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哲学丛书》
适龄:10岁以上 作者:[法]米歇尔?皮克马尔绘者:[法]菲利普?拉戈特里埃 等译者:谢逢蓓 等规格:185×135毫米装帧:平装页数:868页(全六册)定价:156.00元(全六册)书号:ISBN 978-7-5133-2448-9出品:读库出版:新星出版社经典的哲理故事只有口耳相传才有生命力,不应该被封存在满是灰尘的图书馆里,也不应该僵化在一个固定的文本里,而是应该以千百个不同的版本流传于世,为每一代年轻人所用,因为其中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要真正用好这些财富,有时候还需要几把钥匙。所以作者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加上了延展阅读或哲学小课堂,希望让读者们在单纯的阅读快感之外,可以走得更远,去思索、自省、对比、全盘考量,甚至……哲学思辨。
分册介绍:
《哲理寓言:世间全部学识》
书中收录的各类寓言、童话和神话来自世界各地,每篇简短的故事都饱含着丰富的含义,帮助孩子走进哲学家的工作室。
《哲理寓言:跌进井里的学者》
让孩子认为哲学难以理解,就好像一张满面愁容、双眉紧锁的脸,这是个极大的错误。究竟是谁给哲学套上了这样苍白丑陋的假面具?
《哲理寓言:死神是怎样来到人间的》
过去我们生活得就好像自己是地球唯一的主人,而且以为可以拥有无穷无尽的资源。人类还能不能继续这样过下去?书中贯穿古今的寓言、神话和哲理故事,令我们反省这一问题。
《箴言集:只要风经过 他就会歌唱》
散落于世界各处的格言、谚语和箴言串成珍珠,凝练到极致的智慧火花,可以承载如此丰厚的人生内容。
《苏爷爷的哲理故事:把问题提出来》
讲故事,并不是为了摆道理,而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本身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确信和真理。
《希腊神话:命运的囚徒》
来认识一下希腊神话中的伟大英雄,看看他们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和不可思议的命运吧。越是古老的故事,越是蕴含着历久弥新的哲学思辨。
内容试读:
《哲理寓言:世间全部学识》序言
当我们同孩子沟通的时候,需要借助叙述性强的讲述。如果一上来就跟孩子罗列抽象概念,告诉他们什么是自由,怎样是正义,那是行不通的。但是,倘若用寓言《第欧根尼和扁豆》,或者拉封丹的著名寓言故事《狼与狗》开场,又或者,从索福克勒斯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安提戈涅说起,谈话就会容易得多。这样的故事,都在提出问题,而且都是有分量的问题……
由此,我们确信,这本书一样会成为哲学新人的好助手。或许你已经看出这本书的意图。哲学是通向智慧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迈出最开始的几步,什么时候都不嫌早。
本书为此设计出两部分:故事本身,和被我们称为“哲学小课堂”的部分。“箴言坊”是陈列与故事相关的哲学反思的地方,为此,我们会先提出问题作为引子。当然,读故事首先是为了获得快乐。先去品读故事当中的智慧、谐趣和情感,当再次阅读时——多数是在大人的陪伴下,孩子们才会去注意我们的提问。读者将发现,故事背后的点评,并不总是与故事主旨相熨帖,甚至会用一种幽默的方式颠覆原主旨。并不因为是故事所讲,就成绝对真理。不,远远不是!那些故事里面,也编织进了各种政治或宗教意图,值得我们质疑和反思。我们之所以设立问题,就是为了跳出字面意义的框框,让思维走得更远,亦是为增进孩童与大人之间的交流而作的考虑。书里没有学校的考试,不一定非要给出答案,供别人打分。那仅仅是通往个人或者集体思考的一扇又一扇敞开的大门。故事篇首给出的主题词,是为方便读者查记,同时也重点标出故事里的相关概念或定义。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很多人的价值观支离破碎,好在书籍保持了对话和反思的姿态。讲故事,让人类团结,共创人类文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若丢弃了传说,则注定要在寒冷中衰亡。”——我们都记得,这是诗人帕特里斯·德·拉图尔迪潘发出的警示。那么,就让我们快快上前,借着这些故事和寓言的智慧火花,围炉取暖吧!
米歇尔·皮克马尔
与新版《读库》比一比大小。本书开本为185×135毫米。
再比一比厚薄。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绝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好,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那种带着一点点复古感的封面设计,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泼,很适合放在书架上展示。每一册的插图都非常精美,不仅仅是装饰,更能引导读者去思考书中的那些抽象概念,这点做得非常到位。能看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无论是纸张的触感,还是整体的排版布局,都体现出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和追求。相比市面上一些粗制滥造的少儿读物,这套书的质感绝对是顶级的,让人愿意反复翻阅,甚至可以作为收藏品。
评分我给孩子读完第一册后,最深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把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翻译”成了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书里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是枯燥地灌输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将“我是谁”、“世界是什么”这类终极命题温柔地抛出来。我的孩子不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地提问,比如“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那现在还算不算数?”这种思考的火花是以前的科普书很难激发的。这种引导式的教育,远比直接告诉答案要有效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思维习惯,而不是仅仅积累事实。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它没有为了迎合“少儿”的标签而降低思想的内核。它尊重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于触碰那些成人世界里常常回避的“大问题”。它提供的是工具,是思考的骨架,而不是现成的结论。读完这套书,我感觉孩子看待事物的视角明显开阔了许多,不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而是开始追问背后的原理和意义。它像是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通往更广阔、更深邃的知识殿堂的大门。
评分阅读过程简直是一场思维的“冒险马拉松”。我个人对那种带有强烈思辨色彩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对深度和广度的双重需求。它不像很多儿童读物那样只停留在表层的情节,而是深入到了伦理、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边缘地带。我甚至在给孩子解释某些概念时,自己也重新梳理了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一些认知框架。这种全家一起被挑战、一起成长的体验,是很多其他亲子活动无法比拟的。读完一章,我们父子(或母子)会讨论上很久,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真是太美妙了。
评分这套书的叙事节奏控制得极其精准,不会让人感到拖沓或仓促。作者似乎深谙儿童的注意力曲线,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一个悬念或者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观点,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神。而且,每一册的结构都非常清晰,逻辑链条完整,即使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概念,也能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读者能够跟上思路。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既保持了故事的趣味性,又确保了哲学思辨的严谨性,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