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 书名: | 40周孕期全程手册(升级版) |
| 作者: | 徐蕴华 | 开本: | |
| YJ: | 26.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09-01 |
| 书号: | 9787501949144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轻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徐蕴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市医疗事故评审专家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妇女健康项目专家卫生部开展的“母乳喂养和创建爱婴医院”部级专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顾问专家1964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师从原全国人大CW会WY、GJ知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4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D一线工作,在处理各种高危妊娠,包括多种内外科合并征.产科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抢救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抢救无数的危重母婴,深受GN外患者的信赖。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妇女医院进修高危妊娠;1992年.赴英国伦敦大学GJ儿童保健中心接受SJ卫生组织举办的爱婴医院和母乳喂养专题培训。任联合国项目专家以及GJJ项目专家的同时,赴各有关地区,调研妇女健康状况:检查、指导、验收省.市级医院关于母乳喂养和创建爱婴医院的执行情况;负责编写生命知识培训教材及女童问题培训教材,并赴全国有关地区进行教材预试验、试讲、改进、定稿,并沿用至今。 精彩导读 怀孕D4 周躺在自己的“小床上”
1胎宝宝的生长
这个时期胚胎已经在子宫内“着床”,或称“植入”。这时候,已经受精的卵子会分泌分解蛋白质的酶,破坏子宫内膜,在内膜表面造成一个缺口,并逐渐向里层侵蚀。D受精卵进入子宫内膜之后,子宫膜上的缺口迅速修复,把受精卵包围。这时,受精卵便着床了,这大约发生在受精后的D7~8天。此时的胚称囊胚。着床后的胚胎慢慢长大,这时大脑的发育已经开始,受精卵不断地分裂,一部分形成大脑,另一部分则形成神经组织。到D一个月末时,胚胎约长5毫米,是一个椭圆形的小物体,腹部隆起,其中便是心脏原基。它虽不具有心脏的形状,但它已有活力,并开始轻轻地跳动。
2子宫的变化
在本周,胚泡被称做胚芽,它在子宫中J像苹果的“种子”一样。同时早期供给胎宝宝营养的胎盘、绒毛和脐带也在这时候开始工作了。
3孕妈妈的改变
已经进入D4周了,你还没有发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吗?如果还没有做怀孕检测,在这时候做一定会是阳性。一旦证实自己怀孕了,要及时到医院建立怀孕健康档案,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孕期检查。
4孕妈妈日常健康计划
根据GN外有关研究表明,粉尘、有毒气体密度Z大的地方,不是在工厂、街道,而是在生活中天天都离不开的厨房里。厨房释放出的有害气体要比室外空气中的浓度高出好多倍,加之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油烟,使厨房被污染得更加严重。更为有害的是,在同时释放的粉尘和油烟中,均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苯并芘。如果厨房通风不良,会使这些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如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5倍,氢氧化物的浓度超过14倍等。
D孕妈妈把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体内时,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血液之中,然后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宝宝的组织和器官内,由此,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J受到干扰和影响。
所以,孕妈妈Z好少入厨房,如果需要去,一定要尽量减少停留时间。可在厨房中安置抽油烟机或排风扇,让厨房保持良好的通风,也可适D地多使用电炊具。
5孕妈妈的日常饮食
◎ 孕妈妈的营养要素主要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妊娠后期,胎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如果母亲蛋白质不足,会影响胎宝宝的成长发育。
◎ 糖类是胎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胎宝宝需要的葡萄糖全部依靠母亲供给。
◎ 脂肪为人体提供亚麻酸油,有利于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它经过胎盘传输给胎宝宝。
◎ 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的感光物质,也是蛋白质合成的必要元素。
◎ B族维生素构成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多种辅助酶,使代谢正常运转,同时增进孕妈妈的食欲。
◎ 维生素C能促进胎宝宝对铁的吸收,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并有利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 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钙、磷的代谢,帮助肠道吸收钙、磷,有助于胎宝宝骨骼、牙齿的发育。
◎ 维生素E可以增强胎宝宝对缺氧状况的耐受性,并促进母乳的分泌。
◎ 叶酸可以防止孕妈妈发生贫血、早产,防止胎宝宝畸形。
◎ 微量元素如铜、铁、锰、锌、硒、碘、氟等,对胎宝宝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碘是甲状腺素的原料,影响着机体的代谢和发育。胎宝宝期缺碘,将导致智力障碍。
6孕妈妈备忘录
计算预产期的方法有几下四种:
按Z后月经
预产期日期:
月份:Z后月经月份+9(或-3)
日期:Z后月经日期+7
例如:Z后月经日期:2008、5、15
所以预产期应该是:2009、2、22
按引起妊娠的性交日期
从性交日期算起D266天,即为分娩的预产期。
按初觉胎动日期
Z后一次月经不清楚或月经不准的人,上面的方法不可靠,J以母体D一次感到胎动的日子加22个星期(D一次分娩的产妇),或加24个星期(已有分娩经历的产妇)。D一次怀孕的孕妈妈一般在18个星期后会感到胎动,已有分娩经历的产妇一般在16周后会感到胎动,但此法较不可靠。推算出的预产期,并不能确定真正的分娩日期,其实在预产期的前后两周分娩都算正常,及时有计划地做准备对你和胎宝宝都会有帮助。
医生根据B 超推算
由早期超声测出的胎宝宝大小来估算出妊娠的周数及预产期。
目录 2014白金版ZX增补:孕产期坐月子常见问题答疑 243
D一章 迎接天使你准备好了吗
怀孕D1周 准爸妈资格考试 2
怀孕D2周 JT是不是好日子 15
D二章 一颗小小苹果核
怀孕D3周 一粒种子的诞生 22
怀孕D4周 躺在自己的“小床上” 27
怀孕D5周 叶酸虽小别忘补 31
怀孕D6周 宝宝开始有心跳了 36
怀孕D7周 呕吐恶心,孕妈妈“难过”的日子开始了 42
怀孕D8周 胎宝宝D一次活动 47
怀孕D9周 胚芽时期的结束 52
怀孕D10周 度过流产危险期 58
怀孕D11周 快速奔跑的“小马” 63
怀孕D12周 水上芭蕾舞蹈家 67
怀孕D13周 一颗粉红的小桃子 72
怀孕D14周 开始皱眉做鬼脸了 77
D三章 吃手翻跟头,我都会了孕中期
怀孕D15周 唐氏筛查,甜蜜的“恐慌” 84
怀孕D16周 不停地打嗝 87
怀孕D17周 发现好玩具——脐带 92
怀孕D18周 胃口大开——吃原来可以这么肆无忌惮 101
怀孕D19周 开始自我监测胎动 107
怀孕D20周 穿上孕妇装,参加培训班 112
怀孕D21周 滑溜溜的“小泥鳅” 117
怀孕D22周 宝宝长出指甲了 125
怀孕D23周 皱巴巴的小老头 132
怀孕D24周 一不留神变成“糖妈咪” 139
怀孕D25周 大脑发育的高峰期 146
怀孕D26周 睁开眼睛看“SJ” 152
D四章 一个真正的小人儿
怀孕D27周 长出柔软细密的头发 160
怀孕D28周 做个好梦吧,小宝贝 165
怀孕D29周 远离妊娠高血压 169
怀孕D30周 行动吃力、呼吸困难——艰难时期 174
怀孕D31周 宝宝的“房子”变小了 179
怀孕D32周 宝宝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183
怀孕D33周 圆润可爱的小宝贝 191
怀孕D34周 做好准备,头朝下 198
怀孕D35周 忐忑不安的时期 203
怀孕D36周 宝宝的小家还安全吗 209
怀孕D37周 充分休息,迎接随时可能来临的见面 216
怀孕D38周 孕妈妈待产物品全攻略 223
怀孕D39周 了解分娩知识 227
怀孕D40周 天使降临 234
孕产期坐月子常见问题答疑 243
附录:新生宝宝测评标准 278
目录
。。。。。。。。。。
孕育生命的里程碑:从备孕到新生全方位指南 图书名称: 孕育生命的里程碑:从备孕到新生全方位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计划怀孕、正在孕育生命以及刚刚经历分娩的父母提供一份全面、详实、科学的指导手册。它不仅仅关注怀孕的生理过程,更深入探讨了从健康备孕到分娩后的育儿初期,夫妻双方需要了解和准备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准父母以最积极、最科学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全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融合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与资深的育儿经验,力求成为家庭的“孕育百科全书”。 第一部分:科学备孕——孕育健康基石 本部分着重于怀孕前的准备工作,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第一章:身心准备:迈向父母的第一步 优化生育力评估: 详细介绍男性和女性的生育能力自我评估工具和指标。包括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检测(如AMH、窦卵泡计数)、激素六项检查的解读;男性的精液分析标准、形态学评估及生活习惯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孕前健康筛查与管理: 详述婚检与孕前检查的必要性及具体项目。重点讲解常见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的携带者筛查;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在孕前如何达标管理。 营养储备与膳食优化: 深入讲解孕前营养素的“储备期”概念。阐述叶酸、维生素D、铁、碘等关键营养素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及最佳食物来源。介绍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等适合备孕期的膳食模式。 生活方式的革命: 讨论酒精、咖啡因、尼古丁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及戒断策略。分析体重指数(BMI)在受孕中的关键作用,指导如何通过适度运动(如瑜伽、快走)来调节内分泌系统。 心理调适与伴侣支持: 探讨备孕过程中的压力管理、焦虑情绪的应对。强调伴侣间的沟通技巧,如何建立互相支持的“战队”模式,共同面对可能的挑战。 第二章:解锁生理密码:月经、排卵与受精 精准追踪排卵期: 详尽介绍基础体温法(BBT)、宫颈粘液观察法、排卵试纸(LH试纸)的准确使用技巧和数据解读。介绍结合B超监测排卵的优势和流程。 受孕时机把握: 科学解释“受孕的黄金窗口期”,并提供不同年龄段的受孕几率分析。 精卵相遇的奥秘: 简述受精过程,并介绍在辅助生殖技术(ART)背景下,人工授精(IUI)和体外受精(IVF)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第二部分:孕期全景追踪:每周的成长与变化 本部分以时间轴为线索,细致描绘从受精卵着床到足月分娩的全部历程,确保准父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身体变化了如指掌。 第三章:孕早期(1-12周):微妙的开始 受精到着床: 描述孕卵的形成、着床过程及HCG的作用。 孕早期的不适管理: 详尽指导如何应对妊娠剧吐(晨吐)、疲倦、尿频等常见症状。提供食疗、穴位按摩等非药物缓解方法。 首次产检与风险排查: 详细解读第一次产检项目(如血型、TORCH筛查、空腹血糖),并介绍宫颈机能不全的早期识别。 第四章:孕中期(13-27周):稳定的黄金阶段 胎儿的感官发育: 描述胎儿听觉、视觉和触觉的显著发展,指导父母如何进行“胎教”的科学实践(如轻柔音乐、亲子对话)。 体重管理与营养进阶: 明确孕中期每周推荐增重范围,详细介绍钙质、铁质和优质蛋白质的补充策略,预防贫血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筛查与诊断技术: 深入介绍无创DNA检测(NIPT)、羊膜穿刺术、高层次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风险和结果解读,帮助家庭做出知情选择。 孕期运动与性生活: 指导安全的孕期运动指南(如游泳、孕妇瑜伽),并讨论孕中期性生活的注意事项与体位建议。 第五章:孕晚期(28周至分娩):冲刺与迎接 胎位监测与纠正: 详细解释头位、臀位、横位等不同胎位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重点介绍臀位胎儿的外倒转术(ECV)的指征和流程。 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与应对: 详述妊娠期高血压(Preeclampsia)、妊娠期糖尿病的晚期监测、饮食控制和药物干预。强调识别早产征兆(如规律宫缩、见红、破水)的重要性及应急处理。 分娩预演: 剖析拉泽尔三期(潜伏期、活跃期、扩张期)的进程,介绍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的原理和优势。指导产妇学习有效的拉梅兹呼吸技巧,以应对宫缩疼痛。 第三部分:分娩与产后恢复:新的开始 第六章:分娩方式的决策与全程陪伴 自然分娩的艺术: 详细解析分娩体位选择(如站立、跪姿、侧卧)如何促进产程,以及导乐、陪伴分娩的作用。 剖宫产的准备与术后护理: 针对剖宫产的适应症、手术流程、麻醉方式进行客观介绍。重点讲解术后腹部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及下奶的促进。 第七章:新生儿的头七与产后自我修复 新生儿的“落地”适应: 介绍新生儿的阿普伽(Apgar)评分,脐带护理,黄疸的生理性与病理性鉴别,以及母乳喂养初期的常见问题(如乳房肿胀、乳腺炎的预防)。 母亲的生理与心理恢复: 详细指导产后恶露的观察、盆底肌的恢复训练(凯格尔练习的进阶版)。重点分析产后抑郁(PPD)的识别、求助渠道及家庭支持系统构建。 重返亲密关系: 探讨产后夫妻如何重建性亲密关系和情感连接,平衡“父母”与“伴侣”的双重角色。 本书特色: 1. 时间线精准定位: 严格按照孕周划分,信息即时可用。 2. 工具箱式指导: 包含大量可打印的检查记录表、食物替换指南和症状自查清单。 3. 打破迷思: 针对流传甚广的孕期“土方”和禁忌,提供循证医学的解释。 4. 全家参与视角: 专门设立“准爸爸角色指南”章节,强调父亲在孕期保健、分娩准备和产后护理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