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墨子大辞典
定价:120.00元
作者:孙中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01230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辞典是创新性地解释《墨子》语词的工具书,面向广大读者,介绍墨学精华,普及墨学知识。按照音序排列《墨子》中的词条,并用凝练精简的条文解释各词条的含义。本辞典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墨子》这部先秦思想著作的内容和思想,并推动墨学与其他研究学科的交融。本书对于专业人士和文史哲爱好者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目录
目 录
音序索引……1
笔画索引……40
正文……1
参考文献……549
作者介绍
孙中原(193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1961年中央直属高级党校逻辑班毕业,研究生学历。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逻辑史。著作《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等40余种。论文200余篇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辞典后的感受,那就是“重塑认知”。在许多流行的文化解读中,墨家似乎总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略显古板的学派,与那些光芒万丈的儒家学说相比,显得有些黯淡。《墨子大辞典》却以一种近乎“复兴”的姿态,重新点燃了墨家思想的火焰。它通过扎实的研究,清晰地展示了墨家在社会治理、伦理道德、科技实践等多个维度所拥有的超前性和普世价值。我尤其被其中对“巨子制度”的分析所吸引,那种基于能力而非血缘的领导力模式,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这本书不只是告诉我们“墨家说了什么”,更是深入挖掘了“墨家为何如此说”,其论证过程严密,论据充分,使得墨家的“显学”地位在我的心中得到了重新确认。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先秦诸子百家的研究者,我不得不说,《墨子大辞典》在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上,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它显然不是简单地汇编了《墨子》一书的术语,而是将墨家思想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墨家流派”分歧的探讨,以及墨家与儒家、道家在具体议题上的交锋记录,甚至不乏对“墨家弟子”后世影响的追踪。这种全景式的梳理,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墨家学说的认知边界。过去我们总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内理解墨家,而这本书则将墨家思想放在了先秦思想的大图谱中进行定位和分析,使得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念豁然开朗。这种宏大视野和精微考据的结合,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评分这本《墨子大辞典》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初拿到手时,厚重的纸张和典雅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枚用烫金工艺勾勒出的“墨”字,在光线下流转出低调而内敛的光泽,仿佛蕴含着千年的智慧。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字体选择既保证了古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字号和行距的把握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对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配以了清晰的旁注和出处考证,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概念,编纂者们似乎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去梳理和注解,让初学者也能快速领略到墨家思想的精髓。更不用说那些跨页展示的墨家机关模型复原图或相关历史文献的拓片影印,不仅提升了工具书的实用价值,更将其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瑰宝,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与古代哲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系统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查找特定概念,往往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墨子大辞典》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拼音和笔画索引,更重要的是,它设计了一套“主题关联索引”。比如,当你查询“节用”时,系统会立即引导你查阅“非乐”、“尚同”、“节葬”等相关概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导读式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工具书的使用效率。我曾尝试故意输入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比如“非攻”与“尚贤”,结果发现辞典都能精准地指出它们在墨家体系中的不同功能和侧重点。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掌握墨家思想脉络的读者来说,这个索引系统比任何导读文字都更具说服力和操作性。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抱持着一丝疑虑,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和艰涩,将墨家思想变成一堆冰冷的符号。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这本书在保持严谨性的前提下,成功地做到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例如,在解释“兼爱”这一核心概念时,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文本的机械罗列,而是巧妙地引入了现代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对比阐释,甚至穿插了诸多生动的历史小故事来佐证墨家学说的实践意义。这种叙事手法,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哲学讨论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墨家技术成就的梳理,那些关于光学、力学和工程学的描述,清晰地勾勒出墨家“工匠精神”的轮廓,让我深刻体会到“墨家”绝非仅仅是“非攻”的和平主义者,更是一群了不起的实践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