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依然爱丽丝》引爆2014-2015年颁奖季,主演朱丽安·摩尔强势问鼎第87届奥斯卡*佳女主角,同时凭借角色将第72届金球奖*佳女主角、第21届美国演员工会奖*佳女主角、第18届好莱坞电影奖年度女主角、第13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佳女主角、第27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佳女主角、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佳女主角等近30个大奖收入囊中。精彩故事吸引“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倾情加盟,催泪演绎。
☆如果你曾经为《我脑中的橡皮擦》飙泪,那《我想念我自己》一定会在更高的维度上打动你,除了动人的伴侣之爱,浓厚的母女之情,更重要的,还有女主人公爱丽丝对职业尊严的坚持,对个人体面的维护,以及面对无常人生的勇气。她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到哪一步,都该姿态好看。
☆小说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一经推出,就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半年,被《纽约时报》与《时代周刊》誉为“2008年个人自费出版奇迹”,并获得2008年勃朗蒂浪漫小说奖,入选美国实体书店龙头邦诺书店“发现新作家”2009年春季选书。目前,此书版权已授30多个国家,并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
☆作者莉萨·吉诺瓦初涉文坛,凭此书一鸣惊人,交出完美处女作。作为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作者以高超的文学技巧和专业的神经学及心理学知识让故事无比真实动人,引得无数专栏作家激动推荐、夜不能寐,狂呼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原著相比于电影,有更柔软温情的部分,也有更残酷冰冷的部分,各个层次、各个人物的感情慢慢渗透,让读者跟随主人公同哭同笑,感受着爱的温暖和光芒。
如果生命中重要的一切都被抹去,
我们该如何修补失忆的人生?
我们该如何找回曾经的自己?
爱丽丝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50岁那年,她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一些微小而恼人的症状:找不到钥匙、在家附近迷路、忘记赶飞机……
然后,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严重到她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曾经的语言学专家,一点点丧失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曾经完美的妻子和母亲,开始遗忘生命中*爱的人。生活中重要的一切都分崩离析了,唯有家人的爱还陪伴着她,提醒着她:
我,依然是爱丽丝,我想念我自己。
作者 [美] 莉萨·吉诺瓦
莉萨·吉诺瓦(Lisa Genova),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忧郁症的分子病因、帕金森综合征、药瘾、中风引发的记忆丧失等。她积极参与“国际失智症援助与支持网”与美国失智症协会,也是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网站专栏作家。《我想念我自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在撰写这部小说时,她向许多神经科、精神科以及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过咨询,和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广泛交流,采集到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通过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虚构却又极其“真实”的故事。
目前,她与家人住在马萨诸塞州。
译者 陈嘉宁
陈嘉宁,译者、编辑,外交学院英语专业硕士,译作有《没有双脚,所以努力奔跑》《奥巴马:我的总统梦》等。
读完《我想念我自己》后,我真想站起来,对全世界的人说:你们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它触及了我们每个人*敏感的神经,让我们对生命的存在唏嘘不已。
——贝弗利·贝克姆,《波士顿环球报》
《我想念我自己》读来令人伤心欲绝。实际上,它实在写得太真实了,让我一连几天都夜不能寐。
——布诺尼亚·巴里,《纽约时报》畅销书《蕾丝占卜师》的作者
凭借高超的叙事技巧,莉萨·吉诺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爱丽丝的离奇遭遇。请务必让你自己和你所爱的人读一读此书。它会让你们增长见识,它会让你们心惊胆战,它会改变你们的生活。
——朱莉亚·福克斯·加里森,《请不要这样丢弃我》的作者
这本书既重要又精彩。在未来的世世代代中,它将会为那些饱受这种可怕疾病折磨的人带来福音。
——菲尔·波尔茨,《六十秒》的作者
震撼、深刻、悲戚、富于启迪……极其真实。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吉诺瓦撬开城堡的大门,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阿里礼萨·阿特里,医学博士、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记忆障碍科的神经学专家
2003年
9月/001
10月/026
11月/035
12月/047
2004年
1月/065
2月/080
3月/088
4月/098
5月/107
6月/120
7月/142
8月/156
9月/176
10月/189
11月/202
12月/210
2005年
1月/225
2月/239
3月/247
4月/253
5月/263
6月/267
夏/278
9月/283
尾声/285
补充说明/290
爱丽丝坐在卧室的书桌前,听到约翰急匆匆地奔走于楼下各个房间之间,心神不定。她要在赶飞机前对一篇投递给《认知心理学期刊》的论文进行同行评审,但她刚刚盯着同一句话来回读了三遍,却依然不解其意。闹钟显示的时间是早上7点半,据她猜测大概快了10 分钟。她根据这个大致的时间和约翰加快的脚步,判定他急着出门,却有东西找不到了。她一边用红笔轻轻敲着下唇,一边盯着电子钟表上的数字,知道有个声音马上就会响起。
“爱丽?”
她把笔扔到一旁,叹了口气,走下楼去,看到他正双膝跪在客厅的地板上,双手在沙发垫下面摸索着。
“找不到钥匙了?”她问。
“是眼镜。你现在可别给我讲大道理,我要迟到了。”
他慌慌张张地瞥着壁炉架,随着他的目光,她看到摆在上面的沃尔瑟姆古董钟的指针指向8点整。这款钟表以走时准确著称,但他真不应该如此信任它。家里的钟表几乎没有一只能准确报时。爱丽丝过去也经常被它们看似可靠的外表愚弄,现在只看自己的手表。果然不出所料,她走进厨房后,时光又出现倒流——微波炉上显示的时间是6点52分。
她的目光掠过干净整洁的花岗岩台面,蘑菇碗里压着尚未拆封的信件,约翰的眼镜就端坐在旁边——放眼望去没有任何物件会遮挡视线,眼镜也没被什么东西覆盖住。聪慧如他,一个科学家,怎能对眼前的事物如此视而不见?
当然,也有很多东西开始淘气地和她玩捉迷藏,隐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但她从未在他面前承认过,也没拽上他一起找。就在不久前,她还花了一上午慌里慌张地搜寻黑莓记事本充电器的踪影,先是在家里翻箱倒柜,然后又找遍了办公室,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她束手无策,只得放弃,去商店买了个新的,到了晚上却发现它就在自己床头边的插座上插着,她怎么会忘记检查那里? 幸好约翰对这些毫不知情。她把这一切都归因于他们两人手头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忙得焦头烂额,再就是上了年纪。
他站在门口,只顾盯着她手中的眼镜。
爱丽丝笑着对他说:“下次再找东西的时候,可以试着假装自己是个女人。”
“我会穿上你的裙子的。别闹了,爱丽,我真要迟到了。”
她把眼镜递给他:“微波炉上的时间还早呢!”
“谢谢。”
他就像运动员接过接力棒那样,抓起眼镜就向家门口跑去。
“我周六回来时你会在家吗?” 她跟着他穿过门厅,冲着他的背影问了一句。
“现在还不知道,周六实验室很忙。”
他从门厅的桌子上拿起公文包、手机和钥匙,对她说:“ 一路平安,代我拥抱和亲吻莉迪亚。你俩*好别斗嘴。”
她在门厅的镜子中看到他们二人的模样——一个是戴着眼镜、头发棕中泛白、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男人; 一个是身材娇小的卷发女人,双手抱在胸前。两个人随时都可以开始那场没完没了的争论,而此前已不知争论过多少回了。她咬紧牙关,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决定压一压火气。
“我们*近见面的时间太少了,周六能不能尽量回家?” 她问。
“我知道, 我尽量吧。”
他亲吻了她,虽然急着离开,却在这个吻中流连了一瞬,短暂得几乎难以察觉。若不是对他了如指掌,她可能会觉得这个吻无比浪漫,会站在原地,满怀希望地认为它代表的是“我爱你,我会想你的”。但当她望着他匆匆走向街头,只留给她一个背影时,她非常确信刚才那个吻是在告诉她:我爱你,但是如果我周六不在家,可千万别发火。
他们曾经每天早上一起步行至哈佛园。都在离家不到1英里的同一所学校工作,好处自然不胜枚举,但*让她欢喜的是上班路上的相互陪伴。他们总会先去杰里咖啡馆,他点一杯黑咖啡,她要一杯柠檬茶,或冰或热,取决于当时的季节,然后继续前行至哈佛园。他们会讨论一下各自的研究和课业,所在院系的事务,聊聊孩子和晚上的安排。刚刚结婚时,他们甚至会一路牵着手。她十分享受每天两人晨间漫步的轻松和甜蜜,然而后来工作和事业带来的压力让他们变得精疲力竭、焦虑不安。
时至今日,他们分头上班已有一段时间了。整个夏天,爱丽丝一直拎着行李箱四处波,去罗马、新奥尔良和迈阿密参加心理学会议,还是普林斯顿大学论文答辩考委会的委员。今年春天,约翰的细胞培养物需要每天一大早进行一些漂洗工作,可他不相信有哪个学生可以始终如一地每天在实验室露面,所以干脆亲自上阵。她不记得在这之前是为了什么,但她知道每一次分离似乎都合情合理,且只是暂时的。
她回到书桌前继续看论文,却依旧无法专注,后悔没有和约翰就小女儿莉迪亚的事好好吵上一架。为什么他就不能和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呢,哪怕只有一次?能要了他的命不成?她草草掠过剩下的内容,而不是像往常那样一丝不苟,但鉴于她此刻的心绪和紧迫的时间,也只能如此。她写完评语和修改建议,整理完毕后将它装进信封里封好,心怀愧疚地意识到,也许她会漏掉这项研究在设计或阐释上的错误。想到这里,她又在心里暗暗咒骂起约翰,怪他连累自己损害了自身的职业道德。
她重新收拾了一下行李箱。上次出差回来后,里面的行李甚至还没来得及拿出来。她希望以后几个月可以少出点门。秋季学期的日历上只备注了为数不多的几场受邀讲座,她把大部分都安排在了周五,因为这一天她不用上课。明天就是如此,她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斯坦福大学的秋季认知心理学系列研讨会,进行首场发言。会议结束后,她就去见莉迪亚。她会尽量不和她争吵,但她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做到。
……
从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叙事线索是极其松散的,但这种松散感并非混乱,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无序美学”。它更像是一部由无数个闪回、碎片化的观察和哲学思考片段拼贴而成的马赛克画作。你很难用传统的小说结构去套用它,它打破了时空连贯性的要求,更注重情感共振的即时性。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角色本身变得更加复杂和多面,他们不是一个固定的人格模板,而是在不同情境下,其内在矛盾和挣扎的集合体。书中关于“选择与后果”的探讨尤其深刻,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将所有的可能性摊开,让读者自己去体验那种权衡的重量。我发现,每当我以为自己理解了某个角色的动机时,接下来的情节又会迅速颠覆我的判断,这种反复的自我修正过程,恰恰是作者希望我们体验到的阅读乐趣——与文本进行持续的、动态的博弈。我甚至开始怀疑,书中的“我”和“你”到底是如何定义的,界限变得如此模糊。
评分这本新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淡淡的忧郁和一丝丝光亮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书里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我拿起这本书,首先被它的文字节奏所吸引。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老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思的片段式剪辑。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过的琥珀,里面封存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读起来的时候,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句子,感受那种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它不是那种读完会让你大呼过瘾、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更像是一场缓慢而深刻的内心漫步,你得放慢脚步,才能真正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时间和记忆的处理,那种模糊不清、若即若离的感觉,让人恍惚间分不清现实与回忆的界限。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预示着其中蕴含的内容绝非轻描淡写。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被遗忘或错失的部分。我期待着接下来的阅读体验,相信它能带给我一些新的思考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印刷方和设计师的用心良苦。内页的纸张选择偏向哑光,墨色的分布均匀且沉稳,这为文本内容的阅读体验增色不少。抛开内容不谈,仅从物质载体来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工艺品。它的排版很别致,很多段落的留白处理得非常考究,这种视觉上的呼吸感,间接帮助读者在阅读那些密集的情感信息时,找到喘息的空间。我特别喜欢它在引用某些经典文学片段时的字体变化,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但恰到好处地将文本层次区分开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传承的敬意。这本书的实体质感,让我在阅读时更能沉浸其中,少了电子屏幕带来的那种漂浮感。我可以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捧着它,伴着一杯热茶,那将是一种极度享受的慢生活写照。这种对阅读载体的重视,本身就说明了创作者对作品严肃性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传递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它不喧哗,但力量强大。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急于通过激烈的冲突或高昂的情绪来抓住读者,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读者的内心深处。很多场景的描绘,都带着一种淡淡的疏离感,好像作者站在一个略微高出地面的角度,冷眼旁观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种冷静的叙事,反而更具有穿透力,因为它迫使我们放下情绪化的反应,去审视事件背后的本质逻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距离感”的描写印象深刻,人物之间的物理距离、情感距离、甚至时间距离,都被描绘得丝丝入扣。这本书仿佛在提醒我们,许多人生的遗憾,并非源于巨大的失败,而是源于那些本可以靠近却最终擦肩而过的瞬间。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种需要时不时重温的心灵伴侣,每次重读,都会在不同的年龄和心境下,品出不同的滋味。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值是比较高的,毕竟最近文学圈对这本书的讨论度不低。但阅读几页之后,我发现它的“门槛”略微有点高。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的通俗读物,它需要读者付出相当的专注力去解读那些看似日常,实则暗藏玄机的对话和场景。书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是极其克制和内敛的,你不能指望作者用大段的独白来告诉你“他们”在想什么,而是要通过环境的渲染、肢体语言的微妙变化去自行体会。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正因如此,每一次“顿悟”的瞬间都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一些不常见的意象来烘托气氛,比如在某个关键情节中反复出现的某种植物,或者特定时间段的光影变化,这些细节的重复出现,构建了一种强烈的象征体系。对于那些喜欢深度解读文本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藏,但对于追求快速娱乐体验的人来说,可能会略感晦涩。我目前的进度还算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但已经能预感到,后续的章节可能会需要我反复翻阅和思考。
评分喜欢在京东购买,方便快捷
评分喜欢在京东购买,方便快捷
评分很喜欢书中的故事内容,封面设计的也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喜欢很久了,趁着活动买了…
评分值得推荐的书,很不错,推荐
评分京东618买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个都评论好痛苦,复制粘贴这段话,证明这书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很喜欢书中的故事内容,封面设计的也不错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