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 从幻灯演示到增强现实(微课版)

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 从幻灯演示到增强现实(微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燕燕 著
图书标签:
  • 可视化教学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微课
  • 幻灯演示
  • 增强现实
  • 教育技术
  • 案例分析
  • 多媒体教学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83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81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9
字数:3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以理论贯穿的案例设计,关注学习体验,在案例制作中提炼方法与规律,使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引导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2)与一线教师联手精心设计,打造36个可视化教学设计案例,案例取源于教学,反馈并优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案例的设计从点到面到体,横向辐射各个学科,纵向辐射各个年级段,跨越从主流的幻灯演示操作技术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
  (4)案例设计的充分考虑进阶性,包括教学素材媒介手段的进阶、案例技能知识点难度的进阶性和设计方法复杂度的进阶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围绕可视化理念下教学资源设计实践的参考类书籍,面向广大师范专业类师生、广大一线教师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士。书中精选的38个可视化资源设计案例来自于各种不同学科、不同年级阶段教材中的知识点,涉及图像教学资源、动画教学资源、微课教学资源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教学资源,辐射PowerPoint、亿图图示专家、Focusky、优芽互动电影和视+AR等工具的使用。与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联手开发的案例,重在提炼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我们站在教育实践的立场看待技术、整合设计旨在优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实践。

目录

第1章可视化思维与教学资源
1.1可视化教学资源
1.1.1可视化教学资源及其思维方式
1.1.2教学资源可视化的载体与技术支持
1.2图像教学资源与可视化思维
1.2.1直观图像素材的可视化思维
1.2.2结构示意图的可视化思维
1.2.3逻辑思维图的可视化思维
1.2.4知识可视化的隐喻思维
1.3动画教学资源与可视化思维
1.3.1增强教学资源的动态视觉表征
1.3.2增强逻辑思维的动态视觉表征
1.3.3增强结构与关系效应的动态视觉表征
1.4微课教学资源与可视化思维
1.5增强现实教学资源与可视化思维
第2章静态教学资源的可视化设计
2.1直观图像素材可视化设计与实现
案例1: “忆江南”水墨特效素材处理
案例2: 苏州园林景深视觉特效处理
案例3: 蝗虫解剖图像线框特效处理
2.2逻辑思维图解的视觉表征设计
案例1: 三角形分类逻辑思维图解设计
案例2: 物联网四大关键技术的思维图解设计
案例3: 中国“儒道互补”思想的思维图解设计
案例4: 汉字历史演变的思维图解设计
案例5: “新能源生活”思维图解设计
2.3结构示意图图解视觉表征设计
案例1: 机械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解设计
案例2: 光合作用关系图解绘制
案例3: “健康皮肤生活指数”三维图解设计
案例4: 简易地图的设计与绘制
案例5: 物理滑轮组解题图解绘制
2.4可视化视觉隐喻的表征设计
案例1: 语文能力建构的视觉隐喻表征设计
案例2: 养老社会保障类型视觉隐喻表征设计
第3章动态教学资源的可视化设计
3.1增强图像视觉效果的动态视觉表征设计
案例1: 哥特式建筑环境视觉效果的表征动态设计
案例2: 忆江南水墨画特效的动态设计
案例3: 苏州园林焦距特效的动态设计
案例4: 蝗虫解剖局部效果的动态设计
3.2增强事物特征效果的动态视觉表征设计
案例1: 一箭双雕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2: 火柴光晕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3: 雪花下落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4: 地震灾害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5: 熊猫憨态特效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6: 人物跳跃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7: 蜥蜴捕食动态表征设计
3.3逻辑思维的动态视觉表征设计
案例1: “儒道互补”思想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2: 物联网四大关键技术思维图解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3: 丝绸之路图解动态表征设计
3.4结构与关系效应的动态视觉表征设计
案例1: 游泳动作分解图示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2: 拼音字母书写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3: 光合作用关系图解动态表征设计
案例4: 完全花成熟授粉动态表征设计
第4章可视化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案例1: 基于PPT2010“物联网四大关键技术”微课设计与制作
案例2: 基于Focusky“纸币与货币”微课设计与制作
案例3: 基于优芽互动电影“中国古代天文科技”微课设计与制作
第5章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与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
案例1: 书法点画要点增强现实的设计与制作
案例2: 串并联电路实验增强现实的设计与制作
参考文献
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从幻灯演示到增强现实(微课版)
快速导航(小贴士)
快速导航(小贴士)
PPT直观图像处理的步骤22
PPT影印艺术效果及其参数27
PPT“SmartArt” 3种使用方法30
PPT中修改和编辑SmartArt图形32
PPT中SmartArt目录结构的编辑34
PPT绘图工具的图示功能38
亿图与PPT图像兼容性问题46
亿图导出的图像格式47
亿图的思维导图管理49
PPT图形的镜像对称操作56
PPT图形形变操作56
PPT形状节点的操作58
PPT形状的渐变填充59
PPT剪贴画的几种常见格式60
PPT“直线”与“任意多边形”工具的区别64
PPT多个图像规则排列的操作70
亿图模板的使用与符号库的添加72
PPT编辑顶点的类型及其操作82
PPT动画窗格的功能92
PPT动作播放速度的调整92
PPT动画播放形式93
PPT动作路径效果参数的设置94
PPT动画刷的使用步骤99
PPT几种路径的使用方法100
PPT“陀螺旋”与“旋转”配合模拟飘落效果105
PPT中为动作添加音效107
PPT中手动调整动作效果的顺序108
PPT动作“自动翻转”的应用111
PPT“删除背景”工具的使用112
PPT颜色拾取器116
PPT拉伸动作的模拟应用117
PPT中相对应的动作效果的应用118
PPT中“.gif”格式动画素材的使用126
PPT动作效果“平滑开始”“平滑结束”的使用127
PPT强调动作的针对性使用134
Focusky关于动态思维导图的编辑方式153
Focusky进入、退出动画编辑状态158
Focusky关于视频导出时切换时间设置165
Focusky页面旁白的录制165
关于优芽的两种预览方式169
优芽互动电影个性角色170
优芽中3种不同的配音方案171
优芽关于旁白插入的建议173
优芽中网络画板的使用185
优芽电影的后续编辑与管理187
“视+AR”全图与局部浏览的使用195

精彩书摘

  第5章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与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
  视+AR致力于打造增强现实的视觉应用,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视+AR编辑器是一款在线的增强现实制作工具,简易的操作方法为虚拟现实(AR)的教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视+AR编辑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AR内容创建工具,可供创建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包括视频、3D模型、3D动画、全景环视图、小游戏、交互按钮等; 按照制作的难易程度划分为模板工具、Web编辑器工具、SunTool工具,以满足不同技能、不同需要人员创建AR内容的需求。该编辑器配合增强现实的浏览器工具,可以实时通过移动设备的摄像机扫描相关图像,经过“视+浏览器”的解析,最终在移动设备的屏幕里可以随时呈现虚拟世界并进行互动。
  视+AR的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世界叠加到真实世界之上,帮助学习者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了解物象。支持互动的虚拟现实能使认识主体、认识工具、认识客体融为一体。平面媒介与视+AR合理搭配将极大丰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媒介线性阅读的方式。例如当学生阅读知识点时,可通过移动设备扫描查看到原始文字的知识点的标注、课程笔记与重难点归纳,甚至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1: 书法点画要点增强现实的设计与制作
  【案例1】书法点画要点增强现实的设计与制作
  原始素材
  “滔”与“彼”楷书点画要点
  (知识点源自《美术》七年级上册,湖南美术出版社)
  使用软件
  视+AR编辑器、视+AR浏览器(软件源自: http://www.sightp.com)
  可视化思维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数字化手段教学形式,平面的纸质教材在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传统的媒体的消失,反而看到新的媒体更多地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他们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当前,虚拟现实技术通常用于体验或模拟事物在三维空间中的虚拟现实感,事实上,很多知识的表征并不完全需要增强三维的空间体验感,本案例对楷书书写点画的要点剖析,本身对平面书写的结构分析,并不涉及三维空间。因此,在这里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更强调延伸和拓展传统平面媒体的知识承载形式,有助于丰富平面媒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本案例围绕“楷书点画要点”的思考练习,以手机扫描读取增强现实的内容,提供知识点的多元化解读方式。读者在使用中借移动媒体读取点画提示,提供了一种新型知识点问答的交互形式,为知识点解析的可视化提供参考
  续表
  技术重难点
  (1)使用视+AR模板编辑内容; (2)使用视+AR浏览器扫描并解读内容
  预期效果
  (请先在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视+AR”浏览器,打开“视+AR”浏览器后用摄像头扫描教材中的串联电路部分,可观察效果。具体步骤详见本案例“步骤5”)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注册并登录“视+AR”
  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http://www.sightp.com”,进入页面后,单击“注册”超链接进入注册页面,完善信息后进入“视+AR”的用户界面,在“产品”栏目中选择“视+AR编辑器”选项,在视+AR界面中单击“模板工具�踩ブ谱鳌卑磁ィ�进入“视+AR”的模板页面,如图5.1所示。
  图5.1注册并登录“视+AR”
  图5.1(续)
  步骤2: 按步骤进行文本和图像填充
  (1) 选择模板类型“商用展示�参蠢疵�片”选项,单击“开始创建”按钮。第一步,在文字信息输入窗口中,输入标题信息“楷书点画,思考练习”,输入说明信息“尝试按上图分析的图示,对右边字例点画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描述”。第二步,选择“邀请码频道”选项,再选择自动生成的邀请码,如图5.2所示。
  图5.2选择模板并添加文字信息
  (2) 第三步,上传识别图,单击“上传本地图片”按钮,注意观察图片质量评价,通过之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编辑AR内容部分,如图5.3所示。
  ……

前言/序言

  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获取的渠道丰富,教学资源的种类多样,但是再丰富的资源也替代不了创新教学设计的需要,满足不了学生对于个性化学习的呼声。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创新是每个有理想的教学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本书介绍技术,但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在可视化理念支撑下进行设计的操练,又在设计指导下进行制作,一切旨在把教学资源的创作落到实处。笔者乐于践行这些事情是因为:一来,可视化的思维方式总能为教学资源设计打开新的视野,与一线教师们探究教学资源的开发又能为可视化设计带来新的灵感;二来,在秉承“以技术最优达成效果最优”的原则下,亿图、FOCSKY、优芽互动电影、视+AR等软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们分别在可视化图解、可视化微课和虚拟增强现实等设计中发挥着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以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达成最优的效果,探求教学资源制作的“微理念”“微技术”是我们的心向。
  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可视化理念下教学资源设计的意义,以及各类教学资源的可视化思维方式。第2、3章围绕教学资源设计进行实践操作,以案例制作的形式体验可视化的思维方式,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术。第4、5章以各种教学资源设计为基础,对教学资源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第4章围绕微课进行可视化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第5章围绕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本书作者(陈燕燕)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要讲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多媒体技术等本科课程,多媒体学习等研究生课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柏华教授、王海燕副教授的悉心指导。辅助编写工作的还有许敏、周晨露、吴伟芳,宁波镇海中学臧衍杰老师、叶望川老师,宁波科技中学黄凯妮老师,宁波江东实验小学李妙老师等,在此一并感谢!限于水平和能力,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在学习中遇到疑问或问题,请扫描二维码与我们联系。
  作者
  2017年6月


《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点燃智慧,重塑学习体验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内容,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恰逢其时,《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从幻灯演示到增强现实(微课版)》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本汇集了前沿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宝典,更是一部开启教育创新之门的钥匙。本书深入剖析了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核心要素,并精选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和操作性的案例,涵盖了从基础的幻灯演示到前沿的增强现实技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全面、实用的指导。 第一部分:可视化教学设计理念的基石 本书的开篇,便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它并非空谈概念,而是将抽象的教学理论与可视化设计的实践紧密结合。 学习科学与可视化: 作者首先阐述了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为可视化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例如,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强调了视觉与语言信息同时呈现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则指导我们如何设计清晰、简洁、避免过度干扰的可视化内容,确保学习者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信息。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理解为何可视化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契合人类的学习规律。 可视化叙事的力量: 任何知识的传递都离不开叙事。本书强调,优秀的可视化教学资源不只是信息的堆砌,而是运用视觉元素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线。这包括如何运用图像、图表、动画、甚至交互式元素来引导学习者的思考,如何设置悬念,如何循序渐进地揭示知识点,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化的视觉语言触动学习者的内心。从一个简单的故事板的构思,到复杂情境的模拟,本书都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 一切教学设计都应回归到学习者本身。本书贯穿始终地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这意味着在设计可视化教学资源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知识背景、学习习惯、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为初学者设计清晰直观的流程图,还是为高级学习者提供深度探索的交互式模型?本书通过一系列案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群体,定制化地设计可视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原则在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 梅耶(Richard Mayer)的多媒体学习原则是可视化教学设计的黄金法则。本书系统梳理并阐释了这些原则,如: 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Principle): 确保所有视觉和文字内容都与学习目标直接相关,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信息。 信号原则(Signaling Principle): 使用视觉提示(如箭头、高亮、动画指示)来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突出关键信息。 空间连续性原则(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 将相关的文字和图形信息放置在彼此靠近的位置,减少学习者在不同信息源之间切换的认知负担。 时间连续性原则(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 在动画或视频中,同步呈现相关的语音讲解和视觉内容,使两者能够被学习者同时理解。 减少冗余原则(Redundancy Principle): 避免在屏幕上同时呈现相同信息的文字说明和旁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知负荷。 模态原则(Modality Principle): 当内容复杂时,优先使用声音和图像的组合,而非图像和屏幕文字的组合。 个性化原则(Personalization Principle): 使用友好、自然的语言,并鼓励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合作原则(Coherence Principle): 避免不相关的视觉元素,保持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嵌入式帮助原则(Embedded Animation Principle): 动画应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装饰。 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将这些原则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指南,让读者能够融会贯通,在实际操作中得心应手。 第二部分:幻灯演示的深度进化与创新 幻灯演示作为最基础、最广泛使用的教学工具,本书并未将其视为过时的技术,而是挖掘其潜力,提供了使其焕发新生的方法。 超越“PPT模板”的思维: 许多人认为幻灯演示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堆砌。本书则引领读者跳出这个思维定势,将幻灯演示视为一个动态的、叙事性的教学工具。它强调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版式、流畅的转场、以及富有冲击力的视觉元素,来讲述一个故事,引导一次思考。 图文并茂的艺术: 如何选择最能传达信息的图片?如何设计简洁、清晰、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图表?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图表类型选择指南,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等,并讲解了不同图表适合表达的数据关系和信息类型。同时,它还分享了如何通过图标、插画等辅助图形,提升信息的传达效率和美感。 动画与动态元素的巧妙运用: 适度的动画能够极大地增强幻灯演示的吸引力和信息传递效率。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动画的适用场景,例如: 进入/退出动画: 用于突出新内容的出现或旧内容的消失。 强调动画: 用于突出某个关键元素,吸引学习者注意力。 路径动画: 用于演示过程、运动轨迹或信息流向。 变形动画: 用于展示事物之间的转变或联系。 本书强调,动画的设计应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避免过度花哨,而是服务于内容本身,引导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交互式幻灯演示的探索: 现代幻灯演示软件已经支持丰富的交互功能。本书介绍了如何利用超链接、触发器、跳转到幻灯片等功能,创建具有一定互动性的演示文稿。例如,通过设置一个“知识点选择”的页面,学习者可以自由跳转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 案例精粹: 本部分提供了多个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目标下的幻灯演示设计案例,涵盖了概念讲解、流程演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类型。每个案例都详细分析了设计思路、视觉元素选择、动画运用策略,以及如何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痛点,让读者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三部分:视频教学的魅力与制作技巧 视频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媒介,在提升学习参与度和理解深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微课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微课(Micro-learning)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本书深入探讨了微课的核心特征:时长短、目标明确、内容聚焦、形式多样。它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微课的特点,设计简洁有力的教学脚本,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呈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精心剪辑,让微课内容更加精炼、高效。 脚本撰写与故事板构思: 优秀的视频教学离不开扎实的脚本。本书提供了从教学目标设定,到内容梳理,再到脚本撰写的详细流程。它强调了如何通过清晰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叙述、以及与视觉元素的配合,来构建一个完整、流畅的教学故事。故事板的绘制则帮助学习者在视觉层面预演视频的呈现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画面呈现的艺术: 视频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观感。本书从构图、光线、景别、色彩等多个维度,分享了视频拍摄和制作的实用技巧。无论是讲解类视频的近景特写,还是实验演示类的全景展示,都力求将信息最清晰、最直观地呈现给学习者。 动画与特效的锦上添花: 适当的动画和视觉特效能够有效提升视频的观赏性和信息传达效率。本书介绍了如何运用动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如何使用动态图形来呈现数据,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视觉特效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它特别强调了这些元素的运用应服务于教学内容,而不是喧宾夺主。 音频设计的考量: 清晰、专业的音频是视频教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录音质量、背景音乐选择、音效运用等方面,提供了详实的建议,帮助读者打造专业级的音频体验,避免因嘈杂的背景音或不清晰的讲解而影响学习效果。 案例精粹: 本部分展示了多种类型的教学视频案例,包括概念讲解视频、操作演示视频、实验探究视频、情景模拟视频等。每个案例都附有详细的脚本、画面设计说明、以及后期制作要点,为读者提供了可供模仿和借鉴的范例。 第四部分:新兴技术赋能——增强现实(AR)与交互式内容 随着技术的进步,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为可视化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增强现实(AR)在教学中的潜力: AR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本书详细探讨了AR在解剖学、工程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中的应用潜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AR应用程序观察人体器官的三维模型,或者在教室中“重建”历史场景。 AR教学内容的开发思路: 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AR模型?如何设计AR交互以引导学习者探索?本书提供了AR教学内容开发的初步思路,包括3D模型的选择与制作、AR场景的构建、以及触发器的设计等。它鼓励读者从简单的AR应用入手,逐步深入。 交互式内容的构建: 除了AR,本书还探讨了其他形式的交互式教学内容,如互动式图表、模拟实验平台、以及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元素。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精粹: 本部分精选了一系列运用AR技术或其他新兴交互技术的教学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打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一个模拟宇宙星系运行的AR应用,或者一个可以自由组合零件进行故障排除的交互式模拟。 结语:赋能未来教育的实践指南 《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从幻灯演示到增强现实(微课版)》并非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充满实践智慧的操作指南。它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前沿,系统地为教育工作者勾勒了可视化教学资源的无限可能。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它传授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善于运用视觉语言和技术工具,将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的思维方式。 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初涉教育领域的新手,本书都将成为您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拥抱未来教育变革的得力助手。它将帮助您点燃智慧的火花,重塑学习的体验,让知识的传递更加生动、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课程开发的人员,我深知“微课版”这个定位的重要性。现在的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冗长的理论灌输已经不再是主流。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精悍有力”,每一个案例都直击痛点,提供清晰的“What to do”和“How to do”,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我最看重的是它对“资源制作”环节的把控。很多设计教程只教了最终效果,却忽略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坑”——比如素材版权、文件格式兼容性、不同平台间的适配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比如如何高效地进行素材剪辑、如何优化动画的流畅度,同时保持制作成本在可控范围内,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入门指南,成为了实用的“避坑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现代感的字体,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在一家书店的科技类区域偶然看到它的,当时我就在琢磨,现在的教育技术发展得这么快,理论书看了不少,但真正能落地的实操案例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这本书的标题点明了“案例精粹”,这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新鲜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设计思路。比如,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信息流,这绝对是一门学问。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互动性设计的部分,毕竟,现在的学生对被动接受信息已经感到厌倦了,他们需要参与进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案例,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工具层面,而是深入到教学目标设定、受众分析以及最终效果评估的完整流程,让我能真正学到一套可以复用的方法论。

评分

拿到书后,我立刻翻阅了目录,对其中关于“增强现实(AR)在课堂中的应用”这一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AR技术,这个概念听起来总是那么高大上,但很多一线教师都在摸索如何将其真正融入日常教学,而不是沦为一个昙花一现的“炫技”工具。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哪怕是使用市面上常见的简单工具来实现一些基础的AR互动,都会非常有价值。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通过手机扫描特定的图像,就能看到一个三维模型并进行操作。这种从无到有的构建过程,如果能在书中得到细致的图文解说,那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实践者提供了绝佳的“拐杖”。我希望它能展示出,如何巧妙地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从而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期望,是它能成为一本“工程师手册”,而非“理论百科全书”。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经把我们推到了一个必须自己动手、解决具体问题的境地。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读者在阅读完一个案例后,脑海中能立刻浮现出自己可以套用的框架,那就非常成功了。我特别关注它对“效果反馈与迭代”的论述。毕竟,制作完成的资源只是第一步,如何收集学生在使用这些资源时的真实反应,并根据这些数据来优化下一版的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衡量一个教学资源设计是否成熟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评估指标和数据分析的思路,让我能从“做出来”迈向“做好它”。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中提到了“幻灯演示”,这让我感到一丝惊喜,因为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认为PPT已经过时了。然而,在我看来,幻灯片作为最基础的视觉辅助工具,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成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重新审视和提升传统幻灯片的制作艺术。比如,如何运用色彩心理学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如何使用图表和信息图来替代大段文字?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幻灯片制作流程与后面的互动环节无缝衔接起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动态演示”和“叙事结构”的独到见解,帮助我们将PPT从静态的展示板变成有节奏的教学剧本,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送来很长时间了才写评价,京东服务一如既往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评分

差评!对京东的客服和运营管理特别失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