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第2版)》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运动功能学概述、上肢、中轴骨骼和下肢。《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第2版)》介绍了人体骨骼肌肉的功能解剖学,把力学与生理学理论及原理应用到解剖学研究中,把静态的解剖学转化为动态、三维模式,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各个部位的骨骼和肌肉解剖结构、功能、运动与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等,并配以大量的插图。内容科学、严谨,是骨科医师、康复治疗医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唐纳德·A.诺伊曼,物理治疗师(PT)、哲学博士兼美国物理治疗协会会员、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马凯特大学、物理治疗与运动科学系教授。
唐纳德生于纽约市,在5个兄弟姐妹中,他是年长的一个。唐纳德的父是查尔斯·J.诺伊曼―气象学者、世界的气象预报员。20世纪50年代,唐纳德的父在加勒比海担任“飓风追踪员”期间患上了骨髓灰质炎,该病症困扰其长达60年之久。唐纳德是在美国气象局所在地佛罗里达迈阿密长大的,他的父与母(贝蒂)至今仍在那里生活。
高中毕业之后不久,唐纳德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摩托车事故。在接受了大量的物理治疗之后,唐纳德选择物理治疗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1972年,作为一名物理治疗师助理,唐纳德从迈阿密达德学院获得了学位,从此开始了在物理治疗方面的研究与实践。1976年,唐纳德从佛罗里达大学毕业并获得物理治疗理学学士学位。接着,他在位于维吉尼亚的伍德柔威尔逊康复中心进行执业实践。在那里,他专门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1980年,唐纳德就读于爱荷华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理学硕士学位与运动科学哲学博士学位。
1986年,唐纳德作为马凯特大学物理治疗系的教师、作家兼研究员,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唐纳德的教学主要集中于运动功能学,因为运动功能学与脊髓损伤患者的物理治疗、解剖与康复相关。直到2002年,唐纳德一直作为兼职物理治疗师在I临床积极开展工作,他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脊髓损伤后的康复、门诊矫形术与老年病学。现在,唐纳德作为一名教授在马凯特大学继续他的学术生涯。
因其在物理治疗方面的学术成就,诺伊曼博士
目录
部分 运动功能学概述
第1章 绪论
节 什么是运动功能学
第二节 本书的总体结构
第三节 运动学
第四节 动力学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词汇表
第2章 人体关节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节 基于运动潜能的关节分类
第二节 基于力学分析的滑膜关节分类
第三节 旋转轴
第四节 关节周结缔组织的组织学结构
第五节 关节周结缔组织的类型
第六节 骨骼
第七节 小结
第3章 肌肉:骨骼系统的主要固定者与活动者
节 作为骨骼固定者的肌肉:在特定长度内产生恰当大小的力
第二节 作为骨骼活动者的肌肉:力的调制
第三节 肌电图学简介
第四节 健康人肌肉疲劳的原因
第五节 小结
第4章 生物力学原理
节 牛顿定律: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运动分析简介:分析的基础
第三节 生物力学简介:寻找解决方案
第四节 小结
附录A 三角学回顾与附加机械力学问题
第二部分 上肢
第5章 肩复合体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四节 小结
第6章 肘与前臂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四节 小结
第7章 腕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四节 小结
第8章 手
节 术语
第二节 骨学
第三节 关节学
第四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五节 作为功能器官的手部
第六节 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关节变形
第七节 小结
附录B 上肢肌肉附着点与神经支配的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 中轴骨骼
第9章 中轴骨骼:骨学与关节学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脊柱的局部解剖学与运动学
第四节 脊柱运动学小结
第五节 骶髂关节
第六节 小结
第10章 中轴骨骼:肌肉与关节间相互作用
节 躯干和头颈部肌肉与关节的神经支配
第二节 躯干和头颈部肌肉
第三节 与上举动作有关的特定生物力学问题:关注减少背部损伤
第四节 摘要
第11章 咀嚼与通气的运动功能学
部分 咀嚼
节 骨学和牙齿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交互作用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
第五节 摘要
第二部分 通气
节 关节学
第二节 通气时的肌肉运动
第三节 摘要
附录C 肌肉附着点与中轴骨骼神经支配的参考资料
第四部分 下肢
第12章 髋关节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和关节相互作用
第四节 髋关节疾病举例:选择治疗和手术干预的理由
第五节 摘要
第13章 膝关节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摘要
第14章 踝关节与足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和关节相互作用
第四节 摘要
第15章 行走的运动功能学
节 步态分析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空间和时间描述符
第三节 身体质心的位移和控制
第四节 关节运动学
第五节 能量消耗
第六节 肌肉活动
第七节 动力学
第八节 步态功能障碍
第九节 摘要
附录D 下肢肌肉附着点与神经支配的参考资料
对于我这样一名对脊柱生物力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简直难以估量。它对脊柱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从椎体、椎间盘到椎旁肌群,每一个细节都剖析得淋漓尽致。但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将这些静态结构与动态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它详细解释了脊柱在承受各种负荷时,是如何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椎间盘的变形来维持稳定性的。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核心稳定性”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提到了腹横肌和多裂肌的重要性,更深入地分析了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为脊柱提供一个稳固的“地基”。此外,书中还对各种不良姿势,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等,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并指出了其对脊柱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保护脊柱健康的重要性,并为改善自己的体态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解剖学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维护我们身体核心的指南,其深度和实用性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答“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运动解剖学书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没有止步于描述骨骼和肌肉的结构,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功能”上。当我翻阅关于肩关节的部分时,我惊奇地发现,书中不仅仅列出了肩袖肌群的名称,更详细解释了它们在不同运动平面上的具体作用。比如,冈上肌如何帮助启动外展,冈下肌和 the teres minor 如何协同控制内旋,以及肩胛下肌如何制衡这些动作。更让我兴奋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这些肌肉在负重、投掷甚至日常提物等不同场景下的代偿机制和潜在的损伤风险。通过对这些机制的深入理解,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损伤的成因,并为预防和康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思路。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生物力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功能性运动模式。它帮助我建立了从微观解剖到宏观功能的完整认知框架,让我不再是将解剖学知识孤立地记忆,而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运动分析中。它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不仅仅是学习解剖,更是在学习如何“解读”人体运动的奥秘,这种学习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评分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我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训练效果,并试图理解一些健身动作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关于髋关节和下肢的文章,简直就是我的福音。我之前一直对深蹲、硬拉等复合动作的正确发力模式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的动作不够流畅,甚至偶尔会出现一些不适。而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图解和文字描述,清晰地展示了在进行这些动作时,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以及核心肌群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不仅指出了各个肌肉的激活顺序,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错误的姿势会导致某些肌肉过度紧张,而另一些肌肉则无法得到充分的刺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运动模式”的讨论,它将单个肌肉的功能置于一个更大的运动链中来考察,让我意识到,与其孤立地去训练某个肌肉,不如去优化整个身体的运动模式。通过这本书的指导,我开始更有意识地去感受和调整自己的动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现在,我能够更自信地去执行各种训练动作,并对可能出现的训练瓶颈或伤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预防意识。
评分这本《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第二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它对运动链的阐述方面。我一直对人体如何通过复杂的骨骼和肌肉协同作用来产生流畅、协调的运动感到好奇,而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列举了肌肉的起止点和神经支配,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动作中,哪些肌肉扮演着主导角色(原动肌),哪些在拮抗方向上发挥作用(拮抗肌),又有哪些肌肉在提供稳定性的同时协助运动(协同肌和固定肌)。例如,在描述跑步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下肢各肌群的发力模式,还巧妙地将上半身的协同作用也纳入其中,强调了肩部和核心肌群在维持身体平衡和能量传递中的关键作用。这种整体性的视角,让我摆脱了过去碎片化学习解剖学的困境,真正理解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书中丰富的插图和动画(虽然我这里没有实体书,但想象中是这样)的辅助,更是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仿佛我能亲眼看到肌肉纤维的收缩和骨骼的旋转。对于任何对运动科学、康复治疗,甚至是高水平运动员而言,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它帮助我认识到,每一次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蕴藏着精妙的生物力学原理和协同运作的肌肉网络。
评分在接触了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关节的解剖学知识有些枯燥和零散,直到我遇到了它。这本书对各个主要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的阐述,不仅清晰地描绘了它们的骨性结构、韧带和软骨,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静态解剖学知识与关节的动态运动功能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膝关节时,书中不仅描述了股骨、胫骨和髌骨之间的关系,还详细解释了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在不同运动过程中,这些韧带承受的张力变化。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这些关节在进行复杂运动(如跳跃、跑动、旋转)时的协同发力模式,以及一旦某个结构受损,可能对整个关节乃至运动链造成的连锁反应。这种“全局观”的视角,让我对关节的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独立的机械部件,而是整个运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运动损伤的机制,并对康复训练的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对运动康复领域从业者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