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戴安娜王妃的美麗和自信(逝世20周年紀念版)

優雅:戴安娜王妃的美麗和自信(逝世20周年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肯·沃爾夫,[英] 羅伯特·喬布森 著,陳拔萃,任小紅,硃鴻飛 譯
Loading...

正在下载信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紅旗齣版社
ISBN:97875051426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635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159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她是曾經懷揣芭蕾夢的純真少女,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盛贊的“人民的王妃”,是世界人民心中永遠的慈善天使。她是善良、美麗、自信的擁有者,是優雅、時尚、高貴的代言人。她是戴安娜·弗朗西斯·斯賓塞,是永不凋謝的英格蘭玫瑰。

  然而,在那頂名為“情人結”的皇冠之下,卻掩藏著鮮為人知的辛酸與無奈。戴安娜王妃私人護衛官肯·沃爾夫和“皇傢報道教父”羅伯特·賈布森共同執筆,以肯的親身經曆和見聞為基礎,真實還原齣皇室光環下那個脆弱又堅強、復雜又純真、高貴又親切的戴安娜王妃。


作者簡介

  肯·沃爾夫(KenWharfe),肯?沃爾夫,英國皇室安全官、戴安娜王妃的私人護衛官。他陪伴戴安娜度過瞭*睏難的時期,也因此成為其生命中重要的角色。他是威爾士王妃*親近和信任的知己,戴安娜和他分享瞭許多秘密。他也是*一位齣版傳記的皇室安全官員。

  羅伯特·賈布森(RobertJobson),皇傢評論員,獲奬記者,暢銷書作傢,一直站在皇傢新聞報道的前沿。被《華爾街時報》譽為“皇傢報道教父”。他是《倫敦旗幟晚報》的皇傢編輯,也是美國國傢新聞廣播電颱的皇傢評論員,常駐英國廣播電颱(BBC)、英國獨立電視颱(ITV)、天空新聞颱(SkyNews)。


精彩書評

  肯·沃爾夫認為,戴安娜的優良品質正在被“從曆史上抹去”,這是在為卡米拉擔任威爾士親王的公眾角色做準備。……這本書深入描寫瞭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不和諧的婚姻,以及王妃得知婚姻結束的那一刻。

  ——英國BBC


  這纔是曆史,因為這是肯·沃爾夫的親身經曆。

  ——英國曆史學傢大衛?斯塔剋(DavidStarkey)


  我讀過很多關於戴安娜的書,這是迄今為止我讀過的*具真實性的一本。肯·沃爾夫不僅成功地描繪瞭戴安娜的公眾形象,也寫瞭她私下的樣子。很精彩,很真實。作者本身對戴安娜是贊譽的,同時也指齣瞭其缺點和矛盾,並解釋瞭戴安娜為什麼有時候會那麼沒有安全感。我是戴安娜的鐵杆粉。這本書寫齣瞭戴安娜人性和真實的一麵。對她的孩子來說,她是個完美的母親,這在皇室裏是不可多得的。

  ——亞*遜讀者BySusanK.評論


  戴安娜是個復雜的女人,她不應該這麼快離開我們。作者把我們帶進戴安娜的世界,讓我們更加喜愛我們的王妃。願她安息!

  ——亞*遜讀者BySusanK.評論


  這位前護衛官並非利用一個信任自己的女人的秘密賺取利益,而是希望能糾正歪麯的記載,讓戴愛娜能得到更公正的評判。

  ——英國《每日電訊》長文章評論



目錄

作者序(第一版)_01

作者序(第二版)_02

引子_06

Part01戴安娜的堅強與柔軟

時光深處的優雅_002

穿上水晶鞋的少女_007

世上最迷人的媽媽_012

愛冒險的母子_016

心照不宣的秘戀_022

我們會成為好搭檔_027

憂傷的藍眼睛_031

在音樂中樂觀_037

Part02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

陷入熱戀的女神_042

在不安中尋找慰藉_048

我是人道主義者_053

奉獻者與開創者_059

燃燒的芭蕾舞之夢_062

“超級祖母”的世外桃源_068

Part03激情與危機

手機引發的危機_074

離開王宮的勇氣_078

王妃的“縱容日”_082

內剋島之行_086

鏡頭下的率性綻放_091

風暴後的愉快假期_096

與王室的復雜關係_100

Part04人民的王妃

做迴真正的自己_106

小而快樂的惡作劇_110

“威爾士戰爭”_114

明智的抉擇_118

所有人的王妃_121

單飛的決心_125

孤獨與悲憫同行_128

Part05在泥濘中前行

滑雪勝地的悲歡_136

在悲痛中堅強_140

遇險的王妃_146

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_151

第二次“愛的航行”_158

“溫香軟玉門”事件_163

再次陷入愛河_166

Part06大放異彩的新生

我將要展翅高飛_172

我需要看到明媚的陽光_176

假期、媒體與自信_182

勝利與重生_187

光彩照人的外交大使_190

大獲全勝的王妃_194

Part07永遠追求自由

渴望自由的“萊赫之躍”_200

愉快的巴黎之行_205

王室生涯的至高點_209

迪士尼之行_212

拿索之旅_217

Part08彆瞭,英格蘭玫瑰

離開戴安娜_222

淩晨4點的壞消息_227

魂歸阿爾瑪隧道_230

關於死亡的陰謀論_236

後記_239


精彩書摘

  這是個何其諷刺的日子。

  這些年來,我一直用生命保護著這個女人,現在卻在她的葬禮上負責安保工作。1997年9月6日,我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西門觀看戴安娜的葬禮,感覺就像攝像機錄下的好萊塢悲劇電影的長鏡頭,眼前的畫麵像慢動作一樣冗長而肅靜,空氣中迴蕩著威廉?哈裏斯(WilliamHarris)的《序麯》(Prelude)中的風琴聲。伴隨著空洞的鍾聲,從各路顯要——親王、首相、總理等——到普通民眾,都紛紛趕來嚮這位傑齣人士緻以最後的敬意。

  20世紀末是屬於戴安娜王妃的時代。當時,就全世界的關注程度而言,也許隻有納爾遜?曼德拉(NelsonMandela)可以和她相提並論。現在,36年過去瞭,她的卡米洛特已經成瞭殘垣斷壁,她的魅力也消失不見瞭。當護柩人——威爾士禁衛軍官兵——吃力地抬著有襯鉛的靈柩時,很難想象,那個曾令世界為之傾倒的女性正靜靜地躺在裏麵。也許在她過於短暫的一生當中,這是唯一一次徹底安靜下來的時刻。激情、愚蠢和人為失誤扼殺瞭那條生命。和世界上很多人一樣,我最初的憤怒漸漸變成瞭麻木,隻覺得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在成為戴安娜的保護官之前,我曾經負責保護她的兩個兒子。此時他們在不幸麵前錶現得非常堅強。小時候熱衷於打架的他們,現在正麵臨著生命中最嚴峻的考驗。他們身穿黑色套裝,走在媽媽棺槨的後麵,儼然是兩個男子漢,而不是兩個男孩兒瞭。覆蓋著皇傢旗幟的靈柩上,一張手寫的卡片躺在一大片百閤花中,上麵“媽媽”兩個字似乎說齣瞭一切。

  當天上午,倫敦市中心一片寜靜,上百萬悼念者走上街頭,站在靈車必經道路的兩旁。王妃的靈柩將由一輛炮車從肯辛頓宮運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由於道路封閉,我從白金漢宮徒步走嚮教堂,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花香。戴安娜的棺槨昨晚已經從聖詹姆斯宮王室小教堂轉移到肯辛頓宮。成韆上萬份紀念這一曆史事件的報紙和雜誌特刊,齣現在街頭巷尾的報攤上,隨處可見她那張熟悉的臉。電視報道也紛紛湧入韆傢萬戶中,整個英國處於完全停滯的狀態。全球有超過20億人在電視機前觀看報道,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有生之年會看到這則新聞。不同於肅穆的氣氛,有不少穿著牛仔褲和T恤衫的悼念者,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送葬隊行經的道路兩旁擠滿瞭人,威斯敏斯特教堂低沉的鍾聲,一直迴蕩在這座幾近沉寂的首都。

  兩位王子走在隊伍前麵,威爾士親王、愛丁堡公爵和王妃的弟弟斯賓塞伯爵垂著頭走在他們身邊。炮車行至林蔭路,經過白金漢宮時,女王率王室成員站在王宮門外俯首緻意,他們的頭頂上方是隨風飄揚的英國國旗。此前公眾一直批判女王對王妃之死的漠然態度,直到葬禮前幾天,女王終於做齣瞭讓步,下令降半旗。這也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為悼念君主以外的人降半旗。

  送葬隊的後麵,是500名挑選齣來的送葬者。他們中有慈善工作者、護士、藝術傢,還有其他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士,代錶瞭王妃生前滿心掛念的那些組織和事業。這並非是這類事件的慣常做法,卻完全符閤我前老闆的秉性,她生前也從不會對王室的盛大儀式錶現齣很大熱情。

  這座宏偉的哥特式教堂內,聚集著1900名特邀嘉賓,陽光透過巨大的窗戶傾灑在地麵上。10點剛過,貴賓們陸續抵達,引導他們就座仿佛是一場軍事演習,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因為全世界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標,大多都聚集在這座莊嚴的中世紀建築裏。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裏?剋林頓(HillaryClinton)——她丈夫比爾?剋林頓(BillClinton)總統曾在王妃去世僅幾小時後就公開贊揚她及其一生的成就——走過時看瞭看入口附近敬獻的鮮花。撒切爾夫人(BaronessThatcher)和約翰?梅傑(JohnMajor)兩位前首相也從教堂西門走進來,來到托尼?布萊爾(TonyBlair)首相和他的妻子切麗(Cherie)身邊,然後四人一起前往他們的座位。

  斯賓塞一傢到達後不久,穆罕默德?法耶茲(MohamedFayed)夫婦也走進教堂。我的視綫一直追隨著他們,尤其是戴安娜的媽媽弗朗西斯?尚德?基德(FrancesShandKydd)。查爾斯王子一傢不久後也抵達瞭,最後入場的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王太後和愛德華王子,他們在一片靜默中走到離聖壇不遠的位子,與斯賓塞一傢隻隔一條過道。這時,大本鍾敲響瞭11點的鍾聲,送葬隊到達西門。8名沒戴帽子的威爾士禁衛軍官兵綳著臉,吃力地抬著重達250韆剋的靈柩,緩緩地走過教堂中殿。哈裏王子情不自禁地流下瞭眼淚,父親將他拉近身邊,哥哥威廉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安慰他。

  教堂裏迴蕩著國歌的鏇律,悲痛的氣氛令人揪心,女王的窘迫幾乎可以察覺齣來。王妃意外喪生後,斯賓塞傢族和溫莎王室間的矛盾擺上瞭颱麵。國傢媒體想引開公眾的注意力,淡化他們在王妃的死亡中該負的責任。然而,無論是對哪方的指責都是毫無意義的。狗仔隊雖令人生厭,但並沒有蓄意謀殺,這可以說是一場本可以輕易避免的意外。

  現在再說“如果怎樣怎樣”已經於事無補瞭。我所在的部門保護她長達15年,而穆罕默德?法耶茲的“保鏢”團隊保護她僅八個星期,她就死瞭,他們的失職讓我無言以對。


前言/序言

  作者序(第二版)

  2016年是女王誕辰90周年,這場盛事掀起瞭公眾對君主製度的支持浪潮。事實上,王室常常與大眾疏離,很少像現在這樣備受矚目,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戴安娜王妃的兩個兒子——威廉王子和哈裏王子——的完美錶現。哈裏的傷殘軍人扶持工作和其他慈善事業都做得非常齣色,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他的妻子凱瑟琳也成為令人敬仰的慈善大使。兩位王子總是被稱為“戴安娜的兒子”,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

  2017年是王室的另一座裏程碑——戴安娜王妃逝世20周年。離世多年的她至今仍煥發著魅力,她的死亡之謎也是媒體炒作的熱點。可以說,這位與眾不同的王妃,衝破瞭王室的藩籬,永遠改變瞭君主政體。但令人扼腕的是,1997年,她的生命過早地結束於巴黎一條隧道裏的一場悲慘的車禍中,而那場車禍本可以避免,也應當避免。

  我曾被選派為她的保護官,24小時保護她的人身安全。本書首次齣版於2002年,曾引起媒體的轟動。書中講述瞭我和戴安娜王妃在王宮內外共同工作的時光,全部是我的親身經曆。無論是在公開場閤還是在私下,我們都一同經曆瞭一段瘋狂而喧鬧的旅程。

  戴安娜時代無疑是精彩的,間或有媒體負麵的炒作,充滿瞭速度與激情。她不僅是媒體追捧的寵兒,刺激著報紙和雜誌的銷量,還是個真實而熱情的人。現在,那個狂熱的時代已經匯入曆史長河。媒體對王室的報道不可避免地受到瞭限製,這無疑是正確的。戴安娜的早逝,也使得她的兩個兒子威廉和哈裏得以相對自由地成長,正如她所期盼的那樣,基本上避開瞭媒體的窺視;而這也意味著,她的孫輩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也將獲得更多私人空間。

  兩位王子繼承瞭她的誌願。哈裏王子在2016年公開談論瞭戴安娜,他透露說自己“每天”都在思念亡母,希望能“填補她留下的空白”。為瞭追思母親,他成立瞭勿忘我慈善基金會,幫助萊索托的孤兒和弱勢兒童,其中很多孩子都感染瞭艾滋病。這是戴安娜生前所熱衷的事業,而勿忘我也是她最喜歡的鮮花之一。

  哈裏王子在《早安英國》(GoodMorningBritain)節目中接受蘇珊娜?雷德(SusannaReid)的采訪時,談到為傷殘軍人發起運動會時說:“人生之初,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道路。於我而言,無論什麼事業,隻要能填補母親留下的空白,哪怕隻有一丁點兒,都是值得的。”當有人問他,是否意識到母親會為他感到自豪時,他有點兒臉紅,迴答說:“真的很遺憾她不在。我每天都在想,要是她在會怎麼樣,她會說什麼,會怎樣逗大傢開懷大笑。我努力讓她感到自豪,內心也百感交集。”

  戴安娜王妃去世的時候,威廉王子剛剛15歲。多年來,他一直把對媽媽的思念埋在心底,2014年,他第一次談到少年時期失去母親給他造成的嚴重影響。“再也不能說‘媽媽’這個詞聽上去是件小事,但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來說,這真的不僅僅是一個詞――心裏空蕩蕩的,隻能激起迴憶。”此外,威廉王子還坦言,母親的死讓他多麼難以接受:“剛開始是深深的震驚和難以置信,不敢相信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到後來纔慢慢感受到那種深切的悲痛,這種悲痛永遠不會消失,它徹底改變瞭我的人生,我每天都在思念母親中度過。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會漸漸接受已發生的事情,重新擁有珍貴的記憶。”

  兩位王子都認為,當前英國沒有任何有分量的紀念物來紀念母親。哈裏王子說:“我們希望能有讓人銘記她的東西。可現在,倫敦和其他地方都沒有這樣的紀念物。不僅僅是我自己,威廉和其他人也認同這點。或許,我們應該在石頭上雕刻一些東西作為紀念。現在很多人還在談論她,我們沒有一天不想念她。在2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們應該修建一些能夠永遠延續下去的東西,把她生前所做的事恰如其分地記錄下來。”

  她的兩個兒子說得對,戴安娜確實應受到恰如其分的尊敬。盡管在我看來,她並不怎麼在乎紀念碑,她更在乎的是人。她多半更希望把這項目募集到的資金全部用於生病的兒童,而不是用在自己的紀念碑上。

  我時常想起戴安娜王妃,想起她燦爛的笑容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但目前普遍認為,戴安娜時代已經漸行漸遠。甚至有不少評論傢錶示戴安娜傳奇正在褪色,沒有人會在意那些事件背後的真相。而我認識的戴安娜非常風趣,並不是現在描繪的那副自憐自艾的形象。雖然她的生活中也有陰霾,但它們很快就會消散。可曆史常常扭麯這位傑齣女性的形象。更糟的是,某些公關攻勢甚至將矛頭指嚮她的過去。他們汙損她的名聲、嘲笑她的原則、麯解她的動機,甚至質疑她的理智。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一場邪惡的、一邊倒的戰爭,並且和任何戰爭一樣,真相成瞭第一犧牲品。

  在戴安娜生命中最痛苦的時期,我作為保護官,追隨她差不多有五年時間。我的職責是為她處理敏感的私人事務和公共活動,這決定瞭我和她之間不會保持太大的距離。但因為我所處的獨特位置,我的職責永遠不可能界限分明。我和她自然會自由地談論一切影響她安全的事務,當然也會坦率地討論她的生活,包括其中最私密的方麵。因此,與她一起的這段時間,我不僅是她的警官,也是深得她信任的助手和知己。

  這樣說似乎有點兒自大,但這是以我的工作性質為依據的。如果我不能信任她,就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她也不會忍受一個她不信任的保護官。我們間有一條不設防的原則,考慮到我不是直接為她,而是為蘇格蘭場工作,我的獨立地位意味著我可以暢所欲言,這一點不同於她丈夫威爾士親王和女王雇傭的那一大堆侍臣。我相信,我的獨特角色賦予我無與倫比的優勢,可以瞭解到真正的戴安娜——這個在公眾麵前戴著麵具的女性。

  在蘇格蘭場精銳的王室保護部門裏,從未有警官齣版過內部人士對該部門工作的描述,我是第一個。但這是一個與戴安娜有關的獨特故事,其中大部分經曆隻有我們倆人知道。倘若王妃在世,我絕不會提筆。然而,自她去世以來,看到媒體、記者、作傢等那些聲稱非常熟悉她的人這樣那樣地描繪她,我日益不安。我漸漸感覺到,如果不把她的故事如實講述齣來,大傢將會對她有一個錯誤的印象。

  我寫本書的目的很簡單——糾正關於一位女性的記錄。她本人曾說過,我比任何人都瞭解她。在此過程中,我要說齣關於20世紀末葉最復雜而迷人的公眾人物之一的真相。

  時代在變,這本傳記首次齣版時曾遭到公眾的批判,但我願意忍耐,並堅信把這些往事付諸筆端是正確的。這本書的目標是捍衛我所知道的戴安娜,是為瞭還原最真實的曆史。此前某些公眾人物對戴安娜曾發錶過刻薄的言論。威爾士王子的老朋友——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Churchill)的外孫尼古拉斯?索姆斯(NicholasSoames)議員和女王的朋友金耐德夫人(LadyKennard)都曾公開錶示,戴安娜是個有破壞性的偏執狂。這些公開言論極不公平地毀損瞭王妃的名譽,扭麯瞭她的形象。而她已經不在人世,無法為自己辯駁。坦白地講,很少有妻子在麵對丈夫搞婚外情時能坦然對待,如同威爾士王子和卡米拉?帕剋?鮑爾斯(CamillaParkerBowles)那樣。幸好威廉王子和哈裏王子已經行動起來,努力捍衛關於他們母親的記憶。

  這些日子,我經常去演講,講述我在戴安娜身邊工作的那些時光。她去世時,很多人還是孩子,但仍對她十分著迷。在我的書齣版之前,大概有八本關於戴安娜王妃的書,此後又齣版瞭很多。令人高興的是這本書持續受到好評。即便沒有多少前期宣傳,本書仍取得瞭瞭不起的成績,這充分說明人們依舊對戴安娜王妃念念不忘。

  我很高興,這本傳記經受住瞭時間的考驗。用傑齣的曆史學傢大衛?斯塔剋(DavidStarkey)博士的話說:“這纔是曆史,因為這是肯?沃爾夫(KenWharfe)的親身經曆。”重溫此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添加新內容是一種有趣的嘗試,我希望讀者喜歡它。

  命運將我安排到一位在現代王室曆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女性身邊工作。我不是曆史學傢,隻能根據自己的記憶,將自己和戴安娜共同工作的時光如實記錄下來。希望這能為有興趣研究王妃生活的後人提供重要素材。畢竟,就像作傢G.K.切斯特頓(G.K.Chesterton)——一個比我聰明得多的人——說的那樣:“我們不能確保未來是正確的,可如果對過去判斷失誤,那未來基本上就是錯誤的。”


  肯?沃爾夫皇傢維多利亞勛章獲得者

  2016年8月

  授權文件.jpg



用戶評價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喜歡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送貨快,服務好

評分

幫親戚買的,包裝不錯

評分

正品

評分

很喜歡的……但內容比較簡單……

評分

還沒看 快遞包裝挺好的 質量不錯 感謝快遞員師傅 辛苦瞭

評分

還沒看 快遞包裝挺好的 質量不錯 感謝快遞員師傅 辛苦瞭


正在搜索視頻,請稍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