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门洪华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784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32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治理与战略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字数:3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其他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距今已有七年之久,在这七年内,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都发生了不少变化,有必要出版反映其变化情况的新教材。

相比第一版,本书的修订之处,除了某些内容和章节的重新分配之外,主要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根据新数据新材料重新撰写了相关内容。例如在第二章战略资源的国际比较部分,作者将数据更新到2012年,在第四章中国与世界秩序的互动部分,作者将内容更新到了2015年。

其次,调整了部分章节的逻辑结构。例如第一版第三章的论述始于对若干具体国家利益的维护方法,但本书第三章则从国家战略体系理论建构入手,着重探讨了国家定位和战略取向。

再次,根据新的国际形势更新了相关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影响逐年提高,已经一改过去被动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角色,而成为一个主动的塑造者,这点在第五章第二节与第三节的内容变化中可以看出。

本书新版的问世,将有利于学术界与教育界更新认识,紧跟前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国际战略学的专著性教材,其第一版在200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国际战略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本书在开篇简要介绍了该学科的基本方法论后,便就本书的各主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世界其他五大强国的国际战略资源之比较;在明确战略实施条件的基础上,作者论述了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原理;在这一原理的指导下,作者将中国的国际战略,分为全球战略与地区战略两部分,前者着重论述中美关系、现行国际秩序与新型国际关系,后者主要讨论东北亚地区国际形势,并以中日关系为讨论重心,分析了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建构问题。

作者简介

门洪华:1969年10月生于山东省,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2016年)、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2015年-)。现任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曾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3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5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2011年)、英国牛津大学(2013-2014年)、日本东京大学(2015年)高级访问学者。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一章 国际战略研究方法论

1.国际战略的概念

2.国际战略的研究议程

3.国际战略的研究方法

4.如何加强中国国际战略研究


第二章 中国国家战略资源的国际比较(1982-2012年)

1. 国家战略资源及其评估方程

2. 五大国国家战略资源的比较

3. 中国国家战略资源的动态评估

4. 五大国国家战略资源的动态评估

5. 国家战略资源国际比较的政策含义


第三章 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

1.中国崛起的战略意义

2.世界转型: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

3.理论框架: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

4.战略体系:国家战略、地区战略与全球战略

第二节 中国国家定位与战略取向

1.制度定位:新型社会主义大国

2. 经济社会定位:发展中大国

3. 文化定位:传统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国

4. 政治定位:负责任大国

5. 战略定位: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亚太大国

6. 中国未来的战略取向

第三节 中国大战略基本框架

1.中国大战略的基本选择

2.中国大战略的主导理念

3.中国大战略的核心内容

4.中国大战略的实施原则

第四节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中国国家安全的阶段性目标

3. 中国国家安全观念的创新

4. 创设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顶层设计

5. 完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奉行底线思维

第五节 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1. 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对中国国家利益进行排序的原则

3. 关于中国核心利益的重新界定

4. 关于中国其他利益分类的初步界定

5. 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战略设计


第四章 中国全球战略的视野

第一节 中国国际战略的演进与中美关系

1.“一边倒”战略

2.争取“中间地带”战略

3.“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4.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战略

5.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6.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框架的形成

7.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丰富与发展

8.中国制定和实施国际战略的经验

第二节 国际制度与中国战略走向

1.国际制度的战略价值

2. 国际制度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3.国际制度与中国的战略走向

第三节 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秩序变革

1. 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互动的分析框架

2. 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

3. 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的历史积淀

4. 中国融入世界的战略选择(1985-2005年)

5. 中国塑造世界的战略路径(2005-2015年)

6. 以稳健步伐参与国际秩序的重塑

第四节 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1.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2.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的背景与目标

3.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创新与理论诉求

4.“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设计与实践运作

5.“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地区战略的展开

第一节 四大力量博弈与东亚走向

1. 东亚的重要性

2.东亚合作进程及其困境

3. 战略力量博弈与东亚秩序演变

4. 东亚秩序前景与中国战略趋向

第二节 建构中国东亚秩序战略框架

1. 中国东亚战略的演进

2. 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核心目标

3.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原则

4. 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部署

第三节 日本变局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1. 日本国内变局

2. 日本对华战略取向

3. 防止中日恶性冲突的底线开始铸就

4. 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发展中日关系


后记


?


精彩书摘

当前,东亚秩序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所涉中、日、东盟、美等四股战略力量之间正在展开着新的博弈,难以就未来目标达成一致,甚至在地区稳定与繁荣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考虑。

从当时提出东亚共同体的考虑看,其基本设想是:以中小国家为主导,以问题领域为驱动,以社会互动实践为具体模式,东盟是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的核心,中日韩分别加入这一进程,一方面主动发挥作用,一方面也愿意接受经东盟协商一致做出的决定。毋宁说,这是一种较为务实的、软性地区主义(soft regionalism)的秩序建设路径。其主要取向是,从实际需要开始,在进程中不断增加合作的内容,逐渐超越和突破经济合作的框架,容纳政治、社会、文化、安全等各种因素,培养互信、互惠、互赖的共同体意识,把优惠性的自由贸易安排、货币与金融合作、安全问题的处理作为优先选项,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整体性的宏观合作机制。这一秩序建构思路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中国发挥着稳定器的建设性作用,其他国家接受和适应中国的和平发展。然而,我们看到的东亚现实却是,各国均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进入战略深刻调整期,其基本动因之一就是尚未适应中国崛起产生的巨大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以东盟为同心圆的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日本在东亚的影响力迅速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也经历了相对衰退,东亚秩序出现了中国、东盟及美国分别在经济、政治及安全领域各领风骚的“三驾马车”鼎足局面。这一正在涌现的地区秩序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东亚秩序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出东亚地区正在发生的权力转移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和政治生态。对此,美国和日本均充满了焦躁和不安。日本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进入深化期,中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则通过战略东移重返东亚,二者或明或暗的配合搅乱了一池春水,东亚格局为之剧变,地区内外各种矛盾显现并激化。

对东亚发展进程始终不能释怀的是日本。日本运用军事手段(“大东亚共荣圈”)和经济手段(“雁行模式”)企图主导东亚的历史决定了,日本对东亚主导地位有着明晰而持久的渴望。进入21世纪,不仅中国在东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了迅速扩大,中日实力对比也发生了逆转。面对综合国力日趋强大的中国,日本采取了颇为高调的姿态,利用意识形态、军事等因素遏制中国的意图彰显,尤其是肆意挑起钓鱼岛争端,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出任日本首相,政治右倾化进一步主导日本政坛,其外交政策更具进攻性,安倍多次强调在领土争端方面采取较为强硬的外交政策,在钓鱼岛问题上肆意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中日困局走向深化和固化。日本的政治右倾成为影响东亚秩序建构的重要负面因素,中日互不信任是东亚秩序建构难以跨越的障碍因素。日本经济界精英普遍认为,中日竞争已经深刻影响到东亚经济制度建设的所有核心层面,如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之间优惠贸易纽带的性质、相互重叠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包容性等。在安全领域,两国确实存在传统的安全困境认知,难以培育基于共同信任、互惠、相互依赖的共同体意识。与中国的竞争鼓励着日本国内对军事力量的兴趣,两国在战略层面互不信任加剧了东亚的安全困境,并阻碍了地区安全制度的建构。

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自1905年以来就保持不变,即确保均势。美国的目标造就了东亚的地区开放主义,使得东亚秩序建构也必须考虑美国的反应。近年来,美国大战略目标逐步明确为护持全球领导地位,确保东亚主导地位,维系东亚均势格局。护持全球领导地位,美国采取的途径是构建由盟国和伙伴网络、地区组织和全球性制度等组成的全球体系,调控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确保东亚主导地位,维持有利于美国的地区均势不被蚕食,防止因退出东亚、丢失亚洲主导地位而退守为地区国家,是美国的战略底线。然而,美国不是东亚霸主,其目标并非无限,而是聚焦于维持有利于美国的地区均势不被打破。美国战略东移以抓住亚太世纪的机遇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为核心议题,以巩固和发展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地位为目标,其核心要素是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和地区影响力。美国最为担心的是中国在东亚乃至亚太的影响力超过自己,进而导致美国失去东亚乃至亚太主导地位。美国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收益,但更忧虑中国崛起带来的严峻挑战,把维系其主导的地区均势不被打破视为东亚战略底线。因此,美国极力充当“离岸平衡手”,有意在东亚保持适度的紧张关系,利用中国和邻国的嫌隙,特别是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心,推动这些国家加强与美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合作,进而扰乱东亚地区内部整合的步伐。防止和打破亚洲国家对中国在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依赖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一条主轴,其主要做法是大肆渲染中国崛起威胁论,巩固和发展盟友关系,尤其是加强与中国有争端的周边国家关系,挑拨中国周边国家惹是生非,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等各战略方向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了东亚权力重新组合,使得东亚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传统的领土争端与愈演愈烈的海权竞争相互交织,中美安全冲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美国战略调整的矛头直指中国,在热点问题上采取明显偏袒中国邻国的干预立场,强化与相关国家的同盟、准同盟关系,推行海空一体化,着力前沿部署,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对地区争端升温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使得中国感受到了军事遏制态势和强大的战略压力,并造成了两国地缘战略竞争的深化。

在东亚秩序建构进程中,东盟迄今扮演着领导者和制衡者的双重角色,而二者内在的矛盾性正在凸显,使得东盟主导推动地区秩序建构的动力不足、创新乏力。一方面,东盟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得到了东北亚三大国的尊重,也得到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尊重,东盟处理次地区多样性和多重矛盾上的成功经验为东亚秩序建构提供了范例。另一方面,东盟明确到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作用的吃力,以及对丧失主导地位的担心,因此东盟采取所有措施的不变核心是,通过大国平衡确保自身主导地位,为此甚至不惜放缓地区一体化的速度和深度。具体地说,东盟总体上对中国崛起普遍持有欢迎的态度,主动适应的态势明确,但平衡和冲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扩大也是其必然的趋向;抵消和平衡美国的作用也是催生东亚制度安排的重要动力,东盟欢迎美国的军事存在,希望借助美国力量平衡中国、制约日本,同时也对美国争夺东亚经济合作主导权的企图充满警惕。有鉴于此,东盟对防止东亚秩序建构走向歧途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推动秩序建构的动力就不足了。当然,最近美国的一系列频繁动作也给东盟制造了困难。美国战略东移对东盟的主导地位构成了调整;与此同时,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作为实际上将既有盟友和潜在盟友置于两难境地。多数东盟国家把美国看成是消除焦虑的工具,但并不完全将中国崛起视为自己的威胁,而是期望美国在既有的领土领海争端中发挥制衡中国的作用,东盟各国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或为美国火中取栗。以上几股力量的战略调整,使得东亚地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国际战略导论(第二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