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能轻松阅读的中医入门书。
20堂课中医入门。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中医的治病手段(中药、方剂、艾灸……),以20堂课的形式呈现,每课只讲1个主题,讲透讲明白,让零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懂。学会这20课,你就能掌握数千年的中医诊疗智慧,正确地自我测病治病,真正地从零基础爱好者成为中医高手。
听课笔记、插画、图示、案例,让中医通俗有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故事案例讲解中医,并有大量听课笔记贯穿其中,帮助理解。其中的养生笔记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照着做就能学会中医养生。还增加了图示、插画,把重点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妙趣横生,一看就明白。
中医必背,领略经典古籍的深厚底蕴。本书还设有中医必背栏目,选取中医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原文,感受中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读者兴趣。
跟随专业医师的讲解,学完这20课,不论是学习中医理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还是养生保健、自我诊病治病,你都能有所收获,获益匪浅。
马可迅,字由之,医学博士,中医主治医师。求学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杨进教授、江杨清教授、周学平教授等著名中医药学者。十余年来走在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摒弃学术上的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对外感病、脾胃病、风湿病的中医诊疗有一定研究。同时致力于中医药知识的通俗化与普及化,主办微信公众号“医界书生”(yjshusheng),愿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滋养中医药生长的沃土。
上篇 中医并不神秘
第一课 走近中医 .............................................. 10
第二课 人体的黑夜和白昼——阴阳 .................. 20
第三课 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 32
第四课 生命活动的职能部门——脏腑 ............... 44
第五课 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精津液 ........... 56
第六课 气血的通道——经络之谜 ...................... 78
中篇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七课 六淫——自然界的敌人 .......................... 94
第八课 内生五邪——人体的内部矛盾 ............... 107
第九课 饮食失宜——吃得不对也会生病 ........... 116
第十课 情绪也能让人生病——七情致病 ........... 122
第十一课 体内的病理产物——痰饮和瘀血 ........... 130
第十二课 舌象、 脉象中的玄机 .............................. 136
第十三课 中医诊断的纲领——八纲辨证 ........ 144
下篇 寻找治病的良方
第十四课 中药是怎么治病的 ................................ 154
第十五课 常用中药有哪些 .................................... 172
第十六课 生活里可以用作中药的东西 .................. 186
第十七课 怎么看懂方剂——君臣佐使 ................... 196
第十八课 六大常用方剂 ....................................... 207
第十九课 神奇的艾灸——最简单的经络疗法 ........ 224
第二十课 如何培养中医诊疗思维 ......................... 236
阴阳怎么产生的
提起阴和阳,我们都知道阴阳互根、对立和统一。阴阳产生的历史,似乎已然不可考,根据古文献记述,最迟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阴阳的概念了,因为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周易》这样全面解析阴阳变化之理的经典书籍了。到了战国末期,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融合了阴阳五行之术,创立了阴阳学派,成为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要明白阴阳的起源以及阴阳在具体事物中是如何界定的,肯定还要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回到古人的生活环境中去。阴是寒冷、阴雨、夜晚、秋冬,阳是温暖、晴朗、白昼、春夏,这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直观的感受。
之后这样的感受就有了更复杂的推演,以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地理阴阳为例,那时的古人主要生活在中原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所以当一座大山隔开两个地方,山南的一侧就可以被太阳照到,俗称“阳坡”;山北接受的太阳照射少,就成了“阴坡”。在更北一些的地方,山的北面甚至是常年积雪。
由于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加上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南方流的河流会容易冲刷右岸,形成相对较大的岸差,南边地势更显得低湿,所以河流的南边就是阴岸,而北边是阳岸。
人体阴阳的界定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就是人类对自然现象、规律的高度总结概括,人体的阴阳,也是按照上述逻辑推导而来的,并且有着实质性的存在和使用价值。阴,在中医里经常讲作阴液、阴血,多形容的是有实体、实质的东西;阳,被称作阳气,多是无形但有能量、有功能的东西。
为什么负阴?因为万物有形,存在必须依赖实质的形体,例如人体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要抱阳?因为生物这样的复杂系统必须依赖外界的能量输入,才能维持系统的存在。而且系统内部必须要有活动,要有功能划分才能成为复杂系统。需要外界能量输入,是抱阳这一需求的体现;要有功能划分,就是阳气作用的体现。
人体上下分阴阳,以腰为界,腰以上为阳,以下为阴。头为诸阳之会,有阳气本性升清、阴气本性沉浊的意思在里面。
人体前后分阴阳,腹为阴,背为阳,因为重要器官都在正面的胸腔腹腔,需要保护,所以人在寒冷、危险的时候会下意识蜷缩身体以保护腹部阴柔的内脏。后背较坚实的肌肉和骨骼属阳,能保护身体,和阳气的防御功能意义一致。
……
这本书的编排和设计我非常喜欢,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路径。一开始,它会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比如阴阳五行、脏腑功能等等,但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作者会把这些理论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让我觉得中医并不遥远,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最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讲理论,还穿插了很多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在讲到“脾胃”功能时,会结合食疗的建议,告诉你哪些食物有助于健脾,哪些食物容易伤脾,这些都是我可以在日常饮食中立刻应用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耐心教导你一样,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食疗方和穴位按摩方法,都写得很细致,从食材的选择到操作的步骤,都有清晰的说明,让我跃跃欲试。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入门读物,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医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上,总觉得它深奥难懂,离生活很远。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中医的哲学思想和实际应用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情志致病”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并且提供了一些调节情绪的简单方法,比如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等等。这让我觉得中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包括心理健康。书中关于“养生”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介绍了很多符合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比如根据季节调整饮食和作息,这些都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容易实践。我感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中医视角,让我明白中医的智慧是如何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中医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领域,而是充满了实践性和指导意义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没有刻板的教学模式,而是像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讲述中医的奥秘。它没有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案例,让我逐渐理解中医的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体质”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感冒,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这本书让我不再把中医视为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的学问。它强调的是“治未病”,关注的是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和谐。书中对于一些中医的经典概念,比如“相生相克”、“辨证论治”等等,都做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不再觉得它们是高不可攀的术语,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我感觉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态度。它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并且学会用中医的视角去理解和调理身体。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虽然我之前对中医几乎是一无所知,但读完之后,竟然感觉自己对人体经络、穴位有了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作者在讲解基础概念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将复杂的中医理论化繁为简。比如,对于“气血”的讲解,就将其比作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系统,让我很容易理解气血不足可能带来的各种不适。书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介绍,比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也给出了中医的辨证思路和一些简单的调理方法,虽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但作为日常保健的参考,真的非常实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望闻问切”的详细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对如何观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舌苔颜色,以及如何通过声音、气味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实践,但光是阅读这些内容,就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感觉自己不再对中医感到神秘莫测。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医的大门,后续我还会继续深入学习。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实用”和“易懂”。作为完全没有中医基础的人,我一直担心会看不懂,但这本书的设计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从最基础的“天人合一”理念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络”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把人体的经络系统比作一个复杂的交通网络,让我很容易理解经络不通畅可能导致的问题,以及按摩穴位是如何疏通经络的。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许多常用穴位的位置和功效,并且配有清晰的穴位图,这让我可以直接对照着自己的身体进行操作。我尝试着按压了几个穴位,确实能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应对常见健康问题的简单方剂和方法,比如用姜汤驱寒,用艾灸缓解疼痛等等,这些都非常容易在家操作,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中医的热情。
评分密密麻麻密密麻麻深深浅浅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里面的内容很全
评分新书已收到,很好!字很清晰。正版的!喜欢!下次还在京东商城买书!
评分书很好,包装不错,无污染及缺损
评分送给朋友家孩子的,这下朋友有的忙了,可以没事在家给孩子讲故事了。活动时候买的,真合适啊。
评分很不错的书,爱看,不繁琐
评分不懂中医,没学过医又想要了解中医的人可以看看这本书,京东自营的书品质还是有保障的。
评分业余研究一下,了解一下医学知识,希望非专业人员能看懂!
评分图文并茂,简要易懂,特别适合中医初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