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K216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原价:8.00元
作者:(奥)莫扎特 作曲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540429799
字数:
页码: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其父利奥波德·莫扎特(1719—1787)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作有一本重要的小提琴教材。在利奥波德的鼓励下,沃尔夫冈六岁即在慕尼黑和维也纳举行钢琴独奏会。1763年随其父偕姊姊玛丽亚·安娜(,1751—1829,亦为钢琴神童)开始长途巡回演出,访问德国、比利时、巴黎、伦敦(1764—1765)和荷兰。这些地方对莫扎特日后的音乐风格都留下了烙印。1766年11月返回萨尔茨堡时,他已写成最早几部交响曲和大约三十首其他作品,并把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S.巴赫的幼子,世称“英国巴赫”或“伦敦巴赫”)的几首奏鸣曲改编成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早期受约·克·巴赫的影响最大,他的为数众多的钢琴协奏曲即受其作品的启发而作。
目录
I.快板
II.柔板
III.回旋曲,快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乐谱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真是令人赞叹,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气息。内页的排版清晰得让人几乎可以不用费力去分辨复杂的音符和指法标记。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正好洒在桌面上,K. 216的G大调协奏曲那悠扬的前奏音符仿佛立刻就从纸面上流淌了出来。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常年与老旧、字迹模糊的复印版乐谱打交道的演奏者来说,拥有这样一套印刷精良的“教学总谱系列”简直就像是沙漠中发现了清泉。尤其是一些快速跑动和换把的细节处理,传统版本往往会将力度记号和指法标注得过于拥挤,但在这本总谱上,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呼吸空间,让我的目光能够平顺地跟随着旋律线进行,极大地减少了阅读的疲劳感。我特别喜欢它在和弦分解部分的处理,即便是像莫扎特这样结构清晰的作品,通过这种高水准的印刷呈现出来,也能让人对整体的织体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体认。这不仅仅是一份演奏的蓝图,更像是一件工艺品,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备。
评分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学生在为一场重要的音乐会准备这首曲子,我们遇到了一个关于第三乐章回旋曲中,那些非常快速的装饰音和穿梭的十六分音符组的处理方式上的分歧。学生倾向于用一种非常机械、精确的、类似“珠算”的方式去演奏,力求绝对的均匀;而我则认为,莫扎特的俏皮感需要更多的弹性。当我们摊开这本总谱时,我们发现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平衡的视角。它在标记上并没有强迫你必须是“快而均匀”或“慢而富有歌唱性”,而是通过巧妙的休止符间距和重音的细微差异,暗示了一种内在的律动感,一种介于精确计算和即兴发挥之间的“呼吸”。这种设计非常高明,它没有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为优秀的音乐教师和认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讨论和探索的基准点。最终,我们共同决定,在某些段落强调莫扎特式的“幽默感”,而在另一些技术挑战极大的地方,则回归到清晰度优先的原则,而这本总谱的清晰标记无疑是这场讨论的坚实基础。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总谱的系列感和统一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它不是孤立的一本乐谱,而是“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中的一员,这本身就赋予了它一种权威性和体系感。我发现,当把K. 216放在桌面上,旁边的巴赫或海顿的教学总谱摆在一起时,你能明显感觉到这套丛书在整体风格上所追求的连贯性——即对古典时期音乐的理解和呈现方式的统一标准。这种标准感对于建立一个初学者的正确音乐观至关重要。它避免了因版本差异过大而导致的音乐理解混乱。此外,考虑到这类专业教学用书的发行周期和再版难度,投资一本制作精良、内容权威的乐谱是具有长远眼光的。我希望未来能集齐这个系列的其他几部作品,相信它们共同构筑的音乐学习体系,能帮助我更全面地掌握古典小提琴文献的精髓。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业余学习者,有时候面对那些厚重的、充满复杂理论分析的学术性乐谱会感到畏惧,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演奏,而不是进行音乐学研究。这本“总谱系列”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成功地避开了冗长晦涩的学术注释,而是将所有重要的信息——无论是指法、揉弦的建议,还是不同版本的对比性标记——都融入到了可直接用于实践的乐谱符号之中。它用“做”的方式来教学,而不是用“说”的方式。比如,在协奏曲的引子部分,一些标记的重音提示,就直接影响了你对乐队与独奏乐器之间对话的理解。它不像某些学术版本那样,把所有的可能性都铺陈开来,让人无所适从;相反,它提供了一条清晰、高品质的路径,让学习者可以专注于如何把音符弹得更美、更有音乐性。这种务实和以演奏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对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和非专业院校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当我开始钻研这首协奏曲时,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历史演奏传统的考量,以及现代演奏技巧的融合。坦白说,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尤其是K. 216,它要求演奏者必须在华丽的技巧展示和歌唱性的抒情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发现这套总谱在某些地方的演奏建议(虽然没有太多详细的文字说明,但从标记上就能体会到)倾向于一种更加古典、更注重线条流畅性的处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现代大型协奏曲那种厚重的音色和强烈的对比。例如,在第二乐章中,那些宁静而充满灵性的乐句,这本谱子处理得非常细腻,它似乎在无声地引导你回到那个维也纳的沙龙音乐氛围中去。我尝试用我常用的、更偏向浪漫主义时期的弓法去演奏,但很快就发现,为了更好地贴合总谱所暗示的音响画面,我必须调整我的运弓习惯,更多地去关注弓子的接触点和速度变化,从而获得那种“清澈”而不是“浑厚”的音色。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恰恰体现了一套优秀的教学总谱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