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药品种及应用技术的书籍国内外已经出版过很多部,例如《新编农药大全》、《世界农药大全》、《农药应用指南》、《ThePesticideManual》等,但这些书籍主要是面向农药研制、开发、生产、营销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或为科普读物及教材,针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书籍不多。 孙家隆、齐军山主编的《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杀菌剂卷)》正是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编写的。当然,从事农药生产、营销人员、企业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也可以阅读,也可供农药、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本书简要介绍了各类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机制,对常见杀菌剂品种尽可能地给出CAS登录号、中英文通用名称、其他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剂型、作用特点、应用技术、注意事项,尤其对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及其田间具体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杀菌剂的毒性、适宜农作物种类、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田间合理用药,减少药害和农药残留,避免人畜中毒提供参考。
作为丛书一分册,《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杀 菌剂卷)》在简述杀菌剂相关常识与应用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当前广泛使用的172种杀菌剂品种,每个 品种介绍了其中英文通用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 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化学名称、其他名称、理 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与注意事项等,重点 阐述了其作用特点与使用技术。内容力求通俗易懂, 实用性强。
孙家隆、齐军山主编的《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 (杀菌剂卷)》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农药经销人员阅 读,也可供农药、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企业基层技 术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章 植物病害与杀菌剂
**节 植物病害概述
第二节 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
第三节 病原菌耐药性及提高杀菌剂药效的方法
第四节 杀菌剂的应用技术
第五节 杀菌剂质量简易判别方法
第二章 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
第三章 酰胺类杀菌剂
第四章 六元杂环类杀菌剂
第五章 五元杂环类杀菌剂
第六章 有机磷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第七章 生物杀菌剂
参考文献
索引
一、农药中文名称索引
二、农药英文名称索引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清晰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杀菌剂作用机理的分类解析,那种从分子层面到田间表现的层层递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专业名词的读者也能茅塞顿开。然而,我最大的遗憾是它对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药剂效果差异的讨论不够充分。比如,在南方潮湿多雨的地区,某种广谱性杀菌剂的推荐用量和使用频率,和在北方干燥少雨的地区,是否需要进行调整?这方面的实例和数据支持显得比较欠缺。另外,关于不同作物(比如水稻、小麦、蔬菜)的特有病害,这本书的覆盖面还是显得有些局限,更侧重于一些常见的大田作物。我希望看到更多针对经济作物或者地方特色作物的病害防治实例,那样的参考价值会更高一些。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建立起一套快速诊断和应急处理的知识库,尤其是在病害爆发的紧急关头,能迅速定位问题并给出最有效的化学干预措施。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它提供了详尽的病害症状图谱,对比分析得非常到位。但是,我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对于那些刚刚开始接触农业技术、对化学品安全有顾虑的群体来说,书中关于安全操作规程和残留监测的部分,可以再加强力度。虽然提到了防护措施,但缺乏对不同药剂毒性等级的直观对比,以及不同地区环保法规对残留标准的最新要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熟练的“药剂师”,而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农艺师”。一本好的技术书,应该在“如何高效应用”和“如何安全负责地应用”之间找到更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严谨、不事雕琢,一看就是经过多年实践和教学经验沉淀下来的成果。那些关于药剂抗性管理的章节,分析得尤为透彻,让人对“轮换用药”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对于广大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而言,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技术术语的密度,可能有些偏高。我希望看到更多基于图表和流程图的简化指导,尤其是在面对突发性、地方性的病害问题时,能有一套快速查阅的“决策树”系统。这本书更像是供专业研究人员或资深技术人员深造的工具书,对于刚刚入门的年轻农民或者技术员来说,直接上手可能会有一定的心里门槛。它缺少那种能够快速搭建知识框架的“入门级”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熟悉的农业科技书籍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干货满满的实用手册。我本来是想找一些关于作物病害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最好能涵盖病、虫、草害的整体解决方案。读完之后,确实感觉自己对病害的认知提升了不少,尤其是在不同生长阶段,该如何科学用药的讲解非常细致。不过,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新型生物农药或者非化学防治技术的讨论。例如,利用天敌控制病原菌的效果如何?或者在有机农业体系下,有哪些可行的替代方案?这本书更多地聚焦在传统化学防治的精准施用上,虽然这一点做得非常专业和深入,但对于追求可持续农业的读者来说,可能略显单薄。它更像是一本深入的“技术操作指南”,而不是一本宏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书”。如果能加入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或者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行业内的佼佼者,特别是对一些国内首次引进的新型杀菌剂的介绍,非常及时和专业。那些关于剂型选择、混配技巧的描述,简直就是现场操作的秘籍。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科技信息的用户,我更期待看到的是跨学科的融合。比如,如何结合土壤微生物组学的数据来指导杀菌剂的使用时机?或者,在精准农业的大背景下,无人机喷洒技术对药剂雾化效果和覆盖率的具体影响分析?这本书的视角似乎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到田间地头”的管理模式上。它提供的是“该用什么药”,但没有深入探讨“如何用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与当前提倡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理念略有偏差。它更偏向于“药理学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信息技术指导下的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