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蜂饲养实战宝典
原价:62.00元
作者:徐祖荫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09202122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蜂饲养实战宝典》是一本专门叙述中华蜜蜂(简称中蜂)饲养技术的书籍,介绍了中蜂的饲养现状及饲养技术发展简史、中蜂的品种资源、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养蜂的基本工具、蜂群管理的基本操作技术、蜂产品生产、中蜂高产管理技术、中蜂的四季管理、蜜蜂病敌害防治技术和蜜粉源植物与中蜂的授粉价值等,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深入浅出,收纳了最新中蜂研究成果,是一本既有学术参考价值,又对养蜂生产具有实际指导应用价值的科普著作,可供中蜂养蜂员和蜂业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内容提要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在我国的养蜂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蜂饲养实战宝典》是有关中蜂饲养管理的专著,内容包括中蜂饲养技术发展简史、种下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传统饲养蜂窝和现有活框中蜂箱的分型归类,中蜂的基本管理、四季管理和高产管理技术,中蜂蜂种选育、产品生产、主要病敌害防治、主要蜜粉源植物及中蜂授粉技术等。
《中蜂饲养实战宝典》学风严谨、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图文并茂,既适合初学养蜂者学习,又适合专业饲养员深造,对中蜂生产、科研、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广大消费者了解中蜂和中蜂产品(土蜜蜂)也有很大帮助。
目录
天道酬勤,蜂海墨香
前言
第一章 中华蜜蜂饲养现状及饲养技术发展简史
一、中华蜜蜂的饲养现状
二、我国古代养蜂技术成就
三、我国近、现代中蜂饲养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 中蜂的品种资源
一、中蜂的分类地位及品种资源
二、中华蜜蜂各生态型的分布、形态特征及主要生产性能
三、中蜂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
第三章 中蜂的生物学特性
一、中蜂三型蜂的外部形态
二、中蜂三型蜂的内部构造
三、中蜂三型蜂的个体发育、职能及生物学特性
四、中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
第四章 养蜂的基本工具
一、蜂桶及蜂箱
二、饲养管理工具
第五章 蜂群管理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选购和安置蜂群
二、蜂群检查
三、巢脾的修造、淘汰、保存与蜂脾调整
四、蜜蜂的营养和蜂群的饲喂
五、蜂王的诱人、幽闭和贮存
六、蜂群合并
七、育王
八、分蜂
九、控制分蜂热
十、蜂群异常情况的处理
十一、收捕野生蜂
十二、中蜂过箱
十三、活框、活梁半改良式养蜂
十四、中蜂转地
第六章 蜂产品生产
一、蜂蜜的生产
二、中蜂蜂蜜独特的营养价值
三、蜂蜡生产
四、花粉生产
五、种蜂生产
第七章 中蜂高产管理技术
一、提前培育强群和适龄采集蜂
二、多种措施组织采蜜群
三、双王繁殖,组织强群采蜜
四、使用继箱、浅继箱或移人卧式箱饲养
五、用处女王群采蜜(实行无虫化取蜜)
六、选种育王,随时保持新王
七、拉宽脾距,用意蜂脾贮蜜
八、早养王,多分群,适度规模饲养
九、定地加小转地放蜂,就地分场饲养
十、高产管理技术措施的组装配套
第八章 中蜂的四季管理
一、蜂群的年周生活
二、我国不同地区的蜜源类型
三、春季管理
四、夏季管理
五、秋季管理
六、冬季管理
第九章 中蜂病敌害防治
一、消毒
二、加强蜂群的健康管理
三、中蜂主要病害防治
四、中蜂主要敌害防治
五、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急救
第十章 蜜粉源植物和中蜂的授粉价值
一、蜜粉源植物
二、城市蜜源及城市养蜂
三、蜜源植物的保护与种植
四、中蜂的生态地位及授粉价值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徐祖荫,1944年生,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正高级研究员,曾从事养蜂科研、技术推广及全省蜂业管理工作30多年,获科技成果奖10项,拥有3项发明专利(改良式巢虫阻隔器、短框式十二框中蜂箱、高框式十二框中蜂箱),发表论文130余篇,独著或与他人合作撰写学术著作13本,论著合计达270余万字。
徐祖荫曾担任中国养蜂学会第3、4届理事,第5、6届常务理事;现为中国养蜂学会第7届理事,中国养蜂学会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蜜蜂杂志》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蜜蜂产业发展、贵州省蜂产品协会、贵州健和源蜂业公司顾问。因工作业绩突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获贵州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颁发)、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授予)等称号,是国内著名的蜂学专家。2010年3月,中国养蜂学会授予徐祖荫“中国蜂业科技突出贡献奖”。
文摘
序言
评价二: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宝典”类的书籍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它们多半是噱头,内容空泛。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蜂蜜的产量和品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详细分析了不同蜜源植物的特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季节调整饲喂策略以优化蜂群的健康状态和产蜜能力。书中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非常扎实,引用了很多实际的实验结果,而不是凭空猜测。我尤其喜欢它对“非主流”养蜂技术的探讨,比如如何利用特定的管理手段来诱导蜂群产生更高品质的蜂王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追求技术突破的养蜂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进阶思路。读起来不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启发。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对蜜蜂的敬畏和热爱,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我是一个城市里的业余爱好者,空间有限,这本书的“小规模、高效率”的饲养章节对我帮助最大。它没有要求我必须拥有大片土地,而是提供了在阳台或者小院落里也能成功养蜂的详细步骤。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空间布局蜂箱,如何应对城市环境带来的特定挑战,如光照不足或空气污染等问题。书中对于如何与邻里和谐相处、处理可能出现的投诉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对于城郊养蜂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把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化成了老百姓都能理解的生活常识,这种转化能力非常了不起。这本书让我相信,养蜂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便是普通人也能享受收获甜蜜的乐趣。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但对于一本需要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使用手摸来摸去,也不会轻易损坏,而且油墨清晰,即便是细节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最让我满意的是它的索引和术语表做得极其详尽。当我遇到一个不熟悉的专业词汇时,可以快速定位到它在书中的解释,效率极高。此外,它还附带了一个可撕下的“快速故障排除卡”,上面总结了最常见的五六种蜂群危机,例如“蜂王失踪”、“白垩病爆发”等,可以直接夹在工具箱里随身携带。这种对读者使用场景的细致考量,体现了作者和出版方的用心良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操指导和优秀设计于一体的养蜂精品,绝对称得上是行业内的标杆之作。
评分评价四: 我是一位资深的养蜂人,养了快二十年了,自认为经验丰富,对市面上大部分养蜂书籍都不太看得上眼。但这本书,确实让我感到惊喜。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对蜂群行为学的深入剖析。很多传统书籍只教你怎么做,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解释了蜜蜂的社会结构、信息素的作用以及蜂群的集体决策机制。了解了这些深层逻辑,你在处理突发状况时就会游刃有余,而不是死板地套用模板。例如,书中对“侦查蜂”行为的描述,解释了为什么有时蜂群会突然决定迁移,这为我预防无故逃蜂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我们这些老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是基础知识,而是优化思维的工具。它促使我反思并改进过去一些根深蒂固但可能效率不高的操作习惯。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那厚实的封面和扎实的印刷质量吸引住了。作为一个对养蜂刚入门的新手,我之前在网上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资料,但总是感觉不够系统,而且很多知识点像是空中楼阁,缺乏实操性。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它的内容组织得非常有条理,从蜂群的基础知识讲起,到工具的选择、蜂场的搭建,再到日常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每一步都讲解得详尽入微。尤其是关于蜂王培育和分蜂的章节,作者似乎把多年的经验都倾囊相授,图文并茂的说明让那些复杂的流程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过度美化养蜂的艰辛,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读完前几章,我已经对如何建立一个初级蜂场有了清晰的规划,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一下书里的方法。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投资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身边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