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深度工作》职场成功励志书籍

【后浪直营】《深度工作》职场成功励志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 著,宋伟 译
图书标签:
  • 深度工作
  • 职场技能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专注力
  • 自我提升
  • 励志
  • 个人成长
  • 职业发展
  • 后浪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3213
商品编码:12986463124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1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

☆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指南,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在这个以快为先的网络时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价值。

☆ 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费曼、马克·吐温、伍迪·艾伦、J. K.罗琳、乔纳森·弗兰岑、卡尔· 荣格、唐纳德·克努特、查尔斯·达尔文,这些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名人推荐

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卡尔·纽波特,本书作者

《深度工作》完成了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打破陈词滥调,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丰富的实践策略。二是纽波特先生在反对“在工作中持续保持联结状态”这一团体迷思时,并没有对其牢骚不断。

——《华尔街日报》

纽波特是一名杰出的自助类书籍写作者,他的建议是具体的,如建立一个深度工作的可视化记分卡,将你的默认电子邮件处理习惯转变为“不响应”,在电脑旁设置记事板,规划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等。

——《纽约时报》

《深度工作》在培养高度专注力领域是一本很出色的著作,它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操作步骤,帮我们把深度工作更好地纳入日常生活中。

——亚当·格兰特

企业精英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竞争力,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怎样才能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雷德?霍夫曼,领英网联合创始人

卡尔·纽波特在喧嚣的信息海洋中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声音,带来了一种科学与激情之间的平衡。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点击量、更多的猫或更多的表情包,当我们无法从这些东西身上移开目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塞斯·高汀,畅销书《紫牛》作者

著者简介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

他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

纽波特还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内容简介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文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简  目

前 言 1

一部分 理论 1

第1 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3

第2 章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31

第3 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53

第二部分 准则 75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77

准则2 拥抱无聊 136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161

准则4 摒弃浮浅 194

结 论 234

注 释 241

 

目  录

前 言 1

一部分 理论 1

第1 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3

高级技术工人 6

超级明星 7

所有者 9

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 11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15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20

杰克·多西是怎么回事? 26

第2 章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31

度量的黑洞 35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 42

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 47

对生意来讲是坏事,对个人来讲是好事 52

第3 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53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 57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 63

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 67

深度智人 72

第二部分 准则 75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77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83

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85

双峰哲学(Bimodal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89

节奏哲学(Rhythm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92

新闻记者哲学(Journali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96

习惯化 99

要有大手笔 103

不要独自工作 108

像经商一样执行 116

原则1 :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118

原则2 :抓住性指标 119

原则3 :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120

原则4 :定期问责 122

图安逸 123

原因1 :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126

原因2 :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128

原因3 :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130

准则2 拥抱无聊 136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141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147

有成果的冥想 150

建议1 :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152

建议2 :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153

记住一副牌 154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161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172

戒掉社交媒体 183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188

准则4 摒弃浮浅 194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200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206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210

5 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213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219

贴士1 :让发电子邮件给你的人做更多工作 220

贴士2 :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做更多工作 225

贴士3 :不要回复 230

结 论 234

注 释 24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核心理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非一本提供速效秘诀或投机取巧方法的书,而是一本关于个人效能和品格塑造的基石之作。史蒂芬·柯维博士深刻洞察到,真正的成功源于内在的品格和原则,而非外在的技巧或物质财富。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从依赖走向独立,再从独立实现互赖,从而 Achieve 显著且持久的个人和职业成长。它鼓励我们审视自身,培养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确立清晰的目标,并以原则为导向,构建高效能的生活。 深入解读七个习惯: 本书共包含七个层层递进的习惯,它们构成了通往高效能的完整路径。 第一部分:从依赖到独立(内在的转变) 习惯一:积极主动 (Be Proactive) 核心思想: 认识到我们对自身生活拥有选择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人不是被环境所左右,而是选择如何回应。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关注圈”,即他们能够影响的事情,而不是“影响圈”,即他们无法控制的事件或他人的行为。 具体体现: 语言的力量: 区分“我不能”与“我不会”,“他让我很生气”与“我感到生气”,“我必须”与“我选择”。积极主动的人使用“选择”的语言,承认自己的主动性。 承担责任: 不将失败归咎于外界因素,而是从中学习,找出改进的方法。 关注核心: 将精力投入到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而不是抱怨或担忧无法控制的局面。 内在驱动: 他们的行为源于内在的价值观和目标,而非外部的刺激或压力。 练习建议: 每天记录下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的时刻。遇到挑战时,先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习惯二: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核心思想: 在开始任何事情之前,先明确自己的最终目标和愿景。这是一种基于清晰的愿景,以最终成就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目标,以及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具体体现: 个人使命宣言: 鼓励读者制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阐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人生目标和对未来的期望。这份宣言将成为所有决策的指南针。 预演能力: 想象自己站在人生的终点,回顾一生,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你希望自己留下了什么?这种强大的预演能力有助于清晰地定义当下需要做的事情。 优先级排序: 当目标明确后,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判断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从而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以终为始”不仅适用于事业,也适用于家庭、个人成长等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在不同角色之间找到平衡。 练习建议: 抽出时间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并尝试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在做重要决定时,问自己这个决定是否符合你的人生目标。 习惯三: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核心思想: 这是“以终为始”习惯的实际执行。它强调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因为这些事情往往关乎长远的成功和个人成长,但容易被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所挤占。 具体体现: 时间管理矩阵: 柯维博士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四象限时间管理矩阵,将事务分为: 第一象限: 重要且紧急(如危机、紧迫的任务) 第二象限: 重要但不紧急(如预防、规划、学习、人际关系) 第三象限: 紧急但不重要(如打扰、某些电话、突发事件) 第四象限: 不重要也不紧急(如琐事、浪费时间的活动) 高效能人士专注于第二象限,即“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通过提前规划和投入,将潜在的危机(第一象限)降到最低。 计划与执行: 强调每周的计划,将重要事项落实到日程中,并勇敢地拒绝那些会偏离目标的干扰。 自我管理: 培养自律性,坚持做那些对长远发展有益的事情,即使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练习建议: 尝试使用柯维的时间管理矩阵来分析你的一周。将每周的计划时间安排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并严格执行。 第二部分:从独立到互赖(关系的升华) 习惯四:双赢思维 (Think Win-Win) 核心思想: 追求互利互惠的解决方案,相信“你赢我也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你赢我输)。这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思维模式,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至关重要。 具体体现: 合作而非竞争: 看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寻求能够满足所有相关方需求的解决方案。 能力和意愿: 具备实现双赢的能力(技能、知识、资源)和意愿(愿意考虑他人的需求)。 解决方案导向: 关注如何让大家都受益,而不是仅仅强调自己的利益。 人际关系账户: 双赢思维的实践能够不断往人际关系账户中存款,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练习建议: 在与他人协商时,尝试提出能够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案。避免将每一次互动都视为一场必须获胜的战斗。 习惯五: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核心思想: 在沟通中,首先努力去理解对方,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同理心的倾听,要求我们放下自己的预设和判断,真正去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具体体现: 共情式倾听: 不仅仅是听,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语言、语调、肢体语言,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诊断而非开药方: 在理解对方之前,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建立信任: 通过真诚的倾听,能够建立起深厚的信任,为更有效的沟通打下基础。 避免误解: 很多冲突源于沟通不畅和缺乏理解,知彼解己能够有效避免和化解这些问题。 练习建议: 在与人交谈时,有意识地练习共情式倾听。尝试复述对方的话,以确保你真正理解了他们的意思。 习惯六:统合综效 (Synergize) 核心思想: 1+1可以大于2。统合综效是指通过团队合作和开放的沟通,创造出比个人贡献总和更伟大的成果。它是前五种习惯的自然升华,是将不同观点和力量结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具体体现: 尊重差异: 认识到个体的不同是宝贵的财富,不同视角和经验能够带来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开放心态: 愿意接纳他人的观点,并从中汲取灵感,而不是固守自己的想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 通过集思广益,产生新的、创新的解决方案。 团队的力量: 强调团队协作的巨大潜力,通过合作实现超越个体能力的成就。 练习建议: 在团队项目中,积极鼓励成员分享不同意见,并尝试整合这些观点来找到最佳方案。 第三部分:不断更新(持续的成长) 习惯七:不断更新 (Sharpen the Saw) 核心思想: 这是关于自我更新和持续改进的习惯。它强调在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交/情感四个维度上不断充电和提升,以保持高效能。 具体体现: 身体维度: 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运动,是高效能的基础。 精神维度: 通过阅读、冥想、与大自然接触等方式,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心智维度: 持续学习、阅读、写作、思考,拓展知识边界,提升思维能力。 社交/情感维度: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服务他人来提升自我。 平衡的更新: 强调四个维度的平衡发展,任何一个维度的忽视都会影响整体效能。 练习建议: 制定一个每周的“更新”计划,为每个维度安排固定的活动。例如,每周抽出时间阅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或与亲人进行深入交流。 总结: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个人成长框架,引导读者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得更多”,而是教你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如何建立更稳固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卓越成就。它鼓励我们成为一个更有原则、更具智慧、更懂得平衡的人,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力量,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通过践行这七个习惯,读者将发现自己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挑战,更深刻地体验生活,并最终 Achieve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工作”和“效率”的理解。我一直以为,只要我把日程表填得满满当当,不停地处理各种事情,就意味着我在高效地工作。结果呢?我发现自己经常被各种突发事件打断,项目进度总是难以按计划推进,而且常常感到身心俱疲,但成就感却不高。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我一直以来都是在做“肤浅工作”,而真正的“深度工作”才是提升个人能力和实现职业突破的关键。书中对“深度工作”的定义、它产生的价值,以及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肤浅工作”的陷阱,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是提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教我如何有意识地去安排我的时间,如何有效地管理我的精力,如何去识别和抵制那些会分散我注意力的因素。我开始尝试着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应用书中的方法,比如每天留出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处理最重要的任务。虽然刚开始需要克服很多旧习惯,但随着我逐渐掌握了“深度工作”的技巧,我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焦虑感也大大减轻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人生导师,指引我在混乱的工作环境中找到一条清晰而高效的道路。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解药”!我之前总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感,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工作中的各种会议、邮件、突发事件,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我牢牢困住,根本没有喘息的空间,更别提什么深入思考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陷入了“肤浅工作”的泥沼。书中对我当时的状态进行了精准的描述,让我有种被理解的释然感。它提出的“深度工作”理念,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开始学习如何区分“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并且尝试着在我的日程表中为“深度工作”腾出宝贵的时间。一开始确实有点困难,因为习惯被打破需要一个过程。但当我真正进入那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任务中时,我惊奇地发现,原本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那种完成一项复杂工作的满足感,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更给了我实现改变的勇气和方法。它教会我如何审视自己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意识地抵制外界的干扰,从而真正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评分

我常常感到自己在职场中像一个被困在迷宫里的人,拼命奔跑,却总觉得找不到出口。每天疲于应付各种邮件、信息和临时的任务,感觉自己的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去做那些真正有挑战、有价值的工作。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沉溺于“肤浅工作”的海洋。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看到了“深度工作”的光芒。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它强调了“深度工作”的稀缺性和价值,以及它如何成为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论,让我知道如何去主动创造和保护属于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我开始尝试着去规划我的日程,设定明确的“深度工作”时段,并且学习如何有效地屏蔽外界的干扰。这个过程并不轻松,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练习,但每一次成功地完成一段不受打扰的深度工作,都给我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本书不仅改变了我对工作效率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让我看到了通往职业更高层次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忙碌”就等于“高效”,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结果呢?项目进度总是不尽如人意,而且经常感觉自己被各种琐事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暇顾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拿到这本书后,我尝试着去理解它所说的“深度工作”的概念,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习惯。书中很多观点都非常颠覆,比如它提到要刻意安排不受干扰的时间段,去处理那些需要高度专注和智力投入的任务。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原来我可以这样有计划地“剥离”那些 distractions。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复杂问题,在沉浸式的工作状态下,竟然变得清晰起来,解决方案也随之涌现。以前那种被动接受任务、应付差事的状态,也逐渐被一种主动掌控、深度思考的模式所取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持,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规划你的深度工作时间,如何应对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的干扰,以及如何培养专注力。这些建议就像是一份份实用的行动指南,让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把解锁潜能的钥匙,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工作方法的书,感觉像是被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我一直认为,只要我足够努力,加班加点,就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我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忙碌”的信号:手机信息不断响,邮件堆积如山,会议一个接一个。然而,仔细审视自己的工作,却发现很多时候只是在“处理”事情,而不是在“创造”价值。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清晰地划分了“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的界限,并且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肤浅工作对我们造成的长期损害——效率低下、焦虑感加剧,以及最终的职业停滞。它让我意识到,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那些意义不大的琐事上,而真正需要我投入思考、发挥创造力的关键任务,却常常被挤压得无处容身。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经遇到的困境,原来根源就在于我没有学会如何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它提出的那些关于如何规划时间、如何设定目标、如何抵制诱惑的策略,都非常实用,让我迫切地想要去实践。虽然改变旧习惯需要时间和毅力,但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清晰的蓝图和强大的动力。

评分

值得一看的一本好书!推荐!

评分

可以速度完,内容很简单

评分

学以致用,以有涯为无涯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内容不是自己想看的

评分

可以速度完,内容很简单

评分

这书挺厚的,还没来得及看呢……

评分

挺满意的,质量好,物流快。

评分

值得一看的一本好书!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