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事情一来,就让你知道怎么管

管理的常识:事情一来,就让你知道怎么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克德 著
图书标签:
  • 管理
  • 领导力
  • 效率
  • 职场
  • 实用
  • 方法论
  • 工作技巧
  • 问题解决
  • 思维模式
  • 常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913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204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流程繁复、制度紊乱、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很多时候管理出了问题,并不是因为员工素质低下,也不是企业战略不对,或企业文化不行,而是因为管理者对管理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和误解。《管理的常识》一书就是面对这些管理难题,把管理学理论变为常识,帮助管理者把这些管理常识和管理技巧运用到实际的管理中。尤其希望能给那些刚刚晋升为主管的读者朋友们带去奠大的帮助。

精彩书评

  管理是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拳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的权*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

目录

第1章 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概念 / 002
有效管理者 / 003
策略型管理者 / 006
管理者的“运气” / 008
为绩效承担责任 / 009
第2章 首先发现才干,然后因才适用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 / 012
“才干”让人的表现如此不同 / 014
构成绩效的三个因素:技能、知识和才干 / 016
如何寻找和选拔才干 / 017
因才适用的三个法则 / 020
第3章 制订合理目标,让员工自己奔跑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 024
设置目标的SMART原则 / 025
把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员工容易接受 / 029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可以激发员工兴趣 / 031
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创造了不起的成就 / 032
设定目标后,制订以结果为导向的计划 / 034
用“手段-目的链”锁定上下级目标的联系 / 038
第4章 沟通到位了,员工才肯听
团队沟通的力量,连上帝都害怕 / 042
如何有效地与员工分享信息 / 045
沟通时,要分清事实和推论 / 047
积极的沟通者,总是善于发现共识 / 048
与员工沟通时,可以用聊天的方式 / 050
日常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051
下属不愿意讲真话,往往是担心后果 / 052
别怕下属发牢骚,倾听牢骚能提高效率 / 054
认同和赞赏,是员工在金钱之外想得到的 / 056
批评之道:很严厉但又不让下属反感的方法 / 060
第5章 不仅是员工的上级,更是教练
教练技术:成就明星团队的领导艺术 / 068
成为员工好教练的技术要点 / 071
教练型领导如何指导员工 / 073
及时给予正面表扬和评价 / 076
成功“教练”的五个秘诀 / 080
放下管理者的架子 / 083
第6章 掌握正确的激励方法
激励员工的八种方式 / 088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奖励的八条原则 / 090
金钱之外的激励手段 / 093
激励员工应避免的观念误区 / 095
激励员工应避免的人才误区 / 096
激励员工应注意避免的陷阱 / 099
激发下属潜能的五种方法 / 100
激励下属士气的七种方法 / 103
医治人心涣散的六种方法 / 106
第7章 巧妙地化解冲突和危机
善于把非消极冲突转化为积极因素 / 110
没有冲突的群体,很可能死水一潭 / 111
处理管理中的冲突,要把握两点原则 / 113
对待“刺头”人物,要有分别地处置 / 114
有敢于顶撞的下属,不一定是坏事 / 122
化解冲突和矛盾的五种技巧 / 123
双向沟通,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 / 124
第8章 让领导风格适应变化的情景
政治和诚实,是基本的领导修养 / 128
得体的语言,让你展现领导的形象 / 129
树立威信,赢得下属的尊敬和服从 / 133
态度明确,确保指令被执行到位 / 135
区别对待,恰当消除员工的怨气 / 137
主动出击,让流言蜚语消灭于无形中 / 140
承认错误,比为自己争辩还有用 / 143
讲究策略,巧妙应对员工加薪的要求 / 145
循循诱导,让下属轻松地说出心里话 / 147
第9章 关注结果,定期对结果进行评估
绩效管理是一种提前投资 / 152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 / 156
业绩辅导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 158
培养员工的绩效精神 / 162
业绩评估应准确而具体 / 163
让考核产生绩效的三部曲 / 165
克服个人的主观偏见,让考核更准确 / 168
考核之前,要让员工知晓绩效目标 / 171
“完成任务”的目标,小心被置换 / 173
360度绩效评估,有助于员工矫正行为 / 175
年终奖,不利于改善员工行为 / 176
第10章 绩效评估是手段,改进是目的
绩效沟通的六大内容 / 180
绩效沟通时,如何创造出和谐氛围 / 181
表面信息,无法让人明白管理的真实用意 / 183
沟通是绩效评估的核心 / 185
反馈工作结果,会让员工更关注结果 / 188
如何避免绩效面谈对员工的负面心理影响 / 190
向员工反馈绩效结果的方法 / 191
与员工面对面地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 192
对低绩效员工,不宜心慈手软 / 197
当员工要求加薪时,要和他谈绩效 / 199
违纪行为若得不到及时惩处,就会蔓延 / 200
第11章 培养你的下属,把庸才变成干将
培训给企业永远的生命 / 204
注重培养人才,方能有才可用 / 205
培训员工要具有的态度 / 206
有效培训的七条措施 / 207
有效培训的四个阶段 / 209
员工培训十大成功要素 / 210
员工培训的六个陷阱 / 211
迪士尼公司的培训之道 / 211
一流的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 / 213
IBM的终身教育 / 214
岗位培养 / 215

精彩书摘

  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创造了不起的成就
  杰克·韦尔奇说:“我不断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由此造就了了不起的通用员工,然后,再由他们造就了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
  目标,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低的目标对于激励员工是无益的,只有高目标才能使员工发挥出大的潜能。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为自己定的目标越高,那么他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好。”企业要想把员工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制订一个员工跳起来才能得到的目标。遗憾的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目标定得太低,让员工轻而易举地就能达到,使员工失去工作激情。传统思维和常规认为,如果制订过高的目标,可能会难以实现而使员工产生恐惧心理,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但是,只要帮助员工找到实施目标的方式和手段,高目标不仅不会使员工恐惧,反而会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唤起他们不断挑战的热情。所以,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制订需要员工跳起来才能达成的目标,在员工不断地发挥潜力、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推动企业的发展。
  卓越的管理者都善于通过增加挑战来赋予员工更多的工作激情,从而给员工更强的成就感,引导他们在岗位上精益求精。
  市场变幻莫测,科技交替也日新月异,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若不能持续增长,就很可能被对手超越,后淘汰出局。而要保证企业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不断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富有挑战的工作,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变革,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通用电气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给每一位员工都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从挑战中得到激情,并从中获取经验。自从韦尔奇执掌通用后,他尽可能地为通用电气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挑战更高目标的机会,使通用得以长久保持在商界的领先地位。
  优秀的公司与其他普通公司相比,区别就在于敢于制订更高一级的目标。著名的马尔斯糖果公司就是靠着近乎完美的目标来激励员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糖果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马尔斯糖果公司的秘诀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目标定到百分之百,竭尽所能追求完美,否则就等于是在放纵自己,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马尔斯糖果在质量上定下的百分百标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如果在制订目标时就预先体谅自己,为自己找好借口,降低目标,那目标也就失去意义了,这无异于是在放纵自己的惰性。
  有一次,马尔斯糖果公司的管理者福里斯特·马尔斯发现有一组棒棒糖没有按标准装好,他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搬出了所有存货,一个个地砸在了会议室的玻璃板上,他绝不容忍任何一个有缺陷的产品出厂。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存在于管理阶层中,更是每一名员工追求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马尔斯糖果公司的实力不断提升,在强手如林的糖果市场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真正懂得用目标来激励员工的企业,都懂得利用挑战来使目标激励作用大化,他们会制订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竭尽所能地追求完美。这样的企业,从来不会容忍所谓的“可容忍过失”。
  阿迪达斯公司制订的“无次品”目标,就是绝无“可容忍过失”的具体表现。“无次品”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员工工作的挑战色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迪达斯专门雇用了近2000名质量检验人员,质量监察员定时检验产品的生产线,把不合格的产品送回重新生产,并负责把所有发现的错误列成统计图表,用以了解产品质量状态。质量管理人员检验过的产品,检验人员再次做彻底的检查。
  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充分激发了员工的潜能,每一位员工在工作时都投入自己百分百的精力,从不疏忽大意。高质量标准成就了阿迪达斯,使公司的产品因质优而畅销全球,成为许多经销商的免检产品,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

前言/序言


《卓越团队的隐形法则:从协作到共赢的进化之路》 前言: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浪潮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管理理论、方法论和工具所淹没。精益管理、敏捷开发、OKR、KPI……每一个概念都承载着无数的智慧和实践经验,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困惑和迷茫。我们试图寻找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银弹”,却发现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着一套难以言传、却又切实有效的“隐形法则”。这套法则并非脱胎于书本,而是根植于人性的深处,流淌在团队协作的血液里。 本书《卓越团队的隐形法则》并非要教你如何“管理”某个具体的事情,比如如何制定预算、如何优化流程、如何进行绩效考核。这些都是“术”的层面,是表象的技巧。我们更聚焦于“道”的层面,即那些能够贯穿始终、支撑一切管理行为的深层逻辑和思维模式。它不是一本关于“事情一来,就让你知道怎么管”的实用手册,而是一次关于“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己应对各种事情、并且能够持续进化的卓越团队”的深度探索。 我们将一起剥离那些繁杂的框架,回归到最本质的议题:人。人性的需求、动机、冲突以及潜能,才是驱动团队前进的根本动力。而“管理”,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群体智慧的有效激发。 第一部分:认清团队的本质——个体汇聚的复杂生态 1. 超越“人”字,理解“个体”的多元光谱: 动机的迷宫: 我们将深入探讨驱动个体行为的底层逻辑。除了金钱和地位,还有哪些隐秘的渴望在驱使着人们?成就感、归属感、自主性、成长性……这些内在动机如何被识别、理解并加以引导?本书不会提供一套“万能”的激励公式,而是引导读者去观察、去倾听,去发现团队成员内心深处的“小九九”。 情绪的洪流: 团队并非由理性机器人组成,而是由充满情感的个体构成。喜悦、愤怒、焦虑、沮丧……这些情绪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团队氛围、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容纳并疏导负面情绪的空间,以及如何放大和传播积极情绪,让情绪成为团队的润滑剂而非催化剂。 认知的天平: 每个人的认知世界都不同,我们如何理解并弥合这些差异?偏见、刻板印象、信息不对称……这些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视角”的重要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理解他人观点的形成过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个体的边界与连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和边界,但团队的协作又要求个体之间的紧密连接。如何在尊重个体边界的同时,建立起高效的沟通与信任?我们将探讨“赋权”与“责任”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设计能够促进良性互动的机制。 2. 团队的“涌现”而非“叠加”: 1+1 > 2 的秘密: 为什么有时一个看似平庸的团队,却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我们将探讨“涌现”现象,即整体的属性大于个体属性之和。这种涌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个体之间巧妙的连接、信息的高效流动以及共同目标的驱动。 系统思维的视角: 团队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本书将引导读者跳出线性思维,用系统性思维去审视团队的运作,理解因果循环和反馈机制,从而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变化。 去中心化的力量: 并非所有优秀的团队都依靠一个强大的中心人物来驱动。有些团队之所以强大,在于其内在的驱动力和自我组织能力。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让智慧自下而上涌现的土壤,让每个人都成为团队的一部分,而不是某个指令的执行者。 第二部分:构建协作的根基——信任与清晰的共识 1. 信任:无形却坚不可摧的基石: 信任的形成机制: 信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验证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们将分析信任的几个关键要素:可靠性(言出必行)、真诚性(坦诚相待)、能力(专业胜任)、善意(为对方着想)。 打破猜疑的藩篱: 猜疑是团队的“毒药”。我们如何识别并化解团队中的猜疑?本书将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鼓励公开表达、建立透明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疑虑等。 从“防范”到“赋能”的转变: 当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时,管理者就可以从“微观管理”转向“赋能”,将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下放,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和责任感。 2. 共识:同频共振的行动指南: “什么”与“为什么”: 团队的行动需要清晰的目标和深刻的理解。本书将强调“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只有当团队成员理解了行动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地投入其中。 “边界”与“授权”的平衡: 清晰的共识也意味着对彼此的边界和职责有明确的认知。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鼓励跨界协作和互相支持,避免推诿扯皮。 “迭代”与“校准”的智慧: 共识并非一成不变。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团队需要不断地进行“校准”,及时调整方向和策略。本书将分享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团队能够持续地对齐目标和行动。 第三部分:激发潜能的引擎——成长与赋能的循环 1. 成长的土壤:拥抱学习与试错: “成长型思维”的渗透: 我们将探讨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差异,以及如何营造一个鼓励学习、乐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团队文化。 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 团队的进步离不开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本书将分享如何设计学习型组织,让知识在团队内部自由流动,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复盘”的艺术: 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从失败中学习同样宝贵。我们将深入探讨“复盘”的科学方法,如何从中提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 赋能的艺术:释放个体与集体的力量: “授权”的真谛: 授权并非简单地分派任务,而是赋予个体解决问题的权力和支持。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个体的能力和成熟度进行恰当的授权。 “支持”的维度: 赋能离不开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资源上的、信息上的,更可以是心理上的鼓励和指导。 “创新”的火种: 当个体感到被信任、被赋能时,他们的创新潜力就会被激发。本书将探讨如何创造一个鼓励创意、包容异见的氛围,让创新的火种得以燎原。 第四部分:应对挑战的智慧——冲突的化解与适应的变化 1. 冲突的辩证观:从“毁灭”到“建设”: 冲突的必然性与价值: 冲突并非总是负面的,健康的冲突可以促进观点的碰撞,激发新的解决方案。本书将帮助读者认识到冲突的“双刃剑”效应。 冲突的根源识别: 我们将分析冲突的常见根源,如资源分配、目标差异、沟通不畅、性格不合等,并提供相应的识别方法。 建设性的冲突化解: 本书不会提供一套“避免冲突”的策略,而是聚焦于“如何建设性地化解冲突”。我们将分享倾听、共情、求同存异、寻求双赢等方法,将冲突转化为团队成长的契机。 2. 变化的应对:在不确定中寻找稳定: 拥抱“VUCA”时代: volatility (易变性),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 complexity (复杂性), ambiguity (模糊性)——认识并适应这些变化是现代团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敏捷”的思维模式: 敏捷并非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强调快速响应、持续迭代、灵活调整。本书将探讨如何将敏捷思维融入团队的日常运作。 “韧性”的构建: 面对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动荡,团队如何保持韧性,快速恢复并适应?我们将探讨构建团队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结语: 《卓越团队的隐形法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事”的说明书,而是一次关于“如何与人同行,共同创造”的启发之旅。它邀请您一同深入探究人性的奥秘,理解协作的艺术,激发潜能的智慧,以及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前行的力量。 当我们不再纠结于具体的管理技巧,而是专注于构建一个充满信任、清晰共识、持续成长、富有韧性的团队时,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便会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迎刃而解。因为,真正的管理,不是对事情的掌控,而是对人心和潜能的引领。这,便是卓越团队,不言而喻的隐形法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传统领导者形象的固有认知。它并没有过多地强调权威和命令,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赋能”和“服务”上。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服务者,他需要为团队成员创造一个能够发挥潜力的环境,并且移除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教练式领导”来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如何通过给予信任和授权来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以及如何通过真诚的沟通和情感连接来赢得团队的尊重和追随。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处理团队中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在危机时刻展现出冷静和担当。这本书的论述非常细腻,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领导力,并非来自于职位的高低,而是来自于对他人成长的关注和对团队共同目标的承诺。

评分

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这本书的立意非常新颖,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是强调如何列清单、如何设定闹钟,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探讨了我们为什么会陷入时间管理的困境,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时间利用效率。作者认为,真正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更是关于如何管理我们的精力、专注力和情绪。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并克服那些消耗我们宝贵时间的“时间窃贼”,比如不必要的会议、社交媒体的干扰,以及低效的工作习惯。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设定 SMART 目标,以及如何运用“番茄工作法”来提高专注度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鼓励读者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将时间投资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被动地应对时间的流逝,而是主动地去掌控和利用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色彩搭配简洁有力,书名“管理的常识:事情一来,就让你知道怎么管”直接戳中了许多职场人的痛点。我一直觉得管理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常常是手忙脚乱,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标题就有一种“救星”的感觉,好像它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立刻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我特别期待它能讲解那些看似显而易见,但却往往被忽视的“常识性”管理技巧。比如,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并跟踪进度,以及如何在激励员工和解决冲突之间找到平衡。我希望它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大部头,而是充满了实操案例和 actionable advice,能够让我读完后立刻就能应用到工作中,解决燃眉之急。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遇到管理难题时,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不再因为“事情一来”而束手无策。它应该能帮我理清思路,找到管理的核心要素,从而更自信地应对各种工作挑战。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沟通技巧的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剖析了在不同情境下,有效的沟通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对话,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例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以及语气语调的调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处理冲突的章节,作者提供了一系列非常有建设性的策略,帮助读者学会如何在保持冷静的同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毫无压力,但其蕴含的智慧却非常宝贵。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话,更是教你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如何建立更牢固的人际关系,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游刃有余。

评分

我最近淘到了一本关于团队协作的书,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茅塞顿开。它没有空谈什么“大而全”的团队理论,而是聚焦于一些非常具体、非常实用的团队合作场景,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在项目初期,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目标和角色分工,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以及如何在团队面临压力时,保持士气和凝聚力。作者强调了信息透明和有效反馈在团队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如何进行建设性反馈的实用建议。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如何创建一个包容和支持性的团队文化。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简洁明了,没有复杂的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团队领导者在聊天,听取他的宝贵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构建和带领一个高效、有活力的团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跃跃欲试地想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好像没有宣传说得这么好。

评分

下次,还会继续光顾。

评分

这本书的笔者是“鲁克德”,为了出书可能是故意将名字写成与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类似,以混淆视听。我当时也查过,德鲁克没有写过《管理的常识》一书,只有陈春花教授写了一本。可就是没有仔细看名字,买回来一看内容,恍然大悟,原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书中内容尽是拼接,没有实质内容,深感被骗,京东为什么跟这样的出版商合作,对于京东的的失察深感不安。

评分

自营图书很棒,活动合适,非常喜欢。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一如既往信赖京东。

评分

下次,还会继续光顾。

评分

好像没有宣传说得这么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一如既往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