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科贝特》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海洋战略思想家、海军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科贝特备受尊崇的一生及其对世界海军史、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军事思想理论。书中着重讲述了其战争理论、海洋战争理论、制海权理论等。同时详细分析使其跻身世界级战略学家行列的《海军战略的若干原则》中所包含的战略思想。
郑雪飞,国际关系学博士,河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学、国际海洋战略历史及理论的研究。著有《“自由船、自由货”:战时中立国海上贸易权利之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合著)等作品。在《史学月刊》等期刊上发表《近代大国崛起与海上安全环境比较》等论文多篇。
导语
第1章 科贝特生平与主要著作
一、科贝特生平简介
二、历史背景及主要著作简介
第2章 科贝特的战争理论
一、科贝特战争理论概述
二、战略防御与进攻
三、无限战争与有限战争
第3章 科贝特的海洋战争理论
一、海洋战争的理论目标——控制海上交通线
二、海战中的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
第4章 科贝特的制海权理论
一、制海权及制海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科贝特的制海权理论
第5章 科贝特战略思想评析
一、科贝特的战争观
二、科贝特与马汉
三、科贝特与克劳塞维茨
四、科贝特海洋战略思想与“二战”后的美国海军及太空战略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控制海上交通线
科贝特认为,如果在海上不存在捕获权,海战的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在很多情况下几乎没有人能想到限制战争的手段,但是这样的方法在实践性的学习中人们能够挖掘出来。在海战中能够战胜敌人的首要方法就是去捕获敌人的海上补给物,不论那些补给物是国家提供的还是私人提供的。这与在占领区征收特别税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这两种方式我们都可以说成是经济制裁,但是在陆地上的经济制裁,交战国只有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或者成功后才可以施加,而在海上,这种经济制裁在战争一开始就可以向敌人施加了。事实上,往往海上军事斗争的第一步是对敌人军需品的俘获,从这一层面来讲陆上战争也是如此。当入侵者走出他们的疆土后他们的第一步就是要或多或少地控制别国的财产为自己的军事意图服务。这一对敌国财产的干涉实际上就是军事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能把它理解成经济制裁的第二个层面,在海上战争中英国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为什么海战和陆战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如此不同,人们在海战的理论研究中能找到答案。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一观点,必须重申海上交通路线的重要性是控制海洋理论产生的根源所在。
陆上交通线仅仅与军队的前进和后退有关,而海上交通线则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不仅是舰队的补给路线(海上交通线与军事补给路线的战略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也与海上交通线的公共通行权相关。这种海上交通线的公共使用权是大陆国家提出的,它最终使得海上交通线与陆上交通线有了完全不同的使用范围。海上交通线对于交战双方都可以使用,而陆上交通线只有本国在自己国内才能使用。围绕海上交通线的战略意义,海上战略进攻和防御都会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方剥夺了对方的海上交通权,对方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报复。
科贝特用例证清楚地解释了他的海上交通线理论。在英国同法国的交战中,英国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美国海域所控制的海上交通线都减少了,这对法国来说,他们到大西洋的港口完全就是直线距离。甚至在西班牙海域,他们的贸易船队在很多时候竟然敢使用英国所实际控制的海上交通线。这最终促使英国不得不通过重新控制这些海上航线以及攻击对方的商船队来对自己的商船队进行防御。出现同样的情况也要求英国防御自己的国土不被侵略以及海外殖民地不被攻击。这就使英国的舰队一直要处于防御领土问题以及保护自己的贸易路线的状态。不管英国在20世纪初的目标是将敌人的舰队拖入战斗中或者是对他们的经济给予制裁,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小的。如果敌人对英国的这种做法很是不满的话,英国就有了与他们进行交战的借口;如果敌人比较明智而不与英国交战,英国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占领他们的海上贸易路线而强行把他们拖入与英国的战争中。
因此科贝特得出如下结论:在陆上战争中,英国只有在交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才能获得对敌人进行陆上经济封锁的可能;而在海上,战争一开始英国就可以用一定的手段对敌人进行海上经济封锁。这种海上与陆上战争的根本性的区别驱使英国作出战略选择和决定。
同时,科贝特认为在海洋战争中英国一开始就使用经济制裁的方式是合乎情理的,原因在于:首先,使用经济制裁的方式和使用英国处在战略防御地位并寻求机会去进攻的方式,在理论上是一样的。如果用经济制裁的方式不能达到英国想要的结果,而使用直接军事制裁的方式可以达到,英国就不需要用经济制裁的方式了;其次,对敌人的经济制裁存在着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对敌人的经济施加压力,也是削弱敌人抵抗力量的重要方式。战争并不仅仅是由陆军和海军纯军事力量决定的,经济因素在其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其他实力都一样的情况下,谁的经济实力越强谁就能赢得战争,经济实力能够成倍地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使弱者也能通过提高经济实力来赢得战争。因此,如果英国能够削弱敌人的经济实力,那就是战胜他们的直接手段。对付一个海洋国家,英国能够使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剥夺他们的海上贸易权利。
然而科贝特发现,在海战中,不管英国用多大的努力去直接进攻敌人的武装力量,敌国如果有可能逃避攻击的话就会选择逃避,从而可以保持军事和经济实力,这些都是武装力量所要依赖的基础。因此,控制敌人的海上交通线是最重要的,不像在陆上,控制交通线是次要的。如果试着把控制海洋与控制海上公共交通线的思想作对比,在英国进行各种海上行动时,其价值就能展现出来。控制海洋的目的是控制海上交通线,而控制海上交通线可分为不同的程度。在战争中英国可能通过控制整个海洋交通线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果英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控制整个海洋交通线的话,那么英国可以选择一般性的或者局部性的控制。“海洋是一个整体”,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真理,这个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却蕴含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像一种规律一样,对海洋的局部控制对英国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暂时的,一旦敌人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剥夺英国对特定区域的控制权。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征服敌人的舰队,你就不应该把自己的舰队放到海外。这就是强调在战争中不要冒任何风险。这一说法在战争中已经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在美西战争后期,美国制订的一些消极战略就是由它导致的。当时美国有足够的海军力量去寻求对一些海峡和墨西哥湾进行临时的局部控制去证明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古巴起义,美国也有足够的实力去确保他们的远征舰队不受西班牙的袭击。但是由于西班牙舰队经常在海上游弋,在制订这些战争计划的时候美国人就犹豫了,甚至放弃了这种打算。日本却没有这么多顾虑,在其海军装备还很落后、任何一个海军舰队都能威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坚持开展了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尽管他们不能控制任何海上交通线,但他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对方对海洋航线的实际控制效率明显降低。在历史上人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其中有许多都是成功的。在没有控制海洋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判断出自己威胁的存在,然后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和可行的方式去减轻敌人对自己的威胁,实行自我保护。
因此,考虑到其他国家可能的战略意图,英国必须清楚对海洋的控制应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程度。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英国可能是局部或者整体地控制海洋,也可能是临时地或永久地控制它。但科贝特强调,永久性、整体性地对海洋进行控制在现实的实践中不可能完全实现。
要控制海洋,必须要提升和完善己方的海军装备,让它能够对付战争中出现的每一种情况。海洋国家实力的增加取决于自身力量的增强或者对方力量的减弱。这种优势当然并不是纯粹取决于实际上的相对力量,而是要受到海军地位的影响。海军地位首先意味着海军基地的多少,其次是所拥有的交通线和贸易线的重要性。
回顾英国历史,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初几代国王的统治下,直到克伦威尔当权为止,除了在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海以及在大西洋同法、西两国进行贸易中在某种程度上实行了护航制度。在地中海,英国海军只是偶尔出现,在那里进行贸易的商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事实上这一时期,英国不可能实行强有力的对外政策,因为要坚持此类政策,就必须召开议会筹措经费,为此则须对议会作出相应的让步,而国王却不愿让步。因此海军力量不足,只得听凭海盗及私掠船猖獗,有时甚至是在英国的近海。然而,克伦威尔的共和政体改变了这一切。国家有计划地担负起由海军保护贸易的责任,控制贸易航线的战略观念也随着贸易保护范围的扩展而扩展。控制贸易航线必须具备两个战略要素:(1)一支机动的海军;(2)靠近航线的港口,作为作战基地供海军驻泊。为了保护英国航运,英国海军进入了地中海,经过数年之久几经辗转到达了直布罗陀、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地,最终又到达苏伊士、亚丁湾及更远地区。英国还一度占领了丹吉尔,后来又一度占领了科西嘉,并几度长期占领梅卡诺岛。
……
这本“大家精要”丛书里的《科贝特》,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子厚重感,仿佛一位沉睡的巨匠,等待着我去唤醒。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的装帧和纸张都透着一股子“不简单”。拿到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在犹豫该从哪个角度去切入,毕竟“科贝特”这个名字,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能想到的,大概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某种时代精神,或者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也许,这本书会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某个特定领域认知的另一扇门。我甚至在想,它会不会像一位老朋友,用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和我分享他的人生哲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有些敬畏,不知道里面会蕴含多少智慧的火花,多少思想的碰撞。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精神上的启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线索。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精神世界的邀请函,邀请我走进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领域,去探索那些我从未触及过的角落。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一些震撼,甚至是一些改变。
评分我一直觉得,“大家精要”这个系列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它暗示着一种提炼,一种精华,一种将繁复归于简明的智慧。而《科贝特》这本书,作为这个系列的一员,我预感它不会是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读物。它很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一个陌生而迷人的世界,一步一个脚印,去感受那些细微之处的深刻。我很好奇,这位“科贝特”究竟是哪一位“大家”?他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出如此重要的思想?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本精心打磨的宝石,每一个切面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需要我们慢慢地去欣赏,去品味。我期待它能像一杯陈年的佳酿,入口微涩,回味无穷,越品越有味道。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一种“顿悟”的感觉,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理解。它会不会颠覆我固有的认知?会不会让我对某些事情产生全新的看法?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未知的宝藏,而我,正准备踏上寻宝的旅程。
评分《科贝特》这本书,仅仅是它的名字,就激发了我无限的遐想。我总觉得,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故事,一段传奇,或者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历那些重要的时刻,去感受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它会不会让我对某个历史时期,或者某个社会现象产生更深的理解?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或者说“科贝特”本人,一定是一位非常具有洞察力和思想深度的人。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让我逐渐领悟那些精髓。我期待它能让我产生一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感觉,通过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深入剖析,来理解更宏大的背景。这本书会不会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或者生活方式?我希望它能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思想的火苗,然后慢慢地发芽,生长。
评分拿到《科贝特》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读物。它背后承载的,很可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或者是某个领域划时代的创新。我非常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被震撼”的感觉,那种智识上的冲击,那种对世界理解的升华。我设想,它可能像是一位哲人,用他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希望它能让我产生一种“啊,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我猜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不会太直白,而是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去揣摩。也许,它会包含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概念和理论,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拓展我的思维边界,让我能够以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它就像是一次思想的远足,需要我付出努力,但最终的回报一定是丰厚的。
评分当我看到“大家精要”丛书里的《科贝特》时,我立刻被吸引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时代进程的人物或思想充满好奇。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承诺了深度和精华。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启迪”的感觉,让我对某些领域的认知产生质的飞跃。我设想,它可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他的人生阅历和深刻思考,为我指点迷津。这本书会不会让我对“科贝特”这个人,或者他所代表的思潮,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我期待它能像一本传记,让我走近一位伟大的灵魂,了解他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又是如何影响世界的。我希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能够非常流畅,虽然内容深刻,但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它就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所处的世界,去思考我自己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