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灾难,配色俗气得像是八十年代的影楼写真,字体选择也毫无章法,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是粗制滥造的。我本想看看里面是否有关于新型物联网温控系统的介绍,或者哪怕是关于如何利用AI优化光照周期的干货,结果翻开目录,全是些关于传统育苗、土壤消毒的老生常谈。感觉作者的知识体系还停留在机械式灌溉和化学肥料的时代,对于现代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趋势完全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介绍的农药种类已经有很多地方明令禁止使用了,这让我对全书的专业性和时效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如果想学习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对大棚环境的破坏,这本书里是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指导的。它更像是一本几年前的旧教材的简单修补版,而非“大全”。
评分这本书在“病虫害防”这一环节的侧重点似乎完全跑偏了。我主要关注的是生物防治和物理屏障的应用,也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农产品要求。然而,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在介绍各种化学合成农药的混配比例和使用周期,甚至推荐了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被严格限制的化合物。这种对化学防治的过度依赖和不够谨慎的态度,让我非常担忧。如果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进行操作,我担心我的产品可能根本无法通过欧盟或日本的农残标准检测。它缺少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IPM)的系统阐述,更像是为推销传统农资产品而编写的说明书,而不是一本面向现代、绿色、可持续农业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质量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很多图片模糊不清,分辨率低到像用老式手机拍的,有些图例甚至和文字描述的风马牛不相及。比如,介绍一种新型滴灌设备的图片,结果放的是一个明显是传统喷灌系统的照片,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体验和对技术的理解。我特别想看到一些高清的、多角度的设施结构图,比如新型无土栽培系统的构造剖面图,或者不同气候带下温室通风口设计的优化方案对比图,这些对于我评估和改造现有设施至关重要。可惜,这本书提供的视觉信息量太少,而且质量太差,完全无法帮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清晰、立体的技术操作模型。读起来全靠自己想象,效率太低了。
评分关于“蔬菜水果大棚种植栽培方法技巧”这一块,内容陈旧得令人发指。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极端环境下(如持续阴雨、高温热浪)的应急管理技术,或者不同品种在特定气候区下的最佳水肥配方研究结果。然而,书中介绍的依然是传统的“经验主义”操作,比如“土壤干燥时多浇水”、“出现徒长时多打顶”。这些常识性的描述,随便上网搜索一下就能找到上百个更专业的讲解。真正有价值的,比如不同生长阶段叶面营养诊断的量化标准,或者基于不同蔬菜品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合效率模型,完全不见踪影。这本书似乎完全忽视了近十年农科院在分子生物学和精准营养学方面取得的突破。
评分我非常失望地发现,书中对“规模化种植管理”的探讨浅尝辄止,根本没有触及到现代农业企业化运营的核心痛点。比如,如何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如何与大型采购商对接,如何实现订单农业的精准预测,这些都是我急需了解的内容,但书中只用了一章的篇幅,而且内容空泛,基本就是照本宣科地说了“要做好规划,要加强团队协作”。对于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数据分析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亩产效益,更是只字未提。我原以为这是一本能指导我从小型农户转型为现代农业企业家的实战手册,结果发现它更适合那些刚刚起步、连基础的温室结构都不清楚的新手。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经验、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几乎为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