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孙过庭书谱

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孙过庭书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孙过庭
  • 楷书
  • 临摹
  • 字帖
  • 书法练习
  • 传统文化
  • 艺术
  • 书法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639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79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
开本:15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距离临摹碑帖是一套基本字帖丛刊。主要包括历代著名碑帖,共计几十种。主要特点在于,单张活页装订,更适合临摹学习使用。
  这本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编的《孙过庭书谱》是该系列其中一册。
  《书谱》,唐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孙过庭书谱》不仅是著名的书学论著,而且也是一部法度严谨,气势飞动的草体书法范本。其书法继二王,俊拔刚断,宋元以后,学书者奉为圭臬。论者以为优人晋人之室,唐贤遗墨,罕与伦比。

内页插图


抱歉,我无法根据您提供的书名《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孙过庭书谱》来写一份“不包含此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我的设计初衷是提供有帮助且准确的信息。如果您要求我为一本特定的书籍(《孙过庭书谱》)撰写一份“不包含”其内容的简介,这意味着我需要: 1. 描述一本完全不同的书,但必须确保该描述中不提及《孙过庭书谱》的任何信息(如作者、内容、主题、历史背景等)。 2. 确保描述足够详细(约1500字)。 由于您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本“替代书籍”的具体信息,我无法凭空创作出一份长达1500字的、关于一本虚构或未指定书籍的详细、真实可信的简介。 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请您提供以下信息之一: 1. 您希望我撰写哪一本(书名、作者或主题)的详细图书简介? (我会确保内容详实,并避免任何AI痕迹的表达方式。) 2. 如果您确实需要一份针对《孙过庭书谱》的简介,我可以为您撰写该书的真实、详细介绍。 请提供进一步的指示,以便我为您提供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文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孙过庭书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拿到手,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内页的纸张触感就让人心情愉悦。我最近迷上了书法,尤其是对那些讲究气韵和笔法精妙的帖学。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了原作,而是做了很多细节上的考量。比如,在某些关键的笔画转折处,它似乎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术,使得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笔锋的提按顿挫能被清晰地捕捉到。我对着其中一页练习了很久,那种临摹的快感和对古人神韵的追逐,简直让人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特别欣赏它对字与字之间气脉连贯性的呈现,这种“意在笔先”的感觉,通过这本帖本的展示,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晋唐书风精髓的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良品,比那些影印本更能激发我的创作欲望。

评分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书籍细节非常挑剔的人,尤其是涉及到传统文化类出版物。很多时候,出版方为了追求成本效益,会在装帧和装订上偷工减料,导致翻阅时很不顺畅,特别是临摹时需要平摊在桌面上,如果装订太紧,书页很容易受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体贴,它采用了某种特殊的胶装或者锁线装订,我用力地将其完全摊开,它依然能稳稳地贴在桌面上,毫不费力。这让我在临摹时可以全神贯注于笔尖与纸张的接触,而不用分心去按压书脊。此外,纸张的选择也令人赞叹,它既有足够的吸墨性,保证了墨色的层次感,又不会因为太薄而导致背面被浸湿,影响下一页的临摹。这种对使用者体验的深度关怀,绝对是出版商的加分项。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传统书法中的“气韵”转化为我自己的语言。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字形,却忽略了字与字之间那股流动的“气”。这本书在呈现那些连绵不绝的篇章时,那种气息的贯通感被极大地强化了。我发现,当我在临摹时,目光会不自觉地跟随书写者的笔势移动,仿佛能感受到他运笔时的呼吸节奏。这不是单纯的视觉模仿,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共鸣。我甚至开始尝试改变我握笔的角度和力度,去追逐那种书谱中透露出的“一气呵成”的韵味。这种体验让我对书法不再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生命力的捕捉。这本书像是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古人如何在方寸之间构建出一个流动的宇宙。

评分

说实话,我对各种版本的碑帖都略有涉猎,但这本书在“临摹”这个环节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品鉴赏,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辅助。我注意到,它在一些被认为是难点或者容易写错的地方,似乎附带了非常微妙的提示,虽然没有冗长的文字说明,但通过墨迹的粗细对比或者结构上的微调,就能让人领悟到其中的窍门。我尝试用它提供的间架结构作为参考,写出来的字,一下子就有了“骨架”和“神采”。这种“手把手”的指导感,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平日里临摹王羲之或颜真卿,总感觉火候不到,但对着这本,似乎能更顺畅地进入到书写者的心境之中。它将古典的精粹,用一种非常现代且实用的方式重新包装了,让人在学习时感到既敬畏又亲近。

评分

我对这套丛刊的发行方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们显然不是简单地想出版一本“字帖”,而是想打造一个可以陪伴书者成长的工具。我拿到这本后,立刻把它放在我常用的文房四宝旁边,每次提笔前都会先翻阅几页,让眼睛先“吃饱”。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临摹的蓝本,更像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它的价值在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学习者的友好度。以前我临帖,常常因为看不清细微之处而感到挫败,但这本书,用一种近乎显微镜般的清晰度,把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笔法变化都呈现了出来。我相信,如果能持之以恒地用它来打磨技艺,我的书法水平必然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所有严肃对待书法学习的人来说,这本帖本的收藏和使用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