  这本书没有宏大的理论,没有晦涩的辞藻,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给出了工程销售界的真招、实招,希望能够对中国工程材料销售界的朋友有真真切切的价值。
  我这个人比较实在,就以这些实实在在的话为序吧!
  肖月强
  博士、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
  自序
  亲爱的各位读者:
  我不过是一个销售咨询界的怪咖、一个丑丑的大叔,戴着眼镜,平静而面带笑容。独立从事工程材料的实战和研究15年,试图成为中国工程材料销售实战研究集大成者。在工程材料销售领域公司化运营上第一次提出了“成果导向”的经营思维理念;在实战销售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性需求”的销售思维体系和实战方案;在管理上,第一次提出了“项目管理”的项目性销售实战方案,并将终身矢志于将这三项研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基于“人性需求”的销售体系是最靠谱的销售体系、是最具有泥土味道、最人性化的销售体系,也是最民主、最科学、最市场化的销售体系,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真理,因为它尊重人,15年的成果足以证明!
  在工程材料销售上,我和我的团队很早就颇有名气。我不是一个很牛的人,按说还有点傻,15年来,一直在工程材料销售方向上专注地做研究工作,着力于管道行业的销售、咨询和培训工作,走南闯北,建立了无数的销售团队,实现了无数个年销售亿元的销售奇迹,可是自己依然放弃了很多诱惑,坚持研究:
  1.什么是销售,到底什么是市场化环境下的销售?
  2.什么是销售,到底什么是中国市场化环境下的销售?
  3.小微企业的销售该怎么做?
  在15年默默研究的时光里,我收集和分析了成千上万个销售案例、上万销售人员的资料,以及上千家商贸类企业的案例。在一个深夜,我抬起疲倦的头,看着窗外一轮圆月,四周寂静无声,仿佛世界坠入了一个清澈透明的深邃之中,一道闪亮的光划过脑际,我激动地跳起来,原来,苦苦探求的东西,在这一刻如此清晰——人性和人性需求才是销售的本质。
  在本书中我们不讲理论,不做学术,无任何说教,只呈现销售的本质和现象下的逻辑、规律、趋势和思维以及实战方法。
  人性是大思维,是本书的基石,也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核心。人性思维涉及个人销售战略层面的问题,而方法和能力则涉及个人销售战术层面的问题。
  本书充满了土地的气息、生活的气息,让企业和个人真正掌握销售规律的方案:思维、方向、标准、流程和方法,形而上和形而下结合得恰如其分。因为世界本来很简单,而绝大部分人都被弄复杂了,白白地浪费了大好的青春。
  萌发写作本书源于2012年,也是我从事销售和咨询的第10年。一方面来源于对自己的一个10年总结,另一方面来源于很多老板、销售人员对于销售业绩和成功的渴望,对于自身命运改变的意愿。本书的资料整理和写作历经五年,内容都来源于我的销售实战经历和咨询实战案例,多年的工作笔记、阶段性的咨询方案、培训的PPT、大量的绩效面谈的资料,要将这些年上百万份的资料做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梳理,让其系统化,的确是一个庞杂的工作,这份艰辛的坚持,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客户、我的学生的鼓励、支持和鞭策。也感谢所有的中国销售界做出贡献的前辈,你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的成长,给予了丰富的土壤。
  感谢我的老师,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研究所教授唐六元先生!
  感谢我的挚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教授肖月强先生!
  感谢我的朋友,宁夏四川商会会长、宁夏康泰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尚林先生!
  感谢林云清先生,感谢何朝晖先生,感谢成云先生,感谢刘刚先生,感谢刘云鹏先生,感谢舒华先生,感谢郑红旗先生,感谢杨维国先生,感谢魏志勇先生,感谢黄伟先生,感谢王永松先生,感谢连金杯先生,感谢尤小兵先生,感谢成金芯先生,感谢付刚先生,感谢李科先生,感谢邓钞薰先生,感谢周倜先生,感谢贺平先生,感谢赵斌先生,感谢谭朝红先生,感谢滕阳先生,感谢《商界》杂志前主编白勇和白灵两位先生太多的人,不能一一赘述,你们都在我心里,我爱你们!
  特别感谢幸福女士在本书的资料整理中辛勤的付出!
  特别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肖小琴老师!
  当然,也感谢一路上伴我五湖四海下市场的工程材料销售人员!
  感谢全国各地的学生!
  我给你们唯一的回报,是靠谱的人生、靠谱的思维
  在本书中,我会为你完成两个转变:从偶然到必然的转变,从技术高手到经营高手的转变,让你终身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这个就是我培养销售精英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
  在这15年里,我一直坚持这样一句话:来者不拒,拒者不追!——这,既是一种随缘,是为愿意改变的人做得最好的承诺,也是一种自信、一种浩气!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谢谢我的妻子陈涛女士!谢谢我的女儿曾云柯!谢谢你们给予我一个良好的研究和写作环境!
  曾杰
  2012年4月于成都
  2015年8月于成都
  2016年8月于峨眉山




《洞察与连接:重塑客户关系的艺术》 在这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传统的销售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客户的需求日益个性化,信息获取的渠道空前发达,使得“推销”式的销售显得愈发乏力。成功的关键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或价格,而是能否真正触及客户的内心,建立深刻的连接,并提供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价值。 《洞察与连接:重塑客户关系的艺术》并非一本关于陈旧销售技巧的宝典,而是一场关于理解、同理心和共赢的深度探索。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跳出“卖东西”的固有思维,回归销售的本质——服务于人,解决问题,并最终建立持久、互信的合作关系。我们将一同拆解那些阻碍我们与客户建立真正联系的壁垒,发掘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沟通密码,以及构建一种能够让双方都受益的长期价值体系。 第一部分:理解客户的深层需求——洞察的艺术 超越表面的需求:解码客户的“痛点”与“痒点”。 客户表达出来的需求往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洞察力在于挖掘其背后隐藏的动机、顾虑、期望,甚至是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问题。本书将教授一套系统性的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精妙的提问和积极的倾听,深入理解客户的真实“痛点”(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痒点”(他们渴望实现的愿望)。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影响客户决策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节约、风险的规避,还是声誉的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 客户画像的构建:从数据到人心的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客户画像的构建至关重要。然而,本书所倡导的客户画像,并非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数据和用户标签。我们更关注的是“人”本身。通过结合定量分析(如购买历史、行为轨迹)和定性分析(如访谈、反馈),我们将构建一个立体、鲜活的客户模型。这包括他们的职业背景、工作挑战、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是对未来趋势的看法。理解这些,才能让我们的沟通更加精准,提供的解决方案更加贴合。 同理心的力量: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 同理心是建立连接的基石。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培养和运用同理心,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压力和诉求。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更是要能够“感同身受”,并让客户感受到被理解。我们将学习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主动进行情景代入、观察非语言信号、以及在沟通过程中展现出真诚的关怀。 观察的敏锐度:从细节中发现线索。 很多重要的信息隐藏在微小的细节之中。本书将提升读者的观察能力,学会捕捉客户在言谈举止、肢体语言、甚至是对某些事物反应中的微妙变化。这些细节往往能够提供关于客户真实想法和潜在需求的宝贵线索,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更有针对性的回应。 第二部分:建立深刻的连接——连接的艺术 信任的基石:真诚与可靠的体现。 信任是所有成功关系的基石,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坦诚沟通来建立和巩固客户的信任。我们将学习如何避免那些破坏信任的行为,以及如何在客户遇到困难时,成为他们可以依靠的伙伴。 倾听的力量:让客户感到被重视。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接收信息,更是用心去理解。本书将教授高级的倾听技巧,包括积极倾听、反思性倾听和探究性倾听。我们将学会如何通过恰当的提问、适时的回应、以及肢体语言来鼓励客户畅所欲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真正倾听和重视的。 共情的沟通:情感的共鸣与价值的传递。 销售不仅仅是信息交换,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运用共情式的沟通方式,与客户建立情感上的共鸣。这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客户的情绪,并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我们的价值。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比喻和共同的经历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沟通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价值导向的沟通:从“我有什么”到“你有什么”。 成功的沟通永远不是关于“我卖给你什么”,而是关于“我如何帮助你实现什么”。本书将强调价值导向的沟通原则,引导读者将重点从产品功能转移到为客户带来的具体利益和解决方案。我们将学习如何清晰地阐述产品或服务如何解决客户的痛点、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目标。 建立关系的长期视角:从交易到伙伴。 真正的销售艺术在于将一次性的交易转化为长期的合作关系。本书将引导读者建立一个长期的客户关系管理思维。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持续的关怀、定期的沟通、以及提供超预期的服务来维护和深化客户关系。这意味着我们要将客户视为战略伙伴,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第三部分:实现双赢的局面——共赢的艺术 解决方案的设计:量身定制的价值。 每一个客户都是独特的,因此,解决方案也应该是量身定制的。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这并非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基于对客户业务和目标的理解,提供一套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整体方案。 合作的模式:协同创造更多可能。 现代商业环境强调合作共赢。本书将探讨如何与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机遇和解决方案。我们将学习如何鼓励客户参与到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从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反馈的价值:持续优化的驱动力。 客户的反馈是改进产品、服务和沟通策略的宝贵资源。本书将强调建立一个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并将其视为持续优化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将学习如何积极收集、认真分析和有效回应客户的反馈,从而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赋能客户:成为客户的战略盟友。 最高境界的销售,是将自己定位为客户的战略盟友,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除了提供产品或服务,我们还能为客户提供哪些附加价值,例如行业洞察、趋势分析、甚至是人才推荐。通过赋能客户,我们能够建立起更为稳固和持久的合作关系。 道德与诚信:长远发展的基石。 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道德与诚信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本书将强调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坚持最高的道德标准,以诚信为本,为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负责。 《洞察与连接:重塑客户关系的艺术》是一场关于商业思维的革新,一次关于人际沟通的实践。它将帮助您超越传统的销售模式,以更深刻的洞察力理解客户,以更真诚的态度建立连接,最终实现客户与自身共同成长的双赢局面。这本书属于所有渴望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建立卓越客户关系的专业人士。它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更是一份通往成功之路的行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颠覆销售》这本书,就像一本“内功心法”,它教我如何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招式”层面。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怎么做”,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指导都更有力量。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终身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观点。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被淘汰。《颠覆销售》强调,销售人员必须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和个人成长体系的建议,这些都对我非常有启发。我特别赞同书中关于“关注长期价值”的理念。很多销售人员只顾眼前利益,而这本书则教会我如何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销售技巧,它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商业智慧的启迪。

评分

刚翻完《颠覆销售》,感觉大脑被狠狠地敲打了一番,思绪万千。这本书的作者,真的不是一般人,他/她对销售的理解,简直是到了“神”的境界。我之前一直以为销售就是磨破嘴皮子,不断地推销产品,直到客户点头为止。然而,《颠覆销售》彻底颠覆了我这个陈旧的观念。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销售,不是在“卖”,而是在“帮”。帮客户解决问题,帮客户实现目标,甚至帮客户发现他们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书中提到的“价值共创”理念,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销售的过程,可以是一场与客户并肩作战的旅程,双方共同探索,共同成长,最终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倾听者和观察者。要真正走进客户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痛点和期望,才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销售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销售之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拿到《颠覆销售》这本书,我本以为会是又一本泛泛而谈的销售理论书,没想到它给我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她将销售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销售框架。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影响力法则”的解读。如何运用合乎道德的方式,影响客户的决策,而不是强迫他们购买,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六大影响力法则在销售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意识到,销售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此外,书中关于“构建个人品牌”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打造一个独特且有价值的个人品牌,从而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是每一个销售人员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每一个章节都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让我觉得不枉费读了这本书。

评分

《颠覆销售》这本书,真是一股清流,一股能让整个销售行业为之一振的清流。它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浮夸的辞藻,而是用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销售的本质和未来趋势。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迷雾,找到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章节,尤其触动了我。我一直认为销售就是理性分析和逻辑说服,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情感的力量在销售中同样不可忽视。建立与客户之间的情感连接,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忠诚。作者分享的那些建立信任、深化关系的技巧,非常实用,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另外,书中关于“危机管理”和“争议处理”的部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在销售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何有效地应对,化解危机,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每个销售人员都需要掌握的技能。《颠覆销售》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销售指南,更是一本人格修炼手册,它帮助我提升了思维格局,也塑造了更积极的销售心态。

评分

读《颠覆销售》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作者跳出了传统销售的条条框框,将销售提升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他/她深刻剖析了当下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并给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个性化客户旅程”的论述。过去,我们总是试图用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去应对所有客户,结果可想而知。而这本书强调,每一个客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求、偏好、决策路径都各有不同。因此,销售人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专属的销售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成交率和客户满意度。此外,书中对“数据驱动的销售”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客户数据,已经成为决定销售成败的关键因素。作者提供的那些实用技巧和案例,让我对如何“用数据说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销售宝典。

评分

很实用,可以实际参考的一本书

评分

很实用,可以实际参考的一本书

评分

好吧

评分

东西很好 还会再来买

评分

很实用,可以实际参考的一本书

评分

很实用,可以实际参考的一本书

评分

东西很好 还会再来买

评分

你家的产品我用的很不错,效果很好,书里的表格和范本都很实用

评分

很实用,可以实际参考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