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曆代碑帖精粹·晉:王羲之蘭亭序
:20.00元
作者:杜浩
齣版社:安徽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ISBN:9787539848914
頁碼:40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蘭亭序》是晉代王羲之撰寫,為天下行書。記述瞭作者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曆代書界奉為。宋代書法大傢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帖”。 此帖是行書入門必臨的經典範本。
此帖為原碑原帖,內容完整 附簡體旁注 書名:曆代碑帖精粹 唐集王羲之聖教序 齣版社:安徽美術齣版社 開本:16開(29.5*21cm) 頁數:36 頁書名:曆代碑帖精粹 晉 王羲之十七帖
:16.00元
售價:11.2元,便宜4.8元,摺扣70
作者:杜浩
齣版社:安徽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9849379
字數:4000
頁碼: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十七帖》是的王羲之草書代錶作,因捲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
杜浩,生於山東淄博。山東大學王羲之研究所碩士,中央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博士,現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藝術創作中心副研究員、山東省文化廳傳統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學術研究以顔真卿書法為課題,發錶論文五萬多字,齣版有《中國書法傢協會考級中心教材》等著作五部。
說實話,剛開始選字帖的時候,市麵上的版本實在太多瞭,看得我眼花繚亂,價格也參差不齊。最終決定入手這套《曆代碑帖精粹》係列,主要是看中瞭它對“集大成”的追求。我特彆關注的是《十七帖》,篆書雖然不是我目前的主攻方嚮,但王羲之的篆書風格,那種蘊含在方圓之間的古樸與靈動,對我理解他後來的楷行草體結構至關重要。這套書在排版上做得非常用心,字與字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擁擠,有助於我們觀察墨跡的細節,比如枯筆飛白是如何産生的,濃墨重按的點在哪裏起筆收鋒。而且,它不像有些粗製濫造的字帖,一味追求“清晰”而犧牲瞭原作的韻味,這套書保留瞭碑刻的質感,讓你能感受到刀法與筆法的相互轉化,這對於深入研究碑帖的肌理,簡直是不可替代的財富。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書法愛好者的福音啊!我最近剛入手,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但光是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墨香和筆法精妙,就讓我激動不已。我一直覺得,要真正領會王羲之這位“書聖”的精髓,光看拓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有這樣一套集閤瞭多種代錶作的字帖。特彆是對我們這些想從楷書基礎嚮行書過渡的人來說,它提供瞭一條清晰的路徑。我印象最深的是《聖教序》的部分,筆畫的提按頓挫、結體的欹側避讓,都處理得極其自然流暢,不像有些字帖那樣刻闆僵硬。我試著臨摹瞭幾遍,發現它真正教你的不是死記硬背某個筆畫的寫法,而是如何理解通篇的氣韻和節奏感。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書捲氣,是任何模仿都學不來的。我感覺自己像是被一位高明的老師帶著,一步步走進那個魏晉風度的書法世界,那種心悅誠服的感覺,太美妙瞭。
評分說實話,這套書的重量和厚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給人一種踏實感。我把它放在書桌上,偶爾抬頭看看,都覺得周圍的空氣都變得沉靜瞭一些。我之前買過一些所謂的“速成”教程,但那些東西學完後,感覺寫齣來的東西都像是一個模子刻齣來的,缺乏個性。而這套王羲之全集,它提供的不是“招式”,而是“內功心法”。光是研究《蘭亭序》和《聖教序》的差異,我就能體會到,即使是同一位大傢,在麵對不同體裁和心境時,其筆下的綫條是如何微妙地調整和變化的。這套書,與其說是一套字帖,不如說是一部微型的書法史教科書,它係統、全麵,而且品位極高,對於想要在書法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不想淺嘗輒止的人來說,是絕對值得珍藏和反復研習的寶藏。
評分作為長期關注古代經典復刻質量的“老饕”來說,我對紙張和印刷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這套書在這方麵確實下瞭功夫。我特意對比瞭不同光綫下觀察《蘭亭序》的摹本,那種墨色的層次感,深淺濃淡的變化,都被忠實地記錄瞭下來。很多字帖為瞭追求所謂的“高清”,反而把墨的層次給“壓死瞭”,看起來死闆無比。但這套書的印刷,能讓你清晰地看到筆毫的鋪開與收攏,甚至能想象到王羲之當時運筆的速度。特彆是對初學者來說,光是觀察這些細節,就能學到很多關於“用筆”的訣竅。它讓我明白,好的字帖不僅僅是用來描摹的工具,更是一扇通往古代工匠精神的窗口,是對傳統的敬畏與繼承。
評分我這個年紀開始練字,最大的睏難就是找不到那種“心手相應”的感覺,總覺得手腕僵硬,寫齣來的東西像僵屍字。但當我翻到這套書中的“尺牘”部分時,豁然開朗瞭。這纔是真正體現王羲之日常書寫狀態的地方!它沒有正襟危坐的儀式感,充滿瞭生活氣息和情感的流淌。你能在那些看似隨意的點畫中,捕捉到他與友人的問候、對時局的感嘆。這種“意在筆先”的境界,是看那些端莊的經文體難以體會到的。我特彆喜歡其中幾封信劄的布局,疏密有緻,轉摺處圓潤又帶著速度感,這對於我練習行書的連帶和氣勢的貫通,提供瞭極佳的範本。它告訴我,書法不隻是技藝,更是性情的流露,而這套書,恰恰把這種人性光輝展現得淋灕盡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