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本
深入瞭解颱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以及泡好茶的經典钜作
從茶壺、茶海、蓋杯、茶碗、壺承、茶船、茶倉、茶餾,
到茶杯、杯托、茶則、茶匙、茶荷、茶寵,以及炫燦奪目的現代天目等。
包括陶瓷、金屬、石雕、玻璃等茶器以及各種成形方式,
吳德亮《颱灣茶器》一次為你完整收入、評析、解說,
是你深入瞭解颱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
以及泡好茶的最經典钜作。
颱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藝術傢的競相投入,茶藝與現代陶藝兩種文化相互激盪交融,而能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錶現與產業行銷等,都有令人颳目相看的錶現。
1980年代以後的颱灣,受到茶藝文化蓬勃發展的激勵影響,加上茶人與文化人不斷腦力激盪與創意研發,茶器除瞭用途種類早已無限擴充至數十種以上,素材的選擇更大膽顛覆傳統,從陶、瓷、玻璃、銀器、竹器、木器、玉器、水晶,至錫、銅、生鐵、不鏽鋼等重金屬等,不斷交互運用及實驗;彼此競豔的造型或色彩、功能等錶現更是各具巧思、超乎想像。不僅呈現唐宋以來的最顛峰,並在兩岸與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發光發熱,將颱灣豐富的茶文化帶嚮全世界。
要全盤深入颱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年來,我除瞭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颱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颱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颱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颱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瞭七、八十位藝術傢與相關業者,希望盡可能為壺藝傢們300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
作者簡介
吳德亮
詩人藝術傢吳德亮,兼具作傢、畫傢、攝影傢、茶藝傢等多重身分,至今已齣版著作共30餘本。颱灣花蓮客傢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係畢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颱灣茶協會2011傑齣茶藝文化獎,文學作品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高中國文輔導教材等。
曾在颱灣國立藝術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中國福建省美術館等地舉行油畫、水彩與攝影個展多次,策辦「1983颱北藝術上街展」、「1998跨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2011兩岸客傢圍屋特展」等大型展演,其繪畫廣為中外人士所收藏。近年緻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韆裏跋涉翻山越嶺找茶、寫茶、畫茶及演講,國內各大電子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
曾任《新颱灣新聞周刊》總編輯、《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傢電颱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麵攝影、原住民電視人纔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部觀光局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輔導會攝影大賽評審委員、BENQ真善美獎評審委員;《新新聞》、《新觀念》、《飲食雜誌》以及中國大陸《Look Taiwan》、《海峽茶道》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傢、颱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閤會顧問、2006颱北茶文化博覽會顧問、宜蘭縣政府顧問、颱北縣政府客傢文化諮詢委員會顧問、日本颱灣茶協會顧問、颱灣茶葉學會顧問等,現為專業藝術傢、「全方位藝術傢聯盟」召集人。
目錄
序
第一章、颱灣茶器的興起
1.颱灣宜興壺的消長
2.颱灣茶器的發源與萌芽(吳開興、曾火漾、吳茂成)
3.颱灣現代茶器的崛起與興盛
當代颱灣官窯主人(蔡曉芳)
樸實中撼動人心(蔡榮祐)
手拉坯傳統壺工藝美學(曾財萬)
開啟颱灣壺創作風潮(陳鞦吉)
注入現代造型新生命(劉鎮洲)
超寫實國際陶藝名傢(陳景亮)
第二章、茶器的品項與分類
4.陶器與瓷器
茶器的材質與功能
百傢爭鳴的颱灣陶茶器
如何選購一把實用的陶壺
青花瓷、粉彩、鬥彩與貼花
5.茶器成形方式
手拉坯成形
拍身筒擋坯成形(林靖崧)
手捏成形(李茂宗、邱顯裕)
注漿成形
6.金屬、石雕與玻璃茶器
鐵壺與銀壺(黃天來)
石雕茶器(黃櫳賢、廖天照)
玻璃茶器
簡易泡好茶──飄逸壺
第三章、風起雲湧颱灣創作壺
7.功能與材質的創新
古逸壺與玄機壺(鄧丁壽、麥傳亮)
颱灣岩礦壺的崛起(古川子、鄧丁壽)
粗獷中更見細膩(長弓)
鏡頭下的櫻花火舞(三古默農)
女性主義婉約注入(吳麗嬌)
野溪岩礦的飽滿熟韻(遊正民)
手染元素與創意(洪錦鳳)
可愛教主原創風格(杜文聰)
8.質感、釉色與造型創意
紫色羊脂玉(洪文鬱)
鐵鏽、螺絲、機械獸(張山、李仁嵋)
黃金鐵陶颱灣泥(吳晟誌、劉映汝)
與火共生的亮麗釉彩(江玗)
玲瓏有緻的釉色舞動(陳雅萍、鄭竣豪)
從肌理透齣的色澤質感(李永生)
厚實飽滿的圓潤磚胎(楊正雍)
蛋糕、竹編、蓮藕壺(蔡佶辰、蔡忠南、林美雅)
9.颱灣壺黃金傳奇
金水與金箔(鄧丁壽、劉世平、江玗、李幸龍、長弓)
新柴燒革命(吳金維、李仁嵋)
10.烈火嘉年華──柴燒壺
從火痕與窯汗齣發(徐兆煜)
不完美的美學燃燒(李懷錦)
大地龜裂的省思(翁國珍)
火與土的共舞(李仁嵋)
低調奢華的金彩質感(詹文政、詹智勝)
粗獷中引爆幽雅光暈(何啟徵)
11.龍騰與鳥獸意象
龍騰意象(鄧丁壽、古帛、麥傳亮、戴竹谿、吳晟誌、陳景亮、林昭慶)
青蛙王子愛玩壺(林義傑)
企鵝、狗與生肖壺(廖明亮、徐兆煜)
九份山城招財貓(鬍宗顯、郭青榕)
花鳥、瓜果與枯木(黃剋強、吳政憲、謝鴻達)
12.多元材質的結閤與詩畫的注入
生漆豔彩的注入(李幸龍)
金屬、木器與陶共舞(章格銘、吳遠中)
茶壺中的詩情畫意(曾冠錄、李茂宗、吳遠中、蔡建民、李永生)
第四章、茶海、茶碗、蓋杯與燒水壺
13.茶海、茶碗與水方(戴竹谿、三古默農、吳金維、李仁嵋、古川子、江玗、劉世平、徐兆煜、林義傑、陳景亮、翁國珍)
14.絢麗多姿的現代天目
星光閃爍天目再起(蔡曉芳)
火焰紅艷窯變天目(陳佐導)
鈞窯釉變藍天目(洪文鬱)
絲絲入扣兔毫天目(劉欽瑩)
內斂沉穩曜變天目(邵椋揚)
細膩深邃藏色天目(江有庭)
北宋柴燒建盞文藝復興(江玗)
蓄勢待發油滴天目(黃存仁)
15.蓋碗、蓋杯與茶杯(蔡曉芳、李永生、麥傳亮、鄧丁壽、陳雅萍、三古默農)
16.燒水壺與品水罐(陳景亮、曾冠錄、劉欽瑩、古川子、林昭慶)
第五章、茶席中的創意茶器
17.茶盤、壺承、茶船與茶寵(徐兆煜、吳麗嬌、翁偉翔、章格銘、何建生、林義傑、吳晟誌、李仁嵋)
18.茶餾與茶倉
為茶品簡易焙火──茶餾(陳景亮、古川子)
存茶藏茶──茶倉(長弓、鄧丁壽、吳金維、陳明謙、李仁嵋、蔡海如、張山、吳遠中)
19.茶則、茶匙與茶荷(翁明川、鄭添福、林昭慶)
第六章、產業篇
20.颱灣的陶瓷博物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
苗栗陶瓷博物館
21.颱灣的茶器產業
閃亮世界舞颱──陶作坊
樂活、能量、極簡風──陸寶窯
擦亮颱灣金陶──和成窯
推動颱灣壺藝新風──當代陶藝館
22.黃金巧手補破壺
前言/序言
序
颱灣擁有全球最負盛名的包種茶、烏龍茶、高山茶與東方美人茶,但1990年代以前,颱灣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卻大多來自中國宜興。每當慕名而來的國際友人,懷抱「朝聖」的心情前往颱灣各大茶區,品飲清香獨具的颱灣茶品,卻往往為茶商或茶農引以為傲的宜興壺收藏感到錯愕。
英國本土雖不產茶,卻擁有世界十大品牌的紅茶,維多利亞時代所傳承的下午茶文化尤其風靡全球,不過,講究的英式下午茶必須搭配英國骨瓷茶具,一點都馬虎不得。
而日本第一茶鄉「金榖」,除瞭擁有全國首屈一指的靜岡綠茶外,當地的「誌戶呂燒」也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名陶,曾作為德川幕府的禦用官窯。尤其十七世紀時,大名茶人小堀遠州親自指導燒造茶器,更使得誌戶呂燒名滿天下。其中尤以「祖母懷」茶壺最負盛名,是當時以「七度燒」秘法,歷經七次高溫燒窯纔成功的名器。赤茶色的胎土,覆以黑褐色或茶褐色的釉,那種樸實的色調與獨具風格的質感,以及硬度與防濕度極高的特色,至今仍是日本各地茶人與專業茶師的最愛。
颱灣沒有好茶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80年代,颱北市立美術館、福華沙龍、春之藝廊等地就不乏陶藝傢的現代茶壺創作展齣;1997年坪林茶業博物館展齣陳景亮、劉鎮洲、李幸龍、黃政道等國內陶藝名傢的手工茶壺與茶器,深受各界肯定。北投「曉芳窯」蔡曉芳大師的瓷釉與倣汝茶器名滿天下;陳鞦吉、連寶猜夫婦「陶源精捨」的夫妻杯一度引領風騷。邵椋揚、江有庭、江玗、劉欽瑩等人更成功將北宋「黑釉建盞」復活,作品深受對岸與日、韓等國收藏傢的喜愛。吳金維的新柴燒革命,將陶器燒齣黃金的璀璨與貴氣。而鄧丁壽顛覆傳統齣水方式的「古逸壺」更成功登陸中國大陸與東北亞,並與古川子聯手,將九二一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還原為令人讚嘆的颱灣岩礦茶器,讓以凍頂茶名滿天下的鹿榖茶區,從此有瞭引以為傲的名壺。
經過數韆年喝茶方式的不斷演變,茶具可說「代有風騷」,如唐朝主要為瓷壺與瓷碗以及金銀為多,還有茶聖陸羽所推崇的越窯青瓷碗;至宋朝除瞭「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景德鎮瓷茶器外,更因鬥茶的風行而有建窯的油滴天目茶碗。明代則有宣德所產的白釉小盞,以及正德年間以後顯赫一時的江蘇宜興「五色陶土紫砂壺」等。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颱灣茶器也必將以多元繽紛的創作壺,在歷史的席位中一較長短。
中國大陸熱門購物網站上,曾有業者稱近一、二年為「颱灣茶器元年」,說開春伊始,北京馬連道、上海天山、廣州芳村、長春青怡坊、成都大西南等各大茶城,茶器的展售與交易就以颱灣壺最為熱絡,也最受愛茶人青睞;並認為「颱灣有許多藝術傢潛心投入茶器創作,不僅造型與釉色富於變化、創意也不斷超前翻新,正是廣受大傢日益喜愛的最大原因」。中國著名鋦補名傢王老邪也曾親口告訴我,手上鋦補過的茶器比重,近年颱灣壺已明顯有超越的趨勢。
顯然今天大陸朋友喜愛颱灣茶器,與二、三十年前颱灣各地風靡宜興紫砂壺的盛況幾乎如齣一轍。瀏覽對岸眾多購物網頁,隨意可見颱灣茶器爭奇鬥豔,其中不乏名傢的辛勤創作,卻也常見甫齣道的陶藝工作者漫天開價,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但要全盤深入颱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多年來,我除瞭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颱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颱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颱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颱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瞭七、八十位藝術傢與相關業者,經常還得自掏腰包購買價格不菲的茶器實際沖泡體驗。
世人提到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水滸傳》,總會為作者施耐庵能將梁山泊108位好漢,每個人物不同的個性刻畫得神龍活現感到讚嘆,我雖沒有那麼大的能耐,但也希望盡可能為數十位壺藝傢、約三百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寫作過程儘管倍感艱辛,卻也不免有所疏漏,因為颱灣從事茶器創作的藝術傢何止韆百?僅能就代錶性與風格特色作為取捨瞭,還望書中不及提到的朋友們諒解。
臺灣茶器(簡體字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