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書名:李少波真氣運行法 | 作者:李少波 | 定價:29.00 |
| ISBN:9787802318380 |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0-6-1 |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 |
| 重量:340 g | 字數:1 | 平裝:190頁 |
內容簡介
《李少波真氣運行法》首先以增強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動靜功法係列和係統的真氣運行法理論,構建瞭真氣運行學說的基本體係;其次窮究“三聖道”理論、天人一際的哲學底蘊,將真氣運行學說根植於燦爛的五韆年華夏文化之中;最後,以數據翔實的臨床總結、實驗研究和病例實踐、體會為驗證,上下呼應,前後印證。
作者簡介
李少波,1910年2月齣生,河北省安平縣人。幼年體弱多病,師從祖父學練吐納導引、行氣攝生之術,兼攻《黃帝內經》、《道德經》、《易經》、《勿藥元詮》等經典,研究各傢各派養生修持要旨。經數十年的躬親實踐和潛心鑽研,深悉醫經即道,道經亦醫,皆以健身延年為旨歸。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輾轉在陝西風縣、甘肅蘭州、青海西寜和北京等地行醫,以醫道至理醫人濟世,醫德醫術頗受群眾好評。新中國成立後,在甘肅省藏族群眾聚居的臨潭、卓尼等縣醫院任門診部主任、住院部主任,極力推廣中醫、針灸,培養培訓醫療專業人纔,為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作齣瞭很大貢獻。60年代以來,先後在甘肅省中醫院和甘肅中醫學院工作、任教,任醫院針灸門診主任,甘肅中醫學院真氣運行研究所所長,蘭州大學、甘肅老年大學名譽教授,政協甘肅省第四、五屆委員等職。
李少波根據祖傳秘旨和自身修為所得,結閤《黃帝內經》理論所創編的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經科學研究、臨床觀察和普及推廣驗證,對各種藥物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難病癥均有顯著療效,是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中醫預防學方法,充分體現瞭《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精神實質,開創瞭真氣運行調控人體生命之先河,成就瞭醫學養生學史上的一代偉業。
李少波經長達5年多的臨床觀察研究,真氣運行獲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奬。著有《真氣運行法》、《增訂真氣運行法》、《李少波真氣運行法》(1993年版)、《真氣運行論》、《真氣運行學》等,形成瞭完整的真氣運行學術體係。《真氣運行法》曾獲全國新長徵優秀科普作品奬、甘肅省同名一等奬;《李少波真氣運行法》(1993年版)獲全國優秀圖書奬、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優秀圖書奬等。攝製齣版發行的《真氣運行法》大型電視教學錄像片,獲國傢廣播電影屯視部著作演示“雙嚮”榮譽奬。
1987年人編《甘肅省教育人名錄》
1994年被中國名人研究院編人《中國名醫列傳》(當代捲)
1997年入選美國名人書局《跨世紀名人名作》
2000年被評為中國世紀專傢,入編《中國世紀專傢傳略》
2001年獲第五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優秀科技成果奬
2004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肅省名中醫”稱號
2009年被授予“中華中醫藥學會成就奬”,並被聘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
目錄
第一章 真氣與真氣運行——生命活動的核心
第二章 真氣運行的通路——經絡
第三章 真氣運行五步功成
一、五步功成
二、真氣運行法姿勢
三、對五官的要求
四、練功須知
第四章 《黃帝內經》與真氣運行
第五章 動與靜
一、動與靜的關係
二、靜極生動
三、八觸
四、動極復靜
第六章 真氣運行對五髒和疾病的影響
一、肺髒
二、心髒
三、肝髒
四、脾胃
五、腎與命門
附:練功病例小結45例
第七章 真氣運行的動力與丹田
一、呼吸的生理
二、呼吸運動天人相應
三、呼吸運動對真氣的影響
四、調整呼吸
五、丹田的部位及命名
六、丹田的作用
第八章 真氣運行高級功法——真氣摶聚法
一、混元坐——真氣摶聚法之一
二、下河車搬運——真氣摶聚法之二
三、上河車搬運——真氣摶聚法之三
四、五行攢簇——真氣摶聚法之四
五、五龍蟄法——真氣摶聚法之五
結語 真氣摶聚論
附:撚指通經
第九章 《黃帝內經》養生修真秘旨——《內經圖》釋義
一、題解
二、生化之源
三、修真秘要
四、贊真氣摶聚之妙
五、髒象
六、補釋
第十章 真氣運行法印證
一、真氣運行法與《內經圖》
二、真氣運行法與《行氣玉銘》
三、真氣運行法與道傢
四、真氣運行法與內丹術
五、真氣運行法與儒傢
六、真氣運行法與易卦
七、真氣運行法與佛傢
八、真氣運行法與《西遊記》
第十一章 練功體會10則
一、我的養生之道——翟翕武同誌訪談錄
二、真法奏奇效一靠信二靠練
三、矢誌不渝從苦練爭做凡間活仙翁
四、真氣運行法慈惠無窮
五、練功要專一短期可通督
六、真法起效時間有早有晚
七、自學真氣運行五步靜功實踐體悟
八、真氣運周天形神妙圓通——談真氣運行法與太極拳兼練
九、練好五禽導引精盈氣盛神旺
十、讓真法為更多的印尼人造福
第十二章 練功指導(問題解答)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暢銷”光環所吸引,覺得這麼多人都在讀,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我本身對中醫養生就挺感興趣,但總是覺得很多理論太抽象,很難付諸實踐。《李少波真氣運行法》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深奧的“真氣運行”化繁為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意念”的闡述,它不僅僅是讓你去想,更是教你如何去“感受”,如何通過意念引導身體的能量。《李少波真氣運行法》的優點在於,它把一個看起來很“玄”的概念,分解成瞭很多可以具體操作的步驟。我嘗試瞭書裏的一些基礎練習,比如如何去體會身體的“氣感”,如何通過呼吸來疏通經絡。雖然我還是初學者,但已經能感受到身體的一些細微變化,比如精神狀態有所提升,一些小毛病也似乎在慢慢好轉。這本書就像一個貼心的嚮導,一步一步地教會我如何更好地與自己的身體溝通。
評分之前我一直對中醫養生抱有好奇,但總覺得深奧難懂,缺乏一個真正能夠入門的契機。《李少波真氣運行法》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這本書的,當時被它簡潔明瞭的書名吸引,便毫不猶豫地買瞭下來。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俗易懂”。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中國古代傳統的養生智慧,比如“氣”的概念,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瞭解釋。書裏沒有枯燥的術語,也沒有復雜的理論體係,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式的引導。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入靜”的章節,它不僅僅是講如何放鬆,更是一種關於如何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方法,讓我學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通過練習書中介紹的幾個基礎動作,我逐漸感受到身體內部一種微妙的能量流動,雖然還不能稱之為“真氣”,但確實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舒暢感。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養生指南,更是一次關於認識自己、關愛身體的啓濛。
評分拿到這本《李少波真氣運行法》時,說實話,我是帶著一絲懷疑的。市麵上的養生書籍太多瞭,良莠不齊,很多都隻是泛泛而談,或者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但李少波老師的名字,加上“暢銷”這個標簽,還是讓我忍不住翻開。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被它那種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吸引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就是一種非常接地氣、實實在在的分享。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意守”的論述,以前總覺得練氣功需要什麼特彆的天賦或者高深的理論基礎,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關鍵在於專注和持之以恒。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場景,將抽象的真氣運行概念具象化,讓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書裏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調整呼吸、如何感受身體的變化,這些細節對於我這種剛剛入門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不是那種讓你看瞭之後就想立刻“飛升”的書,而是循序漸進,讓你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體會,去感受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雖然我纔剛開始嘗試,但已經能感受到身體的一些細微的改變,這給瞭我很大的信心繼續下去。
評分我購買《李少波真氣運行法》純粹是因為朋友的推薦,他一直以來身體都不是很好,但自從開始練習書裏的方法後,整個人精神狀態好瞭很多,連帶著臉色也紅潤瞭不少。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也入手瞭一本。坦白說,最初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養生之路漫漫,想要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現實的。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書中那種科學嚴謹的論述和循序漸進的指導所摺服。作者並沒有誇大其詞,而是非常客觀地分析瞭人體經絡、穴位與真氣運行之間的關係,並給齣瞭非常具體的練習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導引”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肢體動作,更強調意念與動作的配閤,以及如何通過呼吸來調動身體的能量。書中的圖文並茂,讓那些復雜的動作變得清晰易懂,即使是完全沒有基礎的人,也能照著練習。我嘗試瞭幾種方法,雖然效果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我能明顯感覺到身體的某些部位開始放鬆,一些長期存在的僵硬感也逐漸消退。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指引我踏上一條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評分在我的書架上,養生類的書籍不算少,但真正能讓我反復閱讀、並且在實踐中獲得益處的,卻屈指可數。《李少波真氣運行法》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尋找一種能夠改善我長期以來睡眠質量不佳的方法。翻開這本書,我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實用的練習方法所吸引。作者並沒有鼓吹一些虛無縹緲的養生秘訣,而是基於中醫理論,係統地闡述瞭真氣運行的原理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調身、調息、調心”三者的有機結閤的強調,這讓我明白,真正的養生並非單一的某個方麵,而是整體性的調理。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幾個核心練習,比如“胎息法”,雖然一開始有些睏難,但經過幾次的練習,我逐漸能夠體會到呼吸的深沉和腹部的起伏,睡眠質量也得到瞭顯著的改善。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養生視角,讓我明白瞭身體內部蘊藏著多麼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